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标准版)
GCY-300II重型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GCY-300Ⅱ重型轨道车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重型轨道车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保证人身、设备安全和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2.编写依据2.1 《轨道车管理规则》(铁总运〔2016〕38号)2.2 《重型轨道车年修规则》(铁总运〔2013〕70号)2.3 《GCY-300Ⅱ重型轨道车产品说明书》3.适用范围3.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局GCY-300Ⅱ重型轨道车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4.岗位职责4.1资质要求:轨道车司机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轨道车司机》的相关规定,取得L1或L3类《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并经运用单位培训考核合格,持《高速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上岗。
4.2 车组负责人职责(具有轨道车司机资质的胜任人员担任):4.2.1 由具备轨道车司机资质的胜任人员担任。
4.2.2车组各类台账资料、人员管理。
4.2.3 执行标准化作业,确保设备完好,作业质量优良。
4.2.4指挥本车组做好出车前车辆和路料装载加固检查,作业过程中的车辆状态和作业质量监控,作业后日常保养工作。
负责本车组运用安全。
4.2.5 负责组织排除本车组设备故障及汇报、处理突发事件。
4.2.6 负责车辆防溜、防护检查和确认。
4.3 驾驶人员职责4.3.1 正司机职责:设备状态及行车安全用品、随车证件资料检查确认;运行揭示调度命令的接收、载入、核对;行车凭证的接收、确认;设备运行操作及状态监视;车机联控,车辆防溜、防护确认;设备保养,应急处置。
4.3.2 副司机职责:车辆及物料装载加固状态检查;运行揭示调度命令的载入状态确认,行车凭证的确认;设备运行及物料装载加固状态监视;车辆摘挂,车辆防溜、防护设置与撤除;设备保养,应急处置;《轨道车工作日志》及《轨道车检修保养记录》的填写。
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维护保养概述1.1 维护保养的目的和重要性1.2 维护保养的基本原则1.3 维护保养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1.4 维护保养的工作流程和作业规范第二章:维护保养分类与周期2.1 维修分类与维修级别2.2 维护保养周期的确定2.3 维护保养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第三章:维护保养作业流程3.1 维护保养作业的准备工作3.1.1 工具和设备的准备3.1.2 安全防护准备3.2 维护保养的检查和测试3.2.1 车辆外观、外部标志和照明系统的检查3.2.2 车辆内部设备的检查3.2.3 电气系统、制动系统和传动系统的检查3.2.4 通信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检查3.2.5 轮对、轴箱、承载装置和车体结构的检查3.2.6 轮轨间隙和轴距的检查3.2.7 安全装置的检查3.2.8 轴承和齿轮的润滑和更换3.2.9 其他相关部件的检查和测试3.3 维护保养的修复和调整3.3.1 问题诊断和故障排除3.3.2 零部件更换和维修3.3.3 参数调整和校准3.3.4 保养备件和材料的更换3.3.5 结构调整和紧固3.4 维护保养的整理和记录3.4.1 维护保养结果的整理3.4.2 维护保养记录的填写第四章: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措施4.1 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原因分析4.2 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4.3 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4.4 维护保养作业中的安全要求和措施第五章: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控制5.1 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标准5.2 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检查5.3 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评估和改进第六章:维护保养作业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6.1 维护保养作业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6.2 维护保养作业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6.3 维护保养作业中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第七章:维护保养作业的人员培训和管理7.1 维护保养作业人员的培训要求7.2 维护保养作业人员的考核和评价7.3 维护保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第八章:维护保养作业的经济分析和管理8.1 维护保养作业的经济性分析8.2 维护保养作业的成本控制8.3 维护保养作业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第九章:维护保养作业的创新和发展9.1 维护保养作业的创新目标和方向9.2 维护保养作业的技术改进和优化9.3 维护保养作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第十章:维护保养作业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10.1 维护保养作业的成功案例分析10.2 维护保养作业的失败案例分析10.3 维护保养作业的经验总结和启示对于每一章节,应当详细阐述相关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并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轨道车辆维护保养 作业指导书 - 制度大全

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制度大全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设备日常保养、关键部位保养、定期保养、走合期保养、换季保养的程序和标准。
1.2本规定适用于轨道车辆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
2.作业准备2.1人员:轨道车...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设备日常保养、关键部位保养、定期保养、走合期保养、换季保养的程序和标准。
1.2本规定适用于轨道车辆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
2.作业准备2.1人员:轨道车司乘人员、轨道车检修人员。
2.2工具:轨道车辆检修工具。
2.3材料:冷却水、燃油、润滑油、电瓶蒸溜水及轨道车辆相关配件。
3.安全注意事项3.1作业必须在轨道车辆静态情况下进行。
3.2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必须对车辆设好防溜、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
4.质量标准4.1车辆设备状态良好,符合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接触网作业车管理规则》中的重型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完好标准,满足出车条件。
4.2车辆设备检修、保养作业严格按计划和时间节点进行,《机械动力设备巡检记录本》、《车辆维护保养记录本》填写及时、正确。
5.作业程序5.1日常保养作业标准(由轨道车司乘人员完成)5.1.1清洁车身内外、车窗、仪表盘、电气设备和底盘。
5.1.2检查灯光、仪表、刮雨器、喇叭和撒砂器是否完好。
检查水箱、油箱、水管、空气制动管路密封是否完好。
5.1.3检查冷却水、燃油、润滑油、电瓶蒸溜水是否充足。
5.1.4及时清除和排放各风缸、制动管路中的积水和油垢。
5.1.5检查车体、车架、排障器、走行部(轮对、减震器、弹簧、轴箱)、传动轴、各拉杆(销)、导框等。
并对有关部位润滑。
5.1.6进行车钩“三态”作用试验,检查钩舌、钩销是否良好,大钩固定螺栓是否紧固。
5.1.7检查和调整风扇、发电机、空压机皮带张力,更换龟裂及磨损到限的皮带。
5.1.8检查和调整制动缸活塞行程、闸瓦间隙、更换磨损到限闸瓦。
轨道车辆精细化保洁检修作业指导书.doc

轨道车辆精细化保洁检修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1.1木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设备口常保洁及定期检修作业的影像拍摄程序和标准。
1. 2本规定适用于轨道车辆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
2. 作业准备2.1人员:轨道车司乘人员、轨道车检修人员。
2. 2工具:数码照相机、手灯、检测锤、轨道车辆检修工具。
2.3材料:棉纱、清洗剂、轨道车辆相关配件。
3. 安全注意事项3. 1作业必须在轨道车辆静态情况下进行。
3.2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川品,必须对车辆设好防溜、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
4. 质量标准4. 1轨道千辆设备影像资料建立齐全、影像按标准拍摄、画质淸晰,能够真实表现设备状态。
2轨道车辆各部位质量标准2. 1车身清洁,无污垢,各类标志、标记清晰。
4.2.2发动机机体表而清洁、无汕污、积垢和渗漏。
冷却系统、燃汕系统、润滑系统、配气系统密封良好,作用可靠。
4.2.3传动轴无裂纹、变形,各安全托架等保护装置齐全,固定可靠。
4.2.4空压机机体、周边清洁,无油垢、渗漏,传动皮带松紧度适中,无龟裂。
4.2.5变速箱、离合器、换向箱、午轴齿轮箱箱体、制动系统各风缸及阀体风管、底盘、下梁表Uii清洁无油垢、无渗漏,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
5. 2.6轮对可见部分木色清晰,无集尘、污垢。
4.2.7车钩钩头润滑良好、中心线淸晰,钩体、钩舌销、锁提销无变形、无裂纹。
6. 作业程序1轨道午辆设备拍摄周期1. 1各午辆配属班组司乘人员每刀25 H前,按照定期保洁工作计划完成车辆全方位保洁作业,对轨道车辆各部件保洁后的状态进行拍摄。
5.1.2动力设备车间轨道车检修人员每月按检修计划完成车辆巡检任务,对轨道车辆各部件检查后的状态进行扌n摄。
7. 1.3动力设备车间轨道车检修人员按计划完成午辆小修任务,对轨道午辆需要解体检修的各部件进行修前检查、解体检修、组合安装三个程序的设备状态拍摄。
5. 1.4各车辆配属车间司乘人员、动力设备车间轨道车检修人员口常维护保养作业时,对检查发现的设备故障隐患及时进行拍摄。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保养与维护指导书》

保养与维护指导书
电瓶维护:
1、尽量保持电池永远满电状态。
在充满电前最好不要打
断充电过程。
电量为30%-80%时,可以打断充电过程,
即应充电至少4小时以上。
2、电池电量在低于30%的低电阶段应停止使用并立刻充
电;最正确充电阶段,允许5次紧急充电,其后一定要
将电瓶完全充满。
3、我们建议当电瓶电量为30-40%时将其充满,电量表
显示2-3格。
4、如平时电瓶用量较少,我们推荐每隔1-2个月,将电
瓶放电到50%左右,然后将其充满。
5、建议:每次充电后,检查水量,即绿色或白色浮标消
失时,需加水,应以浮标到位为宜,不要太满。
6、加水量:在车间备专用蒸馏水大约5-10升左右。
※必须充满电后加水!
7、保持电瓶清洁。
8、长期存放时每2周需补充电,否那么会影响电池性能。
设备润滑:
定期维护:三个月一次维护与保养信息
1、请在主绝缘器开关开启的时候不要进行维护和保养
2、请记录每次维护和保养得纪录〔说明书有记录表〕
3、未经过培训请不要进行维护和保养。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与维护技术作业指导书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与维护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3)1.2 安全运行与维护的重要性 (3)1.3 指导书内容概述 (4)第2章轨道交通系统概述 (4)2.1 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 (4)2.1.1 轨道交通线路 (4)2.1.2 车辆与车辆段 (4)2.1.3 信号与控制系统 (4)2.1.4 供电系统 (4)2.1.5 车站及辅助设施 (5)2.2 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 (5)2.2.1 地铁 (5)2.2.2 轻轨 (5)2.2.3 有轨电车 (5)2.2.4 磁悬浮 (5)2.3 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特点 (5)2.3.1 高度自动化 (5)2.3.2 高效节能 (5)2.3.3 安全可靠 (5)2.3.4 运量大 (6)2.3.5 准时性高 (6)2.3.6 环境友好 (6)第3章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 (6)3.1 信号系统概述 (6)3.2 信号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6)3.2.1 信号系统的组成 (6)3.2.2 信号系统的功能 (6)3.3 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7)3.3.1 控制技术概述 (7)3.3.2 列车控制技术 (7)3.3.3 信号控制技术 (7)3.3.4 调度控制技术 (7)3.3.5 控制技术应用 (7)第4章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8)4.1 车辆概述 (8)4.2 车辆的主要功能参数 (8)4.2.1 载客量 (8)4.2.2 列车速度 (8)4.2.4 能耗 (8)4.2.5 噪音和振动 (8)4.3 车辆的运行与维护 (8)4.3.1 车辆运行 (9)4.3.2 车辆维护 (9)第5章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9)5.1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概述 (9)5.2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9)5.2.1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9)5.2.2 轨道交通桥梁与隧道工程 (9)5.2.3 车站与车辆段建设 (10)5.3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 (10)5.3.1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维护概述 (10)5.3.2 轨道维护 (10)5.3.3 桥梁与隧道维护 (10)5.3.4 车站与车辆段维护 (10)第6章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10)6.1 供电系统概述 (10)6.2 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1)6.2.1 组成 (11)6.2.2 功能 (11)6.3 供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1)6.3.1 运行 (11)6.3.2 维护 (11)第7章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12)7.1 通信系统概述 (12)7.2 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7.2.1 组成 (12)7.2.2 功能 (12)7.3 通信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2)7.3.1 运行 (12)7.3.2 维护 (12)第8章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技术 (13)8.1 安全防护概述 (13)8.2 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 (13)8.2.1 防护设施设置原则 (13)8.2.2 防护设施类型及功能 (13)8.2.3 防护设施的维护 (14)8.3 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14)第9章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与救援 (14)9.1 应急预案概述 (14)9.2 主要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15)9.2.1 应急预案分类 (15)9.2.3 主要内容 (15)9.2.4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15)9.3 救援技术与设备 (15)9.3.1 救援技术 (15)9.3.2 救援设备 (16)9.3.3 救援队伍 (16)第10章轨道交通运行与维护管理 (16)10.1 运行与维护管理概述 (16)10.1.1 运行与维护管理的定义 (16)10.1.2 运行与维护管理的目标 (16)10.1.3 运行与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6)10.2 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 (17)10.2.1 运行管理制度 (17)10.2.2 维护管理制度 (17)10.3 运行与维护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0.3.1 智能化 (17)10.3.2 信息化 (17)10.3.3 绿色环保 (17)10.3.4 安全标准化 (17)10.3.5 人才培养 (17)第1章绪论1.1 轨道交通发展概况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猛发展。
行车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

行车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规范行车维护和检修的行为,及行车维护保养过程中的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工作要求,确保行车使用安全。
1.2范围1.2.1适用于制造中心所有行车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2、检修内容2.1整机性能2.1.1 起升异常检查:在满载起升时,目测主梁或吊载是否有异常振动,倾听各机构是否有异常声响,在可能时手触各齿轮箱、电机是否有异常发热,分析这些异常的原因,并排除这些异常现象.2.1.2下降下滑检查:满载下降中停车,如果下滑量过大,应及时调整起升制动器间隙,直至刹车正常.2.1.3起重机运行中的检查:察看起重机在运行中是否有异常蛇形、扭动、侧向滑移、歪斜跑偏、啃道、异常声响等现象,做好标记,查找原因.2.1.4渗漏检查:检查起升减速器、大小车运行减速器是否有渗、漏油现象.2.1.5表面外观检查:检查起重机各部分表面是否有锈蚀、脱漆、损伤等缺陷.2.2运行机构2.2.1运行止档(阻进器)检查:阻进器是否有变形、损伤、脱落的危险;采用螺丝固定时,螺丝是否有松动;采用焊接固定时,焊缝是否有开裂.2.2.2轨道安装检查:检查轨道接缝处是否有变形,固定螺栓是否有松动,轨道是否有侧向移动,焊缝是否有龟裂,垫板、连接板是否有松动.2.2.3轨道磨损检查:运行轨道踏面和侧面,工字钢轨道翼缘踏面和翼缘端部是否有局部严重磨损或出现剥落和变形现象.2.3主梁及端梁2.3.1主、端梁焊缝检查:检查主梁、端梁上的焊缝是否有裂纹.2.3.2主梁磨损与变形检查:检查主梁工字钢轨道翼缘踏面和侧面是否有严重磨损,翼缘是否有塑性变形(翼缘下榻).2.3.3主、端梁连接检查:主、端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时,检查螺栓是否有松动.2.3.4主梁上轨道检查:主梁上采用支承形轨道时,检查轨道是否有异常弯曲变形,轨道压板、连接螺栓是否有松动,焊缝是否有裂纹.2.3.5检查主梁上运行止档:检查主梁上的小车运行止档是否出现变形、损伤、脱落危险,连接螺栓是否有松动,焊缝是否有裂纹.2.3.6检查主、端梁上的缓冲器:安装在主梁止档上和端梁端部上的抗撞击的缓冲器,连接螺栓不得有松动,缓冲器不得有龟裂、破损、裂纹等.2.4制动器2.4.1刹车性能检查:检查起升制动器在重物下降时是否刹不住车、下滑太大。
轨道车作业指导书

轨道车出库前的准备检查作业指导书轨道车运监使用操作作业指导书轨道车出库及站场转线(调车作业)的运用作业指导书轨道车途中运行作业指导书轨道车区间配合施工作业指导书轨道车入库作业指导书轨道车司机探头手比口呼确认作业指导书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轨道车辆巡检作业指导书轨道车辆设备精细化保洁检修影像作业指导书轨道车路外安全作业指导书轨道车出库前的准备检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在出车运用前应检查的项目和具备的条件,库内(货场停放线)车辆摘挂作业程序。
1.2本规定适用于出车前的准备检查作业。
2作业准备2.1人员:使用车辆的班组工作领导人、轨道车司机、副司机(或兼职并岗人员)、作业车运用监控人员。
2.2工具:检测锤、信号旗(灯)2.3材料:棉纱3安全注意事项3.1司乘人员应注意上下车辆时的安全,不得从车上跳跃下车。
3.2作业车运用监控人在对车辆作业台进行试验操作时,上车要戴安全帽。
3.3作业车停放位上端如有带电设备,严禁人员上作业台试验和在下端升降作业台。
3.4车辆摘钩作业时,副司机(或兼职并岗人员)必须用信号旗(灯)设置好防护后,方可进入两车连接的中间指挥车辆摘钩。
4质量标准4.1车辆设备及人员状态良好,满足出车条件。
4.2检查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影响出库时间。
5作业程序5.1作业前配合准备的程序5.1.1接触网工区使用轨道车施工时,必须指定当日工作领导人担任车辆运用监控人。
5.1.2接触网工区使用轨道车作业时,应在用车的前日22点前由次日工作领导人向轨道车司机递交第二天的派车单。
派车单必须填写出车的时间范围、司机姓名、车辆的往返地点、停车地点、时间要求、车号、派车人、监护人的姓名。
日期应填写填发日期,“时间要求”栏填写使用日期及时间。
任务栏内详细说明当天的工作内容,根据不同的施工地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安全措施栏填写监护人姓名)。
5.1.3车间、班组要合理安排司乘人员休息,确保司乘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标准版)轨道车辆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范了轨道车辆设备日常保养、关键部位保养、定期保养、走合期保养、换季保养的程序和标准。
1.2本规定适用于轨道车辆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
2.作业准备2.1人员:轨道车司乘人员、轨道车检修人员。
2.2工具:轨道车辆检修工具。
2.3材料:冷却水、燃油、润滑油、电瓶蒸溜水及轨道车辆相关配件。
3.安全注意事项3.1作业必须在轨道车辆静态情况下进行。
3.2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必须对车辆设好防溜、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
4.质量标准4.1车辆设备状态良好,符合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接触网作业车管理规则》中的重型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完好标准,满足出车条件。
4.2车辆设备检修、保养作业严格按计划和时间节点进行,《机械动力设备巡检记录本》、《车辆维护保养记录本》填写及时、正确。
5.作业程序5.1日常保养作业标准(由轨道车司乘人员完成)5.1.1清洁车身内外、车窗、仪表盘、电气设备和底盘。
5.1.2检查灯光、仪表、刮雨器、喇叭和撒砂器是否完好。
检查水箱、油箱、水管、空气制动管路密封是否完好。
5.1.3检查冷却水、燃油、润滑油、电瓶蒸溜水是否充足。
5.1.4及时清除和排放各风缸、制动管路中的积水和油垢。
5.1.5检查车体、车架、排障器、走行部(轮对、减震器、弹簧、轴箱)、传动轴、各拉杆(销)、导框等。
并对有关部位润滑。
5.1.6进行车钩“三态”作用试验,检查钩舌、钩销是否良好,大钩固定螺栓是否紧固。
5.1.7检查和调整风扇、发电机、空压机皮带张力,更换龟裂及磨损到限的皮带。
5.1.8检查和调整制动缸活塞行程、闸瓦间隙、更换磨损到限闸瓦。
5.1.9检查各连接螺栓、连接销、开口销、保险垫及安全托(吊)架。
5.1.10检查随车防护用品、信号、工具、备品齐全、完好,缺损应及时补充、更换。
5.1.11按时、正确填写《宝鸡供电段车辆维护保养记录本》。
5.2关键部位保养作业标准(由轨道车司乘人员完成)5.2.1每月第一周的周六和周日,检查蓄电池接线柱紧固情况,清除接线柱表面氧化物和蓄电池表面污物,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有破损漏液现象,检查通气孔是否畅通,检查液面高度是否在规定刻度范围内,测量电解液比重是否在1.24-1.28范围内。
5.2.2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六和周日,检查高压油泵及调速器、变速箱、换向箱、车轴齿轮箱、变扭器、风泵、液压油箱等箱体内润滑油。
检查标准及要求:打开油平面螺堵,检查油量是否充足,油质是否良好,发现油量不足立即进行添加补充;油中杂质较多、严重变色或过稀、过稠需更换润滑油。
5.2.3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六和周日,传动轴、风扇、风泵、轴箱、压带轮、离合器拨叉轴等部位打注黄油;车钩、制动拉杆连接件、导框、心盘及摩擦部位进行涂油。
保证各机构活动自如,严禁将大量黄油涂于螺栓或杆件表面。
5.2.4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周六及周日,检查风泵皮带涨紧度,以20-50N的力压在两皮带中间,挠度为20-30毫米,必要时进行调整;检查风扇皮带、发电机皮带涨紧度,以20-50N的力压皮带,挠度为10-20毫米,必要时进行调整;检查闸瓦及闸瓦间隙,闸瓦出现裂纹时进行更换,闸瓦厚度小于17毫米时进行更换,闸瓦与车轮踏面间隙未在5-10毫米范围内需进行调整;检查制动缸活塞行程。
活塞行程未在规定范围内(根据不同车型定)应进行调整;检查导框间隙、旁承间隙。
(根据车型参照技术标准);检查离合器分离杠杆与分离轴承间隙(3-5毫米)。
5.2.5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周六及周日,检查大钩螺栓、车体横向拉杆固定螺栓、发动机固定螺栓、变速箱固定螺栓、车轴齿轮箱固定螺栓及悬挂螺帽、传动轴螺栓、风泵固定螺栓紧固情况;检查传动轴花键与花键轴配合情况,检查传动轴凸缘与花键轴配合情况,要求侧隙不大于0.6毫米。
5.2.6每月第二周或第三周的周六及周日,检查液压千斤顶油量是否充足,横移螺杆活动是否自如,对液压千斤顶必须做负荷试验;对全车各连接水管、油管、软管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严重龟裂老化的要及时更换。
5.3定期保养作业标准(由动力设备车间检修人员完成)5.3.1清洁、清洗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压机滤清器,更换损坏或不符合要求的滤芯。
5.3.2检查各种传动皮带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调整各传动皮带松紧度,空压机皮带以20-50N的力压在两皮带中间,挠度为20-30毫米,发电机、风扇皮带以20-50N的力压皮带,挠度为10-20毫米。
5.3.3检查发动机及附件的装配情况,紧固各连接处的螺栓。
5.3.4检查发动机气门间隙,接规定调整正确。
(康明斯系系列发动机按说明书保养条例进行)5.3.5检查喷油提前角;调整紧固喷油泵传动连接盘;对喷油泵及调速器加注润滑油至规定高度。
5.3.6检查并添加发动机曲轴箱、空压机、变速箱、换向分动箱、车轴齿轮箱的润滑油,必要时更换。
5.3.7检查冷却系的各连接处、接口的密封和散热器渗漏现象,加注水泵轴承的润滑油,确保散热器散热效能。
5.3.8检查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工作情况,润滑分离轴承及各支架;调整分离杠杆与分离轴承的间隙和踏板自由行程达到规定值。
5.3.9检查变速箱、换向箱、车轴齿轮箱主副悬挂支撑及紧固螺栓。
5.3.10检查、紧固、润滑传动轴各部;注意轴套焊缝是否有裂纹和万向节十字轴花键磨损情况。
5.3.11检查车架、转向架有无裂纹和变形,液压减振器的紧固和工作状态。
5.3.12检查车钩的轨面高度(大钩为880mm±10mm)及磨损情况;紧固车钩与车架的固定螺栓;润滑脂润滑钩舌、钩身、钩座等滑动面。
5.3.13检查排障器轨面高度(90-130mm);紧固固定螺栓;更换排石刷。
5.3.14检查蓄电池的液面高度、比重;清洁极柱;紧固极柱螺栓。
5.3.15检查基础制动、空气制动、手制动状态情况;各管路和接头是否泄漏;各杆件、穿销、开口销有无变形和断裂;更换到限闸瓦和变形杆、销。
5.3.16检查轮轴配合状态;轮缘、踏面的磨耗及擦伤情况,按期进行车轴无损探伤检查。
5.3.17对各托架、制动梁和传动轴安全托架进行检查紧固。
5.3.18检查液力传动变扭器的油压和温升,并按规定添加液压油。
5.3.19清除所发现的故障及不正常现象。
处理轨道车遗留缺陷。
5.3.20检查保养发电机、起动机:检查发电机发电情况;检查发电机、起动机紧固件的连接是否牢固,导线接触是否紧密,导线绝缘有无损坏;清洗各机件、轴承,吹干后加注新的润滑脂;检查起动电机齿轮磨损情况及传动装置是否灵活;检查电润滑刷装置;调整起动电机的驱动齿轮端面与飞轮齿圈端面的距离为2.5-5mm;检查发电机线圈、转子和硅整流元件的焊头是否有脱焊现象,转子线圈(激磁绕组)有无断路或短路现象;检查整流元件,必须用万用表,绝不允许用兆欧表(摇表)或高于30V的电源来检测;检查电刷磨损情况和刷簧压力是否正常,以及刷架和出线螺钉对地绝缘是否良好,电刷磨损超过三分之二应更换,各部机械间隙是否正常。
5.4走合期保养作业标准(由轨道车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配合完成)新制或大修的轨道车,在初期行驶的2000-3000km内应进行走合期保养内,作业标准为:5.4.1降低牵引质量30%,在长大坡道上行驶时,应再适当减载。
5.4.2运行中,随时注意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及时坚固和调整松动或失效的部件;观察发动机工作状况。
停车后要迅速检查变速箱、换向箱、车轴齿轮箱、轴箱的温升,如过热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5.4.3随时检查各部件,及时消除不良现象。
5.4.4轨道车初次行驶500km后,前后轴箱、中间箱、变速箱、空压机应换油。
5.4.5走合期满后,进行一次定期保养,同时应清洗发动机曲轴箱、机油滤清器,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并应将各部润滑油放尽并彻底清洗,更换新油。
5.5换季保养作业标准(由轨道车司乘人员完成)换季保养是季节(春、秋)温度、湿度变换时进行的一种适时性保养,每年4、10月份各进行一次。
作业标准为:5.5.1对车轴齿轮箱润滑油、发动机机油、空压机机油、变速箱(变扭器)润滑油、换向箱润滑油、作业平台液压油进行检查,发现油质脏污变质时立即更换;入夏前要清洗散热器及冷却系统,清除水垢,检查各连接水管、油管;入冬前要对轨道车下部制动风管路及阀体采取防寒措施,对人员上下的梯凳采取防滑措施,对发动机冷却系采取防冻措施,更换发动机冷却水,冬季加注防冻液,检查调整蓄电池电解液比重。
5.5.2更换润滑油时,必须打开放油螺堵,待旧油全部流完后,检查各箱体内有无金属杂物,检查旧油油质情况,进一步判断齿轮工作情况。
XX设计有限公司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