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花果山大道城市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钢筋除锈加固及新旧砼接茬处理施工方案(广电B区续建工程)

钢筋除锈加固及新旧砼接茬处理施工方案(广电B区续建工程)

钢筋除锈加固及新旧砼接茬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及施工现状连云港市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城(A、B区工程)项目,位于连云港市花果山大道以东,晨光路以南(科教园区花果山大道与晨光路交汇处的东南角区域)。

建设规模为主楼地上二十二层,地下一层,裙楼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122771.55m2。

该工程由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投资建设;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设计;江苏科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该工程A区主、裙楼主体工程于2012年11月29日封顶,B区主体工程因该工程使用功能改变,自2012年3月起断续施工至2012年年底,完成了±0.00以下部分地下室结构施工后暂停至今。

柱、墙、梁、板纵向预留钢筋因较长时间裸露于外部环境,钢筋锈蚀较为严重,混凝土表面局部有风化和锈水污染迹象。

二、施工准备1.我公司于2013年年底,对B区原有已完成至±0.000以下部分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部安排测量人员会同建设、监理单位代表按照设计图纸逐一核对检查,复测建筑物轴线、标高等,绘制了已完工程施工平面图。

该平面图经建设、监理单位审核,已签证确认。

2.针对暂停工程的现状,积极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联系,从施工作业面已绑扎成型钢筋的拆除、钢筋除锈、除锈处理后如钢筋截面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植筋处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

3. 提前落实施工作业面已绑扎成型钢筋的拆除、钢筋除锈、除锈处理后如钢筋截面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植筋处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等四个方面施工的人员、机械、设备等,并做好复工前的准备工作。

三、施工方案(一)、施工作业面已绑扎成型钢筋拆除1、除混凝土中直接预留的钢筋外,其余所有可拆除的钢筋全部拆除。

其中包括所有箍筋、分布筋、已绑扎未浇筑混凝土的柱、墙、板、楼梯等钢筋,对直接预留的钢筋部分,拆除至构件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或搭接接头处,无机械连接接头或搭接接头的通长钢筋尽可能保留。

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学苑一路〔花果山大道~环山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工程概述1. 1 委托单位:连云港市国土局 1. 2 设计范围本期工程西起花果山大道,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施工起点K0+070,东至环山路,设计施工终点桩号为K1+159.443,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雨水、污水〕、照明等内容。

1. 3 道路区域环境与现状学苑一路位于花果山片区内,东西走向,西起花果山大道,东至花果山脚下的拟建环山路,沿线与学苑四路成“T 〞型交叉。

其中,花果山大道、学苑四路及环山路均未实施。

道路区域现状:沿线道路红线用地范围多为耕种农田,多条排水沟横穿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用地地势平坦,地形无明显起伏;整个现状用地地面标高除沟塘外在3.0~5.8米之间。

学苑一路连接环山路与花果山片区最具规模道路花果山大道,它的建设实施,将对完 善花果山片区内路网有积极作用。

1.4 道路性质及等级:城市次干道。

第二章 设计参考资料及依据1.?连云港市城市干道网控制规划?〔1996~2021〕 2.?连云港市公共交通规划?〔1997~2021〕 3.?连云港市新海地区排水规划?〔1997~2021〕 4.?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JJ37-90〕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JTGD50-2006〕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 7.?公路路基设计标准?〔JTGD30-2004〕8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97〕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J F10-2006〕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GB50220-95〕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JGJ50-2001〕 13.?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五册〕 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68-97〕 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标准?〔GB 50289-98〕 17.连云港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路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函? 18.深圳市规划院?连云港花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市规划局?关于学苑一、三、四路方案批复的函?连规总函[2007]46号20.市建设局?关于对学苑一、三、四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的批复?连建城[2007]382号第三章 地形地质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勘探路段位于连云港市花果山片区内,全长1.15km ,地势开阔平坦,地貌单元属海积平原与山前冲沉积交互相,山前地势较高。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

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

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

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

现状用地范围•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以及连云港市博物馆等,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规划设计指引

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规划设计指引

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规划设计指引1总则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住宅规划设计水平,促进住宅项目品质提升,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形象持续优化,制订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连云港市区内新建高品质住宅规划设计,改建项目可参考执行。

2加强城市空间设计2.1.优化住宅总体布局住宅项目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建筑的关系,尊重山水城市特色,通过合理布局组团空间和集中绿地,避免大面积采用行列式布局,营造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

沿山地带建设空间宜采用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布局结构,注重沿山地区建筑风貌、高度和视廊控制,做到显山透绿。

滨水地区空间布局和场地设计宜减少对水岸、山地、植被等原生地形地貌的破坏,注重滨水建筑界面、高度、视线通廊设计,实现城市空间与滨水景观的融合、渗透。

2.2.注重天际线设计住宅项目应通过相邻地块及地块自身的高度设计,营造“成组成团、疏密有致、丰富有序”的城市天际线。

山前地区建设空间应强调建筑天际轮廓线与山脊线的协调,突出山地建筑风貌。

位于重要山体、重要水体、重要廊道周边地区的建筑高度应符合上位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要求。

重要山体、重要地标、重要节点之间的视线通廊,其视线通廊的建筑高度应保证不遮挡视点互望。

2.3.加大建筑退让位于快速路、主次干道沿线的住宅建筑退让宜差异化,位于快速路、主次干道交叉口的住宅建筑在符合相关规定条件下,应适当加大退让距离,留足城市开放空间,丰富街角公共界面。

沿城市主要景观街道两侧的地块,鼓励建筑退界区域和街道景观一体化设计。

2.4.管控城市界面位于城市重要节点、河流、廊道、快速路、主干道沿线的建设项目,应合理确定建筑面宽和高度的比例关系,形成疏朗大气的城市界面。

合理控制住宅及裙房贴线率,使街道形成连续、有机的整体空间。

滨水、临山及临城市重要干道的建设项目,适当增加空间开敞度,并保证城市设计中确定的主要景观轴线及视线通廊贯通。

3提升住区内部空间规划3.1.塑造多层次空间结构高品质住区应遵循自然地形地貌,统筹周边城市条件合理布局,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宜结合本地区主导风向、温湿度条件,改善住区微气候条件。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2008-2030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及南翼三大层次。

从城市规模来看,2012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

2030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平均每年约增加5平方公里。

此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与区域中心城市;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干线大港;江苏省乃至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山海相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

未来港城将逐渐建立“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空间结构。

“一体”即连云港中心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及交通中心,“两翼”即连云港中心城区南、北两侧的产业发展及综合配套区。

“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

一、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

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 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

总面积约为1644 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08-2030。

其中,近期为2008-2012 年,远期为2013-2030 年,远景展望2030 年以后。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4•【字号】连政办发[2011]127号•【施行日期】2011.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连政办发〔2011〕12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云台山景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为加快花果山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风景区步伐,进一步提高花果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文件,结合花果山风景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充分依托和利用花果山享誉海内外的名著文化、自然山水等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扩增接待能力为重点,将花果山风景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景观形象鲜明、游赏魅力独特、各种要素协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创建目标与任务(一)创建目标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细则,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从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和游客意见三个部分进行评定,其中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必须达到950分(满分1000分),景观质量评分必须达到90分(满分100分),游客意见评分必须达到90分(满分100分)。

(二)具体任务1.旅游交通修建花果山景区南侧云台乡段、东侧朝阳镇段环山道路,连接港城大道、花果山大道,形成景区外围旅游快速通道;在连徐、宁连、连临、沿海等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以及城市主干道等,设置进入花果山景区的旅游指示牌;增加主要游览区生态停车场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完善九龙桥至孔雀沟,渔湾车行道至渔湾景区的生态化、特色化和无障碍化游步道建设;加快景区内部主要游览区的车行道连接;在景区五圣广场南侧、渔湾入口、孔雀沟入口按照有关标准完善公交配套设施。

XX国际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XX国际产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尽量保留现有水渠、维持生态微系统的完整性, 并严格控制污染,
措施:
1、湿地生态环境保护 ·水系维护(维持水系完整性、污染源控制) ·湿地生物保护措施(芦苇、鸟类) 2、湿地公园建设 ·栈道、平台等观景设施建设 ·文化主题营造(旅游节、原生态体验、纪念 拍照) 3、强化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意识 高新生态技术运用、绿化覆盖要求、全民生态 环保意识。
3、由政府主导、商家参与,建立严格科学的 管理机制 ·企业准入门槛设定 ·土地使用相关制度 ·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后勤服务保障制度
发展策略
策略之三:城市空间策略
1、点——重要空间节点 2、线——花果山大道整体景观设计 3、组团渐进开发模式
措施:
1、对园区入口以及与城市衔接的交叉口进 行重点设计与打造,突出形象。
目标:
打造具有国际品质、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的现代化都市型产业园区!
开发理念
1
产业高端化: 经济效益强、社会知名高、环境影响小、带动作用大。
(例如三星、IBM、SONY等知名企业)
2
功能多元化: 工作+居住+培训+娱乐+……
(树立“不仅仅是工业城”的开发理念)
3
环境生态化: 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系统维护、绿色环境营造。
2、花果山大道景观控制 ·道路景观绿化(精心设计草坪、灌木(花 卉)、乔木、景观构筑物 ) ·沿路建筑作统一规划、立面应作建设要求
3、花果山沿路用地划分组团,按时序逐次 开发。
3、规划布局:前期构思+方案比较+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
功能结构——三纵一横、两区八片 三条纵向发展主轴:
山海城市轴线:花果山大道为导向的城市 发展主轴线,也是园区发展的空间主线。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2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4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5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6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7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9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15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17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18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19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23总则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和发展,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形成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中等发达城市公交发展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