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1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
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
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
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
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
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
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
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
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
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
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1901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
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
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
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
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
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80余名敌兵将板仓下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从容处理文件后被捕,仅有8岁的小岸英也被敌人押送到长沙。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今年四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开车带着我一起出门踏青,我们来到了长沙县的“杨开慧纪念馆”参观。
一下车,举目四望,只见绿树掩映,群山环绕,“杨开慧纪念馆”在这绿树群山之中格外醒目。
我们随着人群,踏上了纪念馆的台阶。
走进厅,迎面面来的是杨开慧烈士雕像,只见火红的党旗背景前,一位浑身雪白的女英雄,脚步坚定,双拳紧握,眼睛看向前方,在她的眼中,仿佛有两束燃烧的烈火,控诉着当时的黑暗。
看到这雕塑,我深深被震撼到了。
杨开慧,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她也是毛主席的夫人。
她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
她虽是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
后来,她与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成为了革命伴侣,他们为着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分隔两地。
她是一个年轻的革命烈士,29岁就光荣牺牲了。
在过去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被抓后,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壮烈牺牲。
听着讲解员告诉我们的杨开慧的英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敬佩之情犹然而生:杨开慧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她立场坚定,内心坚强,真让人敬佩!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为了信仰的坚持的那种精神。
她牺牲后,毛主席悲痛欲绝,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来表达对这位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杨开慧故居,这是一栋好多房间的平房,古朴大方,充满田园气息。
还瞻仰了许多旧时的遗物,为烈士们敬献花篮。
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却心潮起伏:今天的我们,是享受和平与幸福的一代人,我们更应该学习烈士身上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上来,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指导:吴建芝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今年四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开车带着我一起出门踏青,我们来到了长沙县的“杨开慧纪念馆”参观。
杨开慧故居导游词

昔日的星沙山丘起伏,荆棘纵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如今的星沙楼宇鳞次栉比,道
路四通八达,经贸繁荣昌盛,四季绿树成荫,一座现代化的新县城拔地而起,让世人瞩目。星沙镇党委政府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响亮地提出“开发区发展我发展,开发区繁荣我
繁荣”的战斗口号,并以“服务县区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重点,动
条汉子”(周扬、田汉、夏衍、阳翰笙)中的田汉,即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者,也都是长沙县人。长沙县不但气候宜人、资源充足、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良好的经
济基础、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依靠较
好的县域经济基础、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科学的产业布局,发展迅速。目前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雄心斗志,同时,待我以最诚恳的心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观的机会,瞻仰革命先烈杨开慧女士的英勇事迹,让每个积极分子知道,只有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们
才能树立宏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目标,它将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杨开慧烈士那种在民族大义面前挺身而出,坚忍不拔坚定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群热血青年,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回校后都豪情壮言,感慨万千。
自强自立,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教育到跟随毛泽东一起为革命而奋斗,再到被捕英勇就义,仍为革命成功抱着坚定地信念,我想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舍身革命,不畏生死的先辈,才有我们现在的中国。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不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
观了关于杨开慧同志的事迹,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杨开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始建于1795年本文是XX精心编辑的杨开慧故居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杨开慧故居观后感杨开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始建于1795年,是一座建筑面积达68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院落,现有大小房屋36间,1966年故居进行了维修后对外开放,并取名“板仓”二字。
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从外到内依次走过了36间房,各间屋里都摆放了以前他们家人用过的东西。
让我觉得好奇的是竟然还有佣人房,可想而知,杨氏家族是很富有的。
讲解员还特别跟我们介绍了一间房,那是毛泽东住过的房屋,他总共才来这里住过三次,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只有三天。
接着第二站是杨开慧的陈列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大厅和三间展室,大厅里面是杨开慧的石膏雕像,墙壁上刻着毛泽东写的《蝶恋花》,我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细细的品味,这字里行间都藏着毛泽东对其爱人深深的思念和惋惜。
第一间展室主要是陈列了她父母及全家的照片,还有杨开慧小时候的照片,看得出开慧小时候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孩,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立下了大志。
第二间是杨开慧青年时候的照片和同毛泽东的留影。
留着一头青年发,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给我印象特深,每看到她的一张照片我都会伫立很久。
在一个展柜里面,陈列了她的手记,那是写给毛泽东的“情书”,原文我记得不太清楚,有几句感动的话语是这样写的:“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上了他……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新的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捉去杀头,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我看了这段文字后,我能体会到当时的杨开慧是多么的深爱着毛泽东,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纯、那么真。
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亲眼看到这封信。
来到第三展室,墙壁上挂了很多伟人给杨开慧的题辞,对她予以极高的评价;我还看到了一张显眼的合影,分别是杨开慧跟她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我在想为什么没有毛泽东呢?这些孩子们也真是可怜。
游杨开慧故居作文

游杨开慧故居作文我老家离杨开慧故居不远,打小就听说她的故事,那时候只觉得是个了不起的阿姨。
这回趁着假期,我特意跑去那儿走了一遭,嘿,这一去,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分。
走进那院子,第一眼就被那股子古朴劲儿给吸引了。
青砖黑瓦,岁月悠悠地在墙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就像是老照片一样,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我心里头嘀咕着:“这地方,可真有年头了。
”沿着石板路往里走,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感觉整个人都被温暖包围了。
这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走到正屋前,抬头一看,那“板仓”二字赫然在目,苍劲有力,仿佛能穿透时空,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力量。
我轻轻推开门,一股陈旧而又不失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屋子里布置得简简单单,几件旧家具,几张老照片,还有那些泛黄的书籍和手稿,都透露出主人的不凡气质。
我走到一张照片前,那是杨开慧阿姨的遗像,她面带微笑,眼神坚定,仿佛在说:“我不怕,我要为信仰而战。
”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她内心的声音,感受到她那份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走出正屋,我来到了后院。
那里有一片菜园子,绿油油的蔬菜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我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心里头想着:“这些蔬菜,是不是也见证了杨开慧阿姨的辛勤劳动呢?”想着想着,我不禁有些动容。
在故居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我仿佛看到了杨开慧阿姨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她坚定的脚步声,感受到了她那颗为革命事业跳动不已的心。
我知道,她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离开故居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片熟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我想,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我会把杨开慧阿姨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她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传承下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刚才的一幕幕。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像杨开慧阿姨那样,坚定自己的信仰,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参观任弼时与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任弼时与杨开慧故居有感参观任弼时与杨开慧故居有感20xx年11月20日,我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去参观了任弼时和杨开慧的故居。
而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怀着高兴的心情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去参观了他们的故居。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任弼时的故居,一路参观一路拍摄使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我将自己喜欢的景点都拍了下来,来到任弼时居住的地方一看,感觉很大,像是个富裕的大家族。
19xx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他的故居系砖木结构,共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37间,全部房屋为青瓦覆盖,三合土地面,大门上挂有邓小平19xx年手写的“任弼时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
我们进堂屋看到了任弼时的仿铜石膏胸像,并且两边墙壁挂有毛泽东等领导人亲笔题词。
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二进中厅悬有赵朴初手书“浩气长存”巨匾。
三进正厅设纪念室,挂有任弼时遗像。
我们从外到内依次参观了一下,里面摆放了以前他家用过的东西,当我看到那些东西时,我就联想到他们以前一家的生活情景,他们一大家族都生活在一起,我觉得那时他们一家肯定好幸福的!里面的东西都非常具有历史意义,一点一滴的见证了任弼时同志的人生事迹,对于要了解他的人来说价值意义重大。
我们参观任弼时的故居之后就去了他的纪念馆,里面珍藏了他许多有价值、有纪念、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与物品。
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忠于祖国,贡献于祖国,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大奉献了他的短暂人生。
他曾留学与国外,知识渊博。
他有着骆驼一样的精神:对待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即使身体不好也要硬撑着继续自己的任务,从来没有一丝怨言。
叶剑英同志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而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是的,的确如此,我觉得骆驼对他的评价太贴切了,他索取很少,全是付出,等到他可以去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已经为革命付出了一切,没有了生命,谈不到享受。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湖南党史通讯
朱先泽
前年清明节参观长沙县杨开慧故居时,听到女讲解员说:“维修杨开慧故居的墙壁时,曾发现了八篇开慧同志的遗文,见证了1928年10月至1930年1月的这段历史,有珍贵的价值。
”
近日听文友说,《湖南党史通讯》早在1984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偶感》,《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及《女权高于男权?》三篇。
为什么不将烈士遗文全部发表呢?忠于历史,应当是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告知天下后人,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篡改与筛选都不妥。
另有《给一弟的信》,《寄一弟》,《从六岁到二十八岁》及《无题》等篇目,不知何日再发表?录此存照,这是比塑像更好的纪念?
2008年立春于岳阳楼下。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_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_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1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
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
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
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
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
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
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
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
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
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
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1901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
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
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
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
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
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80余名敌兵将板仓下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从容处理文件后被捕,仅有8岁的小岸英也被敌人押送到长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今天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大家去杨开慧同志故居进行参观学习,一下午的时间参观开慧故居对我的影响很大,不仅学到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而且深深地被这些前辈们的精神所鼓舞,更加强坚定了我要求入党的信念。
从纪念馆到故居再到陵园,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
观了关于杨开慧同志的事迹,
和其他同样深受感动的同学相
比,作为冒醒的后辈的我被他
们的追求而震撼,同样也是姓
毛,我从心底感到了一份骄傲,从他们身上更激发了自己内心当年的倔强,有如此辈英勇的事迹,作为后辈者,就不能落了他们的名头,个落后他们太多。
他们是需要我一生敬仰的人,也是我努力以他们为榜样在将来做出贡献不断前进的动力,“开慧尚能以一女辈而敢为天下先为革命流血本就是骄傲!”
自强自立,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教育到跟随毛泽东一起为革命而奋斗,再到被捕英勇就义,仍为革命成功抱着坚定地信念,我想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舍身革命,不畏生死的先辈,才有我们现在的中国。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不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
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
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
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
次洗礼的地方!
杨开慧故居回来后,更加确定了要努力学习知识在平时发扬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这次旅途,着实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一路上堵车几小时,让我们原本那兴奋劲冲淡了许多,在感叹颠簸中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烈士杨开慧故居
板仓是烈士杨开慧居住的地
方,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
得是那么地普通,而随着讲解
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生平:她是
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伟大却有平凡的女性。
她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的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和贫苦
的农民的影响。
青年时代结识了毛主席等救国救民的青年。
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毛主席东奔西走,尽力支持协助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在高墙铁窗的牢笼中,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慨然赴死。
正是这样,让我们体会到一位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
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子的内心独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却显示了无比坚强,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但愿革命早日成功。
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我死后希望家人不作俗人之举”这是她临终前的一段话,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是如此之震撼,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有信仰的坚持而宁愿舍弃那种精神。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雄心斗志,同时,待我以最诚恳的心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观的机会,瞻仰革命先烈杨开慧女士的英勇事迹,让每个积极分子知道,只有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们
才能树立宏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目标,它将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杨开慧烈士那种在民族大义面前挺身而出,坚忍不拔坚定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群热血青年,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回校后都豪情壮言,感慨万千。
但美中不足的是,一开始,大家都带着旅游人士的心去的,带上照相机,手机拍照,一路上欢天喜地,由于学校第一次组织这种红色旅游活动,都显得特别高兴,但大家没有注意,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该有的严肃纪律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么一个活动的意义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意义之大,希望在往后能多组织这种红色之旅,让我们多多感染这种品质的精髓所在。
在时间安排上稍欠考虑,路上行车时间过多,而实际参观的时间太少,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消息发布时间太仓促,导致很多同学没做好准备,空手去,空手回,留有遗憾。
总而言之,本次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更是给入党积极分子们上了一堂党性修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