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for临床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肿瘤基因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总结词
肿瘤基因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利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肿瘤基因组变异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肿瘤基因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肿瘤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和相关的暴露因素,以评估基因变异与 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来 评估不同基因变异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基于队列研究的药物疗效评估
总结词
队列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评估药物对特 定人群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队列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一组人群中不同暴露状况的 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以评估暴露 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基于队列研究的药物疗效评估,研 究人员可以收集和分析特定人群中接受药物治疗和未接 受药物治疗的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 ,以评估药物治疗对特定人群的效果。
06
案例分享与讨论
COVID-19疫苗研发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总结词
疫苗研发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对于COVID-19疫苗的研发,研究人员通过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设计,评估了不同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疫苗研发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设计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比较接受不同 疫苗的受试者在疫苗保护效果方面的差异。对于COVID-19疫苗研发,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设计方法来评估不 同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基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结果制定了疫苗接种方案。
01
02
03
科学性原则
实验研究应基于充分的科 学理论和实验依据,确保 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和研究 的可靠性。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

第三节 临床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基本要素
9.如果医院计划从事对病人之治疗有影响的人体实验,病人有权 利事先知道其详情,而且病人有权拒绝参加如此的研究计划。 此项系强调病人有权要求在实施人体实验(human experimentation)前,先获通知、商量,并有拒绝接受的权利
10.病人有权利获得继续性的医疗照护。他(她)有权利知道可能的 诊病时间、医师及地点。出院后,病人有权利要求医院提供一 套联络办法,病人可获得在医疗上需要继续注意的事项。
不满意 阴性 模棱两可 疑似 阳性
不满意
2
1
1
00 4
阴性
7
26
19
1 0 53
模棱两可
4
2
11
5 3 25
疑似
0
0
1
6 6 13
阳性
1
2
12 13 100
符合率 2 26 11 6 4 100% 49% 100
(二)发生临床不一致性的环节
4、疾病诊断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做出不一致的诊断称
5.病人在其个人的治疗计划上,有权利要求隐私方面的关注。 病例讨论会诊、检查和治疗,都是机密的且应该审慎地加 以处理。
6.病人有权利要求有关其治疗的所有内容及记录,以机密方 式处理。
7.病人有权利要求医院在其能力范围内,对病人要求之服务 做合理的反应。
8.只要与病人的治疗有关,病人即有权利知道医院与其他医 疗及学术机构的关系。病人也有权利知道治疗他(她)的人 彼此间存在的职业关系。
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流行病或病毒传播趋势,来评估特定干预措施的效果。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临床实践中的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进行有控制的实验,并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
以下将介绍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方法,以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一、研究设计和方法1. 随机分组设计: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通常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进行比较,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2. 人群选择:研究人群应具有明确的特征和共同的暴露风险,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流行病和传播的趋势。
3. 数据收集:研究人员通常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流行病的传播情况。
4. 伦理审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时,应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确保研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二、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1. 疫苗研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可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疫苗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 预防措施评估:通过对人群中典型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评估特定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如洗手、口罩的使用等。
三、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1. 药物研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2.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通过观察和分析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制定更科学和有效的临床实践指南,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总结: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群中流行病的传播趋势,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临床实践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可以不断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改善人群健康状况。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十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化对照试验和类实验。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实验:严格控制条件,人为采取措施,前瞻观察效应。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给予干预措施的实验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类前瞻性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比观察性研究能更好地控制各类偏倚,在同样的受控条件下容易重复。
“人为介入”(干预)存在突出的伦理问题。
二、特点1、实验法:必须控制研究因素和外部因素,研究对象分组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
2、对照:有平行对照组。
3、干预三、分类1、临床(治疗)试验在医院进行,研究对象高度选择(主要是病人),受控条件较好。
2、现场试验(1)个体实验:在一定区域或实地环境下进行,研究对象为定义明确的人群,包括病人和正常人,研究期间长,受控条件较差。
但研究对象处于真实生活环境中,外推普遍性好。
处理分配单位是个体。
(2)社区干预试验:与个体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处理分配单位是群体。
四、优缺点1、优点①人为控制条件,标准化评价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好③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小④验证因果关系的强度高2、缺点①设计和实施较复杂②结论外推到一般人的代表性较差③存在医德和伦理问题第二节临床试验的定义和特征一、定义按实验法的原理,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予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
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通常应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二、特征1、论证强度高2、前瞻性研究3、人道主义原则4、研究对象的依从性5、实施的复杂性第三节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一、研究因素1、性质研究因素主要是外界强加于研究对象的,其性质可是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也可是研究对象本身具有某些特征。
2、强度所使用的药物或措施的总量、次数、每次的剂量、疗程的数量等。
临床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及策略

至少接受一次治疗,且有安全性指标记录的实际数据。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安全集的病例数作为分母。
38
➢ 结果解释:
需要注意的问题: 偏倚:选择、信息、混杂偏倚 沾染:是指对照组的患者额外地接受了试验组的
46
表3 治疗性研究文献的评价标准
1.研究的真实性 (1)研究对象是否被随机分配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2)报告结论时是否包括了所有进入试验的病人?随访是否完整? (3)治疗的实施是否采用了盲法? (4)各治疗组在治疗开始时是否可比? 2.研究结果大小 (1)治疗的效果有多大? (2)治疗效果的精确性如何? 3.临床实用性 (1)是否报告了临床上所有的重要结果? (2)研究结果是否能应用于自己的病人? (3)治疗可能得到的益处、害处及费用如何?
7
确定处理因素时注意事项: 1. 抓住主要因素
一个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正确区分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
尽量使某些非处理因素在实验各组中一致 3. 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
即整个实验过程中处理因素应该始终如一,保 持不变.
8
(三)实验效应 (experimental effect)
即实验结果. 测量指标的要求:
缺点:
• 由于试验对象的高度选择性,对结果的外推受到 限制 • 由于研究设计严格,病人入选有标准并须书写知 情同意书,所以试验有一定难度 • 可能出现医德问题(对照组和试验组处理不对等)
16
(二)交叉设计试验 (cross-over design trial)
1. 原理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一 个处理效应期和一段洗脱期后,再进行交叉安 排,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互换,以评价处 理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发展史1.18世纪-19世纪起始阶段1747年James Lind的抗坏血病研究1799年Haygarth安慰剂效应问题涉及,金属棒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优于木棒。
1863年Gull首次证实安慰剂治疗2.20世纪发展迅速随机化概念多中心临床试验(1944年)3.20世纪60年代后,蓬勃发展时期新药的临床试验(FDA)社区试验,较著名的如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资助的戒烟社区干预试验4.应用范围的扩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出生缺陷等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卫生管理健康促进二、概念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控制措施的效果。
三、特点属于实验性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遵循随机化分组的原则四、流行病学实验与描述性、分析性研究的比较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研究方法观察性分析性实验性研究对象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随机分组验证假设不能能能,强研究性质现况回顾;前瞻前瞻干预措施无无有设立对照无有有五、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属于前瞻性研究验证假设两组要有可比性2.不同点:研究对象及其分组不同干预因素验证病因假设的效力不同六、分类1.临床实验 (clinical trial)对象:病人,个体评价2.现场试验(field trial)或预防性试验对象:健康人群体评价3.社区实验 (community trial) 或社区干预试验对象:社区,群体评价设计与实施一、设计原则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盲法观察(一)随机分组1.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zation)将研究对象按照个人为单位用掷硬币(正、反两面分别指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抽签、使用随机数字表,也可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即用现成的数据(如研究对象顺序号、身份证号、病历卡号、工号、学号等)交替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去。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学习要求1. 应掌握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原理;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内容;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2. 需熟悉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用途、设计和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3. 需了解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发展史;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
二、学习要点(一)相关概念1. 实验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
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被称之为干预性研究。
2. 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常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效果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3. 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4. 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5. 类实验在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6. 群组试验在社区试验中,如果干预的对象不是整个社区而是比较小的群组,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这种试验称为群组试验。
7. 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比较组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群组试验分别被称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现场随机对照试验和群组随机对照试验。
8. 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
(二)基本原理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或多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或对照)措施,随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比较各组的某(些)结局或效应。
(三)基本特点1. 属于前瞻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必须是干预在前,效应在后,所以是前瞻性研究。
2. 随机分组严格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应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对照
• 实验对照是指: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 理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 • 例如:碘添加实验
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身上进行。
主要适用于慢性病对症治疗性研究。受试对象自身在试验
的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最后对比两种 药物的疗效。 前后两个阶段需有足够的间隔期。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将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
者人为控制的措施或某因素给予实验组研究
对象,而不给对照组研究对象该措施,然后 以评价该措施的效果,或该因素与某病的关 系等。
进行追踪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结局,
• 流行病学中常将由暴露产生的
效应称为结局,包括各种临床 疾病、检查异常、出现某种症
标准对照
用现有标准方法或者常规方法,或者现有标准或参考值作 为对照。 常用于某种新检验方法是否能代替传统方法的研究
二、随机化原则
• 即总体中的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 中,或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 照组中。
为什么随机分配?
随机(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是为了:
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效果考核、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接受处理因素的是个人
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 )
以群体为单位的预防试验
按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划分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自愈和安慰剂效应问题,排除试药以外因素的干扰,它常与
盲法结合使用,便于保密。安慰剂只在研究的疾病尚无有 效药物治疗或使用安慰剂后对病情、临床经过、预后影响 较小时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三要素:1.处理因素;2.研究对象;3.实验效应
其他因素
处理因素
降压药
受试对象
高血压病人
其他效应
实验效应
血压值
二、 临床试验设计要素
处理因素(intervention) 即干预措施如:药物、疗法、手段等
选择研究因素应该注意的问题:
研究因素的性质和强度 研究因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研究因素的数量 研究因素的标准化
分类
按研究场所划分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个体试验(individual trial)
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划分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即半实验
选择研究对象需注意:
1. 统一、明确的入选条件和排除标准 2. 干预试验必须证实确属对人体无害 3. 研究对象需症状、体征明显,配合,依从性好 4. 特殊人群(老弱幼孕)应排除
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所有研究对象对研究知情认可。即了解研 究目的,研究过程,可能的收益和危害等。 研究对象必须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
样本含量计算
连续变量样本大小的计算:HIV病毒负荷、血糖、血压、 血脂和胆固醇等计量资料
N 2 Z Z 2 2 d2
σ:为估计的标准差; d:为两组主要评价指标均值之差
二、 临床试验设计要素 效应指标(outcome)
临床试验结局——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结局变量的类型
选择效应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 指标的关联性 指标的特异性 指标的客观性 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赖氨酸效应
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
以现有的、常规的标准方法、手段作对 照。 例某种新的方法能否代替传统方法的研究;
适用于已知肯定防治效应的疾病
对照的类型 按照设计方案分类
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交叉设计对照(cross-over design control) 历史性对照(historical control)
预防性试验:在人群中观察或评价某项预防措施 的效果。
干预性试验:观察改变环境条件或某些不良行为 等以消除某种可疑病因后疾病变化的情况。
18
选择社区 测定基线值,建立监测系统
随机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无干预)
实验组(有干预)
迁移
继续监测
迁移
失访(结局不知)
结局可知 失访(结局不知)
社区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疫苗现场试验等
水中加氟、碘盐、宣教 等
实验流行病学优点
对结果可以进行标准化评价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好 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小 可以验证因果关系
实验流行病学缺点
设计和实施比较复杂 研究对象对一般人群缺乏代表性,影响实
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不易保证,有时还会发
生医德方面的争议。
5. 本质是实验而非观察,因为研究的措施是由研究者 加之于研究对象而非研究对象本身具有或者自然获得的。
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相同点: 都属于前瞻性研究 都要求除研究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在各比较组要有可比性 都要求研究对象在研究起点时不具有且有可能发生研究结局
不同点: 随机分组,人为控制 给予对照安慰剂或现有措施 验证病因假设能力比队列研究更强
现场实验(FIELD TRIAL)
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是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个体。通常在高危人群中 进行研究。
目的:确定怎样最好地在人群中使用新的和老 的干预措施,以及这些干预措施对人群健康有 何影响
15
研究对象 (未患病者)
实验组 (干预组)
对照组
现场个体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治疗的总例数100%
治愈率
治愈例数 治疗的总例数100%
n年的生存率 随n年访存满n活年的的病病例例数数100%
保护率 保护率 对照组发病率对(照死组亡发率病)率实(验死组亡发率病)率(死亡率)100%
效果指数
对照组发病率(死亡率) 效果指数= 实验组发病率(死亡率)×100%
实验流行病学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付朝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教研室
教学目标
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熟悉:临床试验对照的类型、结果评价 了解:临床试验的设计类型
内容
1
概述
2 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素
3 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和病因研究。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 clinical trial, RCT )
是此类试验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12
研究对象 (病人)
实验组 (干预组)
对照组
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临床试验RCT特征
论证强度高 前瞻性研究 人道主义原则 研究对象的依从性(compliance) 实施的复杂性
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①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治愈 率或有效率
②第Ⅰ类错误概率α ③ “把握度” ④单/双侧检验 ⑤分组情况
样本含量计算
非连续变量样本大小的计算:所谓非连续变量是指 计数资料,如治愈率、有效率、感染率、病死率等
N Z
2P 1 P
Z P11 P1 P2 1 P2 2 P1 P2 2
临床试验研究现场选择
医院,根据不同临床试验目的选择具备一定 条件的医院开展。
根据相关临床试验的要求,考虑到合格对象 的收集、样本的代表性等问题,很多临床试 验需要由几个独立的临床中心合作进行,这 类临床试验被称为“多中心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观察期限确定
在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时必须明确观察的时 间,包括研究的起点和终点。根据不同研 究目的及试验本身特点,所确定的观察期 限应符合疾病规律以及干预措施对机体的 作用规律。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流行病学最重要的研究方 法之一。常用于: 生物制品预防效果和药物或新疗法的治疗效
果评价 非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研究 评价预防保健措施效果和保健工作质量。
起点
同质 总体
时间
试验组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对照组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收集资料的方向
比较
特征
1. 前瞻性研究,必须观察随访研究对象一段时间, 这些研究对象可以在不同时间进入研究,但是必 须有明确的观察起止点;
2. 必须有明确的由研究者所控制的干预措施,措 施可以是疫苗、药物或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等, 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措施,这些措施必须施加给至 少一组研究对象;
3. 每一个研究对象都必须是来自同一个合格总体的抽 样人群,并且被随机地分配到两组(或多组)实验和对 照组中;
4.必须有较严格的平行的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均衡可比, 这样才能将获得的实验结果归于所研究的措施;
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研究,也即实验流行病学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是将满足实 验目的的人群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或 不同水平试验组),由研究者有控制地给予实 验组人群实验措施或称干预措施,随访并比较 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结局,从而 判断该措施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
选择效应评价指标基本原则
客观–即选择客观的定性或定量的指标; 真实(敏感)-即选择真实性(敏感性)较高的指标; 可靠-即选择可靠性较高的指标; 方便-即选择易于观察和测量并且易于为受试者所接受的指标。
3.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对照(control) (二)随机化(randomization)分组 (三)盲法(blinding)
特点: 研究现场是社区 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 评价 设非随机对照组
应用: 疾病预防或药物治疗干预 媒介生物控制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20
主要实验研究类型的比较
种类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个体试验) 社区试验
对象
病人、个体
用途
治疗效果考核
非病人、社区个 体成员
社区成员,群体 或亚人群
临床试验资料整理分析的基本思路:
①观察人群接受干预措施的情况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干预措施的人数占实验初规定人
数的比例 ③接受干预措施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分析 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治愈率 ⑤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治
愈率,并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特点: 简单易行,但容易引起心理差异,从而影响实
验效应的测定。 伦理学问题
实验对照(EXPERIMENTAL CONTROL)
施加基础实验条件(非处理因素)。
含赖氨酸面包+非处理因素→赖氨酸效应 + 面包效应+非处理因素效应
面包+非处理因素→
面包效应+非处理因素效应
非处理因素→
+非处理因素效应
赖氨酸
(1)对照(CONTROL)
对照的意义(1)
①区分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效应,是比较的必要基础
例: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气候转暖,自然缓解 药物治疗
处理组:处理因素+
对照组:
比较结果 处理因素
非处理因素 非处理因素
处理效应 + 非处理效应 非处理效应
处理效应
对照的意义(2)
②最大可能地避免下列因素或现象对临床试 验研究结果的影响:
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
安慰剂:感官性状与试验药物相似,但完全没有 药理作用的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