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合集下载

杨开慧故居导游词

杨开慧故居导游词
翻开了星沙崭新的一页。
昔日的星沙山丘起伏,荆棘纵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如今的星沙楼宇鳞次栉比,道
路四通八达,经贸繁荣昌盛,四季绿树成荫,一座现代化的新县城拔地而起,让世人瞩目。星沙镇党委政府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响亮地提出“开发区发展我发展,开发区繁荣我
繁荣”的战斗口号,并以“服务县区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重点,动
条汉子”(周扬、田汉、夏衍、阳翰笙)中的田汉,即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者,也都是长沙县人。长沙县不但气候宜人、资源充足、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良好的经
济基础、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依靠较
好的县域经济基础、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科学的产业布局,发展迅速。目前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雄心斗志,同时,待我以最诚恳的心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观的机会,瞻仰革命先烈杨开慧女士的英勇事迹,让每个积极分子知道,只有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们
才能树立宏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目标,它将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杨开慧烈士那种在民族大义面前挺身而出,坚忍不拔坚定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群热血青年,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回校后都豪情壮言,感慨万千。
自强自立,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教育到跟随毛泽东一起为革命而奋斗,再到被捕英勇就义,仍为革命成功抱着坚定地信念,我想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舍身革命,不畏生死的先辈,才有我们现在的中国。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不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
观了关于杨开慧同志的事迹,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杨开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始建于1795年本文是XX精心编辑的杨开慧故居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杨开慧故居观后感杨开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始建于1795年,是一座建筑面积达68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院落,现有大小房屋36间,1966年故居进行了维修后对外开放,并取名“板仓”二字。

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从外到内依次走过了36间房,各间屋里都摆放了以前他们家人用过的东西。

让我觉得好奇的是竟然还有佣人房,可想而知,杨氏家族是很富有的。

讲解员还特别跟我们介绍了一间房,那是毛泽东住过的房屋,他总共才来这里住过三次,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只有三天。

接着第二站是杨开慧的陈列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大厅和三间展室,大厅里面是杨开慧的石膏雕像,墙壁上刻着毛泽东写的《蝶恋花》,我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细细的品味,这字里行间都藏着毛泽东对其爱人深深的思念和惋惜。

第一间展室主要是陈列了她父母及全家的照片,还有杨开慧小时候的照片,看得出开慧小时候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孩,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立下了大志。

第二间是杨开慧青年时候的照片和同毛泽东的留影。

留着一头青年发,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给我印象特深,每看到她的一张照片我都会伫立很久。

在一个展柜里面,陈列了她的手记,那是写给毛泽东的“情书”,原文我记得不太清楚,有几句感动的话语是这样写的:“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上了他……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新的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捉去杀头,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我看了这段文字后,我能体会到当时的杨开慧是多么的深爱着毛泽东,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纯、那么真。

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亲眼看到这封信。

来到第三展室,墙壁上挂了很多伟人给杨开慧的题辞,对她予以极高的评价;我还看到了一张显眼的合影,分别是杨开慧跟她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我在想为什么没有毛泽东呢?这些孩子们也真是可怜。

游杨开慧故居作文

游杨开慧故居作文

游杨开慧故居作文我老家离杨开慧故居不远,打小就听说她的故事,那时候只觉得是个了不起的阿姨。

这回趁着假期,我特意跑去那儿走了一遭,嘿,这一去,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分。

走进那院子,第一眼就被那股子古朴劲儿给吸引了。

青砖黑瓦,岁月悠悠地在墙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就像是老照片一样,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我心里头嘀咕着:“这地方,可真有年头了。

”沿着石板路往里走,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感觉整个人都被温暖包围了。

这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走到正屋前,抬头一看,那“板仓”二字赫然在目,苍劲有力,仿佛能穿透时空,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力量。

我轻轻推开门,一股陈旧而又不失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屋子里布置得简简单单,几件旧家具,几张老照片,还有那些泛黄的书籍和手稿,都透露出主人的不凡气质。

我走到一张照片前,那是杨开慧阿姨的遗像,她面带微笑,眼神坚定,仿佛在说:“我不怕,我要为信仰而战。

”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她内心的声音,感受到她那份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走出正屋,我来到了后院。

那里有一片菜园子,绿油油的蔬菜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我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心里头想着:“这些蔬菜,是不是也见证了杨开慧阿姨的辛勤劳动呢?”想着想着,我不禁有些动容。

在故居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我仿佛看到了杨开慧阿姨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她坚定的脚步声,感受到了她那颗为革命事业跳动不已的心。

我知道,她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离开故居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片熟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我想,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我会把杨开慧阿姨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她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传承下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刚才的一幕幕。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像杨开慧阿姨那样,坚定自己的信仰,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关于杨开慧故居观后感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以下是的关于杨开慧故居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杨开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始建于1795年,是一座建筑面积达68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院落,现有大小房屋36间,1966年故居进行了维修后对外开放,并取名“板仓”二字。

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从外到内依次走过了36间房,各间屋里都摆放了以前他们家人用过的东西。

让我觉得好奇的是竟然还有佣人房,可想而知,杨氏家族是很富有的。

讲解员还特别跟我们介绍了一间房,那是 ___住过的房屋,他总共才来这里住过三次,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只有三天。

(说到这里,我想罗嗦几句说明一下 ___跟杨开慧的关系,他们曾经一起学习、一起抗战,然后到相爱、共难再遇难,整个这一过程有且只有16年,从结婚到最后仅仅10年)接着第二站是杨开慧的陈列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大厅和三间展室,大厅里面是杨开慧的石膏雕像,墙壁上刻着___写的《蝶恋花》,我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细细的品味,这字里行间都藏着 ___对其爱人深深的思念和惋惜。

第一间展室主要是陈列了她父母及全家的照片,还有杨开慧小时候的照片,看得出开慧小时候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孩,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立下了大志。

第二间是杨开慧青年时候的照片和同 ___的留影。

留着一头青年发,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给我印象特深,每看到她的一张照片我都会伫立很久。

在一个展柜里面,陈列了她的手记,那是写给 ___的“情书”,原文我记得不太清楚,有几句感动的话语是这样写的:“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上了他……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新的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捉去杀头,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湖南党史通讯
朱先泽
前年清明节参观长沙县杨开慧故居时,听到女讲解员说:“维修杨开慧故居的墙壁时,曾发现了八篇开慧同志的遗文,见证了1928年10月至1930年1月的这段历史,有珍贵的价值。


近日听文友说,《湖南党史通讯》早在1984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偶感》,《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及《女权高于男权?》三篇。

为什么不将烈士遗文全部发表呢?忠于历史,应当是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告知天下后人,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篡改与筛选都不妥。

另有《给一弟的信》,《寄一弟》,《从六岁到二十八岁》及《无题》等篇目,不知何日再发表?录此存照,这是比塑像更好的纪念?
2008年立春于岳阳楼下。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_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_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_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推荐文章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3篇热度:黄逸峰故居导游词3篇热度:罗瑞卿故居导游词热度:张闻天故居参观心得_参观张闻天故居观后感热度:四川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导游词热度: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1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

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

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

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

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

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

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

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

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

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

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1901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

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

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

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

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

杨开慧故居游记作文

杨开慧故居游记作文

杨开慧故居游记作文
哎呀,说起去杨开慧故居那次,我真是又笑又感慨,就跟串了趟时空隧道似的。

那天,阳光明媚,我跟几个朋友一拍即合,说走就走,奔向了湖南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

一到故居门口,那古色古香的门楼就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民国时期。

门口还有几位大爷大妈,拿着扇子边扇边聊,看到我们这几个外来客,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热情地招呼着:“小伙子小姑娘,来参观我们这儿的‘红色记忆’啊?”那声音,暖洋洋的,就像这天气一样。

进了门,我们先是一阵东张西望,想把这些历史的痕迹都尽收眼底。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数那件小事儿——在故居的后院,我们发现了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得三个人都抱不过来,树叶茂盛得能遮住半边天。

我们几个围着树转圈圈,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几片黄叶悠悠然飘落在我们头上,朋友小刘打趣道:“嘿,这树也懂欢迎仪式呢,还给我们撒花呢!”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走着走着,我们还遇到了一位讲解员阿姨,她穿着朴素,但讲起杨开慧的故事来,却是绘声绘色,眼里闪烁着对英雄的敬仰。

她说起杨开慧如何在艰难岁月中坚持信仰,如何教育子女,听得我们是既感动又敬佩。


姨还告诉我们,这棵老槐树见证了杨开慧家许多重要的时刻,就像是他们家的守护神一样。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片充满故事的地方。

回望那棵老槐树,它依旧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

这次杨开慧故居之旅,不仅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坚韧与执着。

回家的路上,我暗暗许下心愿,要像杨开慧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参观杨开慧故居活动心得

参观杨开慧故居活动心得

参观杨开慧故居活动心得(总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心得体会
上个周末在研究生院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杨开慧前辈的故居。

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去参观学习。

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仰和感慨,我们来到杨开慧故居。

在讲解员的低声解说下,我们一路参观着她用过的朴素物品,看着她写下的一页页泛黄手稿,仿佛在诉说着她和毛泽东同志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谱写着一代巾帼英雄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坚贞。

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诚革命的好党员。

这一趟红色之旅像夏日的一场大雨洗涤着大家的心灵,让所有前来人员深受震撼。

作为一名研究生而言,我们更应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爱国爱党之情落实到具体工作学习中去,牢记宗旨,忠诚履职,让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华儿女的奋斗事业生生不息。

之后我们继续召开了团学干部培训活动,会上学长和老师们的分享与教诲让我受益良多。

不禁让自己感觉到肩上多了份担子。

在此次培训中,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对我们的职责也有了深一步的理解,而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让自己成为合格,优秀的人。

我们研究生院是一个大家庭,作为一名班干部,我们更应该以此为荣,并且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把研究生院创建的更好美好,为同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样才不愧说自己是高富帅研究生院中的一员。

梁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1
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

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

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

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

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

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

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

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

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
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

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

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1901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

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

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

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

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

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80余名敌兵将板仓下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从容处理文件后被捕,仅有8岁的小岸英也被敌人押送到长沙。

审讯中,敌人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并要她登报声名,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严词拒绝,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钉害于长沙浏阳外识字岭,年仅29 岁。

解放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
所在地清泰乡改为开慧乡,将她读过书的杨公庙中学改为开慧学校。

毛泽东《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杨开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说她懂得多少马列主义的理论,有多高的共-产主义觉悟,怕很难说。

但是她却有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仰,相信她自己,她的夫君,她的许多同志都是在做救国救民的事情。

作为女人,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一样有着娇柔浪漫,有着温情脉脉,有着牵肠挂肚的种种情怀。

这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为数不多的手迹的叙述中可以看到。

这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性的内心独白,丝毫也没有一句像‘头可断,血可流,…’,‘愿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之类的豪言壮语。

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她却显示出了无比的坚强。

酷刑之下没有低头,利诱之下没有动遥当被告知,只要她公开声明从此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让她恢复自由,她也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我看这与其说是出于她怀抱着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意志,毋宁说是出于一种‘匹夫不可夺志’的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不愿意用放弃自己人格尊严做代价而乞求活命,所展示的是道德上的忠贞,人格上的魅力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2
20xx年11月10日,跟随革命先烈的步伐,有幸和岳阳局的党员干部们一起参观了任弼时、杨开慧故居,此次参观,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任弼时的故居,一路参观一路拍摄使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任弼时诞生在这里。

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曾留学与国外,知识渊博。

他有着骆驼一样的精神:对待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即使身体不好也要硬撑着继续自己的任务,从来没有一丝怨言。

叶剑英同志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而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是的,的确如此,我觉得骆驼对他的评价太贴切了,他索取很少,全是付出,等到他可以去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已经为革命付出了一切,没有了生命,谈不到享受。

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好党员,是我们党的好模范,是我们一生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无论在学习或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发扬任弼时的那种骆驼精神,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将迎难而上,毫不退缩。

参观完任弼时的故居后,我们紧接着就去参观了杨开慧的故居。

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仰和感慨,我们又来到杨开慧故居。

在讲解员的低声解说下,我们一路参观着她用过的朴素物品,看着她写下的一页页泛黄手稿,仿佛在诉说着她和毛泽东同志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谱写着一代巾帼英雄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坚贞。

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诚革命的好党员。

这一趟红色之旅像夏日的一场大雨洗涤着大家的心灵,让所有党员同志深受震撼。

坐上返程大巴时,同志们一致表示要以任弼时、杨开慧同志为楷模和榜样,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爱国爱党之情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牢记宗旨,忠诚履职,让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华儿女的奋斗事业生生不息。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3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
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
杨开慧故居回来后,更加确定了要努力学习知识在平时发扬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

这次旅途,着实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一路上堵车几小时,让我们原本那兴奋劲冲淡了许多,在感叹颠簸中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烈士杨开慧故居
板仓是烈士杨开慧居住的地方,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得是那么地普通,而随着讲解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生平:她是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伟大却有平凡的女性。

她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的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和贫苦
的农民的影响。

青年时代结识了毛主席等救国救民的青年。

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毛主席东奔西走,尽力支持协助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在高墙铁窗的牢笼中,她不畏敌人的严
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慨然赴死。

正是这样,让我们体会到一位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

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子的内心独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却显示了无比坚强,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但愿革命早日成功。

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我死后希望家人不作俗人之举”这是她临终前的一段话,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是如此之震撼,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有信仰的坚持而宁愿舍弃那种精神。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雄心斗志,同时,待我以最诚恳的心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观的机会,瞻仰革命先烈杨开慧女士的英勇事迹,让每个积极分子知道。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