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单元设计举例

合集下载

汽车自动天窗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自动天窗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自动天窗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作者:杨莉钟正青来源:《物联网技术》2017年第02期摘要:针对目前汽车天窗及其防夹功能存在的隐患,文中设计了以STM8AF6288作为主控芯片的汽车自动天窗控制单元。

该控制单元通过操作开关来控制天窗运行。

继电器闭合对天窗机构进行驱动,实现天窗的平移打开、平移关闭、起翘打开、起翘关闭、防夹回退等控制功能。

一体式电机控制单元代替传统的分体式电机控制单元,使得安装更加方便、简单,节省空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天窗;控制器;电机;继电器;防夹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2-0-030 引言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自动天窗已经成为轿车上的重要部件,它可以有效改善车内的空气环境和采光。

天窗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舒适感的同时也暴露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如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天窗夹人、天窗关闭不严等问题[1]。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尤其是小孩),急需解决天窗存在的问题。

文中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汽车自动天窗的防夹控制单元,集控制器PCBA板和电机于一体,通过一系列机械结构将电机的正、反转动作转换为天窗的打开和关闭动作。

通过一定的算法并结合传感器信号进行位置探测,精度高,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寿命长且具备防夹功能[2]。

1 系统硬件设计电路设计是硬件系统的核心,对于硬件电路设计来说,要优先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硬件设计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汽车自动天窗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ECU(电子控制单元)、天窗电机、天窗软轴、天窗开关等组成。

其机械原理是电机安装在天窗前部的框架上,电机齿轮旋转时,天窗玻璃组合受到软轴的拉动实现打开、关闭及起翘。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核心控制的MCU模块、电源电路、继电器驱动电机电路、霍尔元件电路以及LIN通讯等。

1.1 MCU模块设计根据汽车自动天窗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控制器MCU模块硬件电路采用ST公司的8位汽车专用STM8A系列作为主控制芯片。

职业教育课程单元设计实例及分析——以《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职业教育课程单元设计实例及分析——以《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课题 ( 务 ) 任
授 课时间
略 1
授课 / 班级 地点
能力 目标 :
1 略 1
学 时
i 4 学时
要 依据 ,确定 课程 涉 及 的知 识 内容 ; 以实 现 课程 教 学 目标 为本 ,深 入研 究教 学 内容 和 学 生 的性格 特 点 、认 知规 律 ,认 真设 计
《 机床 电器 控 制技 术 》课 程 的一 个单 元 为 师 ,应 当 从实 用 出发 ,对 原有 的知识 体 系 的课程 单元教 学设 计 。 3 2单 元设计 的教 案头 ( . 见表 32 .) 3 3单 元设计 的教 学过程 ( 表3 3 . 见 .) 以课程 项 目任 务 的需 求 为主 要依 据 ,确 定 课 程涉 及 的知 识 内容 。 系统 的知 识 不是 教 师 讲 出来 ,而 是 学生 在完 成 相关 任务 后 自
教 学 目 标
( )能够 综合 运用 所学 知识 及 教材 中新 知识 找 出实现 电动 机正 反转 控制 的两 种方 案 , 1 并 能实施 方案完 成 指定任 务 。 ( )能够 选用 实验 台 中的元 器件 、熟练地 完成 接 触器联 锁 控制 的正 反转 电路 的接 线 与 2
我们 学 院所 使用 的 课堂 听课 记 录表 中的评 价 项 目及评 分值 。从 中我们 不 难看 出,评
课外 任务 参考 资料
训 练任 务 =・总 结归 纳 ,参与 讨论 并上 台讲解 所设 计 电路 的工作 原理 。 思考 设计 出一个 具有 双重 互锁 的 电动机 正反 转控 制 电路 。 《 机床 电器 与可 编程 序控 制器 》 ,姚 永 刚主编 ,机 械 工业 出版社 《 电器 控制 技术 及应 用 》张连 华主 编 ,机 械 工业 出版社

自动变速器通用控制单元的设计

自动变速器通用控制单元的设计

88AUTO TIME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自动变速器的关键技术是电控系统,其由输入信号装置(开关信号和各种传感器)、变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传感器将汽车运行中监测到的各种转速、油温、油压、换挡杆的位置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控单元,经运算后TCU 通过驱动电路转化为电磁阀的动作,从而控制换挡。

1 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概述本文以自动变速器TCU 为研究对象,进行采集、转换、处理等硬件电路的设计,硬件电路按照功能分为:单片机最小硬件、电平转换电路、输入量采集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

本系统选用Freescale 公司生产的MC9S08AW60单片机,其具有低成本、高性能、卓越的EMC 性能的特点。

在TCU 的设计中,MC9S08AW60芯片的选用简化了TCU 硬件设计,同时极大提高了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AW60芯片的硬件最小系统较为常规,此处不再详述。

2 电平转换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将车载蓄电池的+12V 输出电压转化为单片机所需的+5V 稳压电源[1、2],本文选用三端子可调整稳压芯片LM317,如图1。

LM317兼具固定式三端稳自动变速器通用控制单元的设计郝晓敏 冉茂佳 李阿拉木斯 姜海旭 荆大鹏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20摘 要: 本文以Freescale 公司生产的MC9S08AW60单片机作为控制主体,利用Proteus 软件仿真了自动变速器的通用控制器的硬件电路。

重点介绍了开关量、模拟量、频率量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电路以及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设计。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信号采集;驱动电路压电路的简单形式与可调节输出电压的特点,具有稳压性能好、噪声低、涟波抑制比高等优点,且使用简便,只需由两个外接电阻来调节输出电压。

3 输入量采集电路开关量采集电路如图1。

在光耦两端并联肖基特二极管保护光耦,防止输入电压发生突变。

开关量经采集电路后直接送到单片的I/O 接口,单片机对开关量经过逻辑判断或运算产生相应指令。

可编程控制器电动机顺序控制单元课程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电动机顺序控制单元课程设计

• •
方案比较 提交资料全面
合理 方案
任务 引入 子任务1 提出 要求 学生 操作
全面 资料
子任务2 找错 纠错 提出 要求 学生 操作 找错 纠错
优质 工程
小结 提升 引入 新任务 总结
任务 引入
子任务1 提出 要求 学生 操作 找错 纠错 提出 要求
子任务2 学生 操作 找错 纠错
小结 提升
引入 新任务
提出 要求 学生 操作 找错 纠错 提出 要求
子任务2
学生 操作 找错 纠错
小结 提升
引入 新任务
总结
学生操作
学生设计子任务2:传送带控制 (15分钟)
4、小结提升
• • • • 顺序启动,同时停止 同时启动,顺序停止: 顺序启动,顺序停止 怎样保证设备确实启动,注意要有硬件连 锁,信号反馈。 • 多个设备顺序启动,顺序停止
系统工艺 控制要求
硬件 设计
软件 设计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客户 需求分析
系统工艺 控制要求
硬件 设计
软件 设计
硬件电路
设备选型
1、任务引入
• • • • 子任务1:风机和其散热风机启动控制 子任务2:传送带控制 资料包:辰欣制药厂车间空调控制要求 控制设备:主风机、散热风机---拓展(排风机)
PLC的整体应用设计
子 项 目
1-1 神奇 的 PLC
1-2
1-3
安装 PLC
操作 PLC
2-1 传动 带的 控制
第9次课 4课时
2-2 电动 机的 正反 转控 制
3-2 长定 时电 路的 设计
3-3电 动机 的顺 序控 制
3-4 舞台 灯光 控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10 第十章 CU的设计(2)

计算机组成原理10 第十章 CU的设计(2)

⑨ JMP X
T0
T1 T2 Ad ( IR ) PC
⑩ BAN X
T0
T1 T2 A0 • Ad ( IR ) + A0• PC PC
5. 中断周期 微操作的 节拍安排
T0
T1 T2
10.1
硬件关中断
0
PC MDR
MAR
MDR M ( MAR )
1
W
向量地址
PC
中断隐指令完成
三、组合逻辑设计步骤
T0
EX 执行
1
1 T1
M(MAR) AC
W
(AC)+(MDR) AC T2
MDR
MDR 0
M(MAR)
AC AC 1
1
2. 写出微操作命令的最简表达式
M ( MAR ) MDR
10.1
= FE · 1 + IND · 1 ( ADD + STA + LDA + JMP + BAN ) T T + EX · 1 ( ADD +LDA ) T = T1{ FE + IND ( ADD + STA + LDA + JMP + BAN ) + EX ( ADD +LDA ) }
10.1
微操作命令信号 CLA COM ADD SAT LDA JMP PC 1 M(MAR) ( PC ) +1 MDR OP( IR ) MAR R MDR PC IR ID IND EX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FE 取指
T0 T1 T2 PC 1 R MDR PC IR ID

掘进机电控箱控制单元的设计

掘进机电控箱控制单元的设计

L D ( iud C yt i l ) hscnrlu i h sb e ray is l d i ee c i lcnrlbx o e C Lq i rs lD s a .T i ot nt a en a ed nt l n t l t c ot o ft a py o l ae h e ra o h
d vn c i e a d c mp e e h n l e d b g t o h o f ma in o e c s me sat r r cia p r t n i r i g ma h n n o l td t eo — n e u .I g t e c n r t f h u t r f a t l ea i . i t i o t o e p c o o
的肯定 。
关键词: 掘进机; 控制单元 ; 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 :D 3 . T 6 2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3 — 842 1 )3— 04— 5 1 1 07 {0 10 00 0 0
Co t l i De in o iig Ma hn lc r n r l x nr o Unt sg fDr n c ie E e ti Co t v c o Bo
SUN it g Gu 。i n
( i ya aigSnhs eEetcl ot l qim n M n f tr C . Ld ,Lay a 3 2 1 hn ) La unY xn y t i l r a C nr up e t aua ue o , t. iou n16 0 ,C ia o ez ci oE c
( )工 作原 理 1 控 制 单元 循 环 采集 模 拟 量 , 时检 测 电机 工 作 实 电流 , 子绕 组 和 油箱 温 度 。在 油泵 、 定 截煤 、 载 电 转 机 运行 电流 达到额 定 电流 的 12倍 时 , 持 连 续 运 . 保

探讨抽水蓄能系统LCU控制单元的设计

探讨抽水蓄能系统LCU控制单元的设计

探讨抽水蓄能系统LCU控制单元的设计1 LCU 的任务和功能现地控制单元LCU是保证电站有效可靠投运,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层,是全厂监控、检测等系统分布式结构中的智能终端。

由它实现监控系统与电站设备的接口,完成监控系统对抽水蓄能系统设备定时、变位的监控。

它可以作为所属设备的独立监控装置运行,当现地控制单元与主控层失去联系时,由它独立完成对所属设备的监控,包括在现地由人员实行的监控及由现地控制单元对设备的自动记录各个重要事件的动作顺序、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名称、事件性质,并根据规定产生报警。

2 系统结构及机组LCU控制流程系统主要由电气一次设备(隔离开关、断路器)、调速器系统(转速控制、负荷控制)、励磁系统(电压调节、电流调节)、辅机系统(油、气、水、自动化元器件)、计算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计算机控制系统下位机——LCU组成。

根据转换暂态和运行稳态,定义了相应的转换序列,每一步根据要求控制相应的具体设备。

根据现场设备实际动作情况和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在执行每一步操作时,设定了单步操作时间。

在操作时间内,相应设备没有达到运行要求时,控制程序将发出超时报警并自动执行相应的停机序列流程。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运行工况为发电和抽水,CAE逻辑图如图1所示。

控制程序编程方式采用模块化,每步均由若干辅助模块和一个主模块组成,程序可读性强、结构清晰。

在执行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时间限制。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执行的结果已返回,则自动执行下步操作;如执行的结果没有返回,则程序发超时信号并转停机。

这样可有效防止控制程序出现“死锁”且对现地控制设备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又不会影响机组正常的开机时间。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一直监测与机组运行工况相关的初始条件,一旦初始条件消失,立即转停机。

3 励磁系统3.1 基本组成及保护励磁系统主要包括励磁变、调节柜、两个功率柜及灭磁开关柜。

励磁变接在主变低压侧,可长期带电运行。

调节柜又分为主用、备用调节器,正常运行时,两套互为备用。

微控制器应用课程单元设计

微控制器应用课程单元设计

任务引入 计划、决策 任务实施
检查
错误分析 任务完善 检查、总结 作业
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教师指导
学生实做,小组成员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答疑问,提供帮助。
任务引入 计划、决策 任务实施
检查
错误分析 任务完善 检查、总结 作业
1.指导教师检查在Proteus仿真软件下的运行情
任务引入 计划、决策 任务实施
《微控制器应用》——第2次课
单位:山东职业学院 电气工程系 教师:翟庆一
《微控制器应用》单元设计
一、课程背景
1、班级:应电1031 2、地点:微控制器应用实训室(A608) 3、本次任务:使用数码管显示按键次数(2课时)
4、在课程中的位置:
周次 项目 子项 目 1-1 : LED 状 态指示灯控 制 1.1.1 下 载 演 示程序,点 亮单个LED 1.1.2 点 亮 多 个LED 1.1.2 实 现 多 个LED闪烁 1.1.3 实 现 LED 跑 马灯 效 果 1.1.4 实 现 LED 流 水灯 效 果
通信系统设计
任务
《微控制器应用》单元设计
一、课程背景
5、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数码管的显示原理。 2)了解AT89S51微控制器的定 时/计数器结构,掌握计数功 能的使用。 3)理解独立式按键的连接和 识别原理。 4)掌握KEIL开发软件的调试 功能的使用。 5)理解使用C语言数组存储数 码管段码表。
检查
错误分析 任务完善 检查、总结 作业
差的方面 1. 程序书写格式不规范,可读性差,不利于检查错误。 2. 不善于使用开发软件的调试功能排查程序错误。 3. 预习的不充分。
好的方面
1. 小组合作默契,学习积极主动。 2. 使用数组存储显示段码表和查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机指令系统极其简单,仅有15条指令,其中非访存指令9条、访存指令2条、控制指令4条,且转移目标和存储访问均为直接寻址。

假设模型机采用定长机器周期同步控制,且每个机器周期含有三个节拍T1→T2→T3。

对于模型机指令系统,由于寻址方式中没有设置间址寻址,所以不存在间址周期。

每个机器周期包含许多微操作及其控制信号,还需要根据机器周期的节拍和微操作的次序做出规定。

微操作及其控制信号的节拍安排需要遵循三个原则:①有些微操作的次序是不能改变的,在规定微操作的节拍时,必须满足微操作的先后次序;②操作对象不同的微操作,能在一个节拍内执行,则规定在同一个节拍内,以节省时间;③当有些微操作的时间短时,允许它们在一个节拍内执行且可保证先后次序。

由此,各种机器周期的微操作及其控制信号的节拍安排如下:
(1)取指周期。

T1 (PC)→MAR:PC out、MAR in;且MAR→ABUS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1节拍内。

T2 DBUS→MDR、(PC)+1→PC:Read、MDR in、(PC)+1;其中ABUS→M和M→DBUS由Read 控制。

T3 (MDR)→IR:MDRP out、IR in;且IR(OP)→ID→CU和ID译码、CU产生控制信号序列等微操作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2)取数周期。

T1 IR(Add)→MAR:IR(Add)out、MAR in;且MAR→ABUS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1节拍内。

T2 DBUS→MDR:Read、MDR in;其中ABUS→M和M→DBUS由Read控制。

T3 (MDR)→AC:MDRP out、AC in。

(3)实施周期。

●累加器清0指令CLA
T1
T2
T3 AC清0:CLA
●累加器非指令COM
T1 (AC)→ALUR:AC out、ALUR in;且ALUR→ALU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1节拍内。

T2
T3 (ALUR)→AC:非、JPCL out、AC in;且ALU→JPCL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累加器加1指令INC
T1
T2
T3 (AC)加1:(AC)+1
●累加器算术右移指令SHR
T1
T2
T3 AC算术右移:SHR
●累加器循环左移指令CSL
T1
T2
T3 AC循环左移:CSL
●停机指令STP
T1
T2
T3 G清0:R
●加法指令ADD GR i,EA
T1 AC→ALUX:AC out、ALUR in。

T2 GR i→PUS:GRi out。

T3 (ALUR)+(PUS)→AC:+、JPCL out、AC in,且ALUR→ALU和ALU→JPCL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减法指令SUB GR i,EA
T1 AC→ALUX:AC out、ALUR in。

T2 GR i→PUS:GRi out。

T3 (ALUR)-(PUS)→AC:-、JPCL out、AC in,且ALUR→ALU和ALU→JPCL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与指令AND GR i
T1 AC→ALUX:AC out、ALUR in。

T2 GR i→PUS:GRi out。

T3 (ALUR)∧(PUS)→AC:AND、JPCL out、AC in,且ALUR→ALU和ALU→JPCL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或指令AND GR i
T1 AC→ALUX:AC out、ALUR in。

T2 GR i→PUS:GRi out。

T3 (ALUR)∨(PUS)→AC:OR、JPCL out、AC in,且ALUR→ALU和ALU→JPCL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无条件转移指令JMP EA
T1
T2
T3 IR(Add)→PC:IR(Add)out、PC in。

●零转移指令JZ EA
T1
T2
T3 Z=1时IR(Add)→PC:IR(Add)out(Z=1)、PC in(Z=1),Z为结果为零标志位。

●进位转移指令JC EA
T1
T2
T3 C=1时IR(Add)→PC:IR(Add)out(C=1)、PC in(C=1),C为结果为零标志位。

(4)存数周期。

T1 IR(Add)→MAR:IR(Add)out、MAR in(直接寻址存在该微操作,间址寻址不存在);且MAR→ABUS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1节拍内。

T2 (AC)→MDR:Write、AC out、MDR in;其中ABUS→M由Write 控制。

T3 (MDR)→DBUS:MDR out;其中DBUS→M由Write 控制。

6.6.4 组合逻辑控制信号序列发生器设计
微操作控制信号的时序
PC out=FT·T1
MAR in=FT·T1+ST·T1·(ADD+SUB+LDA)+DT·T1·STA
Read=FT·T2+ST·T2·(ADD+SUB+LDA)
IR(Add)out=ST·T1·(ADD+SUB+LDA)+ET·T3·(JMP+JZ·Z+JC·C)+DT·T1·STA SS= FT·T1·(ADD+SUB+LDA)
6.6.4 存储逻辑控制信号序列发生器设计
第0~25位为微操作控制信号,第26和27位为标志位。

END I为一条机器指令结束标志,END I=1表示机器指令处理结束;ZUB为微指令转移标志,ZUB=0表示转取指微程序入口地址(入口地址为0)或机器指令执行阶段微程序入口地址(由操作码生成),ZUB=1表示顺序生成微地址。

本例由操作码生成机器指令执行阶段微程序入口地址的规则为:①执行阶段为1~2条微指令的微程序入口地址是“操作码高位补二个0+11”;②执行阶段为3条微指令的微程序入口地址是“操作码高位补二个0+低三位×100”;③执行阶段为3条微指令的微程序入口地址是“操作码高位补二个0+低三位×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