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

合集下载

威廉·K.塔布: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面临四大危机

威廉·K.塔布: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面临四大危机
在被迫接受“华盛顿共识” 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中,出现了“通过强占进行积累”的过程,这是大卫·哈维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工人被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和权利。哈维所想到的是水、医疗和教育等曾经或应当被共同享有的物品的私有化。在私有市场中,这些物品的销售剥夺了那些无力负担的人的权利(他们本该有享用这些物品的权利)。这个词是作为金融危机的后果而出现的。在将公共物品私有化的过程中,全球的国有经济管理机构强行实行结构调整计划,设立约束条件,通过债务剥夺人民,并放弃公共利益,将当地经济自由化以满足外国投资者和本国精英的利益。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是金融体系的动荡,这已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并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危机正加深着人们对英美主流经济体系的不信任。
第二个危机是美国领导的帝国主义的危机,由于奉行优先以战争改变他国的制度,并且国际金融和贸易制度(即我们所知的“华盛顿共识”)越来越受到有效的抵制,致使帝国主义已不被信任。由于新自由主义难以估量的危害,并且它还继续为害,因此,它在意识形态上已处于守势。第三个危机是,在原先的资本主义体系的边缘地区,出现了新的权力中心,新中心释放出的力量,为那些希望与美国断绝关系的国家施展策略提供了空间。第四个危机关乎资源的利用、生活必需品的不公平分配以及难以持续的增长模式。
当然,政府中的主导人物是副总统切尼,他对帝国的总统和一小撮精英的利益无比忠诚,准备使用一切必要的方式来威胁或毁灭国内外的反对者。对克林顿来说,尽管美国显示力量和使用暴力是重要的,但传播“华盛顿共识”的关键是外交政策。在布什统治下,外交政策变成了打击和威慑。今天,两种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都极其不成功。“华盛顿共识” 未能带来发展,这已被广泛认同,尽管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它被强加给许多国家,现在它却在世界范围内被有效地抵制。另外,这并不意味着两种政策没有造成破坏,并且不会继续造成严重破坏。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今天咱们来聊聊资本主义那些事儿。

你们知道吗,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麻烦呢。

就像有个很有名的国家,美国。

在美国有很多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看起来很厉害,可是啊,它们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说,贫富差距变得超级大。

有一些人特别特别有钱,就像那些大老板,住在超级大的房子里,房子里什么都有,游泳池、大花园,还有好多好多佣人。

可是呢,还有好多人特别穷,他们可能连住的地方都不太好,每天都要为了吃的发愁。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个叫杰克的叔叔,他在一家大工厂工作。

这个工厂是一个特别大的资本主义企业。

杰克叔叔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工作的时间特别长,从早到晚,累得不行。

可是他拿到的工资却很少。

工厂的老板呢,却越来越有钱。

老板住着大别墅,开着豪车,而杰克叔叔只能住在小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吃着简单的面包和泡面。

这就是贫富差距大的表现。

而且啊,资本主义国家还经常会遇到经济危机。

就像突然有一天,大家都发现东西卖不出去了,工厂生产的东西都堆在仓库里。

这时候,很多工厂就只能关门了,像杰克叔叔这样的工人就会失去工作。

没了工作就更没钱了,生活就变得更糟糕了。

再说说环境方面吧。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赚钱,以前经常不注意保护环境。

有个小镇,周围有很多工厂。

这些工厂每天都排出好多黑乎乎的烟,还有臭臭的污水。

慢慢地,小镇旁边的小河变得又黑又臭,河里的鱼都死了,河边的树也变得病恹恹的。

住在小镇上的人们开始生病,孩子们总是咳嗽,老人们身体也越来越差。

这就是只追求发展,不注意保护环境的后果。

在社会方面呢,资本主义国家有时候也很混乱。

因为大家都只想着自己赚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冷漠。

在一些大城市里,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睡在大街上,可是路过的人很多都不会去管他们。

大家都很忙碌,忙着去赚钱,却忘记了关心身边的人。

所以啊,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贫富差距大、经济危机、环境破坏还有社会冷漠这些困境呢。

咱们可不能只看到资本主义那些表面上的好东西,也要看到它存在的这些问题呀。

从《资本论》视角看当代经济危机

从《资本论》视角看当代经济危机

从《资本论》视角看当代经济危机摘要: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有关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有影响力的经济规律之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周期性规律、理论本质、产生根源等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断,对于我们现时代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者整个世界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在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曲线图上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在这个点上,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然而,马克思指出,资本家供给的商品价值,总是大于他对商品价值的需求。

因为资本家的目的在于赚钱,也就是追逐剩余价值,那么他们的目的就不在于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相抵,而是使他们的总供给超出社会的总需求。

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它们之间的平衡只能通过爆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出来的商品和资本强制贬值,即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实现,从而形成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的周期循环。

1.《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内容1.1《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诱因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出了资本的本性是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那资本的本性是什么?正如我们所知,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能够生产钱的工具。

资本家对于金钱的追求是无限的,也就意味着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无限的,由此推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但绝大部分的资本是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的,留在劳动者手里的资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减少,劳动者的购买力会随之变弱,这样一来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就无法运转,随之而来企业就会闲置生产力,这样便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其次,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导致的社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社会购买力的增长,资本所有者卖不出去产品就不能给员工发工资,这样购买力就会更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难困局

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难困局

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难困局提要:当代资本主义在坚守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了多次自我调整。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挽救”了资本主义,也给资本主义带来“滞胀”危机;新自由主义克服了“滞胀”危机,却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遭到了民众强烈反抗,引发了执政者的执政危机和社会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两难困局的理论启示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不可能真正“医治”资本主义的“病症”,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当代资本主义在两难困局中显露出不可逆转的历史过渡性质,调整不是在强化“正统”资本主义的“元素”,而是在为社会主义因素的产生发挥着催生作用。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两难困局当代资本主义在坚守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了多次自我调整,试图以此克服其固有矛盾。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评价和解读。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调整使“困扰着资本主义的噩梦,仿佛都已经迎刃而解,不攻自散。

”“如今资本主义经过大量改革之后,已经全然改观,再也认不出它的本来面貌了。

”调整使资本主义成了“终结历史”的理想乐园。

针对上述观点,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反驳,认为调整只是资本主义统治策略的改变,“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这些特征,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变本加厉,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尖锐。

”资本主义的调整“在不折不扣地证明着资本主义的腐朽性。

”如何评价和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涉及到对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正确认识和我们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战略选择。

因而,这一问题尚需深入考查,立论有待于完善和深化,同时也还需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做进一步的把握。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两次重大调整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把工人当成雇佣奴隶的野蛮资本主义社会。

它实行单一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度,推行着野蛮而残酷的剥削方式,它使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社会在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等破坏性震荡中,在反复地破坏生产力的过程中进行着恶性循环。

谈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危机

谈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危机复习提问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经历了哪两上阶段,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说第一节主要是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及资本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特征入手分析的话,那么第第二节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呢?(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复习第一节的重点知识,引出新一节学习的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其根本原因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影响。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垄断资产阶级对本国经济的控制,主宰本国的经济命脉,同时在政治上操纵国家政权,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对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所以垄断资本主义也叫帝国主义。

导入新课第一节着重是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入手分析,重点分析了进入资本主义现阶段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标志,那么第二节将换一个角度即从资本主义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角度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板书)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社会究竟存在在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带来了什么后果?这些矛盾既然是不可克服的,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关于这些问题将在本课中学习。

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板书)1。

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板书)1)标志(板书)从题目中分析这是讲生产力的问题?还是讲生产关系的问题呢?这里讲的新科技革命是与哪一次科技革命相比较而言的?(投影片1)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师生互相问答)兴起时间18世纪中叶19世纪最后几十年20世纪中叶标志蒸汽机电力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技对生产力影响机器大工业建立进入蒸汽机时代生产力巨大发展进入电气时代对生产力各因素的影响对生产关系影响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确立垄断出现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播放《科技博览》中的有关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技镜头。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资本主义从萌发至今己有500年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算起也有360年了。

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用血与火的文字写成的历史。

远的不说,单是在本世纪的前半叶,资本主义就发生了一次世界性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灾难。

只是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间,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空前高涨,资本主义在重重矛盾中被迫进行调整和改革,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现实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应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价段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那时至今的500年间,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成长并最终取代封建主义的阶段,即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的英国产业革命,为期约300年;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即从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止,为期约150年;第三个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期约50年;第四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通常所说的当代资本主义阶段。

战后开始的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究竟应叫做什么,学术界目前意见还不甚一致,有各种不同的提法。

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我认为,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已由“一般垄断”发展到“特殊垄断”,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在于国家直接占有多少生产资料、国有经济占多大比重,而在于其基本特征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这个阶段的资本主义,由于增加了“国家干预”这一手,国家作为“总资本家”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进行干预和调控,使资本主义变得不是完全“无计划”、“无政府”,而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在市场自我调节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从而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与列宁所称的帝国主义阶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新阶段”。

浅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浅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浅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随着经济的日趋金融化,金融领域成为资本主义危机频发的领域,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相比,金融危机不仅破坏性强,而且波及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都令人愕然。

直至今天,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仍阴霾不散,严重影响着资本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那么,资本主义为什么频频爆发金融危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呢?对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给出了诸多解释,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给人颇多启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发展的主体,研究资本主义首先必须从资本进而从资本运动的趋势去考察,才能获得更深刻更本质的结论。

当前震撼全球的金融海啸是经济全球化以来的第一次全球性危机,也是自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危机。

从根本上说,当前金融危机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资本运动极度疯狂、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酿造的苦果。

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运动推动,而反过来,经济全球化又成为资本运动极度扩张的温床。

经济全球化给资本运动的扩张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得到无限制、无约束的释放。

其重要表现,就是经济全球化使虚拟资本爆炸性增长,虚拟经济日趋膨胀。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使其所有者定期获得一定收入的一切资本。

虚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

首先是闲置货币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

其次是生息资本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因此,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都是虚拟资本。

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可以将分散在个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较大规模、较高收益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喜有忧,“喜”主要表现为50—70年代的黄金发展时期和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忧”主要体现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滞胀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从西方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趋势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已然“体质衰退”且“造血功能不足”,突出表现为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比如在2017年G7峰会上,成员国在贸易、气候等问题上意见分歧明显,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不顾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断然退出《巴黎协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以私有制为内核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资源的配置是以资本追求最大剩余价值为导向,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孕育爆发,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及其所存在的系统性危机。

一、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新变化1.结构性经济危机日益突出,生产过剩与生产不足同时并存。

结构性经济危机于20世纪下半叶逐渐形成并在最近20年频繁出现,具体是指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生产性企业和非生产性企业等之间的平衡比例被打破,经济内在稳定增长的机制受到阻碍而形成经济危机,它表现为有些部门生产过剩、有些部门生产不足。

以美国为例,自从去工业化出现后,传统的冶炼、纺织、橡胶等部门生产萎靡不振,而像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部门生产势头迅猛。

持续时间长、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的门槛约束高、资产专用性强等致使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恶劣,导致所有应对之策都需以较强的阵痛为代价。

另外,结构性经济危机往往会与传统周期性经济危机相融合,致使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并行发生作用,极大地加剧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恶劣影响。

2.经济危机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互相交织,形成系统性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已从传统相对独立的局部性危机转变为错综复杂的系统性危机,其中经济危机对上层建筑危机的传导力和渗透力更强。

近30年来,“历史终结论”的判断由被盲目吹捧转向被广泛质疑,这是源于系统性危机的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2013-07-05 15:08《江苏社会科学》任铃字号:在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根植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总体危机。

面对总体危机,单一向度的批判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总体危机理论,需要的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总体性批判的有效工具。

一、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历史画面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面临的诸多危机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产物。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使得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得迅速和充分,其不合理性也越是暴露得明显和全面。

因此,资本主义危机的范围和程度是同资本主义发展的范围和水平高度相关的。

当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历经数百年之后进入的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通过全面的、整体性的危机表现出来。

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前后相继、相互交织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最先在经济领域爆发,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的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自从1825年资本主义爆发首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危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常伴常随的现象。

纵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展开形式在科技革命中演变的结果,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而这些矛盾本身也就构成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的机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和工人贫困直接引发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而根源于私有制的人的异化则导致人的精神阵地的失守。

最后,资本同其生产条件即自然之间的冲突以生态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

资本主义总体危机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展现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交织在一起。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必然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反抗。

爆发于众多领域的“新社会运动”(如“华尔街”事件)正是由资本主义总体危机导致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反抗的具体表现。

二、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现实呈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酝酿并最终催生出具有多重表现纬度的总体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发生于该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社会纬度和生态维度。

1.资本主义危机的经济维度。

经济领域的危机是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经济危机确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现象。

然而,在各种资本主义经济中,经济危机具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性质。

在以前的生产方式中,危机基本上是生产下降的结果,这是因为人类不能充分控制大自然,自然因素或政治因素影响了生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危机是从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本身中出现的,就是说,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现象:社会不能吸收它所能生产的产品。

”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一危机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加剧。

爆发于2008年,影响全球并波及至今的金融危机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的重要表现。

2.资本主义危机的政治维度。

政治领域的危机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政治统治危机。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资产阶级的政府,其在执行对内、对外职能时,在根本上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而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并进而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

政治危机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爆发的各种新社会运动(“左翼”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环境运动等)以及普通民众对政治的冷漠。

3.资本主义危机的社会维度。

社会领域的危机主要是由于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不平等(一方占有生产资料和另一方失去生产资料)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另一方面随之产生了两极分化和社会危机,这是资本主义体制发展的固有趋势。

两极分化和社会危机并不是政策太差的结果,而是根植于这种制度的本性。

”严重的经济不公和社会不公直接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种族冲突等)的加剧。

尽管采取了福利资本主义、民主资本主义等手段,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危机。

4.资本主义危机的文化维度。

文化领域的危机主要是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广泛存在的精神空虚、信仰缺失等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领域中表现出来。

文化危机(矛盾)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集中表现为异化了的人类在精神领域中的空虚和颓废。

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自杀率居高不下。

5.资本主义危机的生态维度。

生态领域的危机主要是指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及人类生存的诸多环境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破坏(不和谐)。

生态危机的产生虽然与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工业生产都有关联,但其主要根源则应归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正是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过度消费以及对外扩张对全球环境问题起着最为严重的破坏作用。

自然界成为资本增殖和排泄的场所。

这样,在自然被异化的同时,就造成了生态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危机共同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总体危机的不同侧面。

三、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充满危机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危机,这些危机体现在其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的产生根源究竟是什么?这些危机之间有无内在关联和内在主线?在解决这些危机时是采取单打一的片面方法还是采取全面和综合的整体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总体危机理论正是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实论证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希腊学者塔基斯·福托鲍洛斯用多重危机来对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进行概括和描述,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有着经济向度、政治向度、社会向度、文化向度、意识形态向度以及生态向度。

塔基斯认为当代现存的多重危机是建立在现代形式之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危机,多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在所有层面上的不断集中。

因此,包容性民主是解决资本主义多重危机的现实途径。

塔基斯·福托鲍洛斯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存在着多重危机,并从权力关系的角度挖掘危机的根源和寻求危机的出路,这较之贝尔的文化危机理论有着更深一层的认识。

但他止步于此,没有继续思考和探究资本主义政治权力集中的深层根源。

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分工联手引发了“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私人劳动同时必须表现为直接的社会劳动的对立,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同时只是当作抽象的一般的劳动的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这种内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态变化的对立中取得了发展的运动形式。

因此,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资本主义总体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共同催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包含的众多的矛盾和对立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决定的总体危机的产生仅仅是可能性。

要使这种可能性发展为现实性还需要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和条件。

1.总体危机产生的具体条件是资本的无限流动,使其突破经济领域而不断向其它领域的扩散,构成了资本主义总体危机产生的现实条件。

“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

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

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资本的运动具有无限性,这种无限性特征决定了资本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

资本的统治范围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领域扩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领域直到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文化领域。

2.总体危机产生的根本条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统治的局部合理性同整体不合理性共存的特质,使资本统治不断发生各种危机,并随着资本统治范围的扩大而扩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相继发生并相互交织,当代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史上,是这么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残余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一种爆炸性的形式。

这一矛盾导致了这些生产关系的扩散性的危机。

”最终酝酿了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

总体危机是资本主义诸多危机的有机组成。

“被总危机搞得喘不过气来的资本主义,在不进行重大结构变革的情况下不可能摆脱这一危机,而这必然是一种以各个萧条阶段为主要特征的长期现实。

”这样看来,“两个必然性”是始终存在的。

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理论正是围绕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有机关联的整体危机而建构的一种理论形态。

这一理论从整体性的视角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方法,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现实危机为理论原点,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为理论根据,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为理论内容,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各种危机为具体途径,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为最终目的。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理论的提出和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上来看,总体危机理论找到了资本主义诸多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共同根源,对资本主义面临的诸多危机作出了客观、科学、合理的解释。

从实践上看,总体危机理论为爆发于当代资本主义的诸多社会运动找到了共同的运动基础,有利于凝结反对资本主义的各方力量,避免这些力量内部的分散和消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