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有没有不同的流派?

中国民歌有没有不同的流派?

中国民歌有没有不同的流派?一、中国民歌的概述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民间传承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展现了丰富的音乐文化。

下面将介绍中国民歌的不同流派。

二、北方民歌1. “胡琴调”胡琴曲调是中国北方民歌的特色之一,通过胡琴的独特演奏技巧,表达出北方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

胡琴调的旋律优美而深情,歌词多以牧歌、爱情、劳动生活等为主题。

胡琴调的演唱技巧要求高,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表达能力。

2. “梆子调”梆子调又称为北方梆子,是中国北方地区深受欢迎的一种民歌形式。

它采用梆子乐器伴奏,歌词以生活琐事、社会风俗等为主题,表达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梆子调的特点是旋律高亢激昂,演唱时需要一定的音乐功底和表现力。

三、南方民歌1. “山歌”山歌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歌形式,以其朴实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而闻名。

它通常由山歌团队合唱,歌词多描述农村生活、自然景观等。

山歌的歌词简单直接,旋律婉转优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 “潮州妇女儿童天籁合唱”潮州妇女儿童天籁合唱是中国南方地区潮州独特的民歌形式。

它以合唱的方式演唱,歌词主要描绘了潮州妇女儿童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天籁合唱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技巧,展示了潮州地区浓郁的音乐传统。

四、西部地区民歌1. “西部牧民歌”西部牧民歌是中国西部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歌形式,以其自然而质朴的风格而著称。

它多以牧民的生活、草原的美景为主题,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悠扬动听。

西部牧民歌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了草原民族群体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马头琴歌”马头琴歌是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民歌形式,以马头琴的独特声音为特色。

它常用来表达西部地区的爱国情怀、英雄事迹等,歌词富有哲理与深意。

马头琴歌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激情澎湃的演唱方式,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

五、东部沿海地区民歌1. “渔家风”渔家风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特色民歌形式,它以海洋生活为主题,歌词通常描述渔民的艰辛劳动和对海洋的热爱。

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

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

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中国民歌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动人的旋律吸引着广大听众。

下面是中国最好听的十首民歌。

1.《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歌之一,它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动人,歌词简单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2.《小白杨》《小白杨》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民歌,歌词描绘了白杨树的坚韧和顽强。

这首歌的旋律激昂,歌词富有感染力,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豪情和追求。

3.《刘三姐》《刘三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歌词描绘了刘三姐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这首歌的旋律独特,歌词动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

4.《敖包相会》《敖包相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代表性民歌,歌词描绘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这首歌的旋律悠扬动听,歌词真实感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5.《牧民之歌》《牧民之歌》是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歌词描绘了牧民们的生活和情感。

这首歌的旋律激昂壮美,歌词朴实感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由和大草原的向往。

6.《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首民歌,歌词描绘了山丹丹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这首歌的旋律欢快动听,歌词简单朴实,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7.《送别》《送别》是中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后来被谱成民歌。

歌词描绘了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这首歌的旋律悲壮凄美,歌词深情动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离别的感伤和思念。

8.《长城谣》《长城谣》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歌之一,歌词描绘了中国长城的壮丽和辉煌。

这首歌的旋律庄重雄壮,歌词富有诗意,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历史和民族自豪感的表达。

9.《大海啊,故乡》《大海啊,故乡》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首民歌,歌词描绘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这首歌的旋律悠扬动人,歌词真挚感人,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10.《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歌词描绘了人们对希望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中国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民间歌谣:这类民歌源于农村,多用于表达人们的生活感受和情感。

例如《青花瓷》、《月亮代表我的心》、《大海啊故乡》等。

2. 军旅歌曲:这是一种典型的军旅风格的民歌,多用来表达士兵们对家乡思念之情。

例如《老兵之歌》、《战士舞曲》、《勇往直前传奇之声烽火戏诸侯铁骑士飞扬等。

3. 文化民俗歌曲:这是一种文化性强的民俗风格的民歌,多透过传说故事来传递文化信息。

例如“三月三”、“端午节”、“春节庆典” 等。

4. 唱评式民间小调: 这是一种带有浓厚风土特色的小唱评式民间小调, 多通过对当地人物形势变化作出吐露, 表明当地人物生存困难, 含有强大感情力量, 如"家何处不相逢", "十五姐", "泪眼问花" 等。

我国民歌的种类

我国民歌的种类

我国民歌的种类中国民歌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1、劳动歌。

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

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

如:福建民歌《采茶扑蝶》、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2、时政歌。

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

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某些政治事变、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态度,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政治理想和为此理想而斗争的精神;3、仪式歌。

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

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即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

仪式歌就其仪式应用的情况来看,可以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把典歌四种;4、情歌。

情歌是广大人民爱情生活的反映。

它主要抒发男女青年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它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恋爱观和审美情操。

有的情歌也表现了对封建札教的蔑视和反抗。

有相当数量的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之情的歌,如“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困转,花逢蜜蜂朵朵开”。

这优美抒情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烈相求、亲密相爱的情意;5、儿歌。

儿歌是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井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

儿歌的内容丰富多彩。

大体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和绕口令。

游戏儿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歌谣。

当婴儿还在襁褓中,就听过母亲温存的歌声,如《催眠曲》、《摇篮曲》。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便学会一支支游戏儿歌。

这种儿歌能丰富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增添孩子们的兴趣,如《拉大锯》。

儿童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都有与之相配合的游戏儿歌。

这种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唱起来倍感亲切、有趣,大大增加了游戏时的趣味;6、生活歌。

中国各省民歌

中国各省民歌

中国各省民歌1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彭丽媛演唱《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

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

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

由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

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多年来,《沂蒙山小调》已成为老区人民发展经济、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激励着90万多费县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歌词: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转段音乐) 高梁(那个)红来(哎) 稻花(那个)香满担(那个)果蛋(哎) 堆满仓2跑旱船/陕西民歌/聂建华演唱这首民歌结合了山歌的某些特征,曲调高亢,旋律线起伏大,情绪热烈,词句形象具体,鲜明,把跑旱船的演员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

在曲调的构成上,它不囿于一般歌舞曲中常用的方整性结构和单一的舞蹈节奏,而是灵活、自由地随意发展。

灵活、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音可以随意延长,可以随意滑抹;二是可以随意加入插入句,可以随意地反复某一小节。

它的节奏看似凌乱,但由于有很强的讲述性,故也很贴切。

"奴得吊……"一句完全由虚词衬字组成,一方面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摹拟着锣鼓点,更体现了民间歌舞的特征。

由于它欢快、诙谐,故这首民歌现在仍常被当作歌舞曲伴唱曲在节日晚会上使用。

3茉莉花/江苏民歌/成方圆演唱《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十首中国民歌

十首中国民歌

十首中国民歌1. 茉莉花茉莉花,开得满园香,我送君离别,心中自有相思苦。

可爱的你,我的心爱的人,让我们相约在茉莉花的香海之中。

2. 两只蝴蝶两只蝴蝶飞到西天,十年修得同船渡。

一朵花儿一片情,两只蝴蝶轻轻飞。

心中的思念,像蝴蝶飞舞般,永不止息。

3. 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上人间芳心在。

生生世世情牵绊,一世爱恋永不变。

梁祝的爱情,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感动。

4. 茫茫人海茫茫人海中相遇,不知是否真爱。

走走停停的追寻,是不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多少人在茫茫人海中流浪,希望在这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5. 河南恋黄河岸边飞絮飞,我在这里等你回,悠悠岁月长河宽,爱情在心中盼归来。

哪怕是漫长等待,也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

6. 红旗颂红旗飘扬在风中,我们不怕任何困难。

披荆斩棘走向前,我们愿为了革命奋斗到底。

红旗颂唱出了我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的精神。

7. 赛马山东的赛马场,飒爽英姿好汉帮。

南来北往游人盼,赛马盛会人气旺。

赛马场上跑马声,象征着人生的奔跑和追求。

8. 采茶歌碧瓦青烟起,茶树芳霏香。

采茶人欢歌声,茶香飘满田野上。

采茶歌唱出了茶人们勤劳的身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9. 望远镜高高的望远镜,看尽世间万象。

远方的故乡,亲人的容颜,让我们心中充满期盼和渴望。

10. 童年儿时的欢声笑语,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童年,在我们心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中国新民歌曲目

中国新民歌曲目

中国新民歌曲目
中国新民歌是指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新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通常融合了传统民歌和现代音乐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以下是一些中国新民歌曲目:
1.《黄土高坡》:由著名歌手阿杜演唱,这首歌融合了传统民歌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2.《大海》:由歌手张雨生演唱,这首歌曲以大海为主题,展现了他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3.《青春舞曲》:由著名歌手容祖儿演唱,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温馨感人,表达了年轻人对爱情和生命的热情和追求。

4.《小背篓》:由歌手王健演唱,这首歌曲以传统民歌元素为基础,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新时代》:由歌手李宇春演唱,这首歌曲充满了正能量和时代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

除了以上曲目,中国新民歌还涵盖了很多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例如民谣、摇滚、流行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活力。

中国新民歌的兴起不仅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展示了中国音乐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中国新民歌,相信它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和壮大。

民歌经典三十首

民歌经典三十首

民歌经典三十首民歌是一种民间音乐,因其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民歌作品,这些歌曲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民歌的生动体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民歌经典三十首。

一、《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流传广泛的中国民间歌曲,广为人知,被人们誉为“东方之花”。

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国家级的演出团体都一定要演唱这首歌曲。

它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的浓郁的南方地区的风情。

二、《走进新时代》这是近些年来走红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充满着对新时代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期许。

它提醒我们,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期待和追求的时代。

而这首歌也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复兴之路。

三、《卡路里》《卡路里》这首歌曲是源于蒙古族传统民谣,它展现了蒙古族生活的真实面貌,歌曲的旋律特别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非常清新动听的一首歌曲。

四、《葫芦兄弟》《葫芦兄弟》是一首儿童民歌,广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歌曲的轻快的旋律和朗朗的歌词,成为了儿童们心中的经典之作,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

五、《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一首老少皆宜的民歌,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动听,寓意也非常美好,它告诉我们,人生中无论遭受多少挫败,前方总有一片光明等待着我们。

六、《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戏曲歌曲,歌曲描绘了西汉末年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旋律非常婉转动听,引人入胜,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部分。

七、《马蜂儿》《马蜂儿》是一首源自于云南普洱的民歌,这首歌词优美动人,歌曲的旋律和歌声传递出了淳朴、自然和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央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八、《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爱情歌曲,旋律如流水般柔美动听,而且歌词也非常温馨动人。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爱情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来感知,才能把爱情的美好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

九、《小白船》《小白船》是一首非常活泼的儿童民歌,歌曲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歌。

我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

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

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民歌就是民间歌曲。

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

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厂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

“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

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

就风格而言,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犷有力。

同是“花儿”,保安族和东乡族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

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民歌有短小、生动、纯朴的特点,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它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劳动号子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

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

在民歌中,劳动歌产生的最早。

鲁迅先生认为:我们不会说话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懂得唱唱歌谣,来减轻肌肉的疲乏,来鼓舞工作的热忱,来集中注意力……。

民歌,不是有闲阶级的士大夫或骚人墨客,坐在屋里的无病呻吟,它是一切体力劳动者的血汗搅着泪汗的结晶和升华,所以农民们有秧歌,打渔的有渔歌,采茶的有茶歌,牧人有牧歌等。

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

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和简单声音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溯的劳动歌。

这种古老的劳动歌,历代相传,不断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劳动歌。

在劳动中,到处都有劳动歌:搬运劳动中有装卸号子、板车号子;水上劳动中有行册号子、捕鱼号子,建筑劳动中有打夯号子、代木号子等。

这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古往今来的一切体力劳动中,都有符合它那劳动节奏和特点的劳动歌,只有大机器所到之处,劳动歌才愈来愈多地被它那轰轰隆隆的吼声所代替。

早期的劳动歌调子比较固定,歌词比较单一,有的则只是咳嗬、哎嗨的呼呐声,在劳动中起着号令的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劳动歌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呼喊号令,而且还描写劳动的过程,表现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相关的生活情态和风俗特征。

呼喊号令式的劳动歌的特点是歌声与劳动节拍和谐一致。

它的内容主要是靠劳动的呼声组成,在一领众和的形式下,加入少量指挥劳动和鼓舞情绪的伺句。

如《上滩号子》,节奏极为短促,几乎全由“咳!咳!咳!咳!”的呼语组成,表现了在紧要关头,船工们和激流险滩搏斗的紧张气氛。

抒情式的劳动歌,歌词比较长一些,其内容都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劳动的呼声在其中起着点缀节拍的作用。

如反映劳动人民对自己所从事的劳动的态度,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中,人民对劳动是积极热情的,唱出了“神农皇帝也是种田人”,充分显示了农民的自豪感和乐观主义情感。

但是,在贫富悬殊的旧社会,倍受剥削和压迫的劳动人民只能用歌声来表达对剥削者的反抗情绪。

如《十二月长工》、《十二月采茶》等歌中,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的生活情景,发出了“你享福来我受穷,这种世道要改变”的呼声。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劳动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它那强烈的节奏感。

每一首劳动歌都有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节奏,它是凝集了生活中的劳动节奏而创造出来的,因而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从事紧张而又高强度的劳动时,动作强烈,呼吸短促,劳动气氛浓烈,这时唱出的劳动歌必然节奏鲜明急促、强音不断、顿挫有力,给人以集体力量的雄壮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有力的感染。

在体力劳动比较轻,或间歇时间长的劳动中、劳动歌的速度比较柔缓,节奏感较弱,音乐上的变化比较丰富,结人以优美的旋律感。

《川江船夫号子》:四川境内的长江称为“川江”。

《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号子联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

它的节奏变化多样,紧密配合每一个劳动过程。

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定,沉着有力。

一人领众人和。

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犷豪放。

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

一般是指人们在上山砍柴、行脚运货、野外放牧以及农田耕耘等劳动中,为抒发感情、消除疲劳或遥相对答、传递情意而编唱的民歌。

音乐性格比较热烈奔放,形式较少修饰,艺术表现上具有自由、质朴的特点,即兴性强。

山歌的历史十分久远,其名称初见于唐代。

唐李益(约749~约827)的诗中有“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白居易诗中有“岂无山歌与村笛”之句。

诗中提到的“竹枝”,就是古代山歌的一种。

诗人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有仿作。

明清以来,文人收集山歌者渐多,并编有专集,如明代冯梦龙(1576~1646)辑录的《山歌》,内容广泛,包括各种民歌,较为著名。

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

南方地区有“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震颈红”等;北方地区有“花儿”、“信天游”、“爬山调”、“慢赶牛”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歌更是丰富,如苗族的“飞歌”,蒙古族的“长调”,壮族的“欢”、“加”、“伦”,藏族的“哩噜”以及彝族、瑶族、畲族、黎族的各种山歌,都各具特色。

一般来说,南方山歌的风格秀丽悠扬,音域不宽,旋律跳动较少;北方山歌的风格豪放粗犷,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

除上述山歌外,流行于草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还有放牧山歌(见牧歌)。

南方各地在农田劳动中所唱的田秧山歌,也属于山歌类。

山歌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

其乐段结构常见的有2乐句乐段和4乐句乐段两种。

此外还有5乐句和其他非方整性的乐段结构,但不甚普遍。

乐句结构的变化形式较丰富,大多具有即兴性质。

如加垛(亦称“赶句子”,即在句间插入排列整齐的短句或乐节)、句前句后的加腔,以及由于唱腔的自由伸展而引起的乐句扩充等。

许多山歌还在开唱或结束时加前、后喊声,有时只是一声自然的呼号,有时则发展成音乐性较强的歌腔,如兴国山歌开头的“哎呀嗨”。

节奏和旋律山歌的节奏较自由,有字密、腔长的特点,即在陈述唱词时节奏较密集;在唱词顿逗处则拉宽唱腔、延长腔幅,并常将旋律上扬,形成高音区的自由延长音,这是山歌最有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

山歌的唱法有高腔和平腔两种。

高腔山歌主要用假声唱,音质响亮而尖锐,男声的音区与女声音区相近甚至略高。

多数田秧山歌、部分放牧山歌和某些南方山歌采用此种唱法。

平腔山歌用真声或以真声为主的真假声唱,音调也较高亢嘹亮,多用于歌唱抒咏性强的山歌。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咳亮,节奏自由悠长.只有直畅而自由挎发感情的特点。

《赶牲灵》:是一首陕北民歌."赶牲灵"也称"赶脚",它近似于云贵地区的"赶马帮",即用牲畜(陕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

他们走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

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

民歌《赶牲灵》就是表现一个姑娘见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从远处期盼自己情人的情景。

"你若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哥哥你走你的路"。

此时,姑娘那种希望、焦急、失望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和拖腔。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小调是一种在城镇中流行的民歌,故有“里巷之曲”之称。

小调又叫“小曲”,它主要产生于民间生活与风俗活动过程中。

小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咏唱历史故事传说、描述自然风光、抒发离情别愁、表现男女青年的爱情是小调表现的重要内容。

小调的曲调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腻,结构规整、均衡,节奏匀称、整齐。

小调的种类主要有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花调)、地方性小调和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秧歌调等)。

《茉莉花》(江苏民歌):这是我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

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

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猜调》: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

内容生动,形式活泼。

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开始,接着就通过一连串的排句发问,但对方并没有被难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问得巧,答得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表现力强.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

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舒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