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水产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

大学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水产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

1.发展海水贝类养殖的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优越2.贝类资源丰富3.有利于养殖的特点(投资少成本低收效快产量高技术易推广)4.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2.选择贝类养殖种类的标准1.生产力高2.适应能力强3.营养价值高4.苗种来源容易5.养殖成本低6.移动性较差7.要因地制宜选择养殖种类3.潮间带:亦称潮区,系指大潮高潮线到大潮低潮之间的区域4.浅海:从低潮区往下,在大潮低潮线向外海伸展,水深在200m以内,终年为海水淹没的海区,称为浅海。

5.饵料的种类:1.小型藻类(浮游的硅藻、金藻、绿藻、黄藻)2.大型藻类(褐藻、红藻、绿藻)3.小型原生动物、桡足类、甲壳类的无节幼虫4.许多有益的微生物5.贝类的外套膜表皮或鳃的表皮能吸收钙离子6.多种底栖甲壳类和贝类6.半人工采苗:自然海区贝类的半人工采苗是根据贝类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用人工方法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的环境条件,使其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贝类养殖所需苗种的方法。

是介于采捕自然苗和人工育苗之间的一种方法,技术上的要求比人工育苗较为简单,主要应用于双壳贝类。

7.半人工采苗的基本方法(p36):a.固着型贝类的半人工采苗b.附着型贝类的半人工采苗c.埋栖型贝类的半人工采苗8.瓣鳃纲幼虫特征(p30)1.担轮幼虫:体外生有纤毛环,顶端有的生有1~2根或数根较长的鞭毛束,幼虫可以借助纤毛摆动在水中做旋转运动,经常浮游于水表层。

2.面盘幼虫:具有面盘,面盘是其运动器官。

a.D形幼虫b.壳顶幼虫c.匍匐幼虫9.贝类的浮游幼虫1.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p32浮游、阶段、周期、短暂、分布不均匀、趋光)2.浮游幼虫的分布(水平、垂直、季节)3.影响贝类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水温、饵料)10.贝类幼虫的附着变态:一般幼虫附着在前、变态在后。

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便具有附着变态的能力,遇到合适的附着基,在外界物质的刺激下,完成附着变态。

中国海洋大学F0502 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F0502 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F0502 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一、考试性质《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虾蟹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等内容。

二、考察目标本考试力求反映水产养殖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虾蟹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

1、《虾蟹类增养殖学》要求考生系统理解虾蟹类生物学及基本养殖原理与理念,掌握虾蟹类养殖与管理的流程与关键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技术及管理原则,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2、《贝类增养殖学》具体考察考生对贝类养殖基础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测试考生对贝类养殖的生物学原理、苗种培育技术、养成技术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3、《鱼类增养殖学》要求考生全面、系统了解鱼类增养殖理论和技术,熟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掌握水产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商品鱼饲养以及活鱼运输、鱼类越冬等关键技术、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和管理技术,综合分析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1、《虾蟹类增养殖学》考核比例为40%,分值为40分。

简答题60%,论述题40%。

2、《贝类增养殖学》考核比例为30%,分值为30分。

专业术语和基本理论占30%;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占30%;综合应用与分析占40%。

3、《鱼类增养殖学》考核比例为30%,分值为30分,其中简答题20分、论述题10分。

四、考试内容《虾蟹类增养殖学》部分:(一)养殖生物学基础理论与概况1.虾蟹类养殖生物学虾蟹类的生长、繁殖与生态习性;主要分类特征;习见种类。

2.养殖概况虾蟹类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养殖特性;主要生产方式及特点;主要养殖模式。

(二)虾蟹类苗种生产技术1、苗种生产工艺流程与技术关键2、亲体培育亲体来源与培育技术;促熟培育技术与工艺。

精编养殖类专业考试大纲参考

精编养殖类专业考试大纲参考

精编养殖类专业考试大纲参考精编养殖类专业考试大纲参考养殖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考纲(120分)参考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省规划教材,20xx年8月第1版,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畜禽营养概述;饲料营养成分的作用与缺乏症;能量与畜禽营养;2.掌握畜禽的维持和生产营养需要及畜禽饲养标准;3.掌握饲料的命名、分类及常见饲料原料的种类、营养特性、利用特点及加工调制;4.掌握配合饲料的类型和特点;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原则;5.掌握配合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步骤;会判断配合饲料产品品质的优劣;6. 会本课程基本技能的操作。

二、课程内容和复习要求(一)畜禽营养基础1.熟练掌握饲料养分与饲料养分的比较、畜禽消化率及影响其的因素;水的作用及缺乏危害;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不足与过量的危害,小肽的生理功能,氨基酸种类、特点与提高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粗纤维的合理利用;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饲料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典型缺乏症;维生素A、E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B族维生素典型缺乏症;2.掌握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畜禽消化方式;水的来源、排泄与畜禽需水量及饮水品质;蛋白质组成和类别,主要氨基酸的功能,理想蛋白质,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反刍兽利用尿素的机制及使用尿素的注意事项;糖类的组成,糖类生理功能,动物对糖类的消化;脂肪的组成与脂肪酸的特征,脂肪的生理功能,饲料脂肪对畜禽产品的影响;饲料能量效率;矿物质的组成与生理功能,矿质元素的供给;钙磷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及预防措施,氯钠钾的生理功能及镁硫的缺乏症;维生素D、K、C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二)畜禽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1.熟练掌握营养需要的概念,饲养标准的指标、表达方式和使用原则;畜禽维持需要的概念和意义,畜禽维持需要及影响其的因素,畜禽生长的一般规律及利用,影响肥育效果的因素,繁殖母畜的营养需要,泌乳的营养需要,毛的成分,产毛的营养需要。

[精品]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养殖专业课考试终极参考资料.doc

[精品]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养殖专业课考试终极参考资料.doc

一、当前海产贝类养殖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1.引种混乱,育种意识较差;2•污染严重;3.局部超负荷养殖严重;4•病害频频发生;5.其他对埋栖型贝类养殖重视不够,大量滩涂荒废。

措施:1 .贝类育种工作应常抓不懈:2.保护海洋环境,严防海水污染;3.合理规划海区,因地制宜发展贝类养殖生产:4.贝类病害的研究仍需要加强:5.加快制定健康养殖标准,加强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

二、贝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包括哪些?•如何进行贝类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操作?当前贝类多倍体育种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贝类多倍体育种主要是三倍体和四倍体。

诱导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Q物理法:温度休克、压力处理、电脉冲等一破坏受精卵细胞微管,使微管解体,染色体不能向两级移动,极体不能放出,倍数增加。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能够抑制纫胞分裂的化学物质即化学诱导剂来干预细胞正常的分裂过程,达到预期的H的。

生物法及贝类远缘杂交。

三倍体育种的染色体操作方法:1 .抑制第二极体:产生的三倍体称为Mil;2.抑制第一极体:产生的三倍体称为MI;3.生物方法:利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可产生100%的三倍体:利用四倍体与异种二倍体杂交可产生异源三倍体。

如太平洋牡蛎四倍体与近江牡蛎二倍体杂交己成功培育出异源三倍体。

四倍体育种的染色体操作方法: 1 .抑制极体的释放:第一极体;同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2.抑制第一次卵裂:3.细胞融合:4.人工雌核发育:5.利用三倍体贝类卵诱导四倍体。

当前贝类多倍体育种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是四倍体育种。

四倍体贝类诱导过程中成活率低。

通过二倍体产生的卵了直接诱导的四倍体一般很难生存,其原因认为是较大的四倍体核在正常体积的卵中卵裂造成细胞数目不足而导致胚胎死亡。

三、贝类幼虫附着变态前后形态上有哪些变化?影响贝类幼虫附着变态的因子有哪些?请举例有哪些药物巳在贝类人工苗种生产中应用贝类幼虫经过附着变态阶段后,便完成了山幼虫向成体的转变,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机能利生活习性等方面都要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中国海洋大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中国海洋大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某虾场共放养规格为0.8cm的虾苗2000000尾, 经120天养殖后,收获规格为10cm的对虾15t, 耗用配合饲料26t。试:1)计算养成成活率;2) 计算投饵系数;3)分析并判定养殖效果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W=aLb (W单位为g,
L单位为mm或cm)
:中国对虾 W = 0.0097L3.04 简化为:W = 0.012L3
• 虾蟹类养殖主要产地,国家,常见养殖种类及其 鉴别 • 对虾性腺组成及发育过程,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 虾蟹类生长特点与蜕皮过程 • 虾蟹类的生活史及洄游习性 • 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及各个阶段的习性 • 环境对虾蟹类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 甲壳动物的主要类群
• • • • • • • •
虾蟹类苗种培育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亲体培育原则、程序及性腺发育的检查 幼体数量/质量检查方法及标准 幼体发育及其习性变化与操作工艺选择 温度在苗种生产中的作用及调控模式 卵及幼体消毒的意义和操作流程 虾蟹类苗种生产饵料系列的搭配原则 影响苗种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 • • • • • • • • •
虾蟹类主要养成方式及其特点 不同虾蟹类养成模式的特点 养成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 SPF和SPR种苗的特性与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放养密度的原则 投饵系数及影响因素 饵料投喂原则及如何合理投喂 养殖环境调控的意义与技术措施 我国对虾养殖的现状及实现健康养殖的途径 负责任的水产养殖要点
肥满度 = W/L3 100
中国对虾 仔虾=1 5-10cm=1.1 >10cm=1.2~1.3
日投饵总量(kg/万尾)=0.05L2 (L=平均体长、cm)
某公司计划精养对虾,生产体长11cm的对虾10 t,试: 1)拟定养成生产饲料供应计划(总量和月度 计划 2)计算对虾平均体长达到10cm时的日投喂量 和投饵率,若此时对虾肥满度为1.05,应如何 调整投喂量?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复习资料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复习资料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复习试题1.特种水产动物:广义指除淡水主要养殖鱼类外的其它名贵淡水经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名优特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狭义专指除鱼类之外的淡水经济软体动物(贝类)、甲壳类(十足目)、两栖类和爬行类。

2.我国鳖科动物主要有有2属3种,即鼋属的鼋以及鳖属的中华鳖和山瑞鳖。

3.列举几种养殖前景看好的龟类名称:鳄龟、三线闭壳龟、乌龟、中华花龟、美国火焰龟、黄喉拟水龟、红耳龟和绿毛龟等。

4.鳖的栖息环境主要栖息在环境安静、水质活爽、水体稳定、通气良好、光照充足和饲料丰富的环境中,在所有具有沙泥质或淤泥底质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以及山溪石洞里都能发现它的踪迹。

要求养盐度不超过0.1%(敏感)、pH值7.8~8.0之间、最适碱度3.0~3.5毫摩尔/升之间、最适溶氧4~5mg/L(野生可不考虑)。

5.鳖对温度的适应鳖是变温动物,生存活动完全受环境温度的制约,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

适宜生长温度25℃~35℃,最适28℃~30℃。

水温低于15℃停止摄食,12℃开始潜伏于泥沙中,低于10℃则完全停止活动和觅食,进入冬眠状态。

水温超过35℃,摄食明显减弱,出现“伏暑”现象。

6.鳖“四喜四怕”生活习性的含义喜静怕惊、喜暖怕寒、C.喜洁怕脏、喜阳怕风7.鳖“晒背”及其生物学意义(1)当天气晴朗、阳光强烈时,鳖便游到水面或爬上岸滩、石岩,背对阳光,头、颈、四肢充分伸展晒太阳,这一习性称之为“晒背”。

(2)鳖“晒背”缘于漫长的自然选择,具重要生物学意义:1)提高体温,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2)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使鳖表皮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是VD的重要来源;3)可杀死附着于体表的寄生虫和其它病原菌,使附着在身上的水绵和污物暴晒后脱落,有利于鳖的健康生长;4)可促进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

(3)晒背对鳖十分重要,若长时间不“晒背”,就会因生理机能紊乱而患病,因而在设计建造养鳖场时必须考虑“晒背”场地。

贝类复习提纲

贝类复习提纲

(1)试述我国发展贝类养殖都有哪些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2、贝类资源丰富、3、贝类的养殖特点:投资小、成本低、收效快、产量高、技术易推广、4、具经验和成果(2)选择贝类养殖种类应坚持哪些标准?1、生产力高2、适应能力强3、营养价值高4、苗种来源易5、养殖成本低6、移动性较差(3)如何划分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和浅海区,各区都有哪些典型的养殖贝类高潮区:蚶、中潮区:泥蚶、蛤仔、牡蛎、蛤蜊、低潮区:牡蛎、西施舌、文蛤、蛤仔、浅海:扇贝、贻贝、珍珠、牡蛎(1)室内人工育苗的定义是什么?室内人工育苗有何优点?室内人工育苗:是指从亲贝的选择、蓄养、诱导排放受精卵、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优点:可以引进新种;提前采苗;延长了生长期;可以防除敌害,提高了成活率;苗种纯,质量高,规格基本一致;可以进行多倍体育种,以及通过选种和杂交等工作,培育优良新品种。

(2)水的生物处理原理和方法。

生物处理是以微生物和植物的活动为基础。

微生物除了分解和利用有机物质外,他们还能产生维生素和生长素等,使得培养的幼虫和稚贝保持健康。

植物可以利用溶解于水中的氨态氮,使培养微生物免受代谢产物氨态氮的危害,还可以调整水的PH值。

生物处理分微生物处理法和藻类处理法。

微生物处理法:通过悬浮在水中和附着在砂床上的微生物,进行有机氮化合物的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来处理育苗用水。

包括:1、简易微生物净化2、生物转盘3、生物网笼和生物桶藻类处理法:利用藻类来处理育苗用水的机理是藻类利用氮和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使之转化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改善水的PH值,达到净化的目的。

(2)水的理化处理都有哪几种方法?1、机械处理、2、活性炭吸附、3、泡沫分选、4、充气增氧、5、紫外线照射、6、超声波处理水、7、磁化水(4)光合细菌在人工育苗中有何应用?1、清池和改良环境,净化水质2、具营养价值可做幼虫的辅助饵料(5)作为饵料用的单胞藻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常用的饵料都有哪几种?基本条件:1、个体小、2、营养价值高、易消化、无毒性、3、繁殖快、易大量培养、4、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5、饵料要新鲜、无污染、6、饵料的密度常见的饵料:湛江叉鞭金藻、球等边金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亚心形扁藻、塔胞藻、盐藻、小球藻、异胶藻如何进行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人工诱导亲贝产卵常用的方法有几种?一、自然排放法二、物理方法:1、变温刺激;2、流水刺激;3、阴干刺激;4、改变比重;5、电刺激;6、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产卵;7、超声波诱导三、化学方法:1、注射化学药物2、改变海水酸碱性3、氨水可以活化精子四、生物方法:1、异性产物2、食母生溶液3、激素(8)幼虫培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幼虫培育过程中常规的管理工作有哪些?p52从面盘幼虫初期开始;管理工作有:1、选幼、2、密度、3、换水、4、投饵、5、除害、6、选优、7、倒池与清底、8、充气与搅动、9、抗生素的利用、10、幼虫培育中的适宜理化条件11、幼苗培育中有关技术数据得观测12、幼虫的附着行动及采苗贝类浮游幼虫具有哪些生态特点?1、贝类蜉蝣幼虫属于阶段性浮游生物生态群;2、幼虫出现有周期性;3、幼虫出现有短暂性;4、幼虫分布不均匀性;5、幼虫出现具有趋光性(11)半人工采苗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固着型贝类、附着型贝类、埋栖型贝类)。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一、教材《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二、试卷结构及比例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20%;填空题占10%;判断说明题占1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30%。

2、内容比例专业术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30%;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甲壳类增养殖学绪论1、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定义(研究内容)。

2、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3、甲壳类养殖主要产地,国家,常见养殖种类。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1、对虾生殖系统组成和结构(交接器、雄性腹肢、精荚、开放式纳精囊、封闭式纳精囊)。

2、主要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3、两种繁殖方式比较(生殖系统,交配与产卵,胚胎发育与孵化)。

4、雌雄鉴别特征和方法(对虾,河蟹)。

5、虾蟹类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及各阶段的习性(生活史)。

6、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7、食性特点与主要饵料生物种类。

8、对虾类与真虾类的区别。

第三章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1、虾蟹类苗种培育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2、对虾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与功能。

3、育苗室与育苗池建造基本要求。

4、育苗用水处理主要工艺与功能。

5、育苗用水水质调整与消毒方法。

6、人工手术促熟的原理和方法。

7、对虾受精卵消毒的过程和方法。

8、幼体发育过程的食性变化。

9、常用饵料生物种类(生产方法不考)。

10、幼体投饵技术要点。

第四章虾蟹类的养成技术1、养成方式与特点比较。

2、对虾池的基本要求。

3、基础饵料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4、中间培育的原理与方法。

5、对虾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

6、基本投饵量计算方法。

7、如何调整投饵量。

8、投饵管理要点。

9、底质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10、常见疾病名称(病毒病,细菌性病)。

11、白斑综合症有关所有知识。

12、SPF和SPR种苗第五章河蟹的养殖1、河蟹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20%;填空题占10%;判断说明题占1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30%。

2、内容比例
专业术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甲壳类增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定义(研究内容)。

2、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3、甲壳类养殖主要产地,国家,常见养殖种类。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对虾生殖系统组成和结构(交接器、雄性腹肢、精荚、开放式纳精囊、
封闭式纳精囊)。

2、主要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3、两种繁殖方式比较(生殖系统,交配与产卵,胚胎发育与孵化)。

4、雌雄鉴别特征和方法(对虾,河蟹)。

5、虾蟹类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及各阶段的习性(生活史)。

6、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7、食性特点与主要饵料生物种类。

8、对虾类与真虾类的区别。

第三章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1、虾蟹类苗种培育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2、对虾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与功能。

3、育苗室与育苗池建造基本要求。

4、育苗用水处理主要工艺与功能。

5、育苗用水水质调整与消毒方法。

6、人工手术促熟的原理和方法。

7、对虾受精卵消毒的过程和方法。

8、幼体发育过程的食性变化。

9、常用饵料生物种类(生产方法不考)。

10、幼体投饵技术要点。

第四章虾蟹类的养成技术
1、养成方式与特点比较。

2、对虾池的基本要求。

3、基础饵料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4、中间培育的原理与方法。

5、对虾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

6、基本投饵量计算方法。

7、如何调整投饵量。

8、投饵管理要点。

9、底质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10、常见疾病名称(病毒病,细菌性病)。

11、白斑综合症有关所有知识。

12、SPF和SPR种苗
第五章河蟹的养殖
1、河蟹的分类。

2、不同水系河蟹的主要形态差异。

3、河蟹性腺发育和繁殖过程的基本特点。

4、幼体发育过程。

5、仔蟹与蟹种培育过程。

6、性成熟蟹种的形成与预防。

7、河蟹“颤抖病”。

第六章贝类增养殖概述(不考)
第七章养殖贝类的生物学
1、瓣鳃纲、腹足纲、外套膜、足丝。

2、滩涂的底质类型。

3、贝类的生活型。

4、贝类的摄食方式。

第八章贝类的苗种生产
1、贝类的幼体发育阶段。

2、半人工采苗。

3、贝类饵料用单细胞藻的基本条件。

4、如何准备育苗用的附着基。

5、选幼的原理和方法。

第九章养蚌育珠
1、外套膜的结构。

2、淡水常用育珠蚌的品种、习性和成珠效果比较。

3、珍珠形成的原理。

4、亲蚌的选择与鉴别。

5、采苗鱼。

6、制片蚌、插片蚌、育珠蚌。

7、无核珠的手术操作过程。

8、小片制备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