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合集下载

第12章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第12章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缺陷:顺序号丢失(空序)或乱序需要重传或可 能会产生错误。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4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 第 3 类的读复制算法是 DSM 系统中普遍采用的。 Li 和Hudak进一步提出了这类算法的3种实现方法。
– 集中管理者算法 – 分布式管理者算法 – 动态分布式管理者算法 (P272)
缺陷:发生颠簸。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0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3. 读复制算法(转移和复制)
是一个“多读/单写”协议,其写操作:
1) (客户端)如果需要的数据不在本地,确定它的位置, 然后发出请求; 2)(远程主机)收到请求,发出数据对象;(转移) 3) (客户端)收到对象,并对所有拥有数据对象拷贝的站 点发出使无效或更新的组播; 4) (远程主机)收到使无效信号,使本地拷贝无效,或接 受更新信号并且更新本地拷贝;(复制) 5)(客户端)访问数据对象(写)。
设访问控制的文件访问)
• 用本地系统和远程系统的 UID 映射(域映射或域信 任等),以控制访问权; (如 Windows 域信任或 Unix 的
主机信任)
• 分布式系统中,每个用户有一个确定且唯一的 UID , 这个 UID 在任何处理机上有效而且不需要映射。 (全局统一的用户UID和文件访问控制)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4
分布式操作系统
• 因此,分布式操作系统较网络操作系统的 关键区别是 Tanenbaum 提出的 8 个不同程度 的透明性概念:
– – – – – – – – 访问透明性 并发透明性 错误透明性 位置透明性 移植透明性 并行透明性 性能透明性 复制透明性
(P263)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第2版)课后习题-控制单元的设计(圣才出品)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第2版)课后习题-控制单元的设计(圣才出品)
④STORE mem,R2
5.假设 CPU 在中断周期用堆栈保存程序断点,而且进栈时指针减 1(具体操作是先修 改栈指针后存数),出栈时指针加 1。分别写出组合逻辑控制和微程序控制在完成中断返回 指令时,取指阶段和执行阶段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答:假设进栈操作是先修改堆栈指针后存数,则出栈操作是先读数后修改堆栈指针。 (1)完成中断返回指令组合逻辑控制的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取指阶段
执行阶段:
(2)完成中断返回指令微程序控制的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取指阶段
T0
PC→MAR,1→R
T1
Ad(CMDR)→CMAR
T2
M(MAR)→MDR,(PC)+1→PC
T3
Ad(CMDR)→CMAR
T4
MDR→IR
5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执行周期:
⑤STP 指令所需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取指周期:
3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执行周期:
4.在单总线结构的计算机中,用该总线连接了指令寄存器 IR、程序计数器 PC、存储 器地址寄存器 MA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 MDR、通用寄存器 R0~R7 的输入和输出端。ALU 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总线和寄存器 Y 的输出端相连,ALU 的输出端与寄存器 2 的输入端相 连。Y 的输入端与总线连接,2 的输出端与总线连接该机有下列指令:
T5
OP(IR)→微地址形成部件→CMAR
执行阶段
6.已知带返转指令的含义如下所示,写出机器在完成带返转指令时,取指阶段和执行 阶段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答:取指周期:

浅谈水利闸门现地控制单元LCU结构设计

浅谈水利闸门现地控制单元LCU结构设计

第13卷01期2015年2月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TechnologyVol13No01Feb2015浅谈水利闸门现地控制单元LCU结构设计周围,刘驰,柳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北京,00038)摘要:为设计美观实用的现地控制单元(LCU):方便操作维护且能适应现场的各种环境,介绍了闸门LCU结构的一些设计原则,结合了机柜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原理及在工程实际中的经验,对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并提岀了解决办法。

LCU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安放位置、温度要求、湿度要求、美观要求、外部电源类型、信号数量、动力设备、通信设备等。

按照文中的设计原则和盘面结构原理能设计岀更加完美的LCU,为实现闸门自动控制带来更多便利。

关键词:闸门LCU;设计;机柜中图分类号:TV73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01-0255-03The talk about the gate LCU designZHOU Wei,LIU Chi,LIU Fei(Conslruci i o n Adm i n i sLra L i on Bureau of Middle Roue Project in Soulh-Lo-North WaLrr Divis i o n,Be i j ing100038,Ch i na)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sign a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LCU r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can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cene,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Gate LCU Structure.With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abinet principl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various parts and in real project it analysis in detailed and process the specific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jectexecuted.Given the different collection methods。

第12章 通用数字块UDB

第12章 通用数字块UDB
第12章 通用数字块UDB
何宾 2011.12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是介绍PSoC3内的通用数字块UDB,其内容 主要包括:通用数字块概述、PLD模块、数字通道模块、 状态和控制模块和基于PLD的自定义元件设计等内容。 通用数字块是PSoC3所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单元,读者 可以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定制IP控制器设备,这样 也大大扩展了PSoC3的应用领域。 PSoC3中的UDB使得PSoC和传统MCU相比,有更大的 灵活性。

对于下面的逻辑表达式: X= (A&B)| (~C&D) Y= (A&B)| (C&D)
PLD模块 --PLD模块结构
A C
B
D
X Y Y Y
PLD12C4结构图
PLD模块 --PLD宏单元
PLD的宏单元结构如下图所示。 宏单元的输出驱动布线阵列,输出能被寄存或者组 合。 寄存模式是带有真或取反输入的D触发器,在输入 高和低之间进行切换。输出寄存器能被设置或者复位用 于初始化,或者在布线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异步操作。
PLD模块 --PLD宏单元(数据通道模块)
名字 A0和A1 功能 累加器 描述 是ALU的源(source)和数据汇入端,也是比较器的源。
D0和D1 数据寄存器 是ALU和比较器的源
F0和F1 FIFO 是与系统总线基本的接口。它们是数据寄存器和累加器 的数据源,它们能从累加器或ALU中捕获数据。每个 FIFO是4个字节的深度。

PLD模块 --PLD宏单元(数据通道模块)
9.数据通道I/O 提供了6个输入和输出将数据通道连接到布线矩阵。 来自布线的输入为布线通道操作所提供的配置,在每个周 期内将被执行,同时这些来自布线的输入也提供了串行数 据的输入。输入能来自其它的UDB块,其它外设,芯片引 脚等。到布线的输出能来自所产生的条件和串行数据输 出。输出能连接到其它的UDB块,其它外设,中断和 DMA控制器,I/O引脚等。

SYNTEC新代连接说明书(硬件)

SYNTEC新代连接说明书(硬件)

EZ Series控制器连接说明书(硬件)SYNTECEZ Series控制器连接说明书(硬件)SYNTEC,2009/4版本:V1.0作者:修订日期:98/04/20前言本说明书详细地叙述了将EZ Series控制器的CNC 控制单元连接到机床上所需要的详细的电气和结构的规格。

本说明书给出了SYNTEC CNC通常使用的部件,如第2 章所示的安装尺寸图,并且给出了EZ4-T的接口定义。

相关的其他内容请参阅相应的说明书。

应用的系统型号本说明书适用的系统型号和它们的缩写为说明书的详细内容本说明书包含了从第1到第12章和附录相关的说明书下表列出了与SUPER控制系统相关的说明书。

在该表中,标有*的是本说明书。

注:如果还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请访问新代公司主页有关伺服的说明书有关伺服放大器的说明书请参见各品牌伺服放大器的说明手册目录第一章 EZ Series控制器产品简介 (1)1.1 概述 (1)1.2新一代EZ Series数控系统规格 (3)第二章安装尺寸图以及接口定义图 (4)2.1 EZ 控制器安装尺寸图 (4)2.2 EZ控制器接口定义 (6)第三章安装 (7)3.1 安装环境 (7)3.1.1 电柜外部的环境要求 (7)3.2电源容量 (8)3.2.1 CNC 控制单元的电源容量 (8)3.3机床强电柜的设计和安装条件 (9)3.4电柜的温升设计 (10)3.4.1电柜内部的温升 (10)3.4.2使用热交换器进行散热 (10)3.5防止噪声干扰的方法 (11)3.5.1 信号线的分离 (11)3.5.2 接地 (12)3.5.3 控制单元的信号接地方法 (13)3.5.4 噪音抑制器 (14)第四章电源 (15)4.1本章主要叙述SYNTEC SUPER系列控制单元电源的连接方法。

(15)4.2控制单元的电源的接通与断开 (16)4.2.1控制单元的电源 (16)4.2.2外部24VDC输入电源及电路配置 (16)4.2.3电源的接通顺序 (17)4.2.4电源关断顺序 (18)4.3控制单元的电源连接电缆 (18)4.4 电池 (18)第五章 CNC与外围设备连接 (19)5.1 MDI键的排列 (19)5.2与I/O设备的连接 (20)5.2.1 概述 (20)5.2.2 与I/O设备接口的连接 (20)第六章主轴单元连接 (23)6.1变频主轴 (23)6.1.1 控制器联接埠定义 (23)6.1.2 变频主轴连接事例 (23)6.1.3 配线注意事项 (24)6.2伺服主轴 (25)6.2.1信号规格 (25)6.2.2变频器控制的伺服主轴 (26)6.2.3 伺服单元控制的伺服主轴 (27)第七章伺服单元连接 (28)7.1概述 (28)7.2伺服驱动器连接 (28)7.3输入输出信号规格 (29)7.3.1输入信号规格 (29)7.3.2编码器回授的信号规格 (29)7.4连接插头分布位置和插头定义 (30)7.5 与伺服放大器的连接 (31)7.5.1伺服放大器的连接示意图 (31)7.5.2几种常用伺服单元的连接 (32)第八章机床接口I/O的连接 (37)8.1概述:EMB IO分配简介 (37)8.2注意事项 (37)8.3 EMB的对外联机 (38)8.3.1 EMB的IO接口定义 (38)8.3.2各型号输入和输出端子台介绍 (41)8.3.3各型号输入和输出端子台与CNC连接举例 (48)第九章操作面板连接 (53)9.1概述 (53)9.2手轮连接图 (55)9.3启动停止按钮连接 (56)第十章急停 (57)第十一章以太网通讯 (58)11.1 概述 (58)11.2注意 (58)11.3网线的制作 (59)11.4控制器设置步骤 (60)11.5网络设定 (60)第一章EZ Series控制器产品简介1.1 概述4+1 轴或3+1 轴之最佳性价比控制器新概念CNC系统車床及铣床兩种系列32 bit CPU8 吋全彩液晶显示器前框工业防水设计内建开放式 PLC、MACRO实时断电资料储存最优化操作面板手持式手轮接口国际安规认证EtherNET、可热插入之 CF CARD 读卡机……稳定的产品效能EZ-Series 以全机完全无风扇设计、低发热的思考、以可靠度为设计第一考虑,整机完全模块化、将内部配线最精简化、控制器可靠度大为提升。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一、该课程应讲授的内容体系1.基本描述【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总学时】:68【讲课学时】:52【实验学时】:16【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生物信息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数字电路设计2.教学定位《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对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为今后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容错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分布式处理技术等课程打好基础。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1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5学时)计算机软硬件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硬件框图及工作过程、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本书结构及学习指南。

( 2 )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0.5学时)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

( 3 )第三章系统总线(3学时)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总线结构和总线的判优控制及通信控制。

( 4 )第四章存储器(10学时)存储器分类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包括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存储器的校验、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高速缓冲存储器(包括Cache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Cache--主存地址映像、替换算法);辅助存储器(包括辅助存储器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磁盘存储器的结构、光盘存储器的存取原理)。

( 5 )第五章输入输出系统(8学时)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及组成、I/O与主机的编址方式、传送方式、联络方式以及设备寻址;外部设备分类及简介、I/O接口的功能及基本组成;程序查询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查询接口电路;程序中断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中断接口电路、中断服务流程;DMA方式的特点、DMA接口电路的功能、组成、类型及DMA 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介绍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 2 版》(唐朔飞编著,高等教育 出版社)是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自 2008 年 1 月 出版至今,已印刷 5 次,共 90000 余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
四、教学方法
填鸭似的 灌入式 学生参与思索的 启发式 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答案积极性的 激发式
老师授课时 在每个章节处安排疑点 在每一堂课的前后连接处提出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0)控制单元的设计(4 学时) 组合逻辑设计: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微操作节拍安 排、组合逻辑设计举例。 微程序设计: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微指令 的编码方式、微指令地址的形成方式、微指令格式、微程序 设计举例。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
二、教材选择
选用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组 成原理第 2 版》(唐朔飞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1月) 该教材是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第 2 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唐朔飞
2009年10月30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课程的内容体系 教材选择 课程讲授 作业安排 实验环节 考题设计 成绩评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的内容体系
1.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课程性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8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等
哈工大是国家 “985” 重点建设的大学,哈工大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我们的人才 培养理念是 “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 人才。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徐泾中 QPPO-0102 单元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徐泾中 QPPO-0102 单元
8.4 局部调整或修编前控规的法律效力。控规局部调整或修编前的控制性详 细规划法定文件,作为当时项目许可行为的法定依据,其法律效力可追溯。
9、规划执行
根据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情况,按照对公共和相邻地块利益的影响程度和地块 自身发展的合理程度,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和控制线可按《上海市控制性 详细规划技术准则》的有关规定选择执行适用程序,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适用。
7.3 一般性修缮和改造是指:地块的用地性质不变、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变、 地块内建筑主体高度基本不变(水箱、电梯井、天线等必要设施的高度改变不计 入建筑限高)、建筑面积不大于已取得的产证核定的建筑面积。
8、规划更新
8.1 附加图则。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单元普适图则中划定的重点地区属于城 市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区,应通过城市设计或专项研究制定附加图则,纳入本控制 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文件。附加图则是重点地区建设项目许可的必要依据。
8.2 局部地块调整图则。若因为必要的原因引起局部地块的规划调整,应按 法定程序修订该地块所在街坊的普适图则。局部地块调整图则应作为调整后建设 项目许可的必要依据。
4
8.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启动本控制性 详细规划的修编。修编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应作为修编后建设项目许可 的必要依据。
9.1 甲类适用:通过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予以确认。 9.2 乙类适用: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通过专家或专业部门论证程序予以 确认。 9.3 丙类适用: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予以确认。
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1、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所在地区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两个,即为全市提供保障性住 房及普通商品房的大型居住社区选址区域以及为大型会展设施提供综合公共服 务设施配套功能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内容要点
• 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 •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12.1 硬布线控制器
• 硬布线控制器是早期设计计算机的一种 方法,这种逻辑电路是一种由门电路和 触发器构成的复杂树形网络
• 硬布线控制器的优点是操作速度快 • 硬布线控制器的缺点是设计负责,调试
困,除非重新设计和物理上对它重新布 线,否则要想增加新的控制功能是不可 能的
– 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这个微程 序是由若干条微指令序列组成的
– 从指令与微指令,程序与微程序,地址与 微地址的一一对应关系来看,前者与内存 储器有关,后者与控制存储器有关
–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为指令周 期,而执行一条微指令的时间被称为微指 令周期
12.2 微程序控制器
• 微指令编码
12.2 微程序控制器
• 描述一个时间内出现的一组微操作,被 称为一条微指令(Microinstruction)
• 微指令序列被称为微程序或固件 (Firmware)
• 水平型微指令的基本格式
微操作
条件 微指令地址
12.2 微程序控制器
•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框图
12.2 微程序控制器
• 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
指令指令字比较短而微程序长 – 水平型微指令难以掌握,而垂直型比较容易掌握
译码器
…… I M

……
时钟
定时器
控制器
B

T ……
C
12.1 硬布线控制器
• 硬布线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某一微操作控制信号C是指令操作码译码器输出I、 节拍电位M、节拍脉冲T和状态条件信号B的逻辑 函数,即C=f(I, M, T, B)
• 设计微操作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过程是
– 根据机器指令流程图,寻找出产生同一个微操作 信号的所有条件,并与适当的节拍电位和节拍脉 冲组合,从而写出其布尔代数表达式并进行简化, 然后用门电路或可编程器件来实现
12.2 微程序控制器
• 1951年,M. V. Wilkes最先提出了微程序 (Micro Program)概念
• 微程序控制器具有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 性等一系列优点
•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
– 仿照通常的解题程序的方法,把操作控制信号编 成所谓的“微指令”,存放到一个只读存储器里。 当机器运行时,一条又一条地读出这些微指令, 从而产生全机所需要的各种操作控制信号,使相 应部件执行所规定的操作。
– 直接表示法 – 编码表示法 – 混合表示法
• 微地址的形成方法
– 计数器方式 – 多路转移方式
12.2 微程序控制器
• 微指令格式
– 水平型微指令 – 垂直型微指令
• 两种微指令的比较
– 水平型微指令并行操作能力强,效率高,灵活性 强,垂直型微指令则较差
– 水平型微指令执行时间短,垂直型执行时间长 – 水平型微指令指令字较长而微程序短,垂直型微
12.1 硬布线控制器
• 硬布线控制器的输入
– 来自指令操作码译码器的输出I – 来自执行部件的反馈信息B – 来自时序产生器的时序信号,包括节拍电
位信号M和节拍脉冲信号T
• 硬布线控制器的输出
– 微操作控制信号C,它用来对执行部件 硬布线控制器逻辑框图
指令寄存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