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案例

合集下载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粗略地说,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和不同消费者售价不同,我们就可以说生产者实行了价格歧视”从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定义:其一,价格歧视的实施者是同一卖主;其二,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否则为差别定价;其三,收取不同价格的对象是同一消费者或者不同消费者.价格歧视的存在需要一些条件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

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

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三个等级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完全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即厂商向每个消费者索取他愿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此时,厂商可以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

采用完全价格歧视,厂商需要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个人化定价。

二级价格歧视,指企业将产品(或服务)划分为不同消费量的“区段”,并对不同区段索取不同价格。

消费量越大的“区段”价格水平越低。

三级价格歧视,指具有垄断势力的厂商根据某些与顾客消费偏好相关的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等,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子市场),对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群体(子市场)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在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在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

经济学经典案例:价格歧视及其难题

经济学经典案例:价格歧视及其难题

价格歧视及其难题教学用途:1、本案例适用于《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等课程。

2、主要考核的知识点: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表现;价格歧视的后果;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在大学里可以花费10元钱看一场最新的电影,但在校外的电影院看同样的电影却要花30-50元。

许多大商场为了促销,常常打出买100送50元现金(或购物券)或买200送100元现金(或购物券)的广告。

在广州很容易以750元左右的价格买到从广州到济南的经济仓飞机票,但是在济南只能买到1420元的从济南到广州的经济仓飞机票,乘的是同一航空公司的飞机,甚至是同一架飞机,同样的机组,时间里程也一样,价格虽然相差如此悬殊。

总之,这些同样商品向不同人群索取不同价格的作法叫做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对同样商品向不同群体索取不同价格的作法。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定价市场占统治地位,但稍微考虑一下,我们就会确信多重定价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价格歧视可用来增加公司的利润。

不管怎样,它对具有垄断力的单—定价公司的产量与福利的影响是明显的。

另外,多数影响趋于使消费品在各收入阶层中的分配更均等。

让我们看看这是怎样发生的。

因为在一个单一价格市场中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即他的预期价格通常不同于他不得不支付的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和预期价格的差距产生了消费者剩余,对于卖者来说它是潜在的利润来源。

在一个单一价格市场中有大量消费者剩余,因为市场中全部商品的价格来源于消费者对消费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价值判断,因此在较早消费的价值较大的商品中产生消费者剩余。

这反映出对于任何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遵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此随着价格的下降,越早消费的商品价值越大,越晚消费的商品价值越小。

例如,对小李来说,水最重要的用途是饮用,以维持他的生命,不太重要的用途是洗脸洗衣服和涮洗卫生间,更不重要的用途是给狗洗澡和清除汽车道上的油及叶子。

但是小李为水花的钱很少,每吨水的价格很低,这反映出水的总体消费者的最后商品效用。

像小李一样的人从所有较早使用的水(洗衣服、冲厕所、喝等等)中得到剩余,集中在一起我们叫做总体消费者剩余。

价格歧视的法律后果(3篇)

价格歧视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价格歧视,是指同一商品或服务在不同消费者或市场条件下,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在我国,价格歧视现象较为普遍,涉及商品、服务、地域等多个领域。

然而,价格歧视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价格歧视的法律后果,以期为我国反价格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价格歧视的法律概念及分类1. 法律概念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地区、时间等因素,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使得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存在差异。

价格歧视分为横向价格歧视和纵向价格歧视。

(1)横向价格歧视:指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条件下,针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2)纵向价格歧视:指同一商品或服务在不同时间、不同市场条件下,针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2. 分类(1)合理价格歧视:指企业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根据消费者需求、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合理调整价格。

(2)不合理价格歧视:指企业在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采取的价格歧视行为。

三、价格歧视的法律后果1. 消费者权益受损(1)消费者选择权受限:价格歧视使得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市场竞争,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2)消费者权益受损:价格歧视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能付出更高的价格,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 市场秩序混乱(1)破坏公平竞争:价格歧视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扰乱了市场秩序。

(2)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价格歧视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反垄断法律后果(1)反垄断调查:价格歧视可能涉嫌垄断行为,相关部门将对涉嫌企业进行调查。

(2)反垄断处罚:若企业被认定为垄断行为,将面临罚款、责令改正等处罚。

4.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后果(1)不正当竞争调查:价格歧视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部门将对涉嫌企业进行调查。

(2)不正当竞争处罚:若企业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将面临罚款、责令改正等处罚。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价格管制的例子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最低价格分析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反对: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

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

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经济学案例分析价格管制的例子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最低价格分析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 ,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 ,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反对: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

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

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价格歧视案例 PPT

价格歧视案例 PPT

案例三 民航客票的定价
在民航客票定价中,航空公司将潜在的乘机者划分为两种类型(相 当于将客票销售分割成两个市场)。一类是因公出差人员,私企公 司高级职员等。他们对乘机时间要求较高,对票价不计较。因而, 对他们可收取相对高的票价,而在时间上给于优惠,允许他们提前 一天定票。另一类是收入较低的旅行人员,淡季出游者等。这部分 人群对时间要求不高,但在乎票价。对于他们,在票价上可相对较 低,而在时间上要求对航空公司有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民航的 闲置客运能力,增加公司收益。若不进行市场分割,实行单一的较 高票价,就会把这部分潜在的消费者推出客运市场,公司的闲置客 运能力便不能产生效益,这对公司是不利的。
麦当劳连锁店通过只对这些剪下折扣券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吸引 了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麦当劳用餐,成功地扩大了销量。从中多赚了 钱。如果直接的将产品价格降低,不带折扣券的高收入阶层的高意 愿消费而多得的收入就会流失。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企业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付出的 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变为垄断者获 得的超额利润。
案例二 移动套餐资费
二级价格歧视
是垄断企业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确定不同 的价格。
注意: 这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是由若干个商品单 位组成,并不对每个单位分别计价,而是对不同的 若干个商品单位组成的购买批量确定不同价格。
这种情况下,垄断者可以将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 为超额利润;部分消费者剩余是存在的。
三级价格歧视
3. 是指垄断企业对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或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价格。
在不同市场上,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定价原则是: MR1=MR2=…=MC 1、2、…表示不同的市场或消费者群体

微观经济学(二级价格歧视)

微观经济学(二级价格歧视)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二级价格歧视
在二级价格歧视下垄断企业没有夺 走全部的消费者剩余,故它的边际 收益曲线不会与需求曲线相重合, 其边际收益不会恰好等于价格。因 此,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不能 达到经济效率。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定义
在二级价格歧视下,虽然价格取 决于购买数量,但每个消费者面 临的是一套相同的价格体系。 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垄断者对每 个消费者都要收取其对每一单位 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例子
数量折扣。一本笔记本10元,一包 10本笔记本90元,单价为9元/本。 分段定价。电力公司、燃气公司和城 市自来水公司消费者在某商品不同数 量或不同区段被索取不同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微观经济学
P
a
P1
b
P2 c
P3
d
MC
e fh gi
0
D
Q1 Q2 Q3
三种购买数量,0Q1 、Q1Q2 和 Q2Q3 ,价格分别为P1 、 P2 和 P3 。
Q
第十一章 垄断
P
a
P1
b
P2 cP3d来自MCe fh gi
0
D
Q1 Q2 Q3
垄断企业全部收 益为b+c+d+f+g+i。 其中,b+c+f部分是 从消费者那里夺走的 剩余;消费者自己保 Q留a+e+h。
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垄断
例子
微观经济学
1、月租+话费 (二部定价制)
2、选择套餐
第十一章 垄断

战略性进入壁垒 (1)价格歧视的例子

战略性进入壁垒 (1)价格歧视的例子

战略性进入壁垒 (1)价格歧视的例子
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例子如下:
一、一级价格歧视-看人定价
不同的人为相同商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不同的。

一个旅游纪念品,经济条件好的人可能愿意花500元去购买,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可能最多只愿意出300元。

那么为了多挣钱,景区卖旅游纪念品的老板会上下打量每一个询价的游客,如果你衣着光鲜,一身名牌,他认为你的经济能力比较好,报价就高,反之报价则低,这是看人定价。

二、二级价格歧视-按数量定价
正向二级价格歧视表现为买的越多越便宜,5元1个的小商品,商家可能定价为10元3个,如果消费者需求的数量更多,还可能更便宜。

三、三级价格歧视-按群体定价
比如说,某些视频网站推出超前点播服务,这就将更在意时间,而不那么在意钱的用户与其他用户分离,不花钱的用户多等等也能完整看到电视剧,但两类人群收看同样电视剧的价钱却不同。

再比如说,相同的公园,老年人免票,1.4米以下半价,成年人全价,这也是按不同群体在定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麦当劳经常以某种形式发放优惠券,例如,在麦当劳的网站上发放,顾客只要打印这张优惠券,就可以凭券到麦当劳以7-8折不等的优惠价格享受某种套餐。

或者把优惠券夹在麦当劳的宣传报纸里,顾客只要看这张报纸就会得到优惠券,或者在路边免费发放。

等等,事实上,不仅仅是麦当劳,许多餐厅也有类似的优惠券。

为什么要发放优惠券呢?
一种容易想到的解释是: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销售量。

但如果是这样的目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可见,这个解释不对。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

请读者注意,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倒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

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

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

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

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

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如何验证上述理论解释呢?
首先,我们需要由上述理论解释出发,推出可以验证的含义:按照上述理论解释,穷人应该消费额低一些,而富人消费额高一些,所以,拿优惠券的人消费总额必定低一些,而那些不拿优惠券的人,必定买的东西更多更贵一些。

这显然是可观察的一个含义。

其次,观察事实是否与推出来的可观察含义相符。

这一步骤不难:只要找一个好位置,仔细观察麦当劳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知道验证结果是否与理论的推测是否一致了。

案例内容:
在广州很容易以750元左右的价格买到从广州到济南的经济仓飞机票,但是在济南只能买到1420元的从济南到广州的经济仓飞机票,乘的是同一航空公司的飞机,甚至是同一架飞机,同样的机组,时间里程也一样,价格虽然相差如此悬殊。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事也是常有的。

以美国为例,航空公司之间经常发生价格大战,优惠票价常常只是正常票价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然而,即使是价格大战航空公司也不愿意让出公差的旅客从价格大战中得到便宜。

但是,当旅客去买飞机票的时候,他脸上并没有贴着是出公差还是私人旅行的标记,那航空公司如何区分乘客和分割市场呢?原来购买优惠票总是有一些条件,例如规定要在两星期以前订票,又规定必须在目的地度过一个甚至两个周末等等。

老板叫你出公差,往往都比较急,很少有在两个星期以前就计划好了的国内旅行。

这就避免了一部分出公差的旅客取得优惠。

最厉害的是一定要在目的地度过周末的条件。

老板派你出公差,当然要让你住较好的旅馆,还要付给你出差补助。

度过一个周末,至少多住两天,两个周末更不得了。

这笔开支,肯定比享受优惠票价所能节省下来的钱多得多,更何况,度完周末才回来,你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又少了好几天。

精明的老板才不会为了那点眼前的优惠,而贪小便宜吃大亏。

就这样,在条件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优惠条件就把公差者排除得八九不离十了。

五、案例评析
上述行为在经济学上就叫“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不同而规定的不同价格,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另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

1、“价格歧视”是否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价格歧视”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则的,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实行严格管制。

有人认为,“价格歧视”有其合理性,应允许存在。

认为“价格歧视”不应该存在的人的理由是,根据择优分配的原理,商品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必须达到均一的边际产出,在市场经济中就是均一的价格。

因为公平有效的定价是“长期边际成本”,这种成本是一个确定的数,不能因人而异。

所以歧视价格破坏了市场规则,必将破坏资源的最佳配置,降低社会的经济效率。

认为“价格歧视”有合理性的人的理由是,“价格歧视”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价格歧视”中的歧视是经济学的术语,而不是一个贬意词。

如果由于扩大市场,使生产者能得到规模经济利益,在满足了付高价的消费者的消费之后,可以降价再满足一部分只能出低价的消
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整个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好处。

因为,通过这种策略,厂商可以依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消费群,分别定价,赚取更多的利润。

“价格歧视”堪称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之一。

2、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润。

如果按较高的价格能把商品卖出去,生产者就可以多赚一些钱。

因此生产者将尽量把商品价格买得高些。

但是如果把商品价格定得太高了,又会赶走许多支付能力较低的消费者,从而导致生产者利润的减少。

如何采取一种两全齐美的方法。

既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得富人的钱,又以较低的价格把穷人的钱也赚过来。

这就是生产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价格歧视”产生的根本动因。

青壮年是能挣钱的社会群体,而退休工人的收入通常就低得多。

以较高的价格赚得了青壮年这个社会群体的钱,再以较低的价格向退休工人提供服务;航空公司以正常票价向公差人士提供服务,同时用低得多的机票价格让“可去可不去”的旅客也花钱进入旅游市场,这就是价格歧视现象共同的经济学伦理。

当然,“价格歧视”也有更好听的说法和理由。

如在中国,“尊老爱幼”被说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美国,“尊老爱幼”被标榜为体现他们文明社会的温馨。

3、“价格歧视”的前提是市场分割。

市场分割包括边界分割、距离分割和身份分割。

如果生产者不能分割市场,就只能实行一个价格。


果生产者能够分割市场,区别顾客,而且要分割得不同市场具有明显不同的支付能力。

这样企业就可以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商品价格,尽最大的可能实现企业较高的商业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