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例析
高考诗歌鉴赏主要题型答题方法例析

手法技巧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回答一种还是多 种手法,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都要充分 考虑,回答尽量全面);如果题干已经指出手法,则直接点明该 手法在具体诗句上的体现。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在句中的运用(手法运用的具体体 现)。
③指出作用效果:分析此手法在构思或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效 果。
古代诗歌鉴赏主要题型 答题方法例析
问什么答什么。审清题意,下功夫去筛 选,抓住要点,确定“问点”。
总说(概括)+具体说明(诗句分析) +表达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它可以收到 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可以使表述更为精确, 更切近诗歌的语体。
一、情景题、画面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②,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范例解析】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陈居士是一个爱喝酒寻诗、生活清贫、洒脱自在、志 趣高雅的文人。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两句, 畅饮楚地美酒,可酣醉三日不醒,可看出他生活清贫、爱喝酒、 不拘小节、自由洒脱的一面;③“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 寻诗去”两句,酒醒之时,不分白天黑夜,到处寻诗,可看出他 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范例]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清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范例解析】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之处。(6分) 【答案】①举子们奋笔疾书的声响就好像春蚕在食桑叶时的“沙沙”声一样。 (阐述诗句意思)②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春蚕食叶声”形象地描摹出举 子们应试时的情形;以声衬静,以落笔答卷的声响反衬出考场的庄严肃穆。 (分析手法)③“春蚕食叶”一词,又蕴含了诗人心中对举子们的期盼之心与 得选人才的喜悦之情。(作用、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1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生动形象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朴素自然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含蓄蕴藉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话中话,深沉厚重,深蕴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幽默风趣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庄重典雅语言平实沉稳,严肃郑重,采用典范书面语,拒绝俚词俗语;常用古语词、成语;多用专有名词、术语;多长句、复句。
庄重严肃,堂皇正大,深沉厚实,义正辞严清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语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斩钉截铁,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赏。
绚丽华美语言酣畅淋漓,辞藻华丽,注重修饰,表意细腻,体物入微,穷形尽相,多用辞格,讲究技巧,富于联想、想象,纵笔泼墨,气势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音律和谐语言具有音乐美,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整散结合整句(对偶、对比、排比、反复、顶真等)与散句错杂,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文采富赡,文气十足,情浓意满,酣畅淋漓,引出整句,分析其语言美感,略说整散结合之妙其他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
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ǘ有皱纹的纱)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202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解析及满分答题模板

202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解析及满分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诗歌鉴赏作用题答题模板解析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光润而美的样子。端须:只该。燕: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起句奇绝。“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B.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
C.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发情绪。
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
诗歌鉴赏7种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的7种问答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作者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5、练习巩固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
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脱俗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2古诗歌常用艺术手法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模板及鉴赏方法01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02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4.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例析一、形象(意象)类名词解释:形象(意象)——形象(意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意象)指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3)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格式:表层含义 + 深层含义(形象+形象特征) + (形象意义)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参考答案:(1)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2)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3)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的诗人形象。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参考答案:(1)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2)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者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二、意境类名词解释: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题目类型:(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示例: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步骤一)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步骤一)。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步骤三)三、情感主旨类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通过什么 + 抒发什么(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示例: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⑴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⑵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而“迷津欲有问”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示例: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参考答案: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四、表达技巧类题目类型:(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示例:下面这首词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关河令(宋)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
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五、语言类(一)诗眼炼字类题目类型:(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你认为这首诗(第*联*句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题格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答题步骤: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示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参考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步骤二),使画面具有动感。
(步骤三)(二)关键字词类题目类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题格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步骤: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一要注意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要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示例:“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1杯深,吹梅○2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後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1泛菊:饮菊花酒。
○2吹梅:吹奏《梅花落》。
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三)语言风格特色类题目类型: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格式:语言风格+举例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