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的含义分析
经济学价格歧视名词解释

经济学价格歧视名词解释价格歧视: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商品的不同交易价格给予不同对待。
其中,商品的供应者(卖方)提高了价格,而要求购买者(买方)支付较高的价格,即使同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上交易;或者商品的需求者(买方)拒绝购买某些商品,即使同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上出售。
简单来说,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企业给产品定价比另一个企业定价更高,这样消费者才会认为你家的商品质量好,愿意购买。
比如一些海鲜类的食物,我们喜欢吃的是价格高一点的,然后有钱的人多少有点炫耀心理,觉得他吃的东西是很贵的,大家都会相信你家的商品贵,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那些海鲜本身的价值就是高价的,所以它的价格就变成了高价,虽然实际价值可能并没有那么多。
这种差别定价方式还有网上购物,你想找一件衣服,或者想买一本书,看见有人卖比别人便宜十几块钱,这时候你就倾向于购买了,而且会去询问其他人的意见,以免造成买到假货的悲剧。
价格歧视有时也被称为价格差别、价格差额、差别定价、差别待遇、区域差别定价、分等收费、分级差别定价和地区差别定价等。
价格歧视一般以排除其他竞争者、给付不同价格为特征,这种差别定价策略又叫价格差别。
排除其他竞争者指的是该行为直接影响其他同类商品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厂商通过制定高价格将其产品排除在竞争之外,这样的厂商就具有垄断力量。
所谓给付不同价格指的是对于具有相同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对该商品不作出价格反应,则厂商就无法利用消费者的这种不反应行为来改变市场价格。
其目的是通过这种不反应来维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也叫做差别价格歧视或者分等级价格歧视。
所谓区域差别定价指的是给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一般适用于日常消费品,如水果和牛奶。
其目的是利用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商品的不同价格敏感程度。
为了使消费者感到所购商品的价格较低,厂商经常对某些商品采取降低价格的办法。
但由于一般消费者往往偏爱某些高档品牌,这些品牌商品价格降低之后,其销售量并未随之减少,这样,高价品牌商品依然有利可图。
价格歧视探讨卖方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条件对同一商品或服务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价格歧视探讨卖方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条件对同一商品或服务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价格歧视探讨——卖方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条件对同一商品或服务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价格歧视一直是市场经济中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许多卖方选择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条件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行为被称为价格歧视。
本文将探讨价格歧视的定义、分类、原因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价格歧视是指卖方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条件,根据其需求、收入水平、购买习惯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简单而言,卖方通过差别化定价来提高收益和利润。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依据,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根据个体需求差异的价格歧视,即根据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差异制定不同的价格;第二类是根据市场条件的价格歧视,即根据不同市场的竞争程度、需求情况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价格;第三类是根据消费者群体的价格歧视,即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能力、购买力和购买习惯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价格。
三、价格歧视的原因价格歧视的出现有多种原因。
一方面,价格歧视可以帮助卖方最大化利润。
通过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条件制定不同的价格,卖方可以根据需求弹性的差异,获取更高的利润水平。
另一方面,价格歧视也可以提高消费者福利。
例如,对某些群体实行价格优惠,可以使那些本来无法承担高价格的人们能够购买到所需的商品或服务。
四、价格歧视的经济影响价格歧视对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价格歧视可以降低消费者福利。
对于那些购买力较低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以弥补卖方因歧视性定价而损失的利润。
其次,价格歧视增加了市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不同的价格策略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可能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抵制行为,从而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此外,价格歧视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调,降低经济效率。
五、价格歧视的社会影响价格歧视对社会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价格歧视:经济学现象

价格歧视:经济学现象价格歧视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指的是在市场上针对不同消费者或消费群体制定不同价格的策略。
这种现象在各个行业都有体现,包括航空、酒店、保险、医疗等领域。
价格歧视背后的逻辑是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需求弹性或其他特征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最大化利润。
本文将从价格歧视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定义**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者或消费群体的支付意愿、需求弹性或其他特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的行为。
这种差别定价的策略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利润,因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求程度和支付意愿是不同的。
通过差别定价,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类型**根据价格歧视的对象和方式不同,可以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制定不同的价格,即每个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都不相同。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在现实中比较少见,因为企业很难准确了解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或购买频率来制定不同的价格,通常表现为批量折扣或会员优惠等形式。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在零售行业和服务行业比较常见,可以通过激励消费者增加购买数量,从而提高销售额。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所属的群体或市场特征来制定不同的价格,通常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在航空、酒店、保险等行业比较普遍,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灵活调整价格策略。
**原因**价格歧视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消费者需求差异: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求程度和支付意愿是不同的,企业可以通过差别定价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效率。
2. 市场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会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包括价格歧视,以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价格歧视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分析

价格歧视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分析一、价格歧视的概念及分类价格歧视是指在市场上,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向不同的买家收取不同的价格的行为。
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即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针对不同个体所设定的不同价格,这种价格歧视通常面向不同的消费者,向他们售出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是不同的,比如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优惠码、优惠券、特别折扣等等。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针对不同数量或消费水平的不同价格,这种价格歧视针对的是在各个行业内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比如大量购买交通工具的旅行团可以享受到比个人购买机票更高的优惠。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生产商或者服务提供商对于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市场群体实行不同价格的定价策略,通常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市场销售产品或服务,统一的价格是误导性的,如食品行业针对不同地区对同一品牌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
二、价格歧视的影响价格歧视对市场竞争有着充分的影响,它对市场中的几个方面产生了仿佛涟漪般的影响。
1. 消费者福利不同价格的实施增加了公司的收益,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的差异对于购买者的福利并不足以消除,消费者会对这种行为心存不满。
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价格越高,则面临的竞争压力就越小,消费者的福利也会受到影响。
2. 公司垄断价格歧视常常发生在垄断企业,这种企业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从而让他们更愿意分别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支付意愿进行定价。
这种行为一旦被其他企业复制,会造成其他竞争者被排斥在市场之外,造成市场的垄断。
3. 市场动态针对某一个特定市场实行价格歧视,很多时候是假定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相对稳定。
但是这种假设不一定是真实的,时间的变化会让一些人离开市场,另一些人进入市场,从而导致需求水平的变化。
价格歧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既可能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利润,同时也可能引发市场重新划分的漩涡。
4. 市场竞争如果一个公司利用价格歧视策略占据主导地位,将会面临大力的竞争,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挑战和提高竞争的成本等问题。
价格歧视名词解释

价格歧视名词解释价格歧视是指根据市场参与者的个别特征来差异性定价的一种市场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但由于市场参与者的不同,价格歧视的现象就会出现。
价格歧视通常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也称为绝对歧视,是指根据每个市场参与者的需求曲线设置个别价格。
这种歧视的特点是市场参与者无法通过交易所外的手段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因为卖方会对每个买方的需求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如,某个商家对于每个不同的消费者都设置独特的价格,让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价格购买同一商品。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卖方通过量的歧视来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定价。
也就是说,卖方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来制定不同的价格。
比如,订购更大数量的产品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而小批量购买者则面临较高的价格。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根据市场参与者的个体特征来定价,例如购买者的收入、年龄、性别等。
这种歧视通常是为了充分利用市场参与者的不同支付能力或消费倾向,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的优点是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确定市场需求,并且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化定价还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满足个人需求,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同时,价格歧视还可以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不断改善,因为企业可以通过高价销售给高支付能力的消费者,从而获得更多利润,并用于研发和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引发社会公平问题。
由于不同市场参与者面临不同的价格,容易导致差别待遇,不利于社会均衡发展。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对消费者和市场竞争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价格歧视还容易引发消费者不满,破坏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总之,价格歧视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定价策略,有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公平问题。
因此,需要在市场监管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对价格歧视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节,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价格歧视

麦当劳超值午餐
16.5+7.5+6.5=30.5
30.5-18.5=12
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 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 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 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 者倒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 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 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 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 —工薪阶层。
麦当劳经常以某种形式发放优惠券,例如,
在麦当劳的网站上发放,顾客只要打印这 张优惠券,就可以凭券到麦当劳以7-8折不 等的优惠价格享受某种套餐。或者把优惠 券夹在麦当劳的宣传报纸里,顾客只要看 这张报纸就会得到优惠券,或者在路边免 费发放。等等,事实上,不仅仅是麦当劳, 许多餐厅也有类似发,推出可以验证的含义:按照 上述理论解释,穷人应该消费额低一些,而富人消费额高一 些,所以,拿优惠券的人消费总额必定低一些,而那些不拿 优惠券的人,必定买的东西更多更贵一些。这显然是可观察 的一个含义。
歧视就是差别待遇。以价格歧视为例,即同样的产品卖给不 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就形成了价格歧视。然而,推而 广之,在同一个生活范围内,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的 歧视现象,还有多种形式。
麦当劳的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个出售者的同样的物
品,对不同的顾客或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 时间以不同的价格出售。 2价格歧视是商家为了榨取消费者剩余,它 可以使得社会总剩余增加。 3捆绑销售是指这样的现象:不同的物品或 不同的部分,明显地可以散买,而事实上 起码有某部分在市场是有散买的,但卖家 坚持捆绑在一起,否则不卖。
价格歧视的名词解释

价格歧视的名词解释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1.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但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关键词在每一单位产品实行不同的定价,如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牙医,同时该牙医对该地区所有人的消费情况都了解,这时就可以对每一个来看牙的人实行不同的价格。
2.二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
公用事业中的差别价格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
关键词在于根据不同的消费数量定价,如我们生活中的高峰用电和低峰用电价格不一样,商场上买水果,不同购买数量时价格不一样。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对于这种采用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的差别价格,将某些高峰需求调向低峰时期的行为,因为其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其设备资源,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价格歧视的名词解释

价格歧视的名词解释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收入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而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其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利润或市场份额。
价格歧视提供了不同的价格选择给不同的消费者,而这些价格选择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由产品质量等因素决定。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将产品或服务的定价与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相匹配。
如某些航空公司会根据不同乘客的购票时间、需求等因素而设定不同的价格,以实现差异化收费。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可以提高厂商的利润。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设定多个不同的价格水平,从而鼓励消费者选择价格较高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电信公司通常会提供多种套餐,每个套餐对应不同的价格和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不同的套餐。
“先付款再享受折扣”也属于第二度价格歧视的一种形式。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特征而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基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地区等因素。
例如,学生票、老年人票和一般成年人票的价格差异就属于第三度价格歧视。
此外,通常情况下,折扣和促销活动也可以视为第三度价格歧视的一种形式。
价格歧视的存在与市场力量和消费者行为密切相关。
厂商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力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以获取最大利益。
这种分析消费者需求的能力称为“价格区分”。
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程度也会影响价格歧视的程度和方式。
价格歧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支持者认为价格歧视可以增加市场效率,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创新。
然而,反对者认为价格歧视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使弱势群体、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同等的产品或服务。
总之,价格歧视是一种灵活的价格策略,厂商通过差异化的价格选择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市场份额最优化。
然而,价格歧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仍然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歧视的含义分析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向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消费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这里的不同价格如果是由于成本不同所致则不构成价格歧视。
对同一个消费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也可以称为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是很常见的,以各种各样的灵活形式被广泛运用。
企业通过这样的策略还可以增强竞争力,实现经营目标,并且能够顺应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
实行价格歧视的策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一是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
其二是市场的消费者要有不同的偏好,并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其三是企业能够有效地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
这就要求不同的消费群体或者销售市场之间可以相互隔开。
否则就会有中间商通过低价购入,高价出售来赚取差价。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根据歧视程度的高低,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当卖方垄断势力强大同时信息也灵通的情况下,卖方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任何数量的产品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然后对于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出售。
比如,某山村只有一个医生,并且他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患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然后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他们刚好愿意治疗的价格,这样这个医生能获取最高利润。
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没有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不需要对于每一单位产品都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只需在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一般有区间定价法和数量定价法两种。
比如,用电1~10度和10~20度价格不同,这就是区间定价法;某红枣销售商对于红枣的定价是1公斤40元,100元3公斤,200元7公斤,如此等等,这就是数量定价法。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于同一种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在不同的销售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
对消费者分类的主要依据有:收入、年龄、性别、地区
等。
一般地,同一种产品在富人区销售的价格一般高于在穷人区的价格,主要是因为富人和穷人之间可以接受的价格不同,并且穷人比富人对于价格变化更加的敏感;电视台对于相同的广告在不同时间段的收费也会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一级价格歧视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比较常见。
其中,三级价格歧视是最普遍的价格歧视形式。
比如,万达影城每日12点前为特价观影时段,观影享受普通2D影片半价、3D/IMAX正价七折的优惠,持有效学生证、军官证、老人证、残疾证,在任何时段都能够享受到这种优惠;郑州的驾校向本地报名者收取不到2000元的报名费,向外地报名者则收取3000元左右的报名费等。
此外,宾馆、餐厅的团购价和会员价也都是三级价格歧视。
而像快餐店或者奶茶店的第二杯半价,民航的团体票就是二级价格歧视。
政府在一些公共服务业或者能源行业处于垄断地位,会对这些资源的使用者收取不同的费用。
例如,在用电方面,对高耗能产业制定较高的用电价格,而对居民用电和农业用电,则实施优惠价格;在用水方面,区分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制定不同的价格。
这些价格歧视措施有利于价格杠杆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实施价格歧视,必须在法律的指导下正确进行,不能够妨害市场的正常运行。
为此,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价格歧视有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