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单元10_2控制单元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编号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程控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Programmable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Based on MCU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6月28日摘要基于单片机的程控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运用基本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控制技术、D 类音频功率放大技术、功率变换技术等专业知识,设计由通用型单片机控制实现的程控D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具有基本的双路音频功率放大功能、单片机程控音频回啸检测抑制等功能。

本设计是基于MSP430单片机及其外围的控制电路来实现的。

主要由七大部分组成:拾音电路、程控电路、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主控单元,啸叫检测,回啸抑制以及开关稳压电源电路。

由单片机程控音频功率放大器、检测并抑制啸叫。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采用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专用芯片,由H 桥作为功率输出级,使得其输出没有传统的LC 滤波器的情况下可直接驱动感性负载,它的输出功率较大,失真小,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开关稳压电源提供12V直流电源为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供电,再经降压为单片机提供3.3V的直流电。

拾音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检测回啸并用带阻滤波器程控抑制回啸,将音频输入程控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该系统具有效率高、功耗低、体积小,专业性强等显著优点,可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音频功放和高保真的要求,主要在汽车音响、教育教学、便携式音响系统和大功率音频视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D类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啸叫检测;回啸抑制AbstractProgrammable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based on MCU mainly us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ike bas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MCU control technology,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technology and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mainly designs programmable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based on MUC, it is a programmable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of real-time detecting and suppressing the howling by MUC, with a basic two-way audio power amplification function and howling suppression function.The programmable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design is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MSP430 MCU and peripheral control circuits.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pickup circuit, programmable circuit, and Class-D audio amplifier, the main control unit, howling detection, howling suppression and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The system adopts MCU to control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and to detect and suppress the howling.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adopts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ASIC, which uses H-bridge as a power output stage so that it can directly drive inductive load,its output power is larger, distortion is low. The system adopts switching power supply to provide a 12V DC power to,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 and then reduce pressure to provide 3.3V DC power to MCU. Pickup circuit, detect the howling by MCU and suppress the howling by band-stop filter, finally input the audio to the programmable class-D audio power amplifier.This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low power consumption, small size and other significant advantages.It meets users’ requirements of audio power amplifying and high definition, and it is mainly used in the field of car audio, education, portable sound system and power audio video.Key words: Class-D power amplifier; power amplifier; howling detection; howling suppress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背景 (1)1.2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2)1.3主要技术指标 (2)1.4本章小结 (3)第2章系统整体设计及各单元方案论证 (4)2.1系统整体设计框图 (4)2.2系统总体方案分析 (4)2.3各部分单元方案论证 (5)2.3.1主控单元电路设计 (5)2.3.2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6)2.3.3拾音电路 (7)2.3.4带阻滤波电路 (8)2.3.5开关稳压电源电路 (8)2.4本章小结 (9)第3章各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10)3.1主控单元电路设计 (10)3.1.1芯片介绍 (10)3.1.2工作原理 (12)3.1.3主控单元最小系统 (12)3.2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13)3.2.1芯片介绍 (13)3.2.2工作原理 (14)3.2.3硬件电路图 (16)3.3拾音电路及带阻滤波器电路设计 (16)3.3.1芯片介绍 (16)3.3.2工作原理 (17)3.3.3硬件电路图 (18)3.4程控电路设计 (19)3.4.1芯片介绍 (19)3.4.2工作原理 (20)3.4.3硬件电路图 (21)3.5开关电源稳压电路设计 (21)3.5.1 芯片介绍 (21)3.5.2工作原理 (24)3.5.3开关电源稳压电路图 (25)3.6本章小结 (26)第4章各单元软件电路的设计 (27)4.1 开发环境 (27)4.2总体设计软件流程图 (27)4.3 子程序流程图 (28)4.3.1 A/D检测子程序 (28)4.3.2 音量控制子程序 (29)4.4 本章总结 (30)第5章系统综合测试和分析 (31)5.1 测试环境 (31)5.1.1测试框图 (31)5.1.2测试仪器说明 (31)5.2 测试结果 (32)5.2.1性能分析 (32)5.2.2测试结果 (33)5.3 本章小结 (34)第6章结论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8)附录I (39)附录II (50)附录III (51)附录IV (55)第1章绪论1.1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音频质量的好坏也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基本要求是在更低的负载阻抗和更高输出功率下实现更好的音质。

32水平二 四年级 足球18课时大单元设计------变向运球+射门

32水平二 四年级 足球18课时大单元设计------变向运球+射门

一、单元学习主题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足球与游戏二、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发展学生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战术意识,使学生了解脚控球运动的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多种体能与技能练习。

2.发展与足球运动相关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协调能力以及自然环境适应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学中学生初步规范体育行为,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等。

三、单元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1)表 1 小学 4 年级第二学期足球与游戏大单元学习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四、单元学习计划六、评价1.评价重点。

(1)学业质量评价要点。

①运动能力:能说出传、接、运、射及足球比赛相关知识、动作要领和基本练习方法,能运用所学动作技术顺利完成游戏和比赛,能够达到本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的合格水平;能独立或在教师协助下参与或组织 3~5 次小组间足球比赛。

②健康行为:能说出足球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并能和同学、朋友一起约球;养成安全锻炼的习惯;活动中主动与同伴交流,团结合作,保持良好心态。

③体育品德:比赛或者活动中表现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遵守规则、互相尊重的优良品质。

(2)评价类别与方式。

①知识类:师生问答、同伴之间互相提问、简单文字描述等。

②动作技术掌握程度:现场实践考核(说出、做出均可)。

③技战术运用:比赛前后的心理和技战术准备,以及在实战中的技战术运用。

(3)注意事项。

①评价方法要注意多样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②知识类、技能、体能等,一般采用定量评价。

③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以积极性评价为主。

④注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业/测试(自选项)①放学后或节假日,能在家人陪伴下在社区或运动场馆进行足球的练习或者小比赛②观看一场足球比赛,可以通过现场、网络或电视观看,与家人或同伴分享比赛情况和观后心得。

42水平四 八年级 排球单元18课时计划-《排球移动垫球技术的学练》教案-课后反思_01

42水平四 八年级 排球单元18课时计划-《排球移动垫球技术的学练》教案-课后反思_01

本课以“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学习领域发展目标为依据。

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从课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内容属于初二年级排球基础技战术的学练及运用主题大单元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将排球技术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能陶冶情操和促进能力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交往能力,从而促进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排球属于开放性、知觉性运动技能,对个体的判断、移动、执行能力要求较高。

移动垫球技术是排球技术中基本动作之一,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移动垫球技术为排球的进攻技术奠定了基础。

本次课是排球基础技战术的学练及运用主题大单元教学第4次课,在学习排球原地击固定球和自垫球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移动垫球能力,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练。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思维也活跃。

学生的体能状况较好,其身体活动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具有精力旺盛、好动、喜欢挑战等心理特点。

通过排球技术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技能、实战能力水平,又能锻炼其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和拼搏精神。

重点:移动垫球难点:找准接球点全身协调发力接球本堂课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和分组教学两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准备部分:通过游戏和自编排球操导入课堂,让学生熟悉球性,增添课堂趣味性、娱乐性。

2、基本部分:通过2023年亚运会中国女排决赛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置提问,让学生了解排球垫球的主要作用,引出排球移动步伐的学习。

学生利用iPad 分小组自主学练排球移动步伐,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巩固动作,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循序渐进的展示三个练习方法,辅助学生自主完成学练,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自由组合进行iPad “天天跳绳”软件中排球垫球练习、一抛一垫练习、移动垫球练习及对垫练习,这样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学有所获。

FANUC数控系统课件-文档资料

FANUC数控系统课件-文档资料

图7
控制单元的连接原理图3
项目 FANUC数控系统
二、主轴控制单元的连接
图8
高速串行总线接口板
项目 FANUC数控系统
图9
串行主轴连接
图10
模图11
串行主轴连接插座信号
项目 FANUC数控系统
图12
串行主轴连接插座信号
项目 FANUC数控系统
图13
模拟主轴连接位置编码器插座信号
一、FANUC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日本FANUC公司自50年代末期生产数控系统以来, 已开发出40多种系列的数控系统,特别是70年代中期开 发出FS5、FS7系统以后,所生产的系统都是CNC系统。 从此,FANUC公司的CNC系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在 中国CNC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80年代,FANUC公司较有代表性的系统是F6和F11 系列。 80年代,其主要产品有F0和F15系列。 目前,以F0i与F16i、18i最为常见。
数控机床工作流程
一台CNC 系统包括:⑴.CNC 控制单元(数值控制器部分)。 ⑵.伺服驱动单元和进给伺服电动机。⑶.主轴驱动单元和主轴电动 机。⑷.PMC(PLC)控制器。⑸.机床强电柜(包括刀库)控制信 号的输入/输出(I/O)单元。⑹.机床的位置测量与反馈单元(通常包 括在伺服驱动单元中)。⑺.外部轴(机械)控制单元。如:刀库、 交换工作台、上下料机械手等的驱动轴。⑻.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 如电脑、磁盘机、存储卡、键盘、专用信息设备等。⑼.网络。如以 太网、HSSB(高速数据传输口)、RS-232C 口等和加工现场的局域网。
(9)与0MD系统相比,0i系统的PMC程序基本指令执行周期短,容量 大,功能指令更丰富,使用更方便。
(10)0i系统的界面、操作、参数等与18i、16i、21i基本相同。 ( 11 )0i系统比0M、0T等产品配备了更强大的诊断功能和操作信息显 示功能,给机床用户使用和维修带来了极大方便。 (12)在软件方面0i系统比0系统也有很大提高,特别在数据传输上有很 大改进。

16水平四 七年级 排球18课时大单元设计+《正面双手垫球》

16水平四 七年级 排球18课时大单元设计+《正面双手垫球》

初一年级排球单元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单元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强健的体魄为目标,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启发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小组研究、合作探讨、尝试练习等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使智力、体力和思想品德都得到发展。

体育锻炼是为人体健康、有效提高生活质量而服务的。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的专长和爱好的形成,为终身体育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为社会和进步和个人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本单元教学设计主要体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学会如何学习新动作,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在本单元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体育体育运动的内在魅力。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的教学内容,通过排球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灵敏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而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接发球和防守最常用的技术。

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是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垫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

三、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高完中,由于在小学阶段基本未接触排球,再加上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对排球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运动技术水平较差,很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动作。

同时,学生的自制力差,其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状态。

本课采用启发、模仿、创新等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七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人数40人。

之前从没有过排球学习体验。

对排球的理解也仅仅限于在电视中和看高年级学生人打过,对排球规则也是一知半解。

作为第一次接触排球,学生不可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因此本次教学应当以引导学生认识动作为主要目标,结合自主练习形成互动,达到锻炼和学习的目的。

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标有“110V25W”“110V40W”、“36V40W”、“36V60W”四种规格的灯泡,若都在正常工作,其中最暗的灯是()A.“36V60W”B.“110V40W”C.“36V40W”D.“110V25W”2.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家用电饭锅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4AB.家用冷暖空调的功率约为200WC.一个机械经改进后其效率可达100%D.一名中学生从一楼登上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300J3.如图所示,关于灯泡变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M连E接线柱,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B.M连F接线柱,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C.M连E接线柱,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D.M连F接线柱,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R规格为“20Ω1A”,定值电阻R0的规格为“10Ω0.5A”。

为了保证电路安全,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阻器R接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为2Ω~20ΩB.电流表示数允许变化范围是0.2A~0.5AC.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1.2WD.电阻R0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0.9W5.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为了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我市推行纯电动汽车(如图)。

汽车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将()A.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化学能转化为电能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B.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C.该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D.甲、乙两瓶中可以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7.如图是小王家的电能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表的读数为56378kW·hB.这个电能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380VC.这个电能表要在20A的电流下才能正常工作D.小王家用电器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指示灯闪烁1600次8.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接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其两者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乙中曲线A表示电阻R的I-U关系图象B.当电源电压为4V时,电流表示数为0.5AC.当电源电压为4V时,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1.6WD.如果将小灯泡L和电阻R串联接在电压为10V的电源两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W 9.一个电阻在电压为U,电流为I时,消耗的电功率为P,则()A.当电压为2U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PB.当电流为2I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PC.当电流为1.5I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25PD.当它消耗的电能增加时,它的功率一定增大10.如图所示,将定值电阻R1、R2按甲、乙两图接在电压不同的电路中,已知两图中R1两端的电压相等,乙图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2:1。

针灸仪设计(控制电路)

针灸仪设计(控制电路)

针灸仪设计(控制电路)摘要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包括两部分:针疗法和灸疗法。

简单的讲,针疗法就是通过毫针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调节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发挥治病防病的效果;灸疗法就是通过艾条(或者其它代替品)燃烧的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经络,从而调节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发挥治病防病的效果。

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的针疗法与灸疗法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互为补充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正是体现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现代医学工作者根据前人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加以总结和研究,研制出了电针仪和灸疗仪[1-2]。

然而,单纯的电针仪和灸疗仪功能单一,不适用于传统针灸疗法所涵盖的各种病症,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发展一种既可以进行针刺激又可进行灸疗的多功能针灸治疗仪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本文利用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以时基集成电路555为主要器件,设计了连续波脉冲、断续波脉冲、幅度调制脉冲和频率调制脉冲等多种针灸刺激波形发生电路,实现了多路输出,独立调节和控制,并给出设计原理框图和相应的参考电路;以80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系统,包括外部数据存储器、键盘单元和显示单元三部分。

关键词:针灸,电针,灸疗,脉冲电路,单片机THE DESIGN OF CHINESE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INSTRUMENT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edle therapy include two part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imply speaking, acupuncture therapy is that, through stimulating the acupuncture points with a milli-needle to regulate endogenous regulation system of the human body in order to defending a disease and curing illness. Moxibustion therapy is through applying quantity of heat that come from wormwood (or other substitutes) burning to the acupuncture points of human body, veins and arteries, regulate endogenous regulation system of the human body, play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effect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not only is independent mutually, also is complementary, just as Lingjiuguanneng recorded: acupuncture is not, moxibustion it proper .It shows the relationship of supplement each other. Modern medicine and research workers summed up and research according to predecessor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develop the electro-acupuncture instrument and moxibustion instrument.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strument and moxibustion instrument is so single that they don’t apply to the disease which the traditional needle therapy covered, thereby limit their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 so developing a kind of Multifunctional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instrument which not only can carry on Acupuncture but also can moxibustion become an urgent clinical demand.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multiple electro-stimulative pulse generator based on IC555, which can produce continuous, discontinuous, amplitude modulated and frequency modulated modes, and thus multiple -output, independent adjustment & control are realized. The principle block diagram and a reference circuit are presented too. We design SCM Control System used 8051as its core, which consist of external data memory, keyboard unit and display unit.KEY WORDS: acupuncture, electric-acupuncture, moxibustion,electro-acupuncture pulse circuit, single-chip目录前言 (1)第一章方案的选择 (4)§1.1 仪器结构 (4)§1.1.1 仪器整体结构框图 (4)§1.1.2 治疗电路结构框图 (4)§1.2 设计参数及主要性能 (5)§1.2.1 基本波形要求 (5)§1.2.2 脉冲序列模式 (5)第二章治疗单元设计 (7)§2.1 治疗电路的原理框图 (7)§2.2 555时基电路的选择 (7)§2.2.1 LM555/LM555C系列简介 (7)§2.2.2 LM555/LM555C系列的特性 (7)§2.2.3 LM555/LM555C系列的封装及引脚 (8)§2.2.4 LM555/LM555C系列替换器件 (8)§2.3 连续脉冲发生电路 (9)§2.4 间断波发生电路 (10)§2.4.1 间断波调制电路 (10)§2.4.2 间断波发生电路 (11)§2.5 幅度调制脉冲发生电路 (12)§2.5.1锯齿波发生电路 (13)§2.5.2 幅度调制脉冲发生电路 (14)§2.6疏密波发生电路 (14)§2.6.1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15)第三章控制单元及软件设计 (18)§3.1 控制单元简介 (18)§3.2 单片机的选择 (18)§3.2.1 8051单片机简介 (18)§3.2.2 8051单片机管脚及功能 (19)§3.3 锁存器的选择 (20)§3.3.1 锁存器简介 (20)§3.3.2 74LS373管脚及功能 (21)§3.3.3 74LS373真值表 (21)§3.4 硬件电路图设计 (22)§3.4.1 硬件电路图 (22)§3.4.2 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 (22)§3.4.3 程序流程图 (23)§3.4.4 软件编程 (23)结论 (24)参考文献 (26)致谢 (27)附录 (28)前言针灸疗法是中华医学中古老而璀璨的传统医学疗法。

SYNTEC新代连接说明书(硬件)

SYNTEC新代连接说明书(硬件)

EZ Series控制器连接说明书(硬件)SYNTECEZ Series控制器连接说明书(硬件)SYNTEC,2009/4版本:V1.0作者:修订日期:98/04/20前言本说明书详细地叙述了将EZ Series控制器的CNC 控制单元连接到机床上所需要的详细的电气和结构的规格。

本说明书给出了SYNTEC CNC通常使用的部件,如第2 章所示的安装尺寸图,并且给出了EZ4-T的接口定义。

相关的其他内容请参阅相应的说明书。

应用的系统型号本说明书适用的系统型号和它们的缩写为说明书的详细内容本说明书包含了从第1到第12章和附录相关的说明书下表列出了与SUPER控制系统相关的说明书。

在该表中,标有*的是本说明书。

注:如果还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请访问新代公司主页有关伺服的说明书有关伺服放大器的说明书请参见各品牌伺服放大器的说明手册目录第一章 EZ Series控制器产品简介 (1)1.1 概述 (1)1.2新一代EZ Series数控系统规格 (3)第二章安装尺寸图以及接口定义图 (4)2.1 EZ 控制器安装尺寸图 (4)2.2 EZ控制器接口定义 (6)第三章安装 (7)3.1 安装环境 (7)3.1.1 电柜外部的环境要求 (7)3.2电源容量 (8)3.2.1 CNC 控制单元的电源容量 (8)3.3机床强电柜的设计和安装条件 (9)3.4电柜的温升设计 (10)3.4.1电柜内部的温升 (10)3.4.2使用热交换器进行散热 (10)3.5防止噪声干扰的方法 (11)3.5.1 信号线的分离 (11)3.5.2 接地 (12)3.5.3 控制单元的信号接地方法 (13)3.5.4 噪音抑制器 (14)第四章电源 (15)4.1本章主要叙述SYNTEC SUPER系列控制单元电源的连接方法。

(15)4.2控制单元的电源的接通与断开 (16)4.2.1控制单元的电源 (16)4.2.2外部24VDC输入电源及电路配置 (16)4.2.3电源的接通顺序 (17)4.2.4电源关断顺序 (18)4.3控制单元的电源连接电缆 (18)4.4 电池 (18)第五章 CNC与外围设备连接 (19)5.1 MDI键的排列 (19)5.2与I/O设备的连接 (20)5.2.1 概述 (20)5.2.2 与I/O设备接口的连接 (20)第六章主轴单元连接 (23)6.1变频主轴 (23)6.1.1 控制器联接埠定义 (23)6.1.2 变频主轴连接事例 (23)6.1.3 配线注意事项 (24)6.2伺服主轴 (25)6.2.1信号规格 (25)6.2.2变频器控制的伺服主轴 (26)6.2.3 伺服单元控制的伺服主轴 (27)第七章伺服单元连接 (28)7.1概述 (28)7.2伺服驱动器连接 (28)7.3输入输出信号规格 (29)7.3.1输入信号规格 (29)7.3.2编码器回授的信号规格 (29)7.4连接插头分布位置和插头定义 (30)7.5 与伺服放大器的连接 (31)7.5.1伺服放大器的连接示意图 (31)7.5.2几种常用伺服单元的连接 (32)第八章机床接口I/O的连接 (37)8.1概述:EMB IO分配简介 (37)8.2注意事项 (37)8.3 EMB的对外联机 (38)8.3.1 EMB的IO接口定义 (38)8.3.2各型号输入和输出端子台介绍 (41)8.3.3各型号输入和输出端子台与CNC连接举例 (48)第九章操作面板连接 (53)9.1概述 (53)9.2手轮连接图 (55)9.3启动停止按钮连接 (56)第十章急停 (57)第十一章以太网通讯 (58)11.1 概述 (58)11.2注意 (58)11.3网线的制作 (59)11.4控制器设置步骤 (60)11.5网络设定 (60)第一章EZ Series控制器产品简介1.1 概述4+1 轴或3+1 轴之最佳性价比控制器新概念CNC系统車床及铣床兩种系列32 bit CPU8 吋全彩液晶显示器前框工业防水设计内建开放式 PLC、MACRO实时断电资料储存最优化操作面板手持式手轮接口国际安规认证EtherNET、可热插入之 CF CARD 读卡机……稳定的产品效能EZ-Series 以全机完全无风扇设计、低发热的思考、以可靠度为设计第一考虑,整机完全模块化、将内部配线最精简化、控制器可靠度大为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程序的设计方法 • 写出对应机器指令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 确定微指令格式 • 编写微指令控制码
11
02
1
0 0 0 0 01
0 0 0 0 10 ××××××
CLA 03 COM 04
10 ADD 11
1 1
0 0 0 0 00
0 0 0 00 0
1
0 0 1 001
0 0 1 01 0
12 16 LDA 17
1 1
000000
1
001111
010000
20
0 0 0 0 00
教学单元小结:
考虑到需要 形成后续微指令的地址
T0 PC
MAR
1R
T1 Ad ( CMDR ) CMAR
T2 M ( MAR ) MDRAd ( CMDR ) CMAR
T4 MDR IR
OP ( 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T5 OP ( 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CMAR
(3) 执行阶段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考虑到需形成后续微指令的地址
• 非访存指令
取指微程序的入口地址 M 由微指令下地址字段指出
① CLA 指令 T0 0 AC T1 Ad ( CMDR )
CMAR
② COM 指令
T0 AC
AC
T1 Ad ( CMDR )
CMAR
③ SHR 指令
T0 L ( AC ) R ( AC ) AC0 AC0 T1 Ad ( CMDR ) CMAR
采用直接控制
(2) 后续微指令的地址形成方式
由机器指令的操作码通过微地址形成部件形成 由微指令的下地址字段直接给出
(3) 微指令字长
由 20 个微操作 确定 操作控制字段 最少 20 位 由 38 条微指令 确定微指令的 下地址字段 为 6 位 微指令字长 可取 20 + 6 = 26 位
(4) 微指令字长的确定
5 位 6 位 共 30 位
(6) 定义微指令操作控制字段每一位的微操作
012 …
23 24 … 29
3. 编写微指令码点
微指令 微程序 地址 名称 (八进制)
微指令(二进制代码)
操作控制字段
下地址字段
0 1 2 3 4 … 10 … 23 24 25 26 27 28 29
取指 00 1 1
01
⑦ STA 指令
T0 Ad (IR) MAR
1W
T1 Ad ( CMDR ) CMAR
T2 AC MDR
T3 Ad ( CMDR ) CMAR
T4 MDR M (MAR)
T5 Ad ( CMDR ) CMAR
⑧ LDA 指令
T0 Ad ( IR ) MAR 1 R T1 Ad ( CMDR ) CMAR T2 M ( MAR ) MDR T3 Ad ( CMDR ) CMAR T4 MDR AC T5 Ad ( CMDR ) CMAR
④ CSL 指令
T0 R ( AC ) L ( AC ) AC0 ACn T1 Ad ( CMDR ) CMAR
⑤ STP 指令
T0 0 G T1 Ad ( CMDR )
CMAR
• 访存指令
⑥ ADD 指令
T0 Ad ( IR ) MAR 1 R T1 Ad ( CMDR ) CMAR T2 M ( MAR ) MDR T3 Ad ( CMDR ) CMAR T4 ( AC ) + ( MDR ) AC T5 Ad ( CMDR ) CMAR
第十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教学单元十八 :微程序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 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 ➢ CLA,COM,SHR,ADD,STA,
LDA 指令的微程序设计
九、微程序设计举例
1. 写出对应机器指令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假设 CPU 结构与组合逻辑相同
(1) 取指阶段微操作分析
3 条微指令
T0 PC MAR
1R
T1 M ( MAR ) MDR ( PC ) + 1 PC
T2 MDR IR
OP ( 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若一个 T 内安排一条微指令
则取指操作需 3 条微指令 还需考虑 如何读出 这 3 条微指令 ?
Ad ( CMDR ) CMAR OP ( 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CMAR
(2) 取指阶段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 转移类指令
⑨ JMP 指令
T0 Ad ( IR) PC T1 Ad ( CMDR ) CMAR
⑩ BAN 指令
T0 A0 • Ad ( IR ) + A0 • ( PC )
PC
T1 Ad ( CMDR ) CMAR
全部微操作 20个 微指令 38条
2. 确定微指令格式
(1) 微指令的编码方式
38 条微指令中有 19 条 是关于后续微指令地址
CMAR
1条 其中
18 条
OP ( 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Ad ( CMDR ) CMAR
CMAR
若用 Ad ( CMDR ) 直接送控存地址线
则 省去了输至 CMAR 的时间,省去了 CMAR
同理 OP ( 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控存地址线
可省去 19 条微指令,2 个微操作
38 - 19 = 19
下地址字段最少取 5 位
20 - 2 = 18
操作控制字段最少取 18 位
(5) 省去了 CMAR 的控制存储器
IR OP
CMDR
控制信号

下地址
微地址 形成部件
多路选择
控制存储器
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
取操作控制字段 18 位 24 位
下地址字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