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价格歧视是指同一种商品或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这种差异化定价可能基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合理性和公平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价格歧视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价格歧视案例,航空公司的票价差异化定价。

在航空业中,同一班飞机的不同座位可能会有不同的价格,而且同一张机票在不同时间购买的价格也可能不同。

这种差异化定价主要是基于需求弹性的考量,即对于不同类型的乘客,他们对于票价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商务旅客可能会更愿意花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机票,而休闲旅客则更注重价格的优惠。

因此,航空公司通过差异化定价来最大化利润,但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抗议。

其次,电商平台的动态定价也是一个典型的价格歧视案例。

许多电商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地理位置等信息来调整商品的价格。

这种个性化定价往往让消费者感到不公平,因为同一件商品可能对不同的用户展示不同的价格。

而且,一些电商平台还会通过倒计时促销、限时优惠等手段来制造紧迫感,让消费者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

这种定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销售额,但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引发了舆论的质疑。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涉及医疗服务的价格歧视案例。

在一些国家,私立医院对于同样的治疗项目会对不同的患者收取不同的费用,这种差异化定价主要是基于患者的收入水平和保险情况。

这种做法引发了公众对于医疗资源公平分配的关注,一些患者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无法获得及时的治疗,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

综上所述,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其合理性和公平性一直备受争议。

对于企业来说,差异化定价可以最大化利润,但也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抗议。

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需要权衡利益,遵循市场规则,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责任。

战略性进入壁垒 (1)价格歧视的例子

战略性进入壁垒 (1)价格歧视的例子

战略性进入壁垒 (1)价格歧视的例子
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例子如下:
一、一级价格歧视-看人定价
不同的人为相同商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不同的。

一个旅游纪念品,经济条件好的人可能愿意花500元去购买,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可能最多只愿意出300元。

那么为了多挣钱,景区卖旅游纪念品的老板会上下打量每一个询价的游客,如果你衣着光鲜,一身名牌,他认为你的经济能力比较好,报价就高,反之报价则低,这是看人定价。

二、二级价格歧视-按数量定价
正向二级价格歧视表现为买的越多越便宜,5元1个的小商品,商家可能定价为10元3个,如果消费者需求的数量更多,还可能更便宜。

三、三级价格歧视-按群体定价
比如说,某些视频网站推出超前点播服务,这就将更在意时间,而不那么在意钱的用户与其他用户分离,不花钱的用户多等等也能完整看到电视剧,但两类人群收看同样电视剧的价钱却不同。

再比如说,相同的公园,老年人免票,1.4米以下半价,成年人全价,这也是按不同群体在定价。

三级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三级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三级价格歧视案例分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价格歧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接着阐明联想TinkPad价格策略的实行的原因如目标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竞争程度不同等,并进一步分析这种价格策略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对于厂商来说会提高其利润水平但同时也可能影响其品牌的塑造;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容易对品牌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本文针对此案例提出经验教训,指出厂商应根据产品和市场的特点实行合适的价格歧视策略,尽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价格歧视联想TP三级价格歧视一价格歧视的基本理论依据(一)价格歧视的原理解析1 价格歧视对于价格歧视,有学者认为:价格歧视是一种不正当地以差别价格在不同地区对不同买主进行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行为。

也有学者提出价格歧视就是价格方面的差别待遇。

价格歧视究其本质,就在于两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的比例不同。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出售时,不管是以相同或不同的价格出售,若实际销售价格与对应边际成本不一致,就可视为价格歧视。

根据歧视程度的大小,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将价格歧视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其中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在销售同一种商品时,把消费者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构成不同的市场。

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提高价格,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价格,即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的消费群体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的消费群体制定较低的价格,以此获取更大的利润。

2 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实行价格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由于商品效用评价不同而大不相同。

对于经营者来说,要同时获得保留价格较高和较低顾客的消费者剩余就必须对前者制定较高价格,而对后者制定较低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

价格歧视案例

价格歧视案例

三级价格歧视
3. 是指垄断企业对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或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价格。

在不同市场上,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定价原则是: MR1=MR2=…=MC
1 、 2 、 … 表示不同的市场或消费者群体
三级价格歧视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在市场1、 2分别有: 1 MR1 P 1 1 E d1 1 MR2 P2 1 E d2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企业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付出的 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变为垄断者获 得的超额利润。
案例二 移动套餐资费
二级价格歧视
是垄断企业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确定不同 的价格。
注意: 这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是由若干个商品单 位组成,并不对每个单位分别计价,而是对不同的 若干个商品单位组成的购买批量确定不同价格。
案例一 麦当劳优惠券
麦当劳公司知道不同顾客的支付意愿不同,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愿 意花时间将折扣券剪下来保存,并在下次就餐时带来。此外,剪折 扣券意愿与顾客对物品支付意愿和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相关。富裕而 繁忙的高收入阶层到麦当劳用餐弹性低,对折扣券的价格优惠不敏 感,不可能花时间剪下折扣券并保存随时带在身上,以备下次就餐 时用。而且折扣券所省下的钱他也不在乎。但低收入的家庭到麦当 劳用餐弹性高,他们更可能剪下折扣券,因为他的支付意愿低,对 折扣券的价格优惠比较敏感。 麦当劳连锁店通过只对这些剪下折扣券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吸引 了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麦当劳用餐,成功地扩大了销量。从中多赚了 钱。如果直接的将产品价格降低,不带折扣券的高收入阶层的高意 愿消费而多得的收入就会流失。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1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1

价格歧视的案例分析价格歧视是指同一物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或同一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收取不同价格。

而三级价格歧视则是指把消费者按某一标准分为不同的人群,而对不同的群体收取不同价格的一种定价策略。

比如美国的民航业的机票价格的不相同,就是一个运用价格歧视原理的例子。

它的机票按收入高低的不同把消费者往返美国时间的不同而售出的机票的价格不同,这与“巴黎地铁”方案的经营道理是一样的。

A对双休日返美的顾客实行高价格,因为这类顾客一般都是因公出差的顾客或者是为了周末赶回来和家人团聚的收入较高的顾客。

因此可对这时段的顾客征收一个高价格。

B而对周一至周五返回的顾客则实行一个低价格,因为这部分顾客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最佳时段,因此会在非休息时间的机票价格相对更低些,因为此时的顾客收入相对更低。

类似地,我们可以根据此原理将三级价格歧视的原理运用于其它事物上。

比如一些旅游景点如庐山,井冈山等地,则会在“五一”“十一”黄金周的价格会更高一些,因为可把消费者区分为“假期消费者”和“非假期消费者”,考虑到此时消费者的人数很多,消费者的假期较多,因此此时可提高价格,是个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使厂商收益增加,这其实都是价格歧视例子的运用。

我们可以引申出按不同时间段给同一消费者出售产品,其价格是不一样的,如鲜鱼,新款的衣服,时新的电器产品等都可以运用三级价格歧视。

因为这时候出来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可以制定出一个更高的价格,使厂商收益增加,而时新的产品则可以制定出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以满足一般收入人群的需求,因为由于此时的竞争的厂商较多,盗版产品的出现,并且时令已过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追求喜庆的心理,属富有弹性的商品。

再如下面这个例子语音通话比宽带价格高,从占用带宽角度来看,语音通话比宽带高,属于三级价格歧视。

因为宽带一向都是512K、1M、2M,可以包月,甚至更便宜。

但是电话话音是窄带信号,充其量不过是64K,比那个差一两个数量级,所以,如果从占用带角度说电话的语通话显得费用就非常低。

价格歧视理论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价格歧视理论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价格歧视理论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领域中,价格歧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商家在出售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商家的利润。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价格歧视理论,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价格歧视的类型价格歧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商家能够精确地了解每个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最大支付意愿,并据此收取不同的价格。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但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可能会近似存在,比如艺术品拍卖。

二级价格歧视是根据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来制定不同的价格。

购买数量越多,单位价格越低。

例如,超市里的“买二送一”、“满减优惠”等活动就属于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地域、收入等,将市场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并对每个细分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比如,电影院对学生和成人收取不同的票价,航空公司对商务旅客和休闲旅客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二、价格歧视的应用例题(一)二级价格歧视的例子假设一家面包店出售某种面包,单个面包的成本为 2 元。

对于购买1 5 个面包的消费者,每个面包售价 5 元;对于购买 6 10 个面包的消费者,每个面包售价 4 元;对于购买 10 个以上面包的消费者,每个面包售价 3 元。

分析:在这个例子中,面包店通过设置不同的购买数量区间和相应的价格,实现了二级价格歧视。

对于那些对面包需求较大、愿意购买更多数量的消费者,给予了更低的单位价格,从而吸引他们购买更多,同时也增加了面包店的总利润。

(二)三级价格歧视的例子某旅游景区对本地居民收取 50 元的门票价格,对外地游客收取 100 元的门票价格。

分析:景区根据消费者的地域特征进行了价格歧视。

本地居民可能对景区的光顾频率更高,对价格更敏感,所以给予较低的价格以吸引他们多次前来。

而外地游客通常是一次性消费,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景区可以通过收取更高的价格来获取更多利润。

价格歧视的分析范文

价格歧视的分析范文

价格歧视的分析范文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时,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最大化企业的利润或者市场份额。

本文将通过价格歧视的定义、种类、原因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第一度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即企业能够准确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和付费意愿,然后分别给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以最大化利润。

二、第二度价格歧视(差别定价):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不同付费意愿或者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比如,家电商在特定时间段内推出折扣活动,吸引那些愿意等待的消费者。

三、第三度价格歧视(市场细分):企业通过将市场细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每个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

比如,家餐厅设立不同的菜单,提供不同档次的菜品,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价格歧视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需求差异:不同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付费意愿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价格歧视,企业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程度和付费意愿进行差别化定价,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二、成本差异:不同消费者所面临的成本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价格歧视,企业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成本差异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三、市场份额扩大:通过价格歧视,企业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更全面的市场覆盖,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一、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对不同消费者的差别定价,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高付费意愿的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或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价格歧视,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付费意愿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浪费。

三、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价格歧视,企业可以差异化定价,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这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三级价格歧视策略运用分析

三级价格歧视策略运用分析

三级价格歧视策略运用分析【文章摘要】本文是有关垄断市场中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策略的案例分析。

本文精要阐述了价格歧视的定义、分类、实施价格歧视的必备要素。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公司具备在高档香梨市场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策略的条件。

随后,本文进行了量化分析,利用历史数据拟合了A、B 两个城市的需要函数以及成本函数,并估算价格歧视策略实施后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增量。

【关键词】垄断;博弈;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线性回归0 引言公司作为绿色农产品行业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的经营,目前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牢固的市场地位,在某些产品的供应上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实施价格歧视策略,有助于为公司谋取更大的合理利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成为行业领先者的战略目标。

1 价格歧视定义、分类、必要性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差别,是指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同一市场的不同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同一时间就同一产品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在较为宽松的定义下,价格歧视也适用于不完全相同的类似产品(替代产品),厂商收取的价格差别远大于成本差别。

价格歧视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1.1 一级价格歧视指厂商非常清楚地了解各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在各个交易中,厂商对每个希望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单独定价,向每个消费者索取他的保留价格,这种价格歧视可以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变成生产者剩余,见图1,阴影部分为全部消费者剩余。

1.2 二级价格歧视指对于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或“区段”,厂商索取不同的价格,以此来实施价格歧视。

如中国移动对话费充值,买100元充值卡优惠2元,买200元优惠5元,买400元优惠10元,等等。

1.3 三级价格歧视这是大家经常见到的一种歧视方式,它是指厂商对于不同市场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这里的不同市场不是指不同消费者所形成的不同市场,而是指不同地理位置所形成的不同市场。

价格歧视策略并非一般的具有贬义色彩的“歧视”,相反,价格歧视有可能在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福利(一般的垄断可能造成供应量不足、效率低下等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价格歧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接着阐明联想TinkPad价格策略的实行的原因如目标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竞争程度不同等,并进一步分析这种价格策略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对于厂商来说会提高其利润水平但同时也可能影响其品牌的塑造;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容易对品牌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本文针对此案例提出经验教训,指出厂商应根据产品和市场的特点实行合适的价格歧视策略,尽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价格歧视联想TP三级价格歧视
一价格歧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价格歧视的原理解析
1 价格歧视
对于价格歧视,有学者认为:价格歧视是一种不正当地以差别价格在不同地区对不同买主进行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行为。

也有学者提出价格歧视就是价格方面的差别待遇。

价格歧视究其本质,就在于两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的比例不同。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出售时,不管是以相同或不同的价格出售,若实际销售价格与对应边际成本不一致,就可视为价格歧视。

根据歧视程度的大小,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将价格歧视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其中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在销售同一种商品时,把消费者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构成不同的市场。

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提高价格,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价格,即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的消费群体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的消费群体制定较低的价格,以此获取更大的利润。

2 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
实行价格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由于商品效用评价不同而大不相同。

对于经营者来说,要同时获得保留价格较高和较低顾客的消费者剩余就必须对前者制定较高价格,而对后者制定较低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

(二)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条件
一般来说,成功地实施三级价格歧视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生产者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这表明厂商要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厂商有能力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以上(不完全竞争),也就是说企业面对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厂商提价时并不丧失所有的消费者。

具有市场力量并不等于市场必须完全垄断,而是有垄断力量即可。

当产品具有特色时就有垄断力量,如公园之间差异非常大,相互之间就不能完全替代。

2生产者面临的是显性需求曲线
这要求厂商能够确切地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对消费者意愿价格有充分的信息,厂商具有充分的信息才能根据消费品的不同意愿价格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一般而言,意愿价格高低也有一定规律,收入高的消费者较收入低的消费者意愿价格高,如小镇的医生看病,往往对富人索要高价,对穷人索要低价;偏好强的消费者较偏好弱的消费者意愿价格高,如风潮人物愿意为赶时髦付高价。

3 不同消费者群体对同一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也就是不同消费者群体对同一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不同,他们对同质同量的同一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

这一条是实施三级价格歧视所特有的必要条件。

二案例分析
从总体上来说,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不是垄断结构,中国、日本、韩国、欧美均有很多著名品牌笔记本。

但是联想旗下的TP系列笔记本原本是IBM创造的高端商务笔记本,在消费者认知中,TP就是笔记本的领导者,它代表了高端笔记本,代表了技术的卓越,代表了产品的优秀,代表牢固、尊贵、身份,而不是高性价比的名词。

而且目前能够与TP系列相竞争的笔记本品牌型号很有限且不易形成联盟,所以ThinkPad系列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因此,联想在国内外对于TP的定价策略是典型的三级价格歧视。

(二)联想ThinkPad定价策略的结果和影响
1 对联想集团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联想集团的利润水平
根据价格歧视理论,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会将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的利润。

目前,对于联想集团来说,ThinkPad是亏损的,尤其是国外市场,所以联想集团在国内制定的TP价格比国外要高,以此弥补国外市场的损失,提升集团整体的利润水平。

(2)价格歧视策略会降低行货的销售量,提高水货的销售量
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大的消费环境在逐渐变化,笔记本高高在上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价格平民化逐渐得到大家得认可。

与其他品牌得国内行货相比,ThinkPad水货得价格仍然偏高,如果继续实行高昂的带有歧视性的国内定价策略,加之伴随ThinkPad换东家后的品牌力减弱,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内的行货销量继续逐渐萎缩,这会削弱联想集团制定TP价格歧视策略的政策效果。

(3)会对品牌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后,ThinkPad成为其旗下的品牌,因此,对这种歧视价格的反感心理更会随着联想的对ThinkPad消化而逐渐加强。

部分消费者会认为现在ThinkPad已经是国产货了,在国内的价格理应下调,更不应该实行国内外差价策略,但是联想集团却违背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因此,普通消费者自然会对联想集团的产品产生逆反心理,这不利于联想自身的品牌建设。

2 对消费者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三级价格歧视只有在提高产出量和销售量大于垄断定价下的产出量和销售量的情况下,才会减少垄断定价造成的扭曲从而增进福利,否则,就会降低福利而受到规制。

联想对旗下的TP品牌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策略,想必事先已经确定这样能够取得利润最大化,但是社会总福利增加与否就不确定了。

一般来说,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三)经验和教训
虽然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有种种的不利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
价格歧视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心理定价,不同心理引发的差异需求是价格歧视诞生的前提。

价格歧视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差异需求为价格歧视提供了运作空间。

价格歧视反映的是一种消费者心理定价,并且消费者本身同样了解价格歧视甚至自愿接受这种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为了确保新产品的品质,愿意支付溢价。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溢价意味着企业对产品品质担保的回报,同时这种溢价回报也在刺激企业不断提升新产品的质量,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溢价维持和保护机制。

可见这一价格策略使双方各得其所,厂商获取了最大利润,高收入者得到了超前享受,最后也满足了低收入者的需求,消费者的总体福利提高了。

三小结
价格歧视是指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关键是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对于生产者来说,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利润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有可能对品牌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价格歧视容易引起国内消费者的逆反心理。

最后,本文分析了联想TP价格策略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厂商根据产品和市场特点适当实行三级价格歧
视能够同时提高厂商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但同时厂商应该尽量避免如联想TP 三级价格歧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干春晖.管理经济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第六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李润思.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