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2、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材料:《唱脸谱》简介编辑
作词:阎肃
作曲:姚明
体裁:戏歌京戏歌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京剧兴起的背景)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七年级历史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课题: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教学分析1. 本课为本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承接18、19、20课清朝的政治沿革,呈现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开展。
本课既讲述了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并分析了造成文学艺术开展的原因,即政治经济的变化,照应前三课。
2. 课标: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本课分为两个板块:《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
分别以《红楼梦》和昆曲、京剧为代表,展现清代小说和戏曲艺术的开展。
3. 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两个子目内容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繁荣。
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开展、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为根底的。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观察图片,比照归纳,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开展的表现〔史料实证〕,理解其开展的原因〔唯物史观〕,认识到伴随经济的开展文学艺术逐渐从高雅走向通俗。
2.通过对预设问题的思考,调动已有知识,理解、解释〔历史解释〕清朝文学艺术的开展与前面所学的政治、经济开展的联系。
3.认同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开展继承了清朝之前的文学艺术成就,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时空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和影响。
2.理解文学艺术开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展示“军机处外景〞、“前门街图〔局部〕〞和“盛世滋生图〔局部〕〞三张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开展相关知识,进而表达随着政治、经济的开展,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引入正课。
设计:温故知新,学生既可以复习清朝前期政治、经济开展的旧知识,又可以带着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有什么变化的疑问进入新课学习2. 正课讲授。
一、《红楼梦》1、展示曹雪芹的图片,通过表格归纳其生平,并通过教师的表达让学生对其创作《红楼梦》的过程有个大致了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本课主要内容有: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知识,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简单故事。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昆曲和京剧等表演艺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昆曲和京剧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名著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主要内容包括: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掌握其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作品,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风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强调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对照教材,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成就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知道唐朝有诗、宋朝产词、元朝盛曲,但是对清朝有何文艺特色却并不了解,即使听说过《红楼梦》,也看过几眼戏曲,还是不算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将距离他们生活很远的《红楼梦》、昆曲、京剧,带到他们身边来,让他们自己来收集和展示,这是最适合的学习策略。
利用ipad查询资料,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上传至qq群,最后到前台来为大家讲解本组的探究成果。提高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也便于各组间共享成果。
4——操作电子白板
学生上讲台操作,更有参与感,观看效果更为直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5——学生使用电子白板连线、填空
利用电子白板,将昆曲知识直接呈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观看操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昆曲知识的巩固掌握。
除了思想性强,红楼梦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单从名字这个最简单的元素就能看出来。书中共有七百多个名字,每一个都体现了曹雪芹的独具匠心、深含寓意。你能猜出下列名字的寓意吗?
请最快的一组到白板前把名字和寓意连起来(4——使用电子白板连线)
(贾宝玉、贾政、袭人、王熙凤、晴雯)
生:上讲台连线
师: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学作品,在问世之后,虽被列为禁书,但是在民间始终无法禁绝,至今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小组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关于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既培养了合作能力,又真正考验了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借着悠扬琴弦之声,静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铭记——要深爱国粹精华,践行传统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该时期的典型作品。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演绎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1.教学PPT;2.多媒体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料;2.学生做好听讲、笔记和讨论的准备。
二、知识导入1.利用PPT播放清朝前期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猜测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内容讲解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1 概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文学艺术在此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继承和发展元明时期文学艺术的传统,同时又受到机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2 顺应时势,体现思想觉悟。
清初时期是思想解放和变革的时期,文学艺术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情感,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3 体裁多样,创作活跃。
除了继承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传统,清初文学家又在其基础上自然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杂文、坊体文等等。
1.4 民间艺术的兴盛。
清朝前期民间艺术被激活,表现为艺术家们对民间生活、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关注和创作。
2.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和成就:2.1 文学的成就: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是深厚的,影响广泛。
2.2 代表作品:清朝前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等。
2.3 代表人物: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凌蒙初等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金瓶梅》1.简介:《金瓶梅》是中国明清小说连续体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2.掌握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清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学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以“古文运动”为标志,向着古典规范追求,恢复了明朝时期文艺的封建色彩。
2.以“诗、文、小说”三大门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小说最为兴盛。
3.以满族文化为基础,中西合璧,形成了具有新鲜生动特点的文学艺术风格。
2. 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清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2.《金瓶梅》:清代另一位著名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写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富争议和争议的典型之作。
3.《西厢记》:清代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作为传统戏曲剧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4.《长生殿》:清代古典剧目,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主线,其演出形式和文学艺术都十分优美。
3. 清代艺术的代表作品1.瓷器艺术:清代粉彩瓷、釉里红瓷、蓝花瓷等,纹饰娟秀多彩,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书法艺术:清代书法家如王铎、张瑞图、陈大箴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独特的艺术风格。
3.绘画艺术:清代画家如石涛、郑燮、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生动形象和艺术性极高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
2.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清代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展示清代文艺代表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清代文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1.讲述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包括向古典规范追求、以诗、文、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等方面。
2.介绍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推动等方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还介绍了清朝前期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例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的资料,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
2.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3.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
因有哪些
【学习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学习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红楼梦》作者:、高鹗。
2.以贵族青年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
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走向的的历史命运。
3.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敢于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
固势力,具有深刻的。
4.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
5.(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____________,反映人民的心声。
(2) 不断增多,剧目繁多,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6. 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7. 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孔尚任的《》。
8.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1790年,先后进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9.徽调不断吸收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
“”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
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二、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在和平统一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吐故纳新,生机勃勃,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是史家公认的繁荣时代。
那么你只带清朝前期戏剧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吗?
三、练习巩固
1.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A.西汉
B.两宋
C.隋朝
D.明清
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并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3.清代的戏剧创作,受到大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服装鲜艳
B.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的心声
C.演技精湛
D.雅俗共赏
4.清朝前期昆曲《桃花扇》的作者是()
A.汤显祖
B.洪昇
C.孔尚任
D.曹雪芹
5.新的剧种皮黄戏形成于什么时期()
A.顺治
B.康熙
C.乾隆
D.道光
6.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扶持的剧种是()
A.昆曲
B.京剧
C.评剧
D.黄梅戏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大剧院与福建京剧院联合于2015年5月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全本《红灯记》,这是福建京剧院相隔40周年,再次在榕城舞台上演《红灯记》。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何时?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2)京剧诞生于何时何地?
(3)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思想上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曹雪芹 2.贾宝玉衰亡 3.专制家长社会意义 4.文学名著 5.(1)社会现实(2)剧种
6.昆曲苏州
7.汤显祖长生殿桃花扇
8.四大徽班
9.皮黄戏京剧
二、前期的文化积累;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社会的长期稳定。
三、1.D 2.A 3.B 4.C 5.D 6.B
7.(1)曹雪芹。
清朝。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
学名著。
(2)道光年间;北京。
(3)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