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合集下载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的特征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的特征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的特征成因及评价顾炳伟1,徐恒喜2,程明1,孙和君3,杜良1(1. 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2. 连云港市花果山风景区管理处,江苏·连云港 222061;3.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苏·连云港 222061)摘 要: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大别—苏胶褶皱带的苏北—胶南背斜的一翼。

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构造、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水侵蚀、活跃的水体资源与地形地貌的耦合形成了园区独特的以山体、洞穴、奇石、地质构造、海蚀地貌为核心的地质地貌景观,辅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海域风情,赋予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文化、旅游观赏价值。

关键词: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国家地质公园;花果山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2)04-0028-06地质遗迹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不可再生资源,国际上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历来高度重视[1]。

早在1872年,美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欧洲学者也在1996年提出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的建议。

地质公园成为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发展的载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提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建立全球地质遗迹的保护体系[2-4]。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中麓,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

其伴随着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问世而让世人熟知,闻名海内外。

历朝历代留下的古建筑、古石刻等人文、古建筑遗址遍布山中,自古有“东海第一胜境”“海内四大灵山之一”的美誉。

区内旅游地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5],结合前人资料及以往相关研究[6-9],拟对园区内各类景观资源,尤其是地质遗迹的特征成因作一探讨,并对其定性评价,以期对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连云港花果山游玩攻略

连云港花果山游玩攻略

连云港花果山游玩攻略简介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城市。

其中,花果山是连云港的一大旅游景点,以其秀美的山水景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连云港花果山的游玩攻略,以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行程。

交通•前往连云港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乘坐飞机、火车或长途客车。

连云港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都有班车或出租车往返于市区和景区之间。

•花果山位于市区东部,交通便利,您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

景点1. 花果山风景区花果山风景区是连云港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壮丽的山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登上山顶,您可以俯瞰整个连云港市区和周边美景,尽览无限风光。

#### 游览路线推荐 1. 从景区东门进入,沿着山路向上行走,穿越茂密的树林,欣赏自然风光。

2. 登上山顶的观景台,远眺连云港市区和远山的美景。

3. 沿着山脚下的小路漫步,欣赏山水之间的交融。

2. 花果山景区解放碑、玉女峰花果山景区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解放碑和玉女峰。

解放碑是纪念抗日战争中解放连云港的重要纪念碑,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玉女峰位于山脚下,是花果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峰顶层云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3. 花果山文化村花果山文化村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您可以参观民俗展览、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可以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感受传统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美食在连云港花果山游玩期间,您不容错过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美食: - 水磨粉:连云港的特色面食之一,口感细腻,配合香味浓郁的炖牛肉汤,美味可口。

- 鱼塘糕:由米粉加上鱼肉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 水果:连云港盛产各种水果,尤其以葡萄和樱桃最为著名,新鲜多汁,口感极佳。

注意事项•游览花果山时,注意穿着舒适的服装和鞋子,以便于行走和攀爬。

•出行前,及时查看天气预报,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前往景区。

•在景区内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持良好的游客素质。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

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

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

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

现状用地范围•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以及连云港市博物馆等,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景点介绍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景点介绍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景点介绍
花果山景区,位于连云港市区西郊,山体平缓,延伸八里,林木葱郁,气象清新,景色宜人,是如今连云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花果山景区整体景观属罗湖山地植被林带景观,由绿行道、林木带、水系带、土家文化廊道、芦苇湖组成,绿意盎然,树木林立,在阴凉下,徜徉在林荫院中,将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

除了布满西湖风情特色的景观外,花果山景区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如苏州江陵古代祠堂、草池古界、猴嘴古道等,这里历史文化的厚重而丰富的底蕴给游客留下了印象深刻的印记。

著名的土家文化传唱歌艺,传承及弘扬着德艺双馨的土家文化信息,端正体现了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增添了景区的文化元素。

此外,花果山景区也拥有自然野餐、垂钓、采摘、骑马等旅游资源,春游、秋攀在林木茂密、晴空万里的日子里,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释放自己自由自在的热情,体验大自然无限的魅力。

花果山景区于2012年8月取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认证,完成了一个真正
的国家级旅游景区的建设,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游览体验同时致力于植树,绿化和科普教育宣传等,在有利的大自然环境的支持下,也将大力发挥其实用价值和环境教育价值,增加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

花果山景区是连云港最具代表性的一处风景旅游胜地,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更是游客享受大自然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

去花果山,可以游走在葱翠的林间,走进古朴的古迹中,体会聆听村民土家语的民歌,历史文化、植物林立的古韵随你暂留,这里是真正的水乡风情和乡土文化的都市绿洲,是悠閒放松、宁静祥和的精神安息港。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2008-2030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及南翼三大层次。

从城市规模来看,2012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

2030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平均每年约增加5平方公里。

此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与区域中心城市;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干线大港;江苏省乃至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山海相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

未来港城将逐渐建立“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空间结构。

“一体”即连云港中心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及交通中心,“两翼”即连云港中心城区南、北两侧的产业发展及综合配套区。

“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

一、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

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 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

总面积约为1644 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08-2030。

其中,近期为2008-2012 年,远期为2013-2030 年,远景展望2030 年以后。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地质公园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公园由花果山中心园区和渔湾-东磊两个园区组成,地理坐标:东经119°14′08″—119°20′15″,北纬34°37′06″—34°40′24″,总面积29.90 km2。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地质公园各园区保护、建设、规划、经营及管理,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改变、移动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

凡在地质公园内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地质公园实行统一管理,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是地质公园的综合管理机构。

第六条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地质公园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保护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环境,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二)负责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和《园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报送审批,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或协调相关部门对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调查、评价、监测,对典型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建立档案,加强保护。

(四)组织开展地质公园自然环境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防止自然环境和地质遗迹被破坏或污染。

(五)制定地质公园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在地质公园内从事的各项活动。

监督在地质公园内经批准开展科研、考察、学术交流、旅游开发和影视外景拍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行为。

(六)开展科研、科普教育活动,挖掘地质公园科学内涵,加强地质公园地学导游人员的培训,提升旅游品位,提高地质公园影响力。

连云港花果山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特征与保护

连云港花果山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特征与保护

industry
潘冰冰 1 殷蓬勃 2
1. 山东创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 北京易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影响力
真实度
行业关联度
连云港花果山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特征与保护
花果山地质公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于 2018 年被国土资源 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花果山处于我国中央造山带的东部,形成了高 压低温的变质岩岩体,花果山东临黄海,经历了数次的构造抬升,形成 了以海蚀地貌和滑坡崩塌为代表的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国家级地质遗 迹 20 处,是研究苏鲁造山带变质岩体和环境地质遗迹的重要科研基地。 针对花果山代表性地质遗迹,应在机构设置、保护区划定、生态修复等 方面实施保护措施,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国家公园建设。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现状与进一步措施
1.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机构 为了统一管理,便于保护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使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开发保护,达到“在保护中开发,在 开发中保护”的要求和地质遗迹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利用,达 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连云港市成立了花果山地质公园管理 委员会,隶属于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区的划分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自然景观,按照评价 分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 一级保护区设立两处,一处为花果山中心园区 560m 处的鬼 石崖海蚀洞,保护面积为 0.01km2。另一处一级保护区为东 磊景区的石海、三磊石、天愚亭,保护面积为 0.09km2。 3. 地质遗迹下一步保护措施: 目前,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内花果山中心园区的鬼石崖 一级保护区处于未开发状态,人迹罕至,花 果 山 地 质 公 园, 位 于 我 国 中 央 造 山 带 东段——苏鲁造山带的东部,构成岩石为形成于中新元古 代云台岩群变质地层。举世瞩目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CCSD)即研究苏鲁造山带,就位于超高压构造岩片上, 距花果山仅 50km,而花果山则位于高压低温构造岩片上。 新构造运动时期地壳强烈的抬升,超高压变质带和高压变质 岩体崩塌构造堆积,形成的单面山,侵蚀剥蚀构造,形成的 海蚀洞穴群等地质遗迹自然景观。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4•【字号】连政办发[2011]127号•【施行日期】2011.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连政办发〔2011〕12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云台山景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连云港市创建国家5A级花果山旅游景区实施方案为加快花果山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风景区步伐,进一步提高花果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文件,结合花果山风景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充分依托和利用花果山享誉海内外的名著文化、自然山水等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扩增接待能力为重点,将花果山风景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景观形象鲜明、游赏魅力独特、各种要素协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创建目标与任务(一)创建目标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细则,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从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和游客意见三个部分进行评定,其中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必须达到950分(满分1000分),景观质量评分必须达到90分(满分100分),游客意见评分必须达到90分(满分100分)。

(二)具体任务1.旅游交通修建花果山景区南侧云台乡段、东侧朝阳镇段环山道路,连接港城大道、花果山大道,形成景区外围旅游快速通道;在连徐、宁连、连临、沿海等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以及城市主干道等,设置进入花果山景区的旅游指示牌;增加主要游览区生态停车场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完善九龙桥至孔雀沟,渔湾车行道至渔湾景区的生态化、特色化和无障碍化游步道建设;加快景区内部主要游览区的车行道连接;在景区五圣广场南侧、渔湾入口、孔雀沟入口按照有关标准完善公交配套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捷 第六章 地质遗迹保护..............................................................................................19 第十五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9
第十二条 人文景观及评价.................................................................................. 15
D 第五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16 P 第十三条 总体布局与游览区、园区划分.......................................................... 16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014-2025 年)
迅捷PDF编辑器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条 公园位置.................................................................................................... 1 第二条 范围、边界、面积.................................................................................... 3 第三条 规划期限.................................................................................................... 4 第四条 规划依据.................................................................................................... 5 第五条 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7
编 第四章 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14 F 第十一条 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14
器 第七条 发展目标.................................................................................................... 9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11 第八条 地质地貌概述.......................................................................................... 11
迅第十六条 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24 第十七条 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25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27 第十八条 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27 第十九条 灾害防治.............................................................................................. 28 第二十条 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30 第二十一条 人文景观保护.................................................................................. 31
辑 第九条 地质遗迹类型.......................................................................................... 11
第十条 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12
第二章 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9 第六条 公园性质与特色........................................................................................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