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开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构造5.生产力的开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确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学问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展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沟通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缔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1.依次性,个体身心开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困难、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绵不断的开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开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冲突面临着不同的开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开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开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开展得到局部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开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必须的个别差异。
六、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缘由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的造就人的活动。
2.学校有特地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限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做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别才能和开展特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别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1.造就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
简答题知识

11、地基承载力的定义及分类?竖直荷载作用 下地基的破坏形式? 12、 什么是级配良好的无粘性土?给出具体指 标的表达式。 13、简述达西定律的表达式。 14、画图并描述载荷试验的p-s曲线。
3Leabharlann 15、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定义 16、简述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的步骤。 17、什么是基底压力?影响基底压力的因素有 哪些? 18、什么叫土的渗透系数,影响土的渗透系数 的因素是什么?
4
简答题
1、什么是结合水?结合水分为哪两类? 2、什么是自由水?自由水分为哪两类? 3、什么是土的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 4、解释有效应力原理。 5、库伦土压力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1
6、什么是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影响击 实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何谓管涌? 发生管涌的条件是什么? 8、何谓流土?发生流土的条件是什么? 9、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前期固结压力、超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 欠固结土的定义
简答题40题及答案

1.简述WWW服务的工作原理。
2.要让浏览者成功在网上浏览开发的网站,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在Dreamweaver CS3中,插入工具栏包括哪些类别?4.什么是HTML?5.HTML标记的语法规则有哪些?6.网站规划包括哪些内容?7.Dreamweaver Cs3开发站点的普遍做法是什么?8.按照网站的交互性,网站分为哪两类,有什么区别?9.在Dreamweaver CS3中,创建空白网页方法包括哪三种?10.创建网站目录结构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1.段落换行与换行符换行有什么区别?12.在Dreamweaver CS3中,输入连续空格的方法有哪些?13.在“页面属性”中设置链接属性,超链接包括哪四种状态?14.GIF图像有哪些特点,适用于什么图像?15.图像属性面板中,提供了哪些编辑图像功能?16.根据链接使用的对象不同,超链接分为哪几种?17.创建超链接时,“目标”选项有哪些?各有什么含义?18.创建表格时,表格宽度单位有哪两种,有什么区别?19.在Dreamweaver CS3中,选择列的方法有哪些?20.在表格模式中,“扩展表格”模式有哪些特点?21.什么是框架集?22.AP DIV的溢出属性有哪些?各有什么含义?23.在嵌套AP DIV中,子AP DIV与父AP DIV有哪些关系?24.简述模版的概念及作用。
25.矢量图与位图的区别是什么?26.什么是图层蒙版,图层蒙版有什么作用?27.将背景图层转化为普通图层(列举两种方法)。
28.显示分辨率与图像分辨率有什么区别?29.试述“阀值”命令和“色调分离”命令的异同点。
30.设置前景色的方法有哪几种?31.使用形状工具时,选择形状图层按钮与路径按钮有什么不同?32.谈一下你对图层的理解及图层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图层中的合并图层分为哪三种合并图层命令,其分别的含义是什么?33.CMYK和RGB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颜色?这两种色彩模式的区别是什么?34.选区的创建工具有哪些?对已创建的选区可进行哪些编辑操作?35.什么是图层蒙版,图层蒙版有什么作用?36.将背景图层转化为普通图层(列举两种方法)。
简答题是什么意思

简答题是什么意思简答题,是指那些主要用于考查应试者运用教材原理,基本概念,原则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
因为考查目的是要求回答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问题,而不是写论文或说明文,所以回答要比较简练、准确。
简答题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根据所给的资料提出问题。
例如:资料:美国不动产市场的“拐点”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当时,全美家庭自住房屋的建筑面积比例开始下降,办公楼和商业营业楼建筑面积比例则上升。
与此同时,私人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
1997年,美国家庭住宅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77%; 2002年约为72%, 2003年为65%, 2004年约为63%。
2004年,办公楼和商业营业楼建筑面积占美国住宅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6.5%。
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在分析问题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定性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从问题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实质。
常见的做法是先对试题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再与正确的答案相比较,以肯定或否定错误的答案。
另一种方法是“定量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某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先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然后再与正确的答案相比较,以证实或否定错误的答案。
例如:最大实体原则——亦称“实体化原则”。
此原则是指最小特权原则,也即任何法律关系的存在,都必须有某种独立存在的实体,这种实体是法律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它包括3个含义:第一,法律关系必须有一个参加者作为主体;第二,这个实体要有一个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手段,或具有他人与之发生联系的性质,或两者兼备;第三,该实体的存在与消灭都依赖于外部环境,或者说,没有这个实体,就不会有任何法律关系。
再如:法律的效力有什么特点?请谈谈你对“相对性”、“确定性”和“任意性”的认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在CH3-CH2-COOH的氢核磁共振谱图中可观察到其中有四重峰及三重峰各一组.(1)说明这些峰的产生原因;(2)哪一组峰处于较低场?为什么
2、简要讨论13C-NMR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作用.
3、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4、在质谱中亚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5、何谓自旋偶合、自旋裂分?它有什么重要性?
二、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3H18O7,碳谱及氢谱如下,试解析其结构,需写出解析步骤。
δ(ppm):158.3,136.5,129.3,117.6,102.3,77.9,78.0,74.8,71.3,64.7,62.4
δ(ppm):7.26,(2H, d, J=8.7);7.07(2H, d, J=8.7);4.87(1H,d,J=7.6);4.53(2H,s);
3.3-3.9(6H)
2、分子式为C2H3Br3,试根据氢谱推测其分子结构。
3、分子式为C4H10O,试根据氢谱推测其分子结构。
4、根据红外光谱,推导化合物C8H7N的分子结构。
5、下图是分子式为C8H8O的一个化合物的IR光谱,试由光谱解析,判断其可能的结构。
并
写出推测过程。
简答题

1、直方图与茎叶图有何区别?①茎叶图即能给出数据的分布状况,又能给出每个原始数据,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而直方图不能保留原始数据。
②茎叶图适用于小批量数据,而直方图的则适用于大批量数据。
③茎叶图主要用于展示未分组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分组数据。
2、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
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从均值为、方差为(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方差为的正态分布。
3、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同一个总体下,样本的观测值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看成是随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即由抽样的随机性所造成的随机误差,称组内误差。
不同总体之间的观测值也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抽样本身形成的随机误差,也可能是由不同总体间差异导致的系统误差造成的,称组间误差。
如果自变量的各水平对因变量无影响,那么在组间误差中只含随机误差,这时组间误差与组内误差经过平均后的数值就很接近,比值会接近1。
反之,比值就会大于1,当此比值大到某种程度时,就认定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4、简述时间序列预测的步骤。
时间序列预测的步骤:第一步:确定时间序列所包含的成分,也就是确定时间序列的类型。
第二步:找出适合此类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第三步:对可能的预测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预测方案。
第四步:利用最佳预测方案进行预测。
5、简述条形图与直方图的区别。
①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或高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②条形图的各矩形分开排列,而直方图的则连续排列。
③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6、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
不同点:推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在估计前是未知的;假设检验则是先对总体参数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简答题100题

简答题100题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 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答:(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答:(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针对性(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键期(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答:(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简答题

简答题
1、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和了解家乡的物产呢?
2、我们可以为减少水污染做什么?
3、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
4、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5、怎样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尽一点力?
6、你能说说花草树木在保护环境方面都有哪些本领吗?
7、我们能为花草树木做些什么?
8、明明特别喜欢小鸟,就用笼子养了一只,看到小鸟在笼中悲伤的眼神,明明决定把它放了。
想一想,明明为什么把他喜欢的小鸟放走了?
9、怎样才能和我们喜欢的动物成为朋友呢?
10、队旗图案表示什么意思?
11、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
12、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附加题:
1、你的家乡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说一说你上学后都有哪些收获和变化?
3、你要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
4、制定一份暑假计划
5、暑假怎样过才有意义?
6、除了学校的活动,你还想怎样过“六一”?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把你的打算写下来。
我的打算:
7、“六一”节马上就到了,请你结合本校庆“六一”的活动,为本班设计一个“六一”活动方案。
8、你能为少先队活动做些什么,试着出一个金点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1.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任务)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④参与自然条件的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2.自然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将出现以下趋势(1)走向更加综合发展的道路(2)在全球变化的高度上进行研究(3)从一般性的描述走向了更深入地揭示一些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机理机制(4)更加重视运用高新技术来武装(5)更加密切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3.太阳对地球的作用①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②太阳辐射能作为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和基本动力,推动了地球表层的几乎全部自然地理过程,使地理环境得以形成和有序发展。
③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级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物带。
④太阳辐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光热资源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水能、风能、煤和石油,或由太阳能直接转化而成,或经过有机体长期积累和化石化过程转化而成。
⑦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形成了电离层,才使世界的现代通信成为可能。
⑧月球与太阳的引力使地球表面出现潮汐。
⑨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通过大气运动、生物作用和水流作用影响着地表形态。
⑩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扰动地球的电离层、磁暴)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自西向东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
②地球自转轨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使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③一年当中昼夜长短变化,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反之相反。
④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其所处纬度位置有关,在一年中有规律的变化。
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⑥各地区所获得的热量不同,划分出五带。
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地球是个不发光且透明的球体,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因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②地方时: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③地砖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6.地球圈层结构及其特征①地球的内部构造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地幔是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
地核是2900km深度(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圈层。
②地球的外部构造地球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它们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却是互相渗透互相重叠的。
7.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海岸带成为三相界面。
③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④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⑤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⑥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8.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①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占明显的优势,地球被称为“水球”。
②地表的海陆分布不均匀。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
③海陆分布的对蹠现象。
④全球共有七个大陆。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⑤除南极洲外,所有的大陆都是成对的。
⑥每个大陆的轮廓都是北部比较宽广,向南逐渐变窄,像一个底边位于北方的三角形。
⑦南半球各大陆西边都向里凹进,而东北则向外突出。
9.地壳中的岩石和沉积岩特征①岩石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依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②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③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第一、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
第二、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
第三、沉积岩表层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
(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10.岩浆岩、变质岩及其特征①岩浆岩: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时,冷凝结晶形成侵入岩;喷出地面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喷出岩。
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②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
(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特征: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11.地壳运动的形式①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
(挤压碰撞、张裂拉伸)②垂直运动:块体的升降运动。
(上升、下降)12.褶曲要素单个弯曲叫做褶曲。
褶曲要素主要有核、翼、倾伏端、轴面、轴和枢纽等。
①核指褶曲岩层的中心。
(背斜的核是最老的岩层,向斜的核是最新的岩层。
)②翼指褶曲岩层的两坡。
③倾伏端是从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的弯曲部分,即两翼的汇合部分。
④轴面是大致平分褶皱两翼的假想面。
(轴面可能是平面,也可能是曲面。
)⑤轴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⑥枢纽指轴面与岩层层面的交线。
(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或折线。
)13.断层几何要素及其分类①断层要素断层面:是岩层和岩体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断层盘:断层面两侧的岩块。
断距: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②分类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冲断层:断面倾角大于40度的断层逆掩断层:断面倾角小于25度的断层平移断层: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的断层枢纽断层:两盘沿断面某一点发生旋转的断层垂直断层:断层面直立的断层14.大气层结构及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大气层结构及特征对流层:大气的最底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平均高度为11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下降0.65℃;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5千米左右的大气层,气流稳定;随高度上升温度不变或微升,逆温分布;水汽、尘埃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明度良好。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气层,有相当强烈的空气垂直运动;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是大气圈中最冷的部分;空气稀薄,水汽很少。
暖层(电离层):中间层顶至800千米高度的气层,空气密度很小;常出现极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很快增加;散逸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层,其上界为3000千米左右;空气及其稀薄,温度随高度升高。
15.大气辐射平衡的意义①在没有其他方式的热交换时,辐射平衡决定物体的升温与降温;辐射平衡为零时物体温度不变。
②辐射差额总是存在的,须由如平流、对流补充或输出热量才能保持温度稳定。
③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以南、北纬36°附近为转折点。
④在北半球36°N以南的差额为正值,以北为负值。
⑤因此低纬度就有多余能量以大气环流和洋流形式输往高纬度地区。
⑥辐射平衡有明显日变化和年变化。
白天为正值,夜晚为负值;夏季为正值,冬季为负值;纬度越高辐射平衡保持正值的月份越少。
16.降水形成的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③雨滴下降速度超过上升气流速度④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致完全被蒸发17.气候带分布规律周淑贞气候分类法气候带:热带(5个气候型)、副热带(4个气候型)、温带(4个气候型)、寒温带(1个气候型)、寒带(2个气候型)18.气候变化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气候系统的热量平衡受到破坏A、天文学方面的原因①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②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③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B、地文学方面的原因①地极移动与大陆漂移②造山运动③火山活动C、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解答一:①人口急剧增长使得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环境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增加。
②影响下垫面的粗糙度、反照率和水热平衡。
从而引起局地气候变化。
③滥伐森林、盲目荒垦,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化。
④大城市的增多,城市排放的大量废气和余热形成独特的城市气候,影响着全球气候。
⑤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致使二氧化碳及酸性气体增多,加重温室效应及酸雨危害。
解答二:a、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的副作用;①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②在农牧业发展和其它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③在城市中的城市气候效应。
b、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地改变气候条件。
19.水循环的意义总体来说:使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得以延续,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从而永续利用。
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③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对土壤产生影响。
20.水量平衡的意义①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是水量平衡的三个重要因素,全球水量平衡方式:大陆降水量+海洋降水量=大陆蒸发量—海洋蒸发量②水量平衡是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计算及评价的依据。
③水量平衡各要素组合特征(它们的数量和对比关系)构成地理地带划分的物理背景,常用以划分地理区域。
④全球的水量平衡要素中,大洋与大陆不同,前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差值作为大陆水体的来源,参加降水过程;后者则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其差值为径流量,成为大洋水量的收入项之一。
2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着重要意义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例:欧洲西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大西洋暖流)北极圈内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形成大的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