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试剂极性
氯化胆碱介绍

LC-MS法
质谱可将各种有一定极性的化合物通过大气压电 离,形成与其化学结构直接相关的准分子离子和离子 碎片,根据总离子流图中这些离子或离子碎片的存在, 可准确定性,并根据准分子离子峰面积和外标法在不 必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定量。 特异性好,识假能力强,能作为确证方法,定性 准确性最高,也能同时定量。
三、胆碱的缺乏症
大多数的动物都具有合成胆碱的能力,但 这种能力受到动物体内与胆碱合成和分解有关 的酶的活性的影响,并且受到饲料中蛋氨酸、 甜菜碱、VB12 等因素的影响。 饲料原料中尽管存在天然胆碱,但其含量 可因栽培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气候、品种、 土壤、地域、肥料、灌溉等。
若干饲料原料中氯化胆碱含量 分析值同表格值的比较
一、胆碱知识概述-生理功能
基本代谢功能: 作为磷脂的组成成分,是构筑和维持细胞结构所必需 的,同时也是软骨基质正常成熟所必需的; 是副交感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前体,如对消化 道、输卵管的收缩的制约; 是肝脏脂肪代谢所必需的,促进肝脏脂肪以脂蛋白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磷脂、蛋白的复合物)形式输 送、脂肪酸的氧化,防止脂肪在肝脏中反常积聚; 非必需代谢功能 提供活性甲基,合成激素、核酸、蛋氨酸、肉碱(促进 肝脏中的脂肪氧化利用)等。这种功能可与Met、甜菜碱协同。
一、胆碱知识概述-生理功能
胆碱首次于1849年由牛的胆汁中分离到。人们自 1939年以来认识到了胆碱在营养上的重要作用, 现在已成了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常用的添加剂。 美国的《联邦法典》将胆碱列为“一般认为安全”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的产品。欧 洲联盟根据1991年颁布的法规将胆碱列为允许添 加于婴儿食品的产品。 胆碱具有甜菜碱和蛋氨酸无法取代的基本代谢功 能和可取代的非必需代谢功能。
苯二胺详细资料大全

苯二胺详细资料大全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又名乌尔丝D,是最简单的芳香二胺之一,也是一种有广泛套用的中间体,可用于制取偶氮染料,高分子聚合物,也可用于生产毛皮染色剂,橡胶防老剂和照片显影剂,另外对苯二胺还是常用的检验铁和铜的灵敏试剂。
对苯二胺是极为重要的染料中间体,主要用于芳纶、偶氮染料、硫化染料、酸性染料等。
基本介绍•中文名:苯二胺•外文名:p-Phenylenediamine•熔点:137~140℃•分子量:108.1426•分子式:C6H8N2简介,编号系统,物性数据,化学性质,毒理学数据,生态学数据,分子结构数据,计算化学数据,性质与稳定性,贮存方法,合成方法,用途,安全信息,用途,合成染料、颜料,合成树脂,橡胶防老剂,环氧树脂固化剂,石油产品添加剂,炭黑处理剂,处理绝缘纸,阻燃剂,其它,急救措施,危害,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个体防护,简介中文名称:苯二胺别名:1,4-苯二胺;对二氨基苯;对苯二胺;乌尔斯D; 英文名:1,4-Benz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 分子式:C6H8N2 分子量:108.1426编号系统CAS号:106-50-3 MDL号:MFCD00007901 EINECS号:203-404-7 RTECS号:SS8050000 BRN号:742029物性数据1.性状: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
2.熔点(℃):145~1473.沸点(℃):267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5.饱和蒸气压(kPa):0.14(100℃)6.临界压力(MPa):5.187.辛醇/水分配系数:-0.25~-0.78.闪点(℃):1559.爆炸上限(%):9.8 10.爆炸下限(%):1.3 1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於乙醇、乙醚、苯、氯仿、丙酮。
化学性质对苯二胺分子中有苯环、氨基,所以有这两种官能团具有的性质。
(1)可燃性。
(2)弱碱性:因为有氨基,因此有弱碱性。
中药化学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中药化学⼁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注意:在提取前,应对所⽤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部位、采集时间与加⼯⽅法等进⾏考查,并系统查阅⽂献,以充分了解和利⽤前⼈的经验。
(⼀)溶剂提取法注意:⼀般如⽆特殊规定,药材须经⼲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与溶剂的接触表⾯,提⾼提取效率。
(教材内容)补充: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对杂质溶解度⼩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法。
其作⽤原理是溶剂穿透⼊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的。
⼀般提取规律:(教材内容)①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易溶于三氯甲烷、⼄醚等亲脂性溶剂中;②糖苷、氨基酸等类成分则极性较⼤,易溶于⽔及含⽔醇中;③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或离⼦形式)随溶液⽽异,故溶解度将随pH ⽽改变,可⽤不同pH的碱或酸提取。
补充:溶剂的选择1.常见溶剂类型 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性有机溶剂和⽔。
常⽤于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 ⽯油醚<四氯化碳<苯<⼆氯甲烷<氯仿<⼄醚<⼄酸⼄酯<正丁醇<丙酮<甲醇(⼄醇)<⽔。
2.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极性: 极性较⼤的:苷类、⽣物碱盐、糖类、蛋⽩质、氨基酸、鞣质、⼩分⼦有机酸、亲⽔性⾊素。
极性⼩的:游离⽣物碱、苷元、挥发油、树脂、脂肪、⼤分⼦有机酸、亲脂性⾊素。
(以上不是绝对的,具体成分要具体分析。
⽐如,有的苷类化合物极性很⼩,有的苷元极性很⼤。
)1.煎煮法 定义:中药材加⽔浸泡后加热煮沸。
优点:简便 缺点:①需加热,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
②多糖类成分含量较⾼的中药,⽤⽔煎煮后药液黏度较⼤,过滤困难,不宜使⽤。
③对亲脂性成分提取不完全2.浸渍法 定义: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法。
温州医学院天然药物化学考试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1.正相/反相分配色谱:当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正相分配色谱,在正相色谱中极性小的化合物先流出柱,若因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反相分配色谱或简称反相色谱2.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3.二次代谢产物: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中不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如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
4.分配系数:K=Cu/Cl,K越大则被分离的在上相居多,反之则下相居多5.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6.诊断试剂:通过加入某些试剂,使化合物中的-OH 全部或部分解离,或形成络合物,使光谱发生规律性变化,用以判断化合物的结构。
因为这些试剂对化合物结构具有诊断意义,故称之为诊断试剂。
7.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第一章总论1、简述聚酰胺的吸附能力强弱取决于什么,有何规律可循?聚酰胺的吸附能力强弱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
规律:1)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2)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3)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减弱。
4)溶剂也会参加吸附剂表面的争夺,或通过改变聚酰胺对溶质的氢键结合能力而影响吸附过程。
2、常用溶剂的极性排比顺序: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第二章糖和苷2 萜类、甾类化合物均由哪种生物合成途径生成答:甲戊二羟酸(MVA)途径3 什么叫做提取,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是什么?溶剂提取法的原理:相似者相溶原理,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

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在有机化学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用途和特点。
一、有机合成试剂1. 有机溴化物:有机溴化物是一类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具有良好的亲电性。
它们可用于亲核取代反应、偶联反应和芳香化合物的合成等。
常用的有机溴化物有溴乙烷、溴苯等。
2. 有机酸:有机酸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酸性试剂,广泛应用于酯化反应、酰化反应、酮醇互变反应等。
常见的有机酸有乙酸、苯甲酸等。
3. 有机碱:有机碱是有机合成中的碱性试剂,可用于缩合反应、脱羧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等。
常用的有机碱有三乙胺、吡啶等。
4. 金属试剂:金属试剂通常用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羧酸的活化等。
常见的金属试剂有锂铝烷、格氏试剂等。
5. 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是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剂,可用于氧化反应和环加成反应等。
常见的有机过氧化物有过氧化苯乙酮、过氧化苯甲酰等。
二、有机合成溶剂1. 稀有溶剂:稀有溶剂是一类常用的有机合成溶剂,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较低的挥发性。
常见的稀有溶剂有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等。
2. 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是常用的有机合成溶剂,其能够通过氨基与底物发生氢键相互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常见的氨基化合物有三氟乙酸胺、三乙胺等。
3. 极性溶剂:极性溶剂可以提供较高的溶解度,促进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极性溶剂有乙腈、二甲基亚硫酰胺(DMSA)等。
4. 芳香烃:芳香烃是常用的无极性溶剂,适用于一些需要无极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
常见的芳香烃有苯、甲苯等。
5. 水: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特别适用于水溶性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此外,水在某些酸碱催化反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涉及了有机溴化物、有机酸、有机碱、金属试剂、有机过氧化物以及稀有溶剂、氨基化合物、极性溶剂、芳香烃和水等。
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参与的化学反应 王竹青 29号 应化09-2

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参与的化学反应应用化学09-2班 王竹青 29号一 碳正离子参加的反应含有一个外层只有 6 个电子的碳原子作为中心碳原子的正离子。
常见的碳正离子如下:(一)碳正离子的形成一般有三种方法产生碳正离子。
1 .由反应物直接生成 :RXRX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着一对成键电子裂解,产生碳正离子。
极性溶剂、Lewis 酸常有促进效果。
1.1 X=H 。
烃很少自动失去氢负离子,只有在强亲电试剂如Lewis 酸或其它稳定正离子的因素存在下才能发生这一反应。
CHCH 3CH 3H 3C3C CH 3CH 3H 3C+HAlCl 31.2 X=F 、Cl 、Br 或I 。
这是SN1异裂反应。
Lewis酸可加速这种电离作用。
CClCH 3CH 3H 3CAlCl 3C CH 3CH 3H 3C+HAlCl 4CH 3CH 3CH 2(CH 3)3C1.3 X=OTs 酯类衍生物。
OTs 是一个很好的离去基团,这类酯很易 解离。
1.4 X=OCOZ ,其中Z= Cl 、Br 或I ,其推动力是由于形成二氧化碳。
氯亚磺酸酯,X=OSOCl 也属于这一类。
其推动力是由于排除SO2。
COSOClRR R3C RRR+Cl+SO 21.5 X=H2O 或ROH 。
断裂是由醚ROR 中氧原子的质子化引起的。
1.6 X= N 2。
亚硝酸和伯胺的反应生成的重氮离子很容易分解成碳正离子,推动力是由于生成了氮气。
1.7 X=CO 。
当相应的正离子稳定的时候,某些羧酸先质子化,然后脱去羰基。
C CH 3CH 3H 3CAlCl 3C CH 3CH 3H 3C+OTs -+C OCOClR RRC R RR+Cl -CO2+OR'RH OR'RR +R'OH+N 2H +N 2+COH 2OCOH 2O++CO 1.8 X=CO2。
羧酸氧化脱羧,生成碳正离子和CO2。
RCOOAgBr 2R+Br+AgBr+CO 22 质子或其它阳离子与不饱和体系加成质子或其它阳离子与不饱和体系加成,留下的临碳原子带正电。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强极性溶剂: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苯丙素二、提取分离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二、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
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感化可水解开环,构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1.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在碱性前提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前提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白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2.酚羟基回响反映➢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回响反映产生绿色至茶青色沉淀➢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代替,可与重氮化试剂回响反映而显白色至紫白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回响反映、FeCl3、绿色]3.Gibb’s回响反映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前提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6位无代替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4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
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2.3.3 芳香族环上氢的亲核取代 反应
• .3.4.2 反应历程 • 1. 双分子历程 • .2. 单分子历程 • 3. 去氢苯历程
2.3.4.3 芳环上其他取代基对反 应的影响
• 在S N2反应中,当取代基x的邻位或对位有 吸电基时,反应较易进行;
• 当吸电性基在x的间位时,对反应的影响很 小。
2.2.3.2 两类定位基
• 属于第一类定位基的主要有: • 一Oˉ、一N(CH3)2、一NH2、一OH、一 OCH3、…… • O N(3) C(R) X • 第二类定位基的主要有: • 一N+(CH3)3、一CF3、 一NO 2…… • S N+(5) C(O=C< CN CX )
3
• 第一类定位基使苯环各碳原子的电子云密 度均有所增加,邻、对位增加得相对较多。 • 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各碳原子的电子云密 度均有所减少,邻、对位减少得相对较多。
第二章 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
• 2.1 反应试剂的分类 • 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是在反应试剂的作用 下,有机物分子发生共价键断裂,然后与 试剂生成键,提供碳的物质叫“基质”, 从基质上分裂下来的部分叫“离去基”。 促使有物共价键断裂的物质叫进攻试剂, 也称为反应试剂,有如下两种。
• 2、1、1、极性试剂 • 极性试剂是指那些能够供给或接受一对 电子以形成共价键的试剂。极性试剂又分 为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 2.1.2 游离基试剂 • 含有未成对单电子的游离基或是在一定 条件下可产生游离基的化合物称游离基试 剂。
亲电试剂
• 1) 阳离子:N03、NO+、R+、R—C+=O、A rN+、 R+N+等。 • 2) 含有可极化和已经极化共价镀的分子:C12、Br2、 HF、HCl、 SO3、 RCOCl、 • 3)含有可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未饱和价电子层原于的 分子) • 4)羰基的双键。 • 亲电试剂是从基质上取定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 这种试剂具有亲电性能,包括以下几类: • 5)氧化剂:Fe+3· 、O 3、H 2O2等。 • 6)酸类。 · • 7)卤代烷中的烷基:R—x。 • 由该类试剂进攻引起的离子反应叫亲电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7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
(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
Dioxane(二恶烷;二氧六环)
4.8
1.54
102
220
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
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
0.67
4
2.27
98
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
(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
0.45
77
260
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3
4.7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Ethylene dichloride
(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
(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化合物名称
极性
粘度
沸点
吸收波长
i-pentane
(异戊烷)
0
-
30
0
n-pentane
(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Isooctane
(异辛烷)
0.1
1
81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
(环戊烷)
0.2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乙炔化三氯)
330
Acetic acid(乙酸)
6.2
1.28
118
230
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
Aniline(苯胺)
6.3
4.4
184
-
Dimethyl formamide
(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
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丙醚)
2.4
0.37
68
220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6.9
19.9
197
210
Dimethyl sulfoxide
(二甲亚砜DMSO)
7.2
2.24
189
268
Water(水)
10.2
1
100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