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增值养殖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2-2013年贝类增养殖试卷

2012-2013年贝类增养殖试卷
2012-2013 年贝类增养殖试卷 519 寝室整理
一、 名词解释 晶杆:贝类胃内消化辅助器,为半透明几丁质棒状,中央为液体,溶解液
中有酶 次生壳:有外套膜分泌产生的钙质壳 原肠胚: 担轮幼虫:贝类幼虫的一个阶段,形似倒梨,具有口前纤毛环,顶端有一
束纤毛,靠纤毛环纤毛的摆动而游动 足丝: 放流: 移植: 二、 填空题
10、 贻贝有哪些分苗方法? 答:包苗、夹苗分苗、流水附苗、网箱分苗、并绳分苗。
三、分析题Leabharlann 1、 贝藻套养和贝藻轮养机制及何意义? 答:①、贝藻套养可以促进生长
②.贝藻套养可以改善海区环境,防止海区老化或富营养化
3.贝藻套养不仅提高生态效益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浮筏上养贝类,浮筏间养海带、裙带菜 1、 提高浮筏利用率,增产增收 2、 贝藻互利促进生长,被雷呼出的二氧化碳供给藻类光合作用,
题目不确定 2、 海区选择 3、 牡蛎选苗方式,如何锻炼苗种
3)培养基础饵料:
纳水:育苗前一周过滤进水 30-50cm 接种金藻、扁藻、小硅藻、角毛藻等 4)亲蛤暂养 育苗前一个月于暂养池中暂养、促熟 进入繁殖期采亲蛤暂养或直接使用 8、 UV 海水诱导鲍繁殖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答:原理:在紫外线照射,海水在光分解中产生活性氧,活性氧激活亲鲍 的前列腺自然酶的合成,促使前列腺素的分泌,前列腺素控制控制繁殖, 主要控制生殖腺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操作方法:将亲鲍阴干 1 小时,傍晚进行,雌鲍提前 30 分钟,足向上, 敷一层清洁、湿润的纱布。UV 海水温度上升 2-4℃,将每个亲鲍放在产卵 槽,然后加入 UV 海水,每一个小时换一次海水,两小时后产卵。 9、 文蛤有哪些移动方式,生产上如何防逃? 答:文蛤 2cm 时随潮流滚动,5cm 时用足爬行,3-5cm 时文蛤分泌粘液带 漂移。 生产上用拦网或拉线的方法防逃

主要水产动物增养殖技术常见贝类增养殖技术习题答案

主要水产动物增养殖技术常见贝类增养殖技术习题答案

常见贝类增养殖技术习题一、名词解释半人工采苗;孵化;幼虫培育;土池人工育苗;中间培育;工厂化育苗。

二、填空题1.贝类的生活型有()、()、()、()、()、()、()等几种。

2.牡蛎的采苗方式有()、()、()、()、()。

3.工厂化育苗的的主要设施有()、()、()、()、()()、()、()。

4.过滤设备主要有()、()、()。

5.性腺成熟雌鲍的性腺颜色是();雄鲍是()。

6.泥蚶性腺发育良好的标志是鲜出肉率大于();或肥满度大于()。

7.亲贝排放精卵后,()内必须完成人工授精。

8.选优的方法有()和()。

9.牡蛎的附着基有()、()、()、()、()。

10.扇贝的采苗器有()、()、()。

11.用于剥离稚鲍的药品有()和()。

12.牡蛎的养殖方法有()、()、()。

13.变温刺激贝类产卵排精有升温刺激和升降温刺激两种方法。

升温刺激效果较好,方法简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将性成熟的亲贝转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的环境中,就可诱导产卵排精。

升降温刺激是用()与()多次反复刺激亲贝产卵排精的方法。

此方法在升温刺激无效的情况下使用。

14.用()的交流电刺激亲贝5~15min以上也可以诱导亲贝产卵排精。

15.性成熟度好的个体,经流水刺激()min(流水刺激时间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停止流水()min后便可产卵排精。

16.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h,再放入正常海水中,便产量排精。

不同种类阴干时间不同。

17.用波长为()nm的紫外线,照射量()mW·h/L,亲贝可产卵排精。

18.将亲贝放入水中,通入超声波()min,亲贝可产卵排精。

19.利用()海水比重的方法,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类排放精卵。

20.贝类工厂化育苗中投喂藻液的体积要根据()、()和()来确定。

在换水后投饵。

为防止过多藻液入池增加池中氨态氮的浓度,可以利用()方法,研制成()投喂。

21.生产上常用作幼虫饵料的单细胞藻类有:()、()、()、()、()、()、()、()和()等。

(完整版)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

(完整版)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

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胚壳:两壳背面的交接处通常具有一个突出物,称为“壳顶”,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

2.次生壳: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钙质壳。

3.齿舌: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由许多小齿和基膜构成。

齿舌上小齿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4.颚片:口腔中外皮厚化而形成的几丁质消化器官辅助物,位于口腔前部,为摄取食物之用,大多数腹足类颚片在口腔的两侧,左右成对,头足类的颚片则背腹成对。

5.晶杆:是一个几丁质的棒状物,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以一定的方向做旋转和挺进运动,对食物进行搅拌;另外,晶杆内含有糖原酶,在胃液作用下可以使晶杆溶解并将糖原酶释放出来,能够消化食物。

6.胃楯:胃的前端呈半球形,胃内壁的一侧具有几丁质板,称胃楯。

7.足丝:从半鳃类足部略近中央的足丝孔伸出的,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强韧性纤维束。

用于贝类附着固定。

8.足丝腺:是足部内可分泌足丝的单细胞腺体。

9.嗉囊:食道通常很长,壁上有褶皱,食道常有一膨大部分,称为嗉囊。

10.泄殖孔:也即泄殖腔,为肠的末端略微膨大处。

输尿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腔,成为粪、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11.原肠作用:囊胚继续发育,形成一个双层或三层的胚胎即原肠胚,这一过程叫原肠作用。

12.生壳突起:分泌贝壳。

13.感觉突起:对外界刺激感觉灵敏,司感觉作用,牡蛎具有触手和感觉细胞,扇贝和鸟蛤还有外套眼分布。

14.缘膜突起:肌肉纤维较多,靠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能控制水流进出。

15.囊胚期:桑葚胚进一步发育,胚胎呈囊状,表面密布短纤毛,由纤毛摆动使胚胎在卵膜内不停转动,这一阶段的胚胎发育时期叫囊胚期。

16.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圈口前纤毛环,纤毛环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中间有1~2根长的主鞭毛在胚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纤毛。

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的胚胎称担轮幼虫。

贝类学试卷1

贝类学试卷1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贝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试题4套.doc

贝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试题4套.doc

2009年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分,每词2分)1、贝类:也叫软体动物。

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类,所以称贝类;又因这类动物多数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软体动物。

2、生物学最小型:贝类性腺成熟的最小规格。

3、半人工采苗:根据贝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人工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环境,让贝类幼虫附着变态、发育,以获得养殖用苗种的方法。

4、饵*斗板:鲍人工育苗中培育底栖硅藻的波纹板,也叫采苗板,为幼虫提供饵料和附着场所,一般白色,透明。

5、幼生型:彖密鳞牡蛎等,精卵在母体体内受精,发育到幼虫阶段排出的繁殖方式。

6、漏斗:头足类的足特化而成的运动器官,由水管、闭锁器和漏斗下掣肌三部分组成,司运动功能。

7、’性腺扌旨数二性腺干重/软体干重x 100%8、有效积温:贝类性腺发育成熟所需有效温度的总和。

9、小月面:双壳贝类壳顶前方通常有一心型或椭関型的凹陷,叫小月面。

10珍珠:珠母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一个共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

二、简答题(40分,每题5分)1、贝类的生长规律是什么?有哪儿种生长类型?缓慢…快速…缓慢或停止;终生生长型,阶段生长型2、如何确定腹足类贝壳的方位?壳口向下平放,壳顶朝向观察者,壳顶所指方向为后,相对方为前。

3、什么是三潮作业法?退潮后的干潮采苗法、涨潮与退潮过程中水深30-70cm的浅水采苗法以及满潮后的深水采苗法合称三潮采苗法。

4、如何判断双壳贝类幼虫变态与否?1)形成含有钙质的贝壳,壳形改变。

2)面盘萎缩退化,开始用鲍呼吸与摄食。

3)牛•态习性的改变,从浮游、匍匐生活转变为以足丝附着牛•活。

5、作为贝类幼虫的饵料应具备什么条件?1)个体小(长20微米,直径10微米以下)2)浮游于水屮,易被摄食3)繁殖快、易培养4)易消化、营养价值高5)代谢物对幼虫无害6)新鲜、无污染6、鲍鱼的养成方法有哪些?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磊石蒙网养殖,池塘养殖7、稚鲍的培育方法是什么?需要那些设施?平面流水饲育法。

贝类学试卷1分析

贝类学试卷1分析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贝类增养殖试题问答

贝类增养殖试题问答

1为什么要发展虾蟹类增养殖,其意义是什么?a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食用的需要。

b虾蟹类的药用价值自古就被发现,c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在工业、医疗、环境保护、农业上用途很广d虾蟹类又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换汇率较高。

不仅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也是沿海人民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对提高沿海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积极的意义e开展虾、蟹的增殖放流工作,是恢复和增强天然水域虾、蟹资源的有效手段2我国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有利条件是什么?1虾蟹类经济价值高,这不仅可为养殖者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且也能承受较高的成本。

2虾、蟹是外贸畅销的拳头产品,是颇具吸引力的外贸资源,再加上经济价值高、产量大,在国家平衡外贸收支方面可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养虾业受到国家特别重视和支持。

有利于该事业的快速发展。

3虾蟹类是优良的养殖对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多数种类耐温、耐盐范围广,耐低氧能力也强,因此,能够适应池塘的静水环境,要求的养殖条件也较低。

所以,养殖设施简单,造价低,养殖中容易管理,很适合于开展群众性的养殖生产。

4虾蟹类生长快,生产周期短。

5虾蟹类食谱广,饲料较易解决。

6苗种来源有保证。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现在几乎所有可以养殖的虾类都可人工生产苗种,多数种类都已达到可以按需要大批量生产苗种的程度。

这就为大规模地发展增养殖业创造了前提条件。

7我国海岸线长,滩涂辽阔,有大量适于养殖虾蟹的场地。

沿海劳力资源丰富,水产技术力量雄厚。

还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又有适应于各种地理条件的多种虾蟹类,具有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优良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

正因为我国具有以上的优越条件,我国养虾业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

但是,单位面积产量还不高,生产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技的进步来解决,使我国虾蟹增养殖业能健康而稳步地向前发展。

3掌握世界及我国虾、蟹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如何保证我国虾、蟹养殖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水产贝类增养殖学

水产贝类增养殖学

水产贝类增养殖学1. 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按贝壳形成方法和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角质层、( )和珍珠层三层。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棱柱层)2. 牡蛎外套膜边缘分为()、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三层。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生壳突起)3. 外套痕是外套膜环走肌在贝壳上留下的痕迹,外套窦是( )留下的痕迹。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管肌)4. 贝类的增殖是指在较大的范围内,通过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适于贝类繁殖和生长的条件,来增加水域中经济贝类的(),以达到增加贝类产量的目的。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资源量)5. 鲍鱼的繁殖方式为()。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卵生型)6. 贝类的生活类型包括埋栖型、附着型、固着型、()、游泳型、浮游型、凿穴型以及寄生与共生型。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匍匐型)7. 消化盲囊是指瓣鳃类的肝脏,瓣鳃类的肝脏是一对大型近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由许多一端封闭的盲管组成,这些盲管具有吸收养料和进行()的作用,故称消化盲囊,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胞内消化)8. 瓣鳃纲的鳃可分为原始型、()、真瓣鳃型、隔鳃型四种类型。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丝鳃型)9. 形成潮汐的力量中以地球和()之间的引力为主。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月亮)10. 中潮区是指小潮平均高潮线到()平均低潮线中间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
一、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贝类的5个纲动物中,除了( )纲和大部分的( )纲动物外,几乎都可以食用。

2、对于贝类滩涂养殖中的穴居敌害鱼类,可用(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进行毒杀。

3、栉孔扇贝成熟生殖腺雌呈( )色,雄呈( )色。

4、皱纹盘鲍的生物学零度为( )℃。

5、栉孔扇贝有效积温达( ) ℃•日便可排放精卵。

6、我国栉孔扇贝自然分布于黄、渤海,其中以山东省( )县自然海区分布最多。

7、贻贝具有初次附着和再次附着的特点。

在人工采苗中,只有当稚贝达到( )以上时,才可认定采苗已经成功。

8、牡蛎幼虫对附着基颜色的选择: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灰 )色附着基选择最好,黑色和红色次之,( )色最差。

二、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
2、 文蛤的“跑流”
3、扇贝的中间育成
4、珍珠
三、判断(在每小题3分, 共21分)
1、贝类可供人类食用,但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接触中毒。

()
2、贻贝既是经济贝类,又是有害贝类。

()
3、滩涂养殖贝类时有浒苔滋生,不会对养殖贝类造成影响。

()
4、泥蚶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
5、牡蛎的固着变态,只与水温有关系。

()
6、栉孔扇贝头部发达,具明显的唇瓣。

()
7、皱纹盘鲍浮游幼虫阶段不摄食。

()
四、简答题:(共37分)
1、选择贝类养殖种类的标准?(10分)
2、太平洋牡蛎室内加温育苗过程?(10分)
3、扇贝的养成形式有哪几种?各种养成形式的技术关键?(17分)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卷)答案
三、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掘足双神经
2、鱼藤
3、桔红乳白
4、7.6
5、178.9
6、长岛
7、3mm
8、白
四、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
是介于采捕自然野生苗和全人工育苗两者之间的一种苗种生产方法,技术上的要求比全人工育苗较为简单。

根据贝类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用人工方法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的环境条件,使其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贝类养殖所需苗种的方法。

2、文蛤的“跑流”
文蛤具有随着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或潮下带移动的习性,群众称为“跑流”。

跑流的文蛤壳长一般在1.5cm以上,以3-5cm的文蛤移动性最强,5cm以上的文蛤移动性较差。

文蛤虽有移动习性,但若能在适宜场所放养,移动范围并不会太大。

在大面积养殖时,其活动范围一般不会越出放养区。

3、扇贝的中间育成
把壳高0.5-1cm的海湾扇贝商品苗培育成壳高2-3cm左右幼贝(也称贝种)的过程称为中间育成(1-2个月),也称贝苗暂养。

是缩短养殖周期的关键,此间应及时分苗,合理疏养。

4、珍珠
珍珠是由贝类外套膜外侧上皮细胞分泌珍珠质,包裹着一个共同的核心沉积而成,为圆形或其它形状,性质类似贝壳珍珠层,由碳酸钙、有机质(主要为贝壳硬蛋白)和水等组成,呈同心层状或同心层放射状结构,具虹彩光泽。

珍珠既晶莹夺目,又清凉含蓄,是唯一由生物造就的宝石。

五、判断(在每小题3分, 共21分)
√√×√××√
六、简答
(一)选择贝类养殖种类的标准?(10分)
1、商品价值高(经济、营养价值):营养价值高;肉质风味(色、香、味、形)好;消费者爱好。

2、经济效益: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达到商品规格快)、移动性较差、养殖成本低;产值高(产量高、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作为捕捞补充,为非主捕产业。

3、发展潜力:苗种来源容易、饵料易解决;是否适养或驯化后适养(检测指标:温度、盐度、水质条件、抗病力、成活率等);市场销路、加工与储藏能力;依据现有技术和资金能力可发展的面积。

以上三点是衡量是否可开展贝类养殖的唯一标准,也适用于这个水产增养殖业。

(二)太平洋牡蛎室内加温育苗过程?(10分)
亲贝挑选壳长9-10cm以上,数量50-60个/m3。

亲贝入池前将其分成单体,洗刷干净,分装入扇贝
笼内,经15×10-6青霉素消毒3min后吊挂于水泥暂养池中。

亲贝在暂养期间死亡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

具体的控温措施是:15℃前每天可升温1-1.5℃,15℃后每天可升温1.0℃,亲贝在16-20℃为育肥期,应放慢升温速度,保持一段时间的恒温培养,在此期间亲贝的软体部增重每天以近1%的速度递增,20℃后软体部增重递增缓慢甚至略有下降,因此20-23℃为性腺促熟期,以23℃恒温待产为好。

只有当亲贝软体部增重达20%以上后才能由育肥期转为促熟期,以保证卵子发育好,数量足。

经30-40d控温培养,10℃以上积温达600℃·d以上可自然排放。

也可采用阴干、升温刺激,或人工解剖获卵受精。

孵化密度30-50个/毫升,水温约为23℃,经20-22h受精卵发育成D型幼虫,孵化率在80%以上。

在此期间应保证温度的波动不超过1℃。

发育至D型幼虫后,即进行选幼。

幼虫培育密度15-25个/毫升。

幼虫在22-26℃正常发育,随水温的升高生长加快(在水温为23-26℃时,经20d的培育,可发育为平均壳长280μm以上的幼虫)。

保证充足优质的金藻并辅以扁藻和小硅藻、加大换水量、适时倒池、微量充气。

在出现30-40%眼点时即可投放固着基采苗。

常用的固着基有牡蛎壳、扇贝壳、塑料盘、胶胎等。

当稚贝在附着基上完全固着后,可转入海区或虾池进行中间暂养,至1-2cm即达商品苗种规格。

蛎苗在7 ℃时,运输10多个小时,成活率仍在90%以上。

(三)扇贝的养成形式有哪几种?各种养成形式的技术关键?(17分)
1)扇贝的浅海筏式笼养
栉孔扇贝:头年繁殖的苗,长至第二年4月份,壳长2cm左右,进行分笼养成。

放养密度每亩10万个左右(养成笼6-7层,每层放养40个,60m浮绠可挂80笼)。

养至当年11-12月即可收获商品贝(壳长
7cm左右)。

平均亩产6000多斤,最多可达1万多斤。

海湾扇贝:3月份开始的加温人工育苗,7月份即可长至2cm左右,进行分笼养成。

当年10-12月即可收获。

技术关键:
调节养殖水层。

春季可将网笼处于3米以下水层,以防浮泥杂藻附着。

夏季为防贻贝苗的附着,可降到5米以下水层。

但严忌网笼沉底,以免磨损和敌害侵袭。

经常洗刷网笼。

洗刷时需提离水面,因此需避免在严冬和高温下进行这一工作。

做好浮筏防沉、防风工作。

2)扇贝与对虾混养
在养虾池中底播养殖海湾扇贝。

有利于提高虾池综合养殖效益,混养虾池比单养效益提高20%以上(亩产鲜贝200-300kg,成活率可达80-90%)。

养虾的同时混养海湾扇贝,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扇贝滤食性,池水得到了净化)。

技术关键:
虾池的条件:水深1.3米以上,底质以沙砾、砂泥、硬泥质为宜。

扇贝苗种的规格:贝苗规格以1cm左右为宜(每亩放养0.5-1万个)。

3)扇贝与海参混养
在网笼养殖栉孔扇贝时,除了正常的放养密度外,再在每层网笼养1-2头刺参(可亩产干参30余斤)。

刺参吃杂藻,可起到清洁网笼的作用,甚至扇贝的粪便也是刺参的良好饵料。

技术关键:同浅海筏式笼养。

4)贝藻间养
海带或裙带菜采取筏间浅水层平挂,栉孔扇贝筏下垂挂。

海带裙带菜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有利于扇贝的呼吸,随水漂浮的藻体,对扇贝起了遮阴作用,海带裙带菜养殖过程中的施肥,也促进了扇贝的饵料繁殖。

技术关键:同浅海筏式笼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