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 基础稳固层 ]1.以下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样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以内【分析】 D 项,“悟”通“晤”,当面。

【答案】D2.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引认为流觞.曲水觞:酒杯B.所以游目骋.怀骋:松开、敞开C.虽趣舍万殊趣:趋势,取向.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到.【分析】 D 项,致:情味,情致。

【答案】D3.以下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 94890064】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分析】 A 项,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余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A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94890065】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认为流觞曲水....极视听之娱⑧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A.①/ ②/ ③/ ④⑦/ ⑤⑧/ ⑥B.①⑥ / ②/ ③⑤/ ④⑦/ ⑧C.①/ ②⑧/ ③⑤/ ⑦/ ④⑥D.①⑥ / ②⑧ / ③/ ⑦/ ④⑧【分析】①/ ②/ ③/ ④⑦ / ⑤⑧ / ⑥挨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

【答案】A5.以下各句中,句式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死生亦大矣D.亦将有感于文雅【分析】A、 B、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

【答案】C[ 阅读提高层]94890066】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6~ 9 题。

【导学号: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认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高中语文3.8兰亭集序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3.8兰亭集序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

兰亭集序文言基础知识 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酒杯 B .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 C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到 答案 D解析 致:情趣。

2.对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当其欣于.所遇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④终期于.尽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 B解析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②介词,在,从;③介词,对;④介词,到。

3.下列对本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暮春”指晚春,“禊事”是古时的一种风俗。

B .《兰亭集序》虽为一般宴集而作,但却不同于当时的咏物谈玄之作,该文章写得清新朴素,指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老庄哲学观点。

C.《兰亭集序》中,“不知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

《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四书”。

D.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其书法艺术卓越,人称“书圣”。

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 C解析“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肯定了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课时作业8兰亭集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课时作业8兰亭集序

课时分层作业(八) 兰亭集序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不临.文嗟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列坐其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以五年为期.死期.至矣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贤.毕至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B.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齐.彭殇为妄作B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B.仰观宇宙之大C.不能喻之于怀D.亦将有感于斯文B6.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修禊: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B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6唐诗三首学业分层测评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6唐诗三首学业分层测评

唐诗三首[基础巩固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栈.道/饯.别 露.面/露.马脚 参.差/扪参.历井 B .湍.急/揣.摩 翘.首/翘.尾巴 悲号./号.令三军 C .抚膺./赝.品 混.迹/混.合泳 呼吁./长吁.短叹 D .峥.嵘/诤.言 执拗./拗.口令 梗塞./敷衍塞.责 【解析】 A 项,zh àn/ji àn ,l òu ,c ēn/sh ēn ;B 项,tu ān/chu ǎi ,qi áo/qi ào ,h áo/h ào ;C 项,y īn ɡ/yàn,h ùn ,y ù/x ū;D 项,zh ēn ɡ/zhânɡ,ni ù/ào ,s â。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4200115】A .开国何茫然..B .可以..横绝峨眉巅 C .地崩山摧壮士..死 D .不如..早还家 【解析】 茫然:时间悠远。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剑阁峥嵘而.崔嵬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手抚膺坐长叹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解析】 C 项,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修饰。

A 项,虽,虽然。

B 项,于,介词,比。

D 项,以,介词,用。

【答案】 C4.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34200116】A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在。

“迷”,是痴迷的意思。

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走进自然5归去来兮辞(并序)学业分层测评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走进自然5归去来兮辞(并序)学业分层测评

归去来兮辞(并序)[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27120062】A.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盈:满情在骏奔骏奔:骑着快马奔跑B.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诸侯以惠爱为德惠爱:仁爱,这里指爱惜人才C.当敛裳宵逝敛裳:收拾行装抚孤松而盘桓盘桓:徘徊,逗留D.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寓形宇内复几时宇内:天地间【解析】 A项,骏奔:急速奔丧。

【答案】 A2.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B.①风飘飘而吹衣②泉涓涓而始流C.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感吾生之行休D.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解析】 A项,①介词,被;②动词,做,担任。

B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27120063】例句: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A.乐琴书以消忧 B.时矫首而遐观C.策扶老以流憩D.善万物之得时【解析】 例句“宵”,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A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B项,“时”,名词作状语,不时;C项,“策”,名词作动词,拄着;D项,“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

【答案】 B4.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27120064】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富贵非吾愿B.问征夫以前路C.复驾言兮焉求D.遂见用于小邑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B.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C.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D.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解析】 “延之临去”是主谓结构,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留二万钱与潜”表述完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久之”是时间副词,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

8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件谜一样的珍宝,它就是王羲之书写的被历代书法家推为“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古人形容它“清风出岫,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它达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我们在鉴赏书法美的同时,也不可忘了欣赏其文描写的兰亭胜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上至远古时代,下至时下今日,中华民族的书法史,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而又日趋完美、坎坷不平但荣光无限的光辉历程,其光彩夺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为世人所敬仰。

【课内挖掘】1.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

您用一支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奇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您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

兰亭虽已矣,但永不逝去的是《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您也为自己写下了华丽的篇章。

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定格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您,就是方寸展人生的一代书圣王羲之。

2.诗人以诗为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足以体现这一点。

做禊事时,志同道合的老少诗人聚在兰亭。

这里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环境更是幽美,但却没有“丝竹管弦之盛”,又何以为乐呢?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达到了“信可乐也”的境界,足可见作诗是诗人引以为乐的趣事。

通过景与事,感悟生命的短暂,体会到古人“死生亦大矣”的观念。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地看待人生,他能做到欢乐有终,体现了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莺飞草长的季节,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的涟漪,飘荡着书法的粗犷。

圣地会稽,诗文相遇,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临风,赋彩天地。

只是俯仰之间,一切皆为陈迹,而你,在用一生的心血书写自己。

从小就拿住毛笔,为自己书写华丽的篇章,先是墨池,而后墨溪,无数次洗笔之后狂草的墨迹,终于形成。

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课件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课件

[ 整体· 感知] 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 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 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 文脉· 梳理]
①慨叹 ②人生之悲
[ 文本· 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信可乐”的原因的一组是( )
[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 定她活不过 6 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 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 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 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 “黄博 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 ”她十分坦 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兰亭集序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兰亭集序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0 兰亭集序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觞:酒杯所以.游目骋怀以:用来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借指音乐俯察品类..之盛品类:自然界的万物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互相交往或取诸..怀抱取诸:从……中取得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导致亦将有感于斯.文斯:这2.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困于心,衡于虑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所..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以游.目骋.怀⑥渔人甚异.之⑦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②/③/④⑥/⑤⑦B.①⑤/②/③/④⑥/⑦C.①/②⑦/③/⑥/④⑤D.①⑤/②⑦/③/④/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C.亦将有感于斯文..系之矣.. D.感慨6.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B.仰观宇宙之大C.不能喻之于怀D.亦将有感于斯文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又称叙、叙言、序言、引、引言等,它作为一种实用类文体,包括赠序和书序两种,《兰亭集序》就属于赠序。

B.“修禊”就是做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初三,不再用巳日。

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C.“癸丑”在《兰亭集序》中指永和九年。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即季春。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解析】D项,“悟”通“晤”,面对面。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觞:酒杯B.所以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C.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到【解析】D项,致:情趣,情致。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94890064】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解析】A项,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余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 A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94890065】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以为流觞曲.水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①/②/③/④⑦/⑤⑧/⑥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②⑧/③⑤/⑦/④⑥D.①⑥/②⑧/③/⑦/④⑧【解析】①/②/③/④⑦/⑤⑧/⑥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死生亦大矣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94890066】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逐步排除错误选项。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中,“池水尽黑”是完整的主谓句,前面当断开,排除AC两项。

“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是两个句子,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答案】 B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东床就是女婿。

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

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

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答案】 D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恨。

【解析】D项,王述先前在会稽任职,后因母丧又回到郡里。

并非“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

【答案】 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2)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

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

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

”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回来守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

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他,王述深以为憾。

[语言运用层]10.下面是一段介绍书法王羲之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个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构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与运用修辞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贡献”的要点。

相关信息主要是:“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应注意材料用分号所分隔成的三个方面。

【答案】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11.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

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