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徐圩高新技术产业区概念规划10总体布局设计

合集下载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3、城市结构形态
由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组团功能: 新海城区——城市的行政、文化体育、商业商务中心 ,科研教育和创新研发基地。 连云城区——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区域性国际商 务中心、国际海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加工区、 临海产业区和海滨旅游基地。 城市发展方向 新海城区: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适度向东南方向发 展。连云城区: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
4、城市中心格局
(1)城市中心格局 规划城市中心结合连云港组团式城市形态,形成“一主 一副双中心”格局。 城市主中心:位于新海城区,包括市级行政、文化、 体育中心和城市商业商务主中心功能; 城市副中心:位于连云城区,包括城市商业副中心和 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功能。 (2)城市中心体系 中心城区形成一级中心(市级)、二级中心(片区级 )、三级中心(街道社区级)三级公共设施配置体系 。
三、郊区规划
1、规划范围 (1)本规划所指的郊区是指在规划区范围以
内、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地区,包括锦屏 、新坝、板桥、徐圩、朝阳和东海县的浦南等 6个镇,云台、花果山、宿城、高公岛和灌云 县的宁海等5个乡,共11个乡镇。
2、城镇空间规划
城镇发展定位 新坝镇——利用现有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作为周边边远 乡镇的发展中心,带动其本身和周边乡镇的共同发展,规划新坝 镇定位为贸易型城镇。 浦南镇——以原浦南开发区为依托,与海州区洪门工业区对接, 加强内引外联,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远景成为连云港中心城区对 外扩展的首选之地,规划浦南镇定位为工业型城镇。 徐圩镇——以原盐生产、水产品养殖和海洋捕捞加工为主的工业 城镇。 云台镇——结合现云台农场建设新镇区,定位于农业型城镇,为 远景中心城区发展可选空间之一。
阶段三:寻求发展动力和机遇,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实现“拥山” 空间构想。 积极寻求投资机遇,通过较大规模的项目带动,适时建设台南片 区。台南城区应规模恰当,以生态型科技

徐圩新区节能环保科技园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或产业】

徐圩新区节能环保科技园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或产业】

徐圩新区节能环保科技园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一、核心产业:园区内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三)投资项目或产业(PPP类)静脉产业园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静脉产业区,一块为配套产业区。

两大板块分别设置相关的配套服务区。

静脉产业区包括废油废液回收区、耐火材料再利用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区、废旧塑料处理区、其他废弃物综合处理区、废弃物分拣处理中心、废弃物回收仓储区、电镀及热处理中心、金属综合处理中心等。

配套产业区包括仓储物流区、木制品产业区、包装印刷产业区、精密机械加工区、金属制品加工区、塑胶制品区、多功能厂房区、设备维修区等。

近期规划(2015-2018年):2015年污水处理厂投入生产运营,处理能力3万吨/日,规划设计处理能力6万吨/日。

2015年启动2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确定项目合作模式和投资主体,并完成项目备案。

2016年建成园区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力争2020年前园区建成200MW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同步规划分散式风电项目和燃气分布式系统,满足整个园区的长期用能(冷热电)需求。

2016年启动工业废弃物集中处理焚烧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主要用于集中处理废油、废液、固体废弃物、废旧塑料和其他废弃物,力争2017年建成投产。

同期建成废弃物分拣处理中心和废弃物回收处理配套项目。

2016年启动电镀中心和热处理中心项目前期工作,结合连云港市环保规划,争取选址我园区,并以PPP或特许权方式投资建设,力争2017年取得项目立项。

2017年开展金属综合处理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具体需要适时启动建设。

2017年启动配套产业区规划,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启动仓储物流、包装印刷、精机加工、金属制品加工、塑胶制品和设备维修等服务区等前期工作。

中期规划(2018-2025年):2018年启动年启动电镀中心、热处理中心、金属综合处理中心项目建设(PPP 模式),争取2020年建成投产。

2018年分期启动仓储物流和其他服务区建设,争取2025年前全部建成投产。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PPT(28张)

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解析PPT(28张)
阶段一:完善双组团结构,形成现代化城市框架 新海态空间间隔,并加以严格控制。两组团内部按照科学的空 间策略,优化结构,紧凑布局,避免无序绵延。 当双组团结构相对稳定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约120万人。 阶段二:实施“抱河”空间构想,发展浦南片区,拓展产业发展 空间,增强城市实力 依托浦南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利用充足 的土地资源条件,保持蔷薇河两岸一定的生态空间,处理好蔷薇 河水源保护,使浦南片区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产业的首选空间。 浦南片区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并且仍 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
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组织
(1)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在全省“三圈五轴”空间发展格局指导下,构筑由一 个中心和“一纵一横”两条城镇发展聚合轴构成的城 镇空间总体格局。 一个中心:指连云港市区。 “一纵一横”两条城镇发展轴:“一横轴”指陇海铁 路和连云港 – 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徐连城镇发展聚合 轴连云港段;“一纵轴”是指连盐通(沿海)高速公 路和规划中的沿海大铁路青岛 — 连云港 — 盐城段以 及沿海港口群体构成的连通城镇发展聚合轴连云港段。
阶段三:寻求发展动力和机遇,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实现“拥山” 空间构想。 积极寻求投资机遇,通过较大规模的项目带动,适时建设台南片 区。台南城区应规模恰当,以生态型科技
城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科研、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高尚 居住等。 台南片区控制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 阶段四:建设台北“海上连云”,提升城市功能 在保持城市良好的空间结构的前提下,远景在西墅西侧海州湾内 通过添海建设海滨新城,重点发展国际性商务、高档居住、海滨 旅游度假,实现城市主导功能由“生产型”向“生活服务型”的 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打造新的滨海景观带,形成良好的滨海城市 风貌,实现连云港走向大海的城市梦想,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新亚 欧大陆桥东端的国际性城市。 “海上连云”发展用地约6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6万人。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2008-2030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及南翼三大层次。

从城市规模来看,2012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

2030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平均每年约增加5平方公里。

此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与区域中心城市;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干线大港;江苏省乃至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山海相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

未来港城将逐渐建立“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空间结构。

“一体”即连云港中心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及交通中心,“两翼”即连云港中心城区南、北两侧的产业发展及综合配套区。

“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

一、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

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 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

总面积约为1644 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08-2030。

其中,近期为2008-2012 年,远期为2013-2030 年,远景展望2030 年以后。

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 (2)

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 (2)

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二〇一二年二月编制:张东明田锋林长喜程启明屠庆华双玥于殿名余黎明审核:白雪松吴晓峰审定:李君发目录1 总论 (1)1.1 规划背景及意义 (1)1.2 规划指导思想 (4)1.3 规划依据及原则 (4)1.4 规划范围及时限 (6)1.5 规划目标 (6)2 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9)2.1 外部环境分析 (9)2.2 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18)2.3 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园发展战略分析 (22)3 产业规划 (25)3.1 产业发展定位 (25)3.2 产业规划原则 (25)3.3 产业链构成与选择 (26)3.4 产业功能区划分 (40)4 总体布局规划 (41)4.1 土地使用现状及用地评价 (41)4.2 总体布局规划 (42)4.3 用地平衡 (46)4.4 土地开发计划 (47)5 绿化及景观规划 (48)5.1 绿地现状 (48)5.2 规划目标 (48)5.3 规划原则 (48)5.4 绿化指标 (48)5.5 绿地规划 (48)5.6 树种与种植结构 (49)5.7 生产防护绿地 (51)5.8 景观规划 (52)6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53)6.1 规划目标 (53)6.2 规划原则 (53)6.3 运输量估算 (53)6.4 对外运输系统规划 (55)6.5 区内道路交通规划 (56)7 物流配送规划 (59)7.1 规划目标 (59)7.2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战略分析 (59)7.3 构建石化产业园物流运输网络 (60)7.4 仓储规划 (61)7.5 物流配送方式 (62)7.6 仓库及罐区投资 (62)8 公用工程总体配套规划 (63)8.1 规划原则和范围 (63)8.2 供水工程规划 (63)8.3 污水工程规划 (68)8.4 雨水工程规划 (73)8.5 供电规划 (74)8.6 通信工程规划 (77)8.7 供热工程规划 (79)8.8 工业气体规划 (81)8.9 公共管廊规划 (81)8.10 管理区规划 (82)9 电子化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系统规划 (83)9.1 规划目标 (83)9.2 规划原则 (83)9.3 功能范围 (83)9.4 中心网站 (83)9.5 管理服务平台 (84)9.6 个人服务平台 (84)9.7 构筑石化产业园物流信息平台 (84)10 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 (86)10.1 规划思路及原则 (86)10.2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87)10.3 生态建设 (89)10.4 环境保护 (90)10.5 环境应急体系规划 (94)10.6 规划实施建议 (95)11 安全防灾规划 (97)11.1 消防 (97)11.2 安全规划 (103)11.3 抗震规划 (109)11.4 防洪、防涝规划 (112)11.5 防浪、防潮 (113)11.6 防台风 (113)11.7 核应急 (113)12 规划效果分析 (115)12.1 投资规模与经济效益分析 (115)12.2 社会效益分析 (119)12.3 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120)13 协作发展规划 (122)13.1 协作规划目标 (122)13.2 与周边园区的协作 (122)13.3 与徐圩新区的协作 (122)13.4 与连云港市企业的协作 (123)13.5 产业延伸、辐射设想 (124)14 石化产业园管理体制及配套机构设置 (125)14.1 石化产业园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 (125)14.2 徐圩新区现有机构承担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125)14.3 专业的开发建设公司 (126)14.4 应急管理中心 (126)15 规划控制与实施建议 (127)15.1 石化产业园土地人口管理及安全防护 (127)15.2 规划实施建议 (128)16 附图 (131)1 总论1.1 规划背景及意义1.1.1 规划背景连云港市位于我国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淮阴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县、盐城市响水县相连,土地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公共火炬区总体设计及规划布局研究任务书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公共火炬区总体设计及规划布局研究任务书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公共火炬区总体设计及规划布局研究任务书一、项目背景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以下简称“石化基地”)位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明确的七大石化基地之一。

基地总规划面积62.6平方公里,规划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400万吨/年芳烃,按“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高端化、清洁化”的思路,建设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为加快推进石化基地主导产业落地,进一步做好产业配套服务,石化公司与相关重大产业项目经过多次深入沟通,石化基地内盛虹炼化一体化、卫星石化等企业均有设置火炬废气处理设施的客观需求。

考虑到国家标准对火炬的安全间距要求较大,每家单独建设火炬区将会将会造成石化基地内土地资源浪费,安全环保风险增大。

因此,徐圩新区拟在石化基地内设置公共火炬区,以节约石化基地的土地资源和企业的前期投资,并实现废气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为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深入分析研究公共火炬区建设方案,石化公司拟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连云港石化基地公共火炬区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及运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为公共火炬区规划建设提供专项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要求(一)研究内容1.调研国内大型化工园区和企业的公共火炬区相关情况及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卫星石化项目气体排放需求,测算、研判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卫星石化项目所需火炬规格、类型。

深入调研国内大型化工园区和企业类似公共火炬区规划选址、建设方案、公共配套及运行模式等情况,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公共火炬区设计、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根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卫星石化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与盛虹石化、卫星石化项目深入沟通,确定其排放气体的排放量、压力、组分、温度等。

根据前期对盛虹石化、卫星石化排放气体的调查研究,并且与盛虹石化、卫星石化深入沟通,确定两家企业所需火炬的规格、类型等。

并且根据连云港徐圩新区提供的公共火炬区选址意见,深入分析研究选址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前瞻性。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发展战略规划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发展战略规划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发展战略规划(缩编版)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管委会适逢江苏沿海综合开发的时代机遇,连云港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

江苏省政府下决心先行开挖30万吨航道工程,以此带动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一体两翼”南翼的徐圩片区(徐圩港区及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提上紧迫的议事日程。

为使徐圩片区的建设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在已有的多项专业规划(南翼分区规划、交通集疏运规划、水利防洪规划、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连云港市徐圩开发建设指挥部展开了《徐圩片区发展战略规划》课题研究。

本规划作为第一个相对系统地探讨徐圩片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课题,全面分析了连云港徐圩片区的项目背景、区域背景和发展条件,探讨了徐圩片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发展理念、核心策略,明确了徐圩片区的产业方向、战略定位、空间策略等内容。

虽然本规划研究于徐圩设立初期,片区规划范围、潜在项目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但规划中除了空间部分的大部分规划成果都得以延续,为徐圩新区后续规划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徐圩片区发展背景分析(一)规划范围徐圩片区规划总面积约29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大至由三部分构成:北起烧香河,西至烧香支河,南至善后河、埒子河口中心线(含徐圩湿地),东至海堤路,面积约194平方公里;方洋港至埒子河口13公里岸线,规划建设的双堤环抱式港湾面积约74平方公里,其中填海形成陆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中云台国际物流园约22平方公里规划区域。

图1:徐圩片区范围示意图(二)背景分析连云港的发展引起了中央和江苏省的高度重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南翼规划区是连云港“一体两翼”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区域之一,有望成为未来江苏省最主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项目组认为,连云港市委市政府设立徐圩开发建设指挥部,开发徐圩片区的决策意义深远。

1、组合港口成就“东方大港”梦想“一体两翼”组合港建设新战略,打破了拘泥于现有狭小地区发展产业的旧思维,确立了建设港口群、发展组合港的思路,提出了以现有港区为主体,跳出现有港池,向两翼拓展,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一体两翼”的组合港新的发展战略,形成三区联动的空间功能框架,既增加了连云港港区的运作空间,又扩展了连云港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成就连云港“东方大港”的梦想。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综合交通规划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综合交通规划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综合交通规划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7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规划条件分析 (6)第三章运输需求分析 (11)第四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25)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35)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与目的(一)规划背景与目标1、规划背景为支持徐圩片区的港口和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相互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系统,提供能够引导和支撑区域开发发展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依据《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及《连云港港徐圩港区港口总体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并与同步编制的《徐圩片区战略定位与概念规划》等相关规划相互协调,特编制本规划。

2、规划目标➢提出与徐圩片区发展定位相符合的交通发展思路➢设计与徐圩片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徐圩片区空间规划相协调的交通布局方案➢制定与徐圩片区开发时序相衔接的建设实施计划二、规划范围与年限(二)规划范围与年限1、规划研究范围烧香支河以东,埒子河口以北,东疏港高速公路以南。

图1 徐圩片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2、规划期限规划近期:2009~2014年规划中期:2015~2020年规划远期:2020~2030年(三)规划依据●《国家高速公路网第二轮规划》●《江苏省高速公路网第二轮规划》●《江苏省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江苏省干线公路网调整规划》●《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连云港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连云港市域综合交通规划》●《连云港干线航道网规划》●《连云港市县道网规划》●《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连云港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连云港港总体规划》●《连云港港集疏运体系规划》●《连云港港徐圩港区港口总体规划》●《连云港市南翼分区规划》第二章规划条件分析一、区域发展现状(一)城市发展现状徐圩片区位于连云港市区东南侧,紧邻徐圩港口,属于连云港规划南翼地区,主要由板桥镇和徐圩镇的部分用地共同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物运输
链接世界性和区域性生产 贸易、消费的中心纽带
增值服务 拓展功能
港口职能拓展
贸易基地
服务中心
港口地位
案例研究1
鹿特丹港
是欧洲最大的港口,有“欧洲门户” 之称。
港口成为人力、物力、信息技术 等汇集的综合体,是区域性的资 源配置中心。
港口成为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 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依托。
连云港徐圩高新技术产业区概念规划
2009.11
日景鸟瞰图
夜景鸟瞰图
工作内容

三港


226 省 道
大 道
纵 五 路
徐 新
烧香河支河

27平方公里概念规划
本次汇报内容

定位研究

概念规划

城市设计

景观设计
一 定位研究
1. 规划背景及认识 2. 规划回顾 3. 案例研究 4. 规划愿景 5. 功能定位
规划回顾
要点:
1、2009.6批准通过。标志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省沿海开发已经上升 到国家战略层面。《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提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空间结构。徐圩片区做为两 翼中的重要一翼,随着徐圩港30万吨航道的建设完成,成为依托徐圩港区 发展的临港产业基地与循环经济示范区。《连云港总体规划》〈徐圩片区 概念规划〉
3、徐圩片区发展钢铁、石化、机械制造、机电组装、船舶制造等产业功 能,同时发展物流、居住、办公、商务、研发等产业综合配套服务功能。
认识与研究
世界大港发展趋势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大港除货
物运输的职能外,积极完成提供增值服 务和拓展功能的新历史使命。
具有海陆两大辐射面的港口,不仅已成为
链接世界性和区域性生产贸易和消费中心 的纽带,而且开始成为主动策划和积极参 与上述经济活动的操作基地。
依赖港口及共生产业而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业
关联产业
与港口直接产业密切相关 的行业
主要行业
海运、港口装卸、仓 储、物流
拆造修船、临港工业(石 化、加工、机械加工)等
管理、金融、保险、咨 询、商业、旅游、娱乐等
120
100
80
60
40 26.4
20 12.2
0 1995年
49.3 20.9 2010年
74.9
大型化、深水化、商业化、信息化
应用高新技术,出现虚拟企业
海运产业机服务向港区集聚,城 区扩大但港城关系尚不显著。
港口成为跨国运输、物流和贸易平台, “及时性”、“零库存”一体化服务、 增值服务等新需求涌现、港城规模扩大、 功能复杂、关联密切。
港口成为全球供应链和资源配置的重 要节点,满足“弹性化”、“个性 化”、“生态港”等需求,港城是区 域经济、技术及利益共同体。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综合交通规划(2009-2030)》
公路
铁路
航道
S242
徐圩-新 海公路
S226
板桥-穆 圩公路
徐圩-板 浦公路
连宿高速 公路
板桥站
226省道
北通道
南铁路 专用线
烧香支河 三级航道
中通道
港区南站
南通道
钢铁企业 专用航道
烧香河 三级航道
烧香支河 三级航道
善后河 三级航道
南复堆河
埒子口
鹿特丹港港口产业分为直接 产业和关联产业两大类。
1995年整个港口产业带来 的增加值为386亿荷兰盾(1 荷兰盾约等于0.588美元), 其中直接产业为122亿NLG, 关联产业为264亿NLG,直接 产业和关联产业的产值比例 为1:2.7 。
产业分类
直接 产业
共生 产业
依存 产业
产业特征
由于港口的存在而直接产 业的行业
集聚着各类现代服务业功能的“城”与产业发展动力引擎的 “港”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使鹿特丹港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
案例研究2
新加坡港
全球制造业转移
信息化
知识经济
是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 拥有世界级的港口。
注重港城的良性发展。
港 城
出口加工




信息科技嵌入城市与港口 创新研发
港口服务业渗透进港口中, 成为港口发展新的增长点。
资本、技术
技术、信息、服务
科技、人才、环境
战后全球制造业转移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
1960s“进口替代”劳动密集型 产业;1970s“出口导向”劳动 密集型产业:大建工业区、发展 石化;1980s“出口导向”资本 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石油危机和 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机械化、 自动化和信息化,跨国资本集中 在电子、机械等领域。
规划背景及认识
连云港——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连云港
发展视野:放眼全球,做大作强连云港。
规划背景及认识
国家战略——是国家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节点
苏北的龙头、江苏省 发展的新增长极
是陇海线经济发展与 沿海经济发展相沟通的 一个纽带,在东中西合 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拉动沿海中部地区的 增长极,对接环渤海、 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2009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片区概念规划》 《 2007连云港市南翼分区规划》
规划回顾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港口总体规划》 (2009-2030)
《连云港徐圩片区项目启动建议》
“一带五区,环湖滨海”带状布局
滨 海 游 憩 休 闲 带
黄海 行政服务区
休闲娱乐区 会议会展区 综合办公区 生态游憩区
2003年已拥有7个港区、40多个港池,码头岸 线总长37km,港区面积约100km2
港口及周边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同时根据货种和 工种的特性在空间上布局有石化、食品、杂散货、 现代物流业、咨询管理,保险等
港口及临港产业对鹿特丹市GDP的贡献率达到 34%,对社会就业贡献率达到21%。
案例研究1
鹿特丹港
规划背景及认识
南翼新城在连云港跨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徐圩片区是连云港市跨越 发展和未来拓的重要引擎
港城一体化发展,“人” 字形30万吨航道,深水港后 方城市。
规划回顾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 (2005-2015)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30)
工业经济
服务经济
知识经济
新加坡港城关系演化进程
案例研究2
新加坡港
发展阶段
技术 变革
港城 特征
竞争 要素 新 加 发展 坡 背景 港 发 展 历 程 产业 策略
工业经济 (工业化阶段1950s—1980s)
服务经济 (工业化后期1980s—1990s)
知识经济 (后工业化阶段2000—)
集装箱、大型散货运输船
29.2 2020年
关联产业 直接产业
案例研究1
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港口产业布局
1、港口直接产业—物流仓储 2、港口依存产业—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临港农业综合产业 3、港口关联产业—现代服务业、商贸、金融、保险等产业
马士基等船运公司总部 鹿特丹市政府及各行业行政部门办公大楼 Alianz、ING Group等金融、保险公司总部 港口物流公司总部及分销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