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1)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同样重要,它涉及到患者能否恢复至原有的身体状态。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一、手术后的康复阶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康复阶段:手术后的前两周,患者需要协助行走。
此时,要注意不要将手术部位承受太大的压力。
同时,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帮助恢复关节的活动能力。
2. 中期康复阶段:手术两周到三个月时,患者逐渐可以自行行走。
此时应坚持进行康复体操,帮助肌肉逐渐恢复,减轻手术区的疼痛,并逐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
3. 后期康复阶段:手术三个月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肌肉有氧运动,如骑车、游泳等,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人工髋关节。
二、康复体操的注意事项
1. 切勿过量行走或活动,应当逐渐增加负荷。
2. 注意手术区的卫生,避免感染。
3. 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必要的理疗或药物治疗。
4. 康复体操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为无意义的练习导致不必要的疼痛。
三、本文要点总结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 康复体操非常重要,应当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
3. 康复期间应当避免过度活动,注意手术区的卫生,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髋关节术后康复指导

1、由助行器改为双拐进行行走
2、继续住院期间的 站位练习
前移双拐一足距离,健侧脚落地,
前移重心越过双拐连线,
健侧足前移越过双拐连线20~30cm,
交替进行。
精选ppt课件
21
3、上下楼梯练习
大多情况术后21天可上下楼梯, 3周时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基本痊愈。
上楼梯: 健侧先迈上台阶, 术侧再迈上台阶;
• 适量运动,有助于血糖和血压的控制。但
不能用力过度,时间不宜太长,应每天1小 时左右,每周五次。
• 一切小心为标准,防再度摔伤。
精选ppt课件
30
谢 谢
精选ppt课件
31
知识宣讲
• 呼吸功能锻炼:深吸气后再缓慢尽可能多
地吐出;进行有效咳嗽训练;以利于术后 痰液排出;学会正确的咳嗽方法:先深吸 气然后声门关闭,在腹肌、胸肌及膈肌骤 然收缩后突然放开声门,用力将气冲出; 增强胸部肌肉力量锻炼,如做扩胸运动。
直。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精选ppt课件
4
转动踝关节
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 每天3~4次, 每次重复5遍。
精选ppt课件
5
(3)术后第一天
• 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
的等长收缩及足趾活动。
精选ppt课件
6
(4)术后第二天至一周
• 术后第二天,取半卧位,(为避免假体脱
位床头不宜超过30°,术后1周抬高4560°,不超过90°)做轻柔的髋关节曲伸 活动,注意曲髋<45°,同时活动膝关节 和踝关节。
精选ppt课件
下楼梯: 双拐先移到下一台阶, 术侧腿再迈下台阶, 最后健侧腿迈下台阶。
22
(二)、注意事项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然而,手术后康复过程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阶段,良好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恢复并提高手术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帮助大家顺利度过康复期。
术后早期(0-6周)1、术后第一周:1、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2、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腿部肌肉收缩练习。
3、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进行少量步行活动,避免过度活动。
2、术后第二周:1、逐渐增加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肉力量。
2、尝试进行坐姿到站立的转换,开始站立训练。
3、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3、术后第三周:1、继续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抬腿、侧抬腿等。
2、开始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注意安全。
3、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减少辅助器具的使用。
术后中期(7-12周)1、术后第四周:1、主动进行各方向的活动,如弯腰、旋转等,避免剧烈运动。
2、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洗澡、穿衣等。
2、术后第五周:1、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如抗阻训练。
2、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
术后晚期(13周以后)1、术后第六周:1、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3、继续保持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
2、术后第七周:1、评估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2、在医生建议下,逐渐减少药物使用。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负重。
康复建议:1、术后休息时间和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2、遵循合理的锻炼计划,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活动。
3、注意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营养,合理饮食。
4、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避免焦虑和压力。
5、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总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流程剖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流程康复目标:手术3个月后,稳定的无辅助下步行20-30min,上2-3层楼梯,屈髋>90°、肌力4+级,外展>30°、肌力4+级。
一、术前骨科医生:♦评估患者总体情况(包括患髋的局部情况和患者内科情况,如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情况是否良好)♦完善术前检查,进行术前准备♦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术前谈话,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签署手术同意书骨科护士:♦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评估肠道功能(是否有肠梗阻、便秘的风险)♦协助进行患者及家属教育♦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等)PT:♦给患者辅具的建议和在术前教会患者辅具的使用♦教会患者肌力运动锻炼(如上肢、屈髋屈膝、水平外展)的方法♦教会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和预防DVT的方法♦强调术后禁忌动作和注意事项OT:♦评估:初次评估;认知能力筛查;家居环境评估(照片式);术后使用辅具需求的评估♦介入:防跌教育;保护髋关节的相关知识教育;熟练掌握如何在不触碰髋关节禁忌动作的前提下完成日常生活;对所需的辅具进行测量,若时间充足可进行训练SW:♦入院后跟进(入院后1-2天内)1)个案入院后立即了解其案基本情况(通过个案病例、医生、治疗师);2)同个案进行初次面谈:对个案进行评估(《社会康复评估表》),主要评估个案家庭情况、经济情况、情绪情况、有何担心等,同时了解照顾者的情况;(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3)根据评估评估收集到的信息同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并制定跟进计划;♦术前跟进1)根据服务跟进计划对个案进行定期跟进,根据个案需求及服务计划,跟进分为两类:一类,常规跟进。
个案无太多需要社工进行跟进,每周1-2次;另一类,密集型跟进。
经过评估后发现个案有需要社工跟进,1周3次以上。
2)通过术前面谈,评估个案对手术了解情况(包括医生、护士、PT、OT宣教情况)、评估个案的情绪;3)同时,了解照顾者的情况(对照顾者的需求进行评估);4)根据对个案及照顾者分别进行面谈,评估和了解他们的情况后针对不同情况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如医生、护理在术前进行的宣教个案及其照顾者仍有顾虑、担心协助医疗人员进行进一步澄清;如跟进OT、PT部门术前宣教情况,个案是否对禁忌动作等知晓情况;有严重心理、情绪问题转介心理部门等。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改善功能和恢复病人的运动能力。
康复训练应涉及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动作和运动技能训练、疼痛控制、运动恢复计划和使用助行器的训练。
康复训练应在术后2-3周开始,由健康专业人士协助病人。
一般来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分为4个阶段:急性恢复阶段、再生阶段、发展阶段和维持阶段。
急性恢复阶段是指术后1-6周,病人应慢慢恢复移动能力,减少疼痛。
病人应坚持物理治疗,并且要注意用药和休息。
再生阶段是指术后6-12周,病人应开始进行拉伸练习和抗力练习,增强肌肉力量。
病人应逐渐恢复正常步态和伸展能力。
发展阶段是指术后12到24周,病人应开始加强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病人也应该尝试更具挑战性的运动,例如徒步旅行,以增强心肺功能。
维持阶段是指术后24周后,病人应继续练习,以维持肌肉力量和耐力。
当病人完全恢复活动能力时,应开始每周1-2次的持久性活动,以保持功能和健康。
- 1 -。
全髋关节置换后康复训练流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流程开始标准:当患者无感染症状、临床稳定一、术后第一阶段——炎性反应期(0-1周)预期损伤与功能障碍:1、疼痛、肿胀2、肺换气减少:手术和制动引起的心肺功能下降3、髋关节活动受限(床上使用外展垫枕时制动)目标:1、最大限度降低疼痛、控制水肿、减少周围神经损伤、粘连及肌肉萎缩,足后跟溃疡、假体脱位、双腿肿胀、肺积水等2、提高患腿的意念控制3、坐位持续30分钟4、提高转移时警惕性5、独立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注意事项:1、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弯腰、坐过低的凳子等),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后外侧入路)2、避免手术侧卧位3、避免避免将垫枕置于膝下以防止髋关节屈曲行挛缩4、仰卧位时使用外展垫枕干预措施: 1、康复宣教什么是全髋关节置换(TRH)?TRH后应避免动作?(易引起假体脱位)TRH术后并发症有那些?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如何安全转移?如何自我处理水肿?目前如何上厕所(使用马桶加高垫或高位马桶)怎么算合理安全地康复锻炼: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疲劳或疼痛2小时内可以缓解?TRH预后?2、冰敷:目的:减轻疼痛、水肿,开始时间:术后即可开始,持续总时间不超过15分钟,每次以手感觉寒冷为度,避免冻伤,多用于活动后。
3、下肢力量训练股四头肌、臀肌等长肌力训练:静止挑木棍作业踝泵训练(麻醉消退后,即可开始):用脚尖模拟书写作业仰卧位髋关节屈曲至45度:用脚尖模拟书写作业坐位伸膝及屈髋(小于90度)练习:互动立方作业站立位髋关节后伸、外展及膝关节屈曲练:X-360堵水作业4、CPM训练,术后3天:开始CPM,2次/日,3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 分钟(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
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活动度等关节有活动的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站立、行走后)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3-5次/日。
5、ADL训练:目前训练如何在辅助器具辅助下安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辅助器具需求转移训练------上下床/坐椅/马桶(转移板、马桶加高垫)步行训练:在辅助器具协助下训练,从助行器到手杖或腋杖。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注意事项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和损伤。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康复。
一、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进行 passice motion练习,如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帮助肌肉活动,减轻术后肌肉僵硬和疼痛。
还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下肢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
二、术后一周术后一周,患者可以开始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但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造成髋关节疼痛及肌肉疲劳。
此阶段康复训练可逐渐加大运动幅度,但需避免负重,避免扭曲关节。
三、术后两周至六周这个阶段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关键阶段。
可逐步增加步态训练,恢复髋关节正常步态。
还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上下楼梯,坡度行走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四、术后六周至六个月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进行适当的抗阻运动,如力量训练,以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
但需要注意逐渐递增,避免过度疲劳或造成髋关节损伤。
五、术后六个月至一年这个阶段是康复训练的巩固和巩固阶段。
患者可以逐渐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如跑步,游泳等,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训练计划,避免运动损伤。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除了注意以上的训练内容之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术后饮食:术后需要适当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健康。
2. 术后伤口护理:术后需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和疤痕增生。
3. 术后心理压力:术后需要注意心理压力,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适当进行心理疏导或交流。
4.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治疗方案。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关键的过程,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也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康复情况,遵守医嘱,合理安排康复训练,以便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重返正常生活。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技巧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技巧发表时间:2019-09-05T17:20:01.4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曾全中[导读] 髋关节置换术在现阶段已经成为治疗因各种疾病因素而导致髋关节损坏或者发生病变的重要技术,精湛的手术技术与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相互结合,蓬安县中医医院四川南充 637800髋关节置换术在现阶段已经成为治疗因各种疾病因素而导致髋关节损坏或者发生病变的重要技术,精湛的手术技术与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术后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手术后不可缺少一项工作。
可以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步行能力的目的。
例如,持续被动活动练习、患肢等长收缩练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转移练习、步行练习以及上下楼梯练习等。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过程:1.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应尽量平卧,并且患髋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髋关节术后脱位,除此之外,应对下肢肌肉收缩进行练习,例如被动活动膝、踝关节等。
2.髋关节置换术后第1天在髋关节术后的第一天主要是对健侧关节进行活动,并且还要对患侧踝关节和脚趾的背伸和跖屈进行练习,除此之外,还要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收缩锻炼,在对髌骨周围、膝关节及小腿后部进行按摩的同时也要保持深呼吸和做引体向上运动,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
3.髋关节置换术后第2天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第二天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对髋关节进行轻度屈伸练习,并且髋关节的屈伸程度应小于60°,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活动而导致假体脱落,并且锻炼的时间应保持在30分钟之内。
4.髋关节置换术后第3到7天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三到七天,要对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练习进行加强的同时,练习的时间要保持10到15秒并且重复做10到20次,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时间保持在10秒,并且要重复做10~20次,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关机应从0-30°开始持续运动,每一天在以前的基础上在增加5°-10°进行练习,直到90°,每次练习要保证1小时/次并且是2次/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康复评定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2]。
2.体格检查: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
(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
(4)X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髂关节
(5)CT和MRI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的改变、MRI轴位像补充失状位、冠状位和三维影像的不足
(6)核素骨扫描(ECT):ECT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力感染、肿瘤和营养不良性骨病
3.综合功能评定:常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
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坏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髋<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
翻身,向患侧翻身。
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
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
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
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
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6.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练为主。
加强上肢伸展肌力训练。
7.站立负重和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拔出引流管后即可负重步行训练,生物固定者至少术后6周开始步行训练。
康复程序
第1阶段:床上训练
1.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
2.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
或者继续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患肢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
3.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直患肢防止髋屈曲畸形。
4.术后48小时拔引流管。
5.防止深静脉血栓:术后使用弹力绷带3天或足底静脉泵。
一般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
如果患者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史,要适当延长应用时间。
注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6. 拔除引流管后经X片示假体位置无变化,可开始髋,膝关节屈曲由被动活动(CPM机)向主动辅助活动,到完全主动活动过渡.
7.术后头三天的体疗方案: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关节主动屈伸,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
8. 第4-7天康复方案
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
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
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注意点: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内收外旋伸直位。
第2阶段:体位转移训练
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第3天即可以下地进行康复练习。
1: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将手术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
2: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步行器站立
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
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
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
第3阶段: 步行训练
如为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第3天即可以下地进行康复练习。
术后第7-8天
步行训练Ⅰ-助行器辅助步行让患者扶助行器练习行走,注意纠正患者的步行姿势。
转身时,如果向患侧转,应先让患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果向健侧转,应先让健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患肢。
术后第9-10天
步行训练Ⅱ-双四脚拐辅助步行行走时,应先向前移动患侧拐,健肢跟上,再移动健侧拐,最后患肢跟上。
注意步态。
术后第11-12天
步行训练Ⅲ-单四脚拐辅助步行行走时,患侧上肢持四脚拐。
注意正确的步态。
术后第13-14天
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时,健肢先上,患肢后上,拐随后或同时跟进;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1、患者坐位、站立或平卧时均应避免交叉腿和膝(翘二郎腿、盘腿),避免跪姿。
2、平卧时双大腿之间一定要放枕头,以保持双腿分开。
侧卧时双腿间应夹枕,避免过度内旋造成脱位,尽量向术侧翻身,此习惯最少应维持3个月。
3、当坐、站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侧,应保持脚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
4、坐位时双足应分开375px左右,不要坐太矮的椅子或太软的沙发,如需要可用枕头垫坐。
双膝的位置最好在髋关节以下水平。
5、选择一个牢固、直背、有扶手的椅子,有利于站起或坐下,从坐到站立时,应先向椅子边缘滑动,然后拄拐站起。
6、如厕时使用加高坐便器,禁止蹲便,使如厕时膝关节的位置保持在髋关节以下水平。
7、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90°,即避免弯腰动作过大,弯腰时双手最好不要超过膝关节。
8、术后3~6月内不要下蹲拾物。
9、平时要避免和控制各种感染,患髋有情况随时来诊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见的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晚期的一种手术方式,技术非常成熟,成功率高。
有些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问题,通过追查病史、物理检查可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内在原因首先应查看是否存在以下医源性原因: (1)无菌性松动,人工关节因撞击或固定不稳引起松动。
(2)大腿疼痛-股骨干假体顶端疼痛,假体周围有骨折发生。
(3)感染。
(4)滑囊炎二、其它疾病排除上述医源性问题,要怀疑是否为其它疾病引起的疼痛。
1、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最常见的引起髋关节疼痛的疾病之一,需认真鉴别诊断。
这部分病例中髋关节活动障碍应该是无痛的,但是偶而合并的椎管狭窄,在全髋置换术后逐渐增加病人的活动度后才会被发现。
但是这样的疼痛具有不同于术前的疼痛特征。
2、其他退变性脊柱炎症或骶髂关节问题,能根据详细的病史和检查鉴别,也可以通过CT或MRI检查证实。
通过上面的介绍患者应该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症状,应从两方面查找病因,如果是内在原因,一定要及时解决,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如果是其它疾病引起的,说明手术做的很成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对症治疗。
关节置换后能维持多长时间?关节置换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