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走近杜甫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走进杜甫”教学设计

“走进杜甫”教学设计

“走进杜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诗歌特点和创作风格。

2.分析和欣赏杜甫的代表作品,体验他的诗歌魅力。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杜甫的家世、求学经历、仕途经历等。

2.杜甫的诗歌特点和创作风格:真实感受和坦诚表达、社会关怀和民生意识。

3.杜甫的代表作品:《丽人行》、《月夜忆舍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谈谈对古诗词的认识和感受。

2.显示一幅杜甫的肖像画,让学生观察画面,谈谈对这位诗人的第一印象。

二、学习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份杜甫的简表,让他们阅读并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请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杜甫的出身和求学经历有哪些特点?b.杜甫的仕途和政治观点有哪些特点?c.杜甫的创作经历对他的诗歌有什么影响?三、分析杜甫的诗歌特点和创作风格(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杜甫的诗歌,让他们自主阅读,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2.引导学生分析杜甫的诗歌特点和创作风格,如真实感受和坦诚表达、社会关怀和民生意识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给出杜甫诗歌的特点和创作风格的概括性描述。

四、欣赏和解读杜甫的代表作品(40分钟)1.教师将杜甫的代表作品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欣赏和思考。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代表作品中的意境和意象,如《丽人行》中的描写手法和《月夜忆舍弟》中的哀思表达。

3.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和展示对杜甫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学生展示和总结(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选择一篇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展示。

可以包括诗歌的背景、主题、意境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进行听评,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对杜甫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心系天下,成史成圣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通过知人论世法、以意逆志法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律诗,学会赏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了解杜甫的思想历程,感受诗人的崇高情怀,树立心系天下的雄心壮志。

课时:「课时课型:1+X型篇目:精读《望岳》,略读《春望》《秋兴八首》(其一)《诗成为圣亦为史》(卢望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慷慷激昂明诗人:有这样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位被誉为“诗圣”的人是谁呢?(学生回答:杜甫)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就是“走近杜甫”,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先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二、知人论世,初识诗人:1、杜甫的名字流芳千百年,为何他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卢望军老师所写的《诗成为圣亦为史》,来深入了解伟大诗人的人生、思想创作历程与诗歌风格。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注意勾画批注。

然后全班交流读了该文后对. 杜甫的感受、认识。

教师提问:(1)杜甫的人生经历如何?(2)这对他诗歌创作的内容和风格有何影响?小结这样做的用意: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屏幕出示“知人论世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木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知人论世,即了解一个作家要全而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深入探究他的生平和为人,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而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小试牛刀判诗风:同学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我们对其作品内容、情感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

现在我们就试着用知人论世法来读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作。

(学生先齐读诗句,思考:这是哪一时期的杜甫,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走近杜甫教案。

走近杜甫教案。

走近杜甫教案。

篇一:走进杜甫(课堂)表2 教学方案1篇二:杜甫教案 4走进杜甫人生品读杜诗遗韵一、课前:检查学生诵读情况,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诗句接力,主要是李白的诗歌。

师生诗句接力,主要是李白的诗歌《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月下独酌》。

过渡:亲爱的孩子们,早上好,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已经深入你们的心中了,他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韩愈曾经评价出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孩子们知道这李杜指的谁吗?出示:李白杜甫画像,请同学们猜是谁?并说明理由生回答,二、交流杜甫生平,郭沫若曾经评价杜甫“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今天我们也将走进杜甫的一生去感受这位饱满而鲜活的形象,引出主题“走进杜甫人生品读杜诗遗韵”。

齐读三、卜居西南时期故事:多情诗人,洒向人间都是爱师过渡:一说到杜甫,你脑海当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什么?(杜甫草堂)出示杜甫草堂的图片,学生简单介绍,师过渡:安史之乱之后,京都长安、洛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都因为地处西南,远离战火,因此它成了离乱时期,理想的避难之所,杜甫来到成都后,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在浣花西畔建立了一个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这个草堂暂时解决了杜甫的栖身之所。

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出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解这个故事。

生自由读诗:师:读诗,读的是诗,悟的是人,流淌的是情感。

同学们需要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杜甫?体会到怎样的情怀?生谈再齐读重点读最后一节请同学们进行自由朗读,想象你就是风雨茅屋中的瘦弱老者,面对着这苦难的生活,你的眼里饱含泪水,为天下寒±大声疾呼!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下。

走进杜甫(课堂)

走进杜甫(课堂)
二、整体感知杜甫
1、回忆诗人:
首先,从感情方面来讲,杜甫自幼丧父亡母,他寄居在姑母家里,在他4岁时,和其同龄的外甥同样得了重病,可是其姑母为了照顾杜甫,自己的孩子却在病中死去。
这份感情在年幼的杜甫心里落下了深深地烙印,也许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杜甫已经认为他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心系百姓的情怀也开始在这一刻萌发
3、诗人感情生活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想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用他的大手笔为爱妻立传,甚至我们连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却多处提及她,虽然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从那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我们对诗圣背后那个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伟大女性,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
四、诗人核心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走近杜甫(中) 教学设计

走近杜甫(中) 教学设计

第四课《走近杜甫》教学设计一、授课对象:3—4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意味,了解诗句意思。

3、多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句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大文学家,他生逢唐朝由盛转衰,一生经历坎坷多变,却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作,其诗题材广泛,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其成为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就是诗圣—杜甫。

今天我们通过两首诗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2、请学生谈自己初读后的感受。

3、老师过渡:和煦的春风吹拂下,景色是多么秀丽,这一幕被大诗人杜甫准确捕捉并非常生动形象写进了自己的诗作中。

而《江南逢李龟年》更抒发了作者与老朋友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与感慨。

让我们仔细品味,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

(二)初读感知1、出示两首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师范读,学生注意语速和自己不认识或拿不准字的读音。

3、学生齐读。

4、指名朗读、正音。

(三)释义悟情1、老师:《绝句》中诗人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并且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而所描绘画面的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你体会到诗人此时的惬意与安闲了吗?而《江南逢李龟年》却与这种安适形成鲜明对比,写的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走进杜甫”教学设计

“走进杜甫”教学设计

“走进杜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走进杜甫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能够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思想和风格特点;3.能够领会杜甫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4.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5.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2.杜甫的诗歌创作思想和风格;3.杜甫诗歌的主题和意义;4.杜甫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象;5.杜甫诗歌的传世价值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杜甫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幻灯片,了解杜甫的家世背景和生平经历;3.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杜甫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作品;4.学生进行文献查阅,了解杜甫的诗集编纂及传世情况。

第二课时:杜甫的诗歌创作思想和风格1.教师讲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思想和风格;2.学生分析杜甫的代表作品,探讨其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3.学生搜集杜甫的诗歌原文,进行朗读和解读,感受其诗歌韵律和音乐美。

第三课时:杜甫诗歌的主题和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杜甫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学生通过阅读杜甫的诗歌选段,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3.学生撰写小结或心得体会,总结杜甫诗歌的主题和价值。

第四课时:杜甫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象1.教师讲解杜甫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象;2.学生分析杜甫的诗歌语言和形象描绘,感悟其文字之美;3.学生通过模仿杜甫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练习,提升文学表达能力。

第五课时:杜甫诗歌的传世价值和影响1.教师介绍杜甫诗歌的传世价值和影响;2.学生就杜甫诗歌的影响范围和传播渠道进行调查和报告;3.学生进行杜甫诗歌赏析比赛或朗诵比赛,展示所学习的诗歌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小测验和笔试,检测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品创作进行评分和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3.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走进杜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杜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杜甫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丰富而深刻,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思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杜甫的作品,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杜甫群文阅读的教学意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意义杜甫的作品既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备的教材资源。

通过杜甫的作品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杜甫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生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内在思想。

2. 能够准确理解杜甫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辨析杜甫作品的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模仿杜甫的创作风格,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简要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杜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理解杜甫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内在思想分析杜甫作品中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诗歌解读、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杜甫对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3. 文学鉴赏与创作通过选读杜甫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艺术构思进行分析,并学会运用相关的文学术语进行准确的表达和评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能够模仿杜甫的创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可以通过展示杜甫的名言警句、选读名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 讲解法针对每一首杜甫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作者背景、作品背景、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等内容。

语文 - 走近杜甫_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 走近杜甫_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 走近杜甫_九年级语文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故事等资料。

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出题若干。

3、卡片、小黑板、幻灯片。

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开展抢答、背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

活动过程一、激趣主持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诗篇,现存1400多首。

他就是大诗人——杜甫。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

(出示课题——走近杜甫)二、抢答1、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字(子美)。

2、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3、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4、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

三、接诗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背诗1、背一首杜甫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诗。

《绝句》(迟日江山丽)《望岳》《江畔独步寻花》《春水》《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背一首杜甫的忧国忧民诗。

《登高》《月夜忆舍弟》《村夜》《天边行》《登岳阳楼》3、背一首杜甫战争题材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 走近杜甫
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故事等资料。

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出题若干。

3、卡片、小黑板、幻灯片。

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开展抢答、背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

活动过程一、激趣主持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诗篇,现存1400多首。

他就是大诗人——杜甫。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

(出示课题——走近杜甫)二、抢答1、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字(子美)。

2、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3、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4、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

三、接诗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背诗1、背一首杜甫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诗。

《绝句》(迟日江山丽)《望岳》《江畔独步寻花》《春水》《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背一首杜甫的忧国忧民诗。

《登高》《月夜忆舍弟》《村夜》《天边行》《登岳阳楼》3、背一首杜甫战争题材的诗。

《前出塞》《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秦州杂诗》《剑门》五、朗诵主持人:大家通过课外学习,已经能够背诵许多杜甫写的诗,但是,你们是否真正理解他的诗呢?他的每一首诗,写时心情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下面就请大家来朗诵杜甫的诗。

比一比。

看谁真正把诗的韵味读出来了。

1、各组推荐一位评委上台。

2、各组推荐两位代表朗诵。

3、评委根据每位选手的表现,当场打分,当场亮分。

六、赏画古诗主持人:刚才八位选手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诵了八首古诗,让我们既感受到了杜甫诗歌高度的情景交融、忧国忧民思想,同时也想到了杜甫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

他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呀!下面请你任选杜甫的一首诗或一句诗,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用你的彩笔画出来。

1、每位同学自己选杜甫的一首诗或一句诗,理解和想象后自己画。

2、小组内交流,评选出最满意的一幅全班展评。

3、全班展评。

(继续请四位评委打分)七、总结主持人:通过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对杜甫的了解是否比以前更全面、深刻了呢?杜甫有许多非常
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说说看,你最喜欢他的什么?(可以是一句诗,可以是他的性格,可以是他的诗的风格。

)结分,评出优胜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