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养殖

合集下载

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标题: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贝类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产业,本文从养殖环境、养殖方式、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了贝类养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为贝类养殖者提供了有关经验与技巧。

正文:引言:贝类是一类珍贵的水生生物,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贝类品种多样、市场需求大,贝类养殖事业迅速发展,对贝类养殖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以期为贝类养殖者提供参考。

一、养殖环境1.水质条件贝类的养殖需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质中的溶解氧、温度、盐度等指标对贝类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贝类不耐寒,适宜的水温为15℃-26℃。

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应维持在5mg/L以上,盐度要符合贝类所适应的范围。

2.底质条件贝类需要合适的底质环境才能生长繁殖,一般采用沙质或泥质底质。

养殖池或池塘底部要平整、无尖锐物体,以免损伤贝类软体及其生产。

二、养殖方式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较为常见的贝类养殖方式之一,池塘的养殖面积和水质管理对贝类的生长至关重要。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池塘深度适中的区域进行贝类养殖。

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一种适用于水深较浅、环境适宜的贝类养殖方式,通过设立合适大小的网箱并在其中放养贝类。

重要的是要定期清理网箱,保持通风和水流的畅通。

三、饲养管理1.饲料选择贝类对饲料的要求较高,一般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主食,可选用藻类粉、浮游生物等作为饵料。

饵料的质量要保证,不能过期或受到污染。

2.定期投喂应根据贝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通常每天早晚各一次,并适当控制饲料量,避免浪费和污染水体。

生长期末期应适当降低投喂量,为贝类的脂肪积累打下基础。

四、疾病防控1.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条件是预防贝类疾病的关键,要注意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体清洁和循环,避免有毒物质的入侵。

2.疫病防治贝类养殖过程中常会遇到贝壳变软、贝肉变色等疾病。

贝类养殖技术

贝类养殖技术

贝类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的贝类养殖技术,可以提高贝类的产量和品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贝类养殖的技术要点,并提供实用的养殖建议。

一、贝类养殖前期准备1.选址贝类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海域或湖泊进行,要考虑水质、底质和养殖规模等因素。

水质应清澈、富含氧气,底质应沉积富有有机物质。

养殖规模要根据自身资金和技术条件确定。

2.设施建设贝类养殖需要建设养殖基地,包括养殖池塘、网箱或浮筏等设施。

池塘应有合理的深度和流通系统,为贝类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网箱或浮筏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种苗选购贝类养殖的种苗选择要根据养殖品种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进行。

种苗应具备健康、生长良好的特点,无明显病害和畸形。

二、贝类养殖养护管理1.繁殖技术贝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和雌雄异体养殖等。

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和养殖环境的需求,选择适宜的繁殖技术进行。

2.饲料管理贝类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浮游生物、藻类、底栖动物等。

养殖者要根据贝类的食性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种和投喂方式,保证贝类的养分摄入和生长发育。

3.水质管理贝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质清澈、富含氧气。

养殖者要注意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和氨氮含量等,及时调整水质,保证贝类的健康生长。

4.防病消毒贝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特别是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养殖者要定期对贝类进行防病消毒处理,合理选择药物和方法,防止疾病传播和发生。

三、贝类养殖市场销售1.市场调查在贝类养殖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是十分重要的,养殖者要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和趋势,为销售做出合理的决策。

2.销售渠道贝类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直销、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等。

养殖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提高贝类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品牌宣传贝类养殖的品牌宣传对于销售非常重要,养殖者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展览会和广告等途径,提升贝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深海养殖贝类

深海养殖贝类

深海养殖贝类
深海养殖贝类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它利用海洋资源,通过人工养殖贝类来获得高价值的海产品。

以下是一些关于深海养殖贝类的信息:
1. 养殖种类:常见的深海养殖贝类包括牡蛎、扇贝、贻贝、蛤蜊等。

这些贝类在适宜的海洋环境下生长迅速,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2. 养殖方式:深海养殖贝类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笼养、网箱养殖、筏式养殖等。

这些养殖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贝类品种和海洋环境。

3. 养殖环境:深海养殖贝类需要选择适宜的海洋环境,包括水质、温度、盐度、水深等因素。

同时,要注意避开污染严重和有害生物多的区域,确保贝类健康生长。

4. 养殖管理:深海养殖贝类需要科学的管理,包括定期巡查、清理养殖设施、调整养殖密度、防治病虫害等。

这些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降低养殖风险。

5. 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海洋资源的逐渐枯竭,深海养殖贝类的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深海养殖贝类有望成为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总之,深海养殖贝类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水产养殖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海产品。

同时,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养殖效率和品质,促进深海养殖贝类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贝类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贝类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贝类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技术水产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贝类养殖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着重就贝类养殖技术进行探讨,包括贝类的选种、养殖环境的搭建、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一、贝类选种贝类养殖的首要环节是进行贝类选种。

选种的目标是选择生长快、肉质鲜美、耐疾病、适应环境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品种。

常见贝类养殖品种主要包括太平洋牡蛎、蛤蜊、扇贝等。

在选种过程中,需要考虑贝类品种的养殖环境要求,包括水质、温度、水深等因素。

同时,也应考虑市场需求,选择具有高市场价值的品种进行养殖。

二、养殖环境搭建贝类养殖环境的搭建是确保贝类良好生长的重要保障。

主要包括选定合适的养殖水域、建设养殖场、搭建养殖设施等。

选定合适的养殖水域是贝类养殖的关键。

水体应该保持清澈、富含养分,具备适宜的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等条件。

另外,根据不同贝类的生长环境要求,可以选择河口、海湾、湖泊等水域进行养殖。

建设养殖场是确保养殖环境稳定的重要步骤。

包括养殖池塘、垂钓式养殖网箱等。

养殖设施的搭建要根据具体的养殖品种和规模来进行设计,确保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三、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贝类养殖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首先,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根据不同贝类的饲料偏好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并根据贝类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投喂。

其次,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良好水质。

定期清理池塘、网箱等养殖设施,保持水质的清澈和良好。

最后,要加强生长监测和记录。

通过定期测量贝类的生长情况、体重、壳长等指标,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贝类的健康快速生长。

四、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贝类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常见贝类养殖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养殖水质的管理和合理投喂饲料。

保持水质清澈,适宜的温度和盐度可以减少贝类患病的机会。

同时,选择优质饲料,保证贝类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疾病。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贝类作为一种优质海产品,其养殖方式和注意事项对于贝类养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并详细说明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养殖者实现稳定高产。

正文:一、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1. 海滩撒播法:这是贝类最常见的自然养殖方式之一。

养殖者将成熟的贝类母贝打入海滩,并留意排除外来捕食者,等待幼苗自行孵化。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产量相对较低且无法控制。

2. 水池养殖法:这是贝类养殖者常用的人工养殖方式。

养殖者们构建饲养池,可以通过控制水质、温度和食物来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种方法需要额外投入一定资金,但效果更可控。

3. 包装冷冻法:这是一种在贝类育苗期间使用的方法。

养殖者将贝类母贝捕获,包装冷冻后运输到养殖场。

在养殖场中,母贝解冻并自然产出幼苗。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贝类的品种和数量。

二、贝类养殖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贝类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者应选择清澈、富含营养物质的海域或养殖池。

水温对贝类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养殖者需要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2. 合理投喂和管理:贝类的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养殖者在投喂时要控制食物的量,以免过度投喂造成浑浊水质和生长不良。

此外,定期清理池塘或放置过滤网等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

3. 防范外来捕食者和病害:贝类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外来捕食者如螃蟹和鱼类等,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捕食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贝类易受到某些病害的侵害,养殖者需进行防治,以保持养殖稳定。

4. 定期收获和交流合作:贝类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者应根据贝类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收获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和贝类生长不全。

交流合作也是重要的,养殖者可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和资源互助,共同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养殖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选取适合的养殖方法、注意环境、投喂管理、防范捕食者和病害、定期收获和与同行合作,都能帮助养殖者实现贝类的稳定高产,进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贝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贝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贝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贝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物种,其美味且高营养价值使其备受青睐。

本文将介绍贝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了解贝子的适宜环境与水质要求非常重要。

其次,掌握贝子的养殖技术和繁殖方式也至关重要。

最后,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和定期监测可帮助确保贝子的生长和健康发展。

正文:贝子是一类拥有丰富营养价值和独特口感的水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它们是海洋和淡水中广泛分布的贝类物种。

贝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成功进行贝子养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贝子养殖的基础知识、适宜环境、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适宜环境和水质要求贝子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水质条件。

通常而言,贝子适合在水质清澈、富含营养物质且富氧的海洋或淡水环境中养殖。

温度对贝子的生长也具有重要影响,大多数贝子适宜生长温度在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

此外,养殖场地应选择避风且水流平稳的地方,以保证贝子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养殖技术和繁殖方式1. 选种培育:选择健康的贝子种苗,注意检查种贝是否充满活力并没有明显的疾病或伤害。

营养丰富的饲料和适当的养殖环境有助于提高贝子种苗的成活率。

2. 养殖容器:根据贝子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养殖容器。

对于贝柱,可使用养殖板、网箱等方法进行养殖;对于贝壳,可使用贝柱配合合适的养殖地块。

3. 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对于贝子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定期为贝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并加强水质管理。

注意饲料的品质和供应量,以避免贝子发生疾病和生长受阻。

4. 定期监测:监测贝子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测量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等,以确保环境和水质符合贝子的需要。

同时,定期检测贝壳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三、注意事项1. 防止污染:避免环境污染对贝子的危害,注意防止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域。

控制周边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确保贝子的生长环境清洁无害。

2. 天敌和竞争者:贝子会面临许多天敌和竞争者的威胁,如螃蟹、海星等。

贝类养殖中的养殖周期与收益分析

贝类养殖中的养殖周期与收益分析

贝类养殖中的养殖周期与收益分析贝类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包括蛤蜊、扇贝、牡蛎等品种。

通过了解贝类养殖的周期和收益,可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规划和经营养殖业务。

本文将对贝类养殖的周期和收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1. 养殖周期贝类养殖的周期通常分为苗种培育、养殖生长和收获三个阶段。

1.1 苗种培育阶段贝类的苗种培育是养殖的第一步。

在此阶段,养殖者需要购买贝类的幼苗,并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幼苗入苗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以达到一定的体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该阶段的时间长度因贝类不同而异,一般为数月至一年不等。

1.2 养殖生长阶段养殖生长阶段是贝类养殖的核心阶段,也是养殖者投入最多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养殖者需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包括水质、饲料、温度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不同品种的贝类在此阶段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也存在差异,一般需要数月至数年时间。

养殖者需密切观察贝类的生长情况,做好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

1.3 收获阶段收获阶段是贝类养殖的最终目标。

在贝类生长到一定规格和体重后,养殖者可以进行收获和销售。

通过适时的收获,可以避免贝类发育过度,影响贝类的口感和品质。

不同品种的贝类在收获周期上也有所不同,一般为数月至数年。

2. 收益分析贝类养殖的收益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市场行情等。

在进行收益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成本分析贝类养殖的成本主要包括苗种费用、养殖环境建设、饲料费用、劳动力成本等。

养殖者需要对这些成本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养殖的经济效益。

同时,成本的控制和减少也是提高收益的重要途径。

2.2 市场行情与销售价格市场行情和销售价格对于养殖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养殖者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及时了解贝类的价格变动,并根据市场行情决策贝类的销售时间和方式。

同时,养殖者还需注意与买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贝类能够按时、按量销售出去。

2.3 政策支持与补贴在一些地区,政府会对水产养殖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例如提供养殖技术培训、低息贷款等。

贝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贝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贝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贝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养殖业,其养殖方式多样,但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管理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贝类养殖的常见方法和其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养殖者了解如何提高贝类养殖的效果和产量,并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正文:概述贝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珍贵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人们的青睐。

贝类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种类繁多,包括蛤蜊、扇贝、贻贝等。

优质的养殖方法和合理的注意事项对于提高贝类养殖产量、保持水质和增加贝类品质至关重要,下面就将逐一介绍。

贝类养殖方法1. 水池养殖法水池是最常用的贝类养殖容器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水池类型,如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等。

其次,准备适合贝类养殖的底质,如砂粒、石头等,并保持底质的湿润程度。

接下来,将贝类种苗放入水池中,并控制适宜的温度和盐度。

最后,定期清理水池,保持水质清洁。

2. 海水养殖法贝类养殖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海水进行养殖。

首先要选择适宜贝类生长的海域,并确保海域水质良好,无污染。

然后,准备养殖用的网箱,并投放贝类种苗。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监测海水质量、饵料投放和温度控制等因素,并及时解决养殖中的问题。

注意事项1. 水质管理水质是贝类养殖中关键的因素之一,要不断监测和调整水质。

避免水面积聚过多残渣,影响贝类生长。

同时,注意维持适宜的PH值、盐度和氧气含量,以促进贝类健康生长。

2. 饲料投放正确投放合适的饲料是贝类养殖中的关键步骤。

应根据贝类的特性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放量。

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避免过度投放造成水体污染。

3. 病虫害防治贝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防治病虫害是重要的注意事项之一。

定期观察贝类群体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使用合适的药物或其他方法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保障贝类的生长和品质。

4. 环境保护贝类养殖不仅需要关注贝类的养殖效果和产量,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养殖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带:外套膜包被在软体的背侧,未被贝壳覆盖的地方。

2外套膜:位于左右两壳内面,是胚胎时期内脏团倍侧皮肤的一部分褶劈向下延伸而形成的两片薄膜。

3足丝:由足丝膜组成用于附足4消化盲囊:由许多的一端封闭的小育管组成一对左右对称包被在胃的外围分泌消化酶。

5齿舌囊:位于口腔底部的袋装齿舌鞘。

6生殖腺:用于繁殖后代7生物学最小型:达到性成熟的最小的个体8有效积温:对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9生物学零度: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呈正相关10丰满度:生殖性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11性腺指数:生殖性腺湿重占软体部湿重的百分比浑浊度:水中悬浮颗粒的密度1贝壳分哪几个纲: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掘足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分类方法:全为水生生物,身体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保护身体,头部不明显,口的位置及代表身体前段又称无头类;胃肠间有晶杆,足成斧形,适合挖掘泥沙,又称斧足类;3腹足纲的分类方法:足部发达,位于身体腹面,通常有一螺旋形的贝壳,具有一对触角一对眼,口腔内齿舌极其发达,水生类用鳃呼吸,陆生类用外套膜呼吸起肺作用。

4潮间带潮区如何划分:高潮区、被海水淹没时间最短干露时间最短;中潮区:海水淹没时间5~6h,干露时间3~4h,环境稳定;低潮区:小潮低潮线至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5贝类生长测量:长度法和重量法。

长度法:简易方便、直观,但是缺点是不能体现贝类的重量,更无法表示贝类的肥瘦;重量法:1鲜出肉率:2肥满度,鲜出肉率和肥满度不仅是贝类生长测量的指标,同时也是贝类繁殖调查指标。

6贝类的繁殖方式:卵生型、幼生型、交尾型、7繁殖活动:潮汐、日周期、光照、温度突变、降雨。

8繁殖调查方法:贝类繁殖的调查即预测、调查贝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日期或育苗期,以便适时进行人工育苗或采苗。

调查方式有1丰满度:生殖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来预测繁殖季节。

2生殖腺指数3鲜出肉率或肥满度4海区浮游幼虫观测5有效积温6组织切片。

10贝类生活史分那几个主要阶段;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5担轮幼虫6面盘幼虫7稚贝期8幼贝期和成贝期11贝类的生长有何规律、有养殖年限关系:缓慢、快速、缓慢、生长初期长壳,后期长肉12贝类人工育苗用水常规处理:一般采用水泵提水至高位沉淀池,海水经过沙滤池过滤后再进入育苗池和饵料池。

13贝类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1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2成熟精卵的获得3受精洗卵和孵化4选幼5幼虫培育6采苗7稚贝培育8贝苗的中间育成9贝苗运输方法14如何选择育苗亲贝:1选择生物最小型2选择个体健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病害3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4雌雄亲贝比例:雌:雄=1:4~1015亲贝室内蓄养方法:洗刷亲贝,按一定密度置于笼内饲养,每天换水两次,及时投喂一般亲贝刚入池连续三天使用土霉素预防病害发生。

16贝类的运输方法:1干运法:在筐内铺上海藻,海藻在装苗前必须浸泡一段时间,洗刷干净再用,一层海藻一层贝苗,上面再用海水浸湿的海绵盖好每半个小时,向筐内洒一次海水,2水运法:即用双层透明熟料带装水,装入苗帘,充氧,扎紧放入白色透明泡沫保温箱,用胶带封好,一定要选择好天气,避免阳光直射,通过洒水淋水保持湿润,车厢不能密闭也不能吹风,保持低温。

17贝类土池育苗有何特点:设备简单,成本低,面积大,产量高,技术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土池育苗更接近自然环境,有利于贝苗的健康成长,贝苗适应变化能力强,出苗后成活率高,但是土池人工育苗是在露天下进行的,培育面积大,人工控制程度较差。

18如何选择贝类土池育苗场地:1位置,建在高、中潮交界处,不受台风洪水影响,风浪不大,潮流畅通2底质贝类种类不同,对底质要求也不一样,泥蚶等喜欢泥多沙少的沙滩、文蛤、蛤仔喜欢喜欢沙滩或傻多泥少的沙泥滩,3水质无工业污染符合渔业用水的水质标准4 其他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

19贝类土池人工育苗工艺流程:1育苗前准备工作:清理池塘,调控水质,饵料准备,亲贝的准备,2崔产3受精与孵化4浮游幼虫的培育5附苗6稚贝培育7苗种采收20土池人工育苗如何催产亲贝:崔产时,先将亲贝阴干5~12h,铺于催产架上或撒播在催产池中,纳入过滤海水,进行流水刺激,一般3到20 小时,亲贝即可排精产卵。

21土池育苗,浮游幼虫培育:1加水、在浮游幼虫培育期间只加水不能排水,2饵料供应,3预防敌害4巡视和观测:各种设备的质量有无损坏,定点观测的各种理化因子。

22室内水泥池与室外土池相结合育苗优点:方法室内人工催产,培育至稚贝后,移入土池中进行后期培育生产,从而获得养殖所需的苗种1浮游幼虫在室内培育时,成活率大大提高,可达40%以上,而在土池一般小于10%,2可以缩短室内培育周期,多批生产。

3可以提高单产量4降低生产成本。

23牡蛎的生态习性:1除幼虫阶段营浮游外,已经固着不在离开固着物2一生只限于右壳做开壳和闭壳,以此进行活动和预敌3有群居性24胚胎及幼虫发育过程:1受精卵·桑葚期·囊胚·原肠胚2担幼虫·面盘幼虫·壳原幼虫25半人工采苗条件:1海区环境:海区潮流畅通,风浪较小2底质和潮流3水深4温度与盐度26牡蛎半人工采苗预报:1丰满度观测2牡蛎浮游幼虫观测3累积水温测定方法:桥石,立石,投石,插竹,27人工育苗工艺:1亲贝的选择与暂养2产卵3受精和孵化4幼虫培育5采苗器投放28牡蛎移位托石简述育肥:养殖过程中为防止石块下沉或避免影响生长,必将石块移位。

育肥:将牡蛎从石块剥离装入养殖笼中,挂在附近河口饵料丰富的海区,继续养殖40~60天。

1环带:外套膜包被在软体的背侧,未被贝壳覆盖的地方。

2外套膜:位于左右两壳内面,是胚胎时期内脏团倍侧皮肤的一部分褶劈向下延伸而形成的两片薄膜。

3足丝:由足丝膜组成用于附足4消化盲囊:由许多的一端封闭的小育管组成一对左右对称包被在胃的外围分泌消化酶。

5齿舌囊:位于口腔底部的袋装齿舌鞘。

6生殖腺:用于繁殖后代7生物学最小型:达到性成熟的最小的个体8有效积温:对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9生物学零度: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呈正相关10丰满度:生殖性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11性腺指数:生殖性腺湿重占软体部湿重的百分比浑浊度:水中悬浮颗粒的密度1贝壳分哪几个纲: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掘足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分类方法:全为水生生物,身体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保护身体,头部不明显,口的位置及代表身体前段又称无头类;胃肠间有晶杆,足成斧形,适合挖掘泥沙,又称斧足类;3腹足纲的分类方法:足部发达,位于身体腹面,通常有一螺旋形的贝壳,具有一对触角一对眼,口腔内齿舌极其发达,水生类用鳃呼吸,陆生类用外套膜呼吸起肺作用。

4潮间带潮区如何划分:高潮区、被海水淹没时间最短干露时间最短;中潮区:海水淹没时间5~6h,干露时间3~4h,环境稳定;低潮区:小潮低潮线至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5贝类生长测量:长度法和重量法。

长度法:简易方便、直观,但是缺点是不能体现贝类的重量,更无法表示贝类的肥瘦;重量法:1鲜出肉率:2肥满度,鲜出肉率和肥满度不仅是贝类生长测量的指标,同时也是贝类繁殖调查指标。

6贝类的繁殖方式:卵生型、幼生型、交尾型、7繁殖活动:潮汐、日周期、光照、温度突变、降雨。

8繁殖调查方法:贝类繁殖的调查即预测、调查贝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日期或育苗期,以便适时进行人工育苗或采苗。

调查方式有1丰满度:生殖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来预测繁殖季节。

2生殖腺指数3鲜出肉率或肥满度4海区浮游幼虫观测5有效积温6组织切片。

10贝类生活史分那几个主要阶段;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5担轮幼虫6面盘幼虫7稚贝期8幼贝期和成贝期11贝类的生长有何规律、有养殖年限关系:缓慢、快速、缓慢、生长初期长壳,后期长肉12贝类人工育苗用水常规处理:一般采用水泵提水至高位沉淀池,海水经过沙滤池过滤后再进入育苗池和饵料池。

13贝类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1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2成熟精卵的获得3受精洗卵和孵化4选幼5幼虫培育6采苗7稚贝培育8贝苗的中间育成9贝苗运输方法14如何选择育苗亲贝:1选择生物最小型2选择个体健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病害3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4雌雄亲贝比例:雌:雄=1:4~1015亲贝室内蓄养方法:洗刷亲贝,按一定密度置于笼内饲养,每天换水两次,及时投喂一般亲贝刚入池连续三天使用土霉素预防病害发生。

16贝类的运输方法:1干运法:在筐内铺上海藻,海藻在装苗前必须浸泡一段时间,洗刷干净再用,一层海藻一层贝苗,上面再用海水浸湿的海绵盖好每半个小时,向筐内洒一次海水,2水运法:即用双层透明熟料带装水,装入苗帘,充氧,扎紧放入白色透明泡沫保温箱,用胶带封好,一定要选择好天气,避免阳光直射,通过洒水淋水保持湿润,车厢不能密闭也不能吹风,保持低温。

17贝类土池育苗有何特点:设备简单,成本低,面积大,产量高,技术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土池育苗更接近自然环境,有利于贝苗的健康成长,贝苗适应变化能力强,出苗后成活率高,但是土池人工育苗是在露天下进行的,培育面积大,人工控制程度较差。

18如何选择贝类土池育苗场地:1位置,建在高、中潮交界处,不受台风洪水影响,风浪不大,潮流畅通2底质贝类种类不同,对底质要求也不一样,泥蚶等喜欢泥多沙少的沙滩、文蛤、蛤仔喜欢喜欢沙滩或傻多泥少的沙泥滩,3水质无工业污染符合渔业用水的水质标准4 其他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

19贝类土池人工育苗工艺流程:1育苗前准备工作:清理池塘,调控水质,饵料准备,亲贝的准备,2崔产3受精与孵化4浮游幼虫的培育5附苗6稚贝培育7苗种采收20土池人工育苗如何催产亲贝:崔产时,先将亲贝阴干5~12h,铺于催产架上或撒播在催产池中,纳入过滤海水,进行流水刺激,一般3到20 小时,亲贝即可排精产卵。

21土池育苗,浮游幼虫培育:1加水、在浮游幼虫培育期间只加水不能排水,2饵料供应,3预防敌害4巡视和观测:各种设备的质量有无损坏,定点观测的各种理化因子。

22室内水泥池与室外土池相结合育苗优点:方法室内人工催产,培育至稚贝后,移入土池中进行后期培育生产,从而获得养殖所需的苗种1浮游幼虫在室内培育时,成活率大大提高,可达40%以上,而在土池一般小于10%,2可以缩短室内培育周期,多批生产。

3可以提高单产量4降低生产成本。

23牡蛎的生态习性:1除幼虫阶段营浮游外,已经固着不在离开固着物2一生只限于右壳做开壳和闭壳,以此进行活动和预敌3有群居性24胚胎及幼虫发育过程:1受精卵·桑葚期·囊胚·原肠胚2担幼虫·面盘幼虫·壳原幼虫25半人工采苗条件:1海区环境:海区潮流畅通,风浪较小2底质和潮流3水深4温度与盐度26牡蛎半人工采苗预报:1丰满度观测2牡蛎浮游幼虫观测3累积水温测定方法:桥石,立石,投石,插竹,27人工育苗工艺:1亲贝的选择与暂养2产卵3受精和孵化4幼虫培育5采苗器投放28牡蛎移位托石简述育肥:养殖过程中为防止石块下沉或避免影响生长,必将石块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