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综合接入设计方法

综合接入设计方法
小区规模很大时建议采用小型OLT+分光器+LAN方案,如果采用分 光器+LAN方式会大量占用主干光缆。
专线类接入设计方案选择
一般情况下专线接入带宽小于10M,分布地点零散,这 类客户接入方案主要取决于客户类别。
重要集团客户:规模较大、需求稳定、机房条件较好、 付费可靠,建议在客户端直接采用SDH/PTN设备接入,少量 情况会配合使用协意转换器,如党、政、军、银行等。
忘掉成绩、把控未来
随着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不 断完善,三大运营商移动话音业务的份额被摊薄,移 动通信网络建设速度正在逐渐放缓。为了保持企业后 续发展,三大运营商都在努力开创全业务的新时代。 预计在2011年后中国移动工程建设重点将从无线网络 向全业务接入转变。
技术准备好了吗? 方案准备好了吗? 人员准备好了吗?
往往大学会有多个校区,校区间互联建议独立建设,不 宜在传输网上承载,已经建设城域波分的地区除外。
校区内采用光纤+LAN、FTTx方式均可。
内容
1 通信网络构成 2 综合接入工程流程 3 综合接入设计方案选择 4 综合接入设计方法
常用设备应用范围
设备各类 OTN设备 SDH设备 PTN设备 FTTx设备 以太交换机 光纤收发器 协意转换器
110 配线架
主要接入设备
节点名称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设备配置
办公楼 光交换机 台 1
4*FE光、24*FE电
XX企业 光交换机 台 1
1*FE光、12*FE电
光交换机
光交换机
厂房1/2/3(1~4)
厂房1
SDH
switch
switch
厂房1/2/3(1、2)
办公楼(1、2)、南门 办公楼(1~22)

中国移动PON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PON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P O N 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C C P a s s i v e O p t i c a lN 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c c e p t a n c e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实施QB-╳╳-╳╳╳-╳╳╳╳目录前言本标准是为了保证PON网络工程建设质量而制定,适用于PON网络接入系统及承载的各类业务工程验收。

本标准规定了PON系统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系统检测、工程验收、竣工文件编制等具体要求,并规范了工程验收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例[1][2][3][4][5][6][7]…………本标准需与企业标准编号《企业标准名称》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F为标准性附录,附录B、C、D、E、G、H、I、J、K、L、M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昶、张国强、姜岩、吴振海、高军诗、张德朝、张大虎1.总则1.0.1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基于EPON/GPON技术的新建宽带光接入网工程的随工检查、初验和终验(竣工验收)工作,对于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2本规范未具体规定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应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验收指标要求,可依据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执行。

1.0.3在执行本规范时,如与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相矛盾,应以国家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为准。

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行制定的规程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

中国移动集团最新EPON设备规范XXXX10

中国移动集团最新EPON设备规范XXXX10

中国移动集团最新EPON设备规范XXXX10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B-005-2010 中国移动E P O N设备规范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E P O Ne q u i p m e n t s of C h i n a M o b i l e2010-10-11发布2010-10-11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8)4. EPON系统组成 (12)4.1.参考配置 (12)4.2.OLT (14)4.3.ONU (15)4.4.ODN (15)4.5.线路速率 (17)5. EPON协议要求 (17)5.1.协议栈 (17)5.2.PMD层 (18)5.3.RS子层 (19)5.4.MPCP协议 (19)6. EPON业务能力和设备类型 (19)6.1.业务能力 (19)6.2.ONU设备类型 (20)7. 设备接口要求 (21)7.1.OLT网络侧接口 (22)7.2.ONU用户侧接口 (23)8. PON基本功能 (24)8.1.ONU设备认证功能 (24)8.2.数据加密 (25)8.3.FEC (25)8.4.光链路检测功能 (25)8.5.断电通知功能 (26)8.6.长发光ONU的检测 (26)8.7.动态带宽分配(DBA)功能 (26)9. OLT技术要求 (30)9.1.业务Q O S (31)9.2.L2功能要求 (33)9.3.网络安全相关功能 (39)9.4.以太网OAM功能 (43)9.5.上联IP业务级联功能 (43)9.6.OLT设备可靠性要求 (43)9.7.OLT设备功耗 (44)10. ONU技术要求 (44)10.1.业务Q O S (44)10.2.L2功能要求 (46)10.3.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功能 (49)10.4.WLAN接入功能 (50)10.5.以太网OAM功能 (51)10.6.V O IP功能 (51)10.7.可靠性要求 (52)10.8.其他要求 (52)11. 性能要求 (53)11.1.PON接口容量 (54)11.2.业务性能 (54)12. PON的保护 (59)12.1.保护倒换方式 (59)12.2.保护倒换配置 (60)12.3.保护倒换性能 (62)13. 同步功能要求 (62)13.1.EPON设备同步要求 (62)13.2.TDM业务同步要求 (68)13.3.时间同步要求 (72)14.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73)15. 其它要求 (73)15.1.环境要求 (73)15.2.电气安全要求 (76)15.3.设备功耗要求 (78)15.4.设备散热要求 (79)16.编制历史 (79)附录A (标准性附录)EPON设备PON接口指标要求 (81)附录 B (资料性附录)EPON 光模块1000BASE-PX20+光接口特性 (90)前言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采用PON技术的有线接入网,为网络规划与建设、工程设计和通信组织、网络维护和运营等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某公司宽带接入工程验收规范(试行版)

中国移动某公司宽带接入工程验收规范(试行版)

中国移动某公司宽带接入工程验收规范(试行版)中国移动某公司宽带接入工程验收规范(试行版)第一部分:引言中国移动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稳定可信的宽带接入服务。

为确保宽带接入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中国移动特制定本《中国移动某公司宽带接入工程验收规范(试行版)》。

该规范旨在规范宽带接入工程验收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工程的合格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第二部分:验收范围1. 验收对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某公司的宽带接入工程,涵盖设备、线路、网络以及相关的测试与监测设备。

2. 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参考国家相关规范以及中国移动的技术要求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GB 50174-2008《IT设备机房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59-2008《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规程》- 中国移动技术要求文档第三部分:验收流程1. 前置准备- 审查验收资料:包括施工单位提交的相关设计文件、验收报告等。

- 准备验收设备和工具:包括验收所需的测试仪器、工具等。

2. 验收要求验收要求根据不同的环节和设备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设备验收:对设备进行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的检查和测试。

- 线路和网线验收:对线路和网线进行测量和测试,确保其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

- 网络验收:对网络进行连通性测试,包括Ping测试、带宽测试等。

- 网络安全验收:测试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漏洞,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3. 验收记录在验收过程中,需记录验收设备的型号、编号、检测结果等信息,以备查档。

第四部分:验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范以及中国移动的技术要求文件,宽带接入工程的验收标准划分如下:1. 设备验收标准- 外观检查:设备应完好无损,无明显变形、划痕等损坏情况。

- 功能测试:设备应按照规定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所有功能正常。

- 性能测试:设备应满足相应性能指标要求,如带宽、速率、时延等。

2. 线路和网线验收标准- 线路测量:对布置的线路进行电阻、绝缘阻抗等方面的测试,确保线路质量良好。

中国移动CMNET省网与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CMNET省网与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C M N E T省网及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版本号0.9.0X X X X-X X-X X发布X X X X-X X-X X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概述 (2)2.互联网接入业务 (3)2.1.家庭宽带接入业务 (3)2.2.IPOE上网业务 (3)2.3.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 (4)3.虚拟专线/专网业务 (6)3.1.三层MPLS VPN业务 (6)3.2.二层VPN业务(VPLS) (7)4.WLAN接入业务 (8)4.1.AC集中化部署 (8)4.2.AC分布式部署 (9)5.基于CM-IMS的语音业务 (11)6.自有业务系统的互联网接入 (12)7.IPTV业务 (14)8.IDC业务 (16)1. 概述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定位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综合承载网络,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的互联及CMNet骨干网/省网的接入。

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承载的业务可分为互联网接入类、虚拟专线/专网、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和多媒体类三大类,其典型业务如下所述。

主要涉及阿郎SR7750、华为ME60、爱立信SE800共3款SR/BRAS设备,以下为这三款设备的配置举例。

2. 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分为PPPOE接入业务、IPOE接入业务和专线接入业务三种种类型。

2.1.家庭宽带接入业务PPPOE上网业务为城域网承载的默认业务。

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的扩展。

二层宽带汇聚交换机透传外层标签。

SR/BRAS做为宽带接入网关,在下行GE端口终结SVLAN,并通过和后台的交互实现宽带用户的精确绑定。

PPPOE上网业务实现示意图如下所示:修改图中文字图2-1 家庭宽带接入业务示意图2.2.IPOE上网业务IPOE接入业务采用DHCP动态IP 地址分配方式,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 的扩展,二层宽带汇聚网透传外层标签。

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技术规范1. 简介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是指覆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为城市提供高速数据通信和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作为国内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为了满足城市内优质通信需求,采用了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接入设备技术。

本文档将介绍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的技术规范,包括硬件规范、软件规范、安全规范等方面。

2. 硬件规范2.1 设备类型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路由器(Router):用于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负责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互联。

路由器通常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

•交换机(Switch):用于实现局域网内各设备之间的通信,主要负责数据包的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通常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免受非法访问和攻击,主要负责网络安全策略的实施和控制。

防火墙通常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

2.2 设备性能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的性能要求如下:•路由器性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具有大缓存和高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任务。

•交换机性能:具有快速的数据包交换能力,支持高速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通信。

•防火墙性能:具有高效的安全策略实施和控制能力,能够及时识别和阻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2.3 设备接口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的主要接口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以太网接口(Ethernet Interface):用于与局域网中其他设备进行连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广域网接口(Wide Area Network Interface):用于与广域网中其他网络节点进行连接,支持远程访问和互联互通。

•管理接口(Management Interface):用于设备的远程管理和配置,支持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

中国移动TD-LT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TD-LT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

修正版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T D-LT 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T D-L T E R A N S u b-s y s t e m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无线网基本功能要求 (3)4.1 带宽配置 (3)4.2信道类型与配置 (3)4.3 参考信号 (4)4.4 物理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4)4.5 MA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5)4.6 RL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4.7 PDCP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4.8 RR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4.9 DRX (7)4.10 移动性管理 (7)4.11 无线资源管理 (7)4.12 QoS机制 (8)4.13 测量功能 (8)4.12 多天线技术 (8)4.13 无线承载 (9)5.基站产品类型要求 (9)6.BBU硬件要求 (9)6.1 BBU硬件通用要求 (9)6.1.1 容量 (9)6.1.2 系统带宽 (9)6.1.3 子帧配比 (9)6.1.4 多天线 (9)6.1.5 下行调制方式 (9)6.1.6 上行调制方式 (9)6.1.7 用户数 (9)6.1.8 峰值吞吐量 (9)6.1.9 同步源 (10)6.1.10 传输接口 (10)6.1.11 尺寸 (10)6.1.12 功耗 (10)6.1.13 板卡备份 (10)6.2 BBU供电要求 (10)6.2.1 供电方式 (10)6.2.2 直流备电 (10)6.3 BBU操作维护要求 (10)6.3.1 操作维护接口 (10)6.3.2 状态指示灯 (10)6.3.3 告警接口 (10)6.3.4 故障定位 (10)6.4 BBU可靠性要求 (10)6.5 BBU环境要求 (11)6.5.1 温度湿度 (11)6.5.2 防尘防水等级 (11)6.6 BBU电磁兼容性要求 (11)6.6.1 电磁兼容 (11)6.6.2 接地 (11)6.7 BBU安全要求 (11)6.7.1 安全能力 (11)6.7.2 抗震能力 (11)6.8 Ir接口要求 (11)6.8.1 拓扑结构 (11)6.8.2 星型连接 (11)6.8.3 链型连接 (11)6.8.4 级联技术 (11)6.8.5 接口数据 (12)6.8.6 接口带宽 (12)6.8.7 单模光纤 (12)6.8.8 光纤长度 (12)7.RRU硬件要求 (12)7.1 RRU射频指标 (12)7.1.1 发射关断功率 (12)7.1.2 EVM (12)7.1.3 接收动态范围 (12)7.1.4 总体说明 (12)7.2 RRU频段和带宽 (12)7.2.1 工作频段 (12)7.2.2 系统带宽 (12)7.3 RRU硬件通用要求 (12)7.3.1 射频通道 (12)7.3.2 多天线 (13)7.3.3 下行调制方式 (13)7.3.4 上行调制方式 (13)7.3.5 输出功率 (13)7.3.6 功率效率 (13)7.3.7 射频功率分配 (13)7.3.8 重量 (13)7.3.9 体积 (13)7.3.10 远程电调 (13)7.3.11 共天线 (13)7.4 RRU供电要求 (13)7.4.1 直流供电 (13)7.4.2 交流供电 (13)7.5.1 操作维护接口 (14)7.5.2 故障定位 (14)7.5.3 状态指示灯 (14)7.5.4 驻波比告警 (14)7.5.5 防盗防水告警 (14)7.6 RRU可靠性要求 (14)7.6.1 正常工作环境 (14)7.6.2 高温环境 (14)7.7 RRU环境要求 (14)7.7.1 温度湿度 (14)7.7.2 防尘防水等级 (14)7.7.3 散热方式 (14)7.7.4 承受风阻 (14)7.7.5 安装方式 (14)7.8 RRU电磁兼容性要求 (14)7.8.1 电磁兼容 (14)7.8.2 防雷 (15)7.8.3 接地 (15)7.9 RRU安全要求 (15)7.9.1 安全能力 (15)7.9.2 抗震能力 (15)8.S1/X2接口功能要求 (15)8.1 S1接口功能要求 (15)8.1.1 S1接口管理 (15)8.1.2 E-RAB管理 (15)8.1.3 UE上下文管理 (15)8.1.4 UE能力传递 (16)8.1.5 移动性管理 (16)8.1.6 NAS消息传递 (16)8.1.7 寻呼 (16)8.1.8 位置管理 (16)8.1.9 负载管理 (17)8.1.10 接口数量 (17)8.2 X2接口功能要求 (17)8.2.1 X2接口管理 (17)8.2.2 移动性管理 (17)8.2.3干扰协调 (17)8.2.4位置管理 (17)8.2.5 接口数目 (18)9.传输功能要求 (18)9.1 物理层接口要求 (18)9.2 L2功能要求 (18)9.3 L3功能要求 (18)9.5 负载分担和冗余保护 (19)9.6 同步要求 (19)10.升级要求 (19)11.编制历史 (20)前言本规范将在TD-LTE设备选型、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

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TD-LTE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TD-LTE 移动通信网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T D-L T E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W i r e l e s sN 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1X -XX -XX 发布201X -XX -XX 实施QB-J-XXX -2012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4总则55网络服务质量指标55.1室外连续覆盖场景的RSRP、RS-SINR、边缘速率指标65.2室内覆盖系统场景的RSRP、RS-SINR、边缘速率指标通用服务质量指标65.3其它通用服务质量要求66网络设计一般要求76.1TD-LTE无线接入网结构图76.2TD-LTE系统主要接口86.3TD-LTE无线网络工程设计应遵循要求86.4TD-LTE无线网络工程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97无线网网络设计97.1一般原则97.2规划设计要求和流程107.3覆盖设计107.4容量设计127.5系统频率配置137.6子帧规划157.7物理小区标识(PCI)规划167.8跟踪区(TA)规划167.9系统间干扰协调167.10天馈系统设计177.11传输需求规划187.12IP地址规划198编号方式198.1移动用户相关编号方式198.2基站相关编号方式209网管要求2110同步要求2111局址与站址选择2212安装工艺要求2312.1无线基站机房工艺要求2312.2天馈线安装工艺要求2412.3桅杆(抱杆)及铁塔设计要求2613编制历史28附录A LTE室外宏站规划审核方法28附录B TD-LTE与其他系统隔离要求32B.1 各系统工作频段及基站发射功率32B.2 各系统基站设备遵循的设备规范32B.3 隔离度要求33B.4 常用干扰消除或降低的各类措施34B.5 不同系统间天线隔离距离34前言本标准旨在规范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工程的规划方案制定和安装设计,重点给出设计要求和标准,为中国移动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编制提供基本参考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G-003-2010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C C版本号:1.0.02011-6-24发布2011-6-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 I I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系统架构 (4)4.1概念 (4)4.2系统组成 (5)4.3接口 (5)4.4承载业务 (5)5接入方式 (6)6系统设计 (7)6.1PON系统设计 (7)6.2PTN、MSTP/SDH系统设计 (12)6.3WLAN系统设计 (12)7网管系统 (14)7.1网管功能要求 (14)7.2网管系统设计 (14)8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 (15)8.1设备配置要求 (15)8.2安装要求 (16)9接入光缆设计 (20)9.1光缆网结构 (20)9.2光缆引入方式 (21)9.3主干光缆设计 (22)9.4配线光缆设计 (24)9.5入户线缆设计 (25)9.6缆线敷设及成端 (26)9.7配线设施设置原则 (29)9.8配线设施安装要求 (30)10接入管道设计 (30)10.1管道路由 (30)10.2管道容量 (31)10.3管材选型 (31)10.4管材弯曲与波长 (32)10.5管道埋设 (32)10.6人(手)孔设置 (33)11系统技术要求 (34)11.1网络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34)11.2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36)12环境与接地要求 (50)12.1环境要求 (50)12.2接地要求 (51)13编制历史 (51)14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51)15附录B(PON系统保护方式) (52)16条文说明 (53)前言本标准是为了贯彻中国移动“无线+基站光缆延伸+IP+IMS”的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大力加快建设面向全业务的基础网络设施而制定的。

本标准包括综合接入网络系统架构、接入方式、系统设计、网管系统、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接入光缆设计、接入管道设计、系统技术要求、环境与接地要求等。

本标准是接入网PON部分设计、验收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G-003-2010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2] QB-G-001-2011 中国移动PO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本标准需与《中国移动PO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187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鹭丁为民马向辰高军诗白立荣李昶杜诗研蒋克天胡勇杨珩李红袁海松方永昌朱晨光徐嫩霞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除基站接入网络之外的其他各种业务的接入网络的工程设计。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接入网络系统设计、接入管道/光缆线路设计、设备技术要求等,供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及设计单位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接入网的新建工程和扩建工程,包含了采用PON、PTN、MSTP/SDH、WLAN等技术的接入网络,重点对基于EPON/GPON技术的PON接入网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 GY/T 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2] YD/T 1099-200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信息产业部[3] YD/T 5026-2005 通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信息产业部[4] YD 5059-2005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5] YD/T 5119-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6]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信息产业部的无源光网络(EPON)信息产业部[7] YD/T 1531-2006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8] GB 50373-2006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建设部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9] 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10] YD/T 1949-2009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11] YD/T 1995-2009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吉比特的无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光网络(GPON)工业和信息化部[12] YD 5095-2010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3] 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14]YD/T 5186-2010 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柜安装设计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15] YD/T 5206-2011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待发布)[16] YD/T 5207-2011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验收规范(待发布)[17] 移计通[2010]64号中国移动城域网建设方案场景模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18] 信部无[2002]353号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息产业部[19] QB-B-009-2010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PTN设备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C Accessing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G Access Gateway综合接入媒体网关AP Accessing Point接入点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BER Bit Error Ratio比特差错率,误码率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TV Broadcast Television广播电视CATV Community Antenna TV有线电视CES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电路仿真业务CN Customer Network用户网络DDN 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DSLAM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FTTB/C Fiber to the Building / Curb光纤到大楼/分线盒FTTCab Fiber to the Cabinet光纤到交接箱FTTH 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庭用户FTTO 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GPON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吉比特无源光网络HGU Home Gateway Unit家庭网关单元IMA Inverse Multiplexing over ATM反向复用,通过集成多T1、E1来传递ATM数据流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网络电视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LCT Local Craft Terminal本地维护终端MDU Multi-Dwelling Unit多住户单元MODF Main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总配线架MOS Mean Opinion Score平均意见评分MSTP 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多业务传输平台MPLS-TP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Transport Profile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面MTU Multi-Tenant Unit多商户单元NMI Network Management Interface网络管理接口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NNI Network-Network Interface网络-网络接口OAM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和维护ODF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光配线架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光网络终端ONU 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系列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传统电话业务PSQM Perceptual Speech Quality Measurement感知通话质量测试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QoS 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RF Radio Frequency射频SBU Single Business Unit单商户单元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SFU Single Family Unit单住户单元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业务节点接口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P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浪涌保护器SR Service Router业务路由器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s同步传送模块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TE Terminal Equipment终端设备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IP电话VRRP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4.系统架构4.1概念4.1.1 综合接入指除基站接入以外的其他所有业务的接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