《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晏几道《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减字木兰花》
【原文】
《减字木兰花》
留春不住,恰似年光无味处。

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

②筝弦未稳,学得新声难破恨。

③转枕花前,且占香红一夜眠。


【注释】
①此调本于《木兰花令》,其前后段第三句减去三字,另偷平声,故又名《偷声木兰花》。

②飞英:飘飞的花瓣。

弹指:喻时间短暂。

佛经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③筝:指秦筝,弦乐器,音色沉伏,长于怨调慢声。

新声,新的曲子,古诗《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难破恨,难于排遗为春天所引发的空寂、烦闷、愁苦的情绪。

【译文】
想留春天留不住,就象这飞逝的光阴无趣味。

满眼只见飞舞的落花,我只怨东风无情又无意。

秦筝刚刚弹过,学得的新曲也不能排解我心中的愁绪,还是面对花丛,抱枕而眠吧,让幽香伴梦,忘却烦恼,求得一时的欢愉。

【赏析】
本篇为伤春之作。

伤春实自伤。

这篇以“留春不住”为主旨,夹叙夹议,亦景亦情,物我交融,充分展示了作者“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的不幸遭遇。

“满眼飞英,”明写落花,暗喻自我的飘零身世。

怨东风浅情,实词人之情深,“难破恨”,见词人之“恨”重。

全词用语和婉,意境深邃,给人以美感享受,但格调不高,思想内容偏于消极。

《减字木兰花·春情》古诗译文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春情》古诗译文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春情》古诗译文及赏析《减字木兰花·春情》古诗译文及赏析原文:画桥流水。

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

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

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

犹解飞花入洞房。

译文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

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

解,能够,会。

7、洞房:幽深的居室。

赏析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

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

居处如此令人神往,则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倾慕难忘自不待言。

这一句借物写人,是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点。

次句交代气候、时令。

春尽花残,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况急雨劲风又摧花!“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

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写时间。

从黄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里长时间伫留不去,足见他对女子的痴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变化的规律采用顺延笔法,写主人公由痴情向迷离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极度爱慕而升华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

“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

这一句完满地收结了上片,又为下片的状态抒情蓄势张本。

换头言近旨远,写人物情态,现主人公形象。

“徘徊”是痴情的延续,“不语”是惆怅的外露。

关于梅花的诗词及翻译

关于梅花的诗词及翻译

关于梅花的诗词及翻译1、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白话文意思: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2、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3、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吴文英《天香·蜡梅》4、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白话文意思: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5、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白话文意思: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7、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白话文意思: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

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白话文意思: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白话文意思: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

10、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白话文意思:我辗转难眠,心绪不宁,披衣而起,只见窗纸上映现着疏落的几枝梅影。

11、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花犯·苔梅》白话文意思:梅花隐于深山,洁雅闲静,苔丝如衣,却因庇护寒夜开放的梅花而憔悴。

12、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白话文意思: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13、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14、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原文_翻译及赏析琉璃一片春湖面。

画舫游人帘外见。

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干莺细啭。

秋千寂寂垂杨岸。

芳草绿随人渐远。

一番乐事又将离,金盏莫辞红袖劝。

——宋代·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琉璃一片春湖面。

画舫游人帘外见。

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干莺细啭。

秋千寂寂垂杨岸。

芳草绿随人渐远。

一番乐事又将离,金盏莫辞红袖劝。

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

月屏风幌为谁开。

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玉露沾庭砌,金凤动琯灰。

相看有似梦初回。

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

——宋代·秦观《南歌子(三之二)》南歌子(三之二)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

月屏风幌为谁开。

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玉露沾庭砌,金凤动琯灰。

相看有似梦初回。

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

密约幽欢试思忖。

教人又、怎生安隐。

算都来、些子精神,诮烦恼、看看瘦损。

也拟待、罗织伊家,图开解、较些可闷。

把从前、已往寻思,又无可、教人得恨。

——宋代·晁端礼《遍地花》遍地花密约幽欢试思忖。

教人又、怎生安隐。

算都来、些子精神,诮烦恼、看看瘦损。

也拟待、罗织伊家,图开解、较些可闷。

把从前、已往寻思,又无可、教人得恨。

流连狂乐恨景短。

奈夕阳送晚。

醉未成欢,醒来愁满眼。

东阳销瘦带展。

望日下、旧游天远。

泪洒春风,春风谁复管。

——宋代·贺铸《东阳叹》东阳叹流连狂乐恨景短。

奈夕阳送晚。

醉未成欢,醒来愁满眼。

东阳销瘦带展。

望日下、旧游天远。

泪洒春风,春风谁复管。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8篇)《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

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

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

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

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

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

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减字木兰花·花》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字木兰花·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宋代:苏轼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减字木兰花·花》译文及注释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

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

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

金蕊:金色的蕊。

白居易《牡丹芳》诗:黄金蕊绽红玉房。

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

《诗经》:有女如玉。

纤手:女子柔细的手。

《减字木兰花·花》赏析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

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

“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特写美女的朦胧美。

“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

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

苏轼落魄之时的诗句

苏轼落魄之时的诗句

苏轼落魄写的诗句1、《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此诗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

词作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

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2、《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3、《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4、《减字木兰花·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

是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首句写到潭鱼。

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

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

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与大旱时期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

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

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句转笔写人。

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是聚观谢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

“睢盱”二字俱从“目”,张目仰视貌,兼有喜悦之义。

仇远《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仇远《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仇远《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减字木兰花》
一番春暮。

恼人更下潇潇雨。

①花片纷纷。

燕子人家都是春。

莫留春住。

问春归去家何处?②春与人期。

春未归时人未归。


【注释】
①恼人:引逗、撩拔人。

潇潇:风雨声。

②留春住:语本欧阳修《蝶恋花》:“无计留春住。

”“春归”句:语本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③期:相约。

【译文】
又一度春光将尽,撩拔得人心情烦乱。

潇潇春雨,连绵不断。

花片纷纷飘落,燕子翩翩飞舞,家家春色满园。

不要留住春天,试问春天归去,究竟回到何方?春天曾与游人相约:春天还未归去时,游人也不要还乡。

【赏析】
相对而言,仇远的民族情绪不如其他宋遗民那么强烈。

他比较擅长逃避现实。

其词主体上还是承接前人作风,描写自我情感中的琐碎小事。

这首词是客游它乡时,逢春暮有感而作。

通篇围绕着“春归”,感慨春光的无情流逝,叹息自己飘零异乡,不得归去。

从“春暮”到“春归”,还写出了细微的心理变化。

辞句清新洒脱,轻快流利。

淡淡的怨愁,亦飘渺隐约。

全篇一气呵成,颇有北宋词自然浑成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二、《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
1705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

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

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三、《减字木兰花·春月》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
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