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引用材料资料.
议论文如何使用事例论据

分析:这段材料比较长,它由下面的几个要点
构成:
诺贝尔创造炸药的目的:①句;努力的 经过:②句;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句; 炸药的作用:⑤句。
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它具有三个要素: A经历了失败、经 过不懈努力,B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C 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论点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 失败〕和⑤〔最终创造了炸药〕。那么①③ ④表达时就可略去。
分析与修改建议:
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 如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 “叙例〞时须毫不可惜地舍去;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描 述,也不符合简明扼要的要求,也 宜简练概括。
练兵场:用下面的事例来论证 “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表 达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 心创造炸药。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 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 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决信念。一定 要创造“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 的负担。③最后一 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 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 惊叫:“诺贝尔完了!〞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 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哀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 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 :“成功了〞。⑤就这样,诺贝尔创造了炸药,从那 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修改后: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创造炸药,四 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 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 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 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创造 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比较:下面两那么材料,你认为哪那么 表达得更好,为什么?
〔文段一〕勤,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 血汗。有了它,人们才可能到达知识和智 慧的顶峰。物理学家霍金,以他高度残疾 的躯体,凭借轮椅上的机械和电脑,写下 了令世界震撼的?时间简史?。霍金是不幸 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 然而,他身处逆境,从不畏缩,走向人生 的顶峰。——?说勤?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之如何运用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例如,有一篇发表在报纸上谈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为了论证“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观点,列举了日本战后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确凿的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观点的正确性。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所工人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选用作论据的理论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至今仍有生命力的。
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如是原文摘引,应避免断章取义;如是原意概括,应该符合原文的基本内容。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一、要善于选择论据1.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与观点的一致。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
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例如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
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 素材运用的方法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素材运用的方法
一、正反对照,相互映衬
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正反对照论证法。
正面论述当然得使用正面材料,反面论证则要使用反面材料。
这样有正有反,正反结合,才能使自己的论证逻辑更加严密,论述更加有说服力。
二、同类叠加,连续用例
连续、密集地使用多个同类型的材料,让素材发挥“集团作战”的作用,使有着共同指向性的素材一起论证观点,从而彰显论证的力度和深度,也使文章显得丰满厚实。
三、一线串珠,镜头组接
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线,安排多组表现同一中心的素材,相应地推出若干段文字,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加以组合,捕捉几个特写镜头,剪辑组合素材。
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如果考生手中的事例较多,且性质相似的时候,可采用此法,使文章在结构上呈现出并列形式,一目了然。
四、点面结合,详略有致
剪辑素材时,考生还可以用点面结合、详略有致的方法。
所谓“点”就是在文章中突出某个新颖、别致的事例;所谓“面”就是在文章中展现某些一般性、普遍性的事例。
不过,“点”需要详写,“面”则可略写。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值得借鉴。
当然,以上的方法可综合运用,进一步增加文章的魅力,斩获更高的分数。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材料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呢?我们的材料引述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开头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材料的引用+课件

年、中年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 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者推之于人生, 不亦妙乎!
(优秀作文《人生三境》)
“材料作文”的引论重在由材料引出文章主旨。
开篇模式之一
引材—评材—观点
引 材
在审题后,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引 用材料。其中概括重在一个“巧妙”上:引用的字数上要 巧,最多不超过80字;引用的内容上要巧,做到简洁—— 拖泥带水会引起反感(老师对材料很熟);有度——紧扣 题目,有所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引中评+观点
2.
•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 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 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 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 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 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 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 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 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 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 作文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一个小洞,就 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 谢,送上了一个大红包。修船工奇怪,说: “您已经付给我工钱了。”船主说:“那是刷 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 “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 说:
议论文写作素材:一材多用

如要用《薛谭学讴》来写关于“身 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文,在对材料 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秦青图如 何通过自己唱歌这一“身教”的手段而 折服了他的弟子的; 要用它来写关于“技艺无止境”方 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 时,就必须突出薛谭正是认识到了师傅 的唱歌技艺无止境,才“终身不敢言归 ”的; 而要用来写学习时态度要虚心方面 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 ,就必须突出薛谭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 的学习态度,尤其强调后来的虚心。
[点拨] 作者采用人物自己的诗文, 使“屈原投江”这一材料表现出新鲜 独特的一面,表述上变换人称,采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自然。
[例二]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 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 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 选择了汨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 从未有过悔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 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你不管别人 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 幻境。 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 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02满分作文《面对选择》) [点拨] 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 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 新意;表述上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如临其境。
例1:“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98卷——以“坚韧”为话题)
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
(99卷——“假如记忆能移植”)
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们就 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吗?
(00卷——“答案是丰富多彩”)
在他记忆中有什么呢?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而且从上面的 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 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
十种常见的议论文素材运用方式+怎样拟写分论点

十种常见的议论文素材运用方式+怎样拟写分论点丨假设分析丨假设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论据进行分析。
在原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样,在条件与结果的对比中,读者能深深领悟论据所阐释的道理。
以经典素材“宋濂求学”为例,有位考生围绕“教育者应怀有容误之心”这样写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贤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援疑质理”。
试想乡野小儿,立于尊者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倘若贤达像漫画中的家长一样,对宋濂的失误毫不包容,那么宋濂根本不可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成为一代大儒。
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最终于历史长河中留下身影。
这样,通过假设分析得出一个不可能成立的结论,与原有事实形成对比,让读者明白“怀有容误之心”的重要意义,这就使论证有了更强的说服力,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丨层层追问丨层层追问,是指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对事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全面而客观的立场或观点。
运用这种论证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以“13年前,周国平为早夭女儿妞妞写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3年后,他以年过半百之身,为二女儿啾啾写出《宝贝,宝贝》一书,尽显为父之痴情”这一经典素材为例,一位考生在写“人生”这一话题的时候,便运用了设问的形式:周国平曾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发出疑问:一个婴儿,未出生多久就夭折了。
我们是该叹息他生命的短暂还是为他免受漫长人生中的苦楚而欣慰?我想,周国平的疑惑也是今之众人心中的疑惑。
人生所经历的种种,到头来究竟是丰盛的回忆还是沉沉的负累,大抵没有人能够逐条分析出个头绪来,也很少有人会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喜交织、善恶相错,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人生。
文章开篇设问,生命的短暂是幸还是不幸,引人思索。
再由此生发开去,对人生中的回忆与负累、幸福与痛苦展开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生的丰富多彩正源于此。
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附优秀范文5篇+精细点评)

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深度解析(附优秀范文5篇+精细点评)写法解读“引议联结”是一种灵活的论证结构模式,适合于各类新材料作文作文。
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联”“结”四个字。
“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
它属于“引论”的部分。
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
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引”,一般写在第一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句话。
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
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等等。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或任务驱动型作文)。
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
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
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
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
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
正确,就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
新颖,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
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成段。
“议”,针对材料,作出必要的分析。
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
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议”,一般可以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
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简洁,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把几个分论点写成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亦如此,一个人若心中喧嚣,心就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 湃的大海浪花,鼓荡着,躁动着,以这样的心,能闻到夜来香的 香气吗?其实,我们并非丧失了五感,而是被众生喧嚣塞住耳朵, 被万物纷乱迷了眼睛,被自身焦躁了心神,却未曾知晓,惟有静 水方能流深。
忆往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确,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找到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 的目标。“险躁则不能治性”,唯有心中宁静,才能“接世”。
守住宁静是一种执著,无论花开花谢,云卷云舒,都要顶得 住干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永远保持内心的祥和,才可 以嗅到花香。
守住宁静是一种成熟,古人云:“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 体。”让自己心静如水,不在浮华中迷失,永葆淳朴与自然,自 会闻到花香。
水静犹明,人静则达,亦能风乎舞雩,亦能嗅得花香。
• 惜春莫怕花开早
生命是一座山,只有摒弃浮躁的人才能体会它的雄伟;
生命是一部书,只有守住宁静的人才能悟透其中的奥妙;
生命是一棵树,只有淡泊如水的人才能采撷生命之果。
《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 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 人的精神!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 当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 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看不到世界。
我们难以忘记那位高唱“归去来兮”,翩跹于回家路上大彻 大悟的诗人;难以忘记瓦尔登湖畔梭罗先生简单而愉快的生活方 式;难以忘记在濮水边垂钓的庄子那句“吾将曳尾于涂中”。怎 样在喧嚣的尘世中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井中 让浮躁的心灵宁静?他们已为我解答。目光清纯,心中洁净,他 们在鲜泽的阳光下看到光明与生机,他们是能闻到夜来香的香气 的。
淡极始知花芬芳
剪一段浅浅烛光,点亮花房。夜色安宁,千朵昙花幽幽绽放, 空中弥漫醉人的馨香。不只昙花,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朴素 的花朵往往拥有迷人的芬芳。
剪一段浅浅烛光,点亮花房。伴着书卷的墨香,我看到了许 多花的绽放。
我看到你绽放,你是林徽因,你娇艳的容貌,优雅的谈吐, 倾倒无数名人雅士。你是如此朴素的花,你告别了贵夫人们的沙 龙,与丈夫到乡村寻访古建筑,与学生去工厂补救景泰蓝。仆仆 风尘,经年奔忙,也许掩盖你的美丽,却无法掩盖你的芬芳,你 选择了朴素地绽放,将芬芳与中国古建筑一同留在人们的身旁。
年轻时拼搏进取,中年时方能取得业绩,老年时才最能明白 生命的意义。张爱玲才华的显露源于幼时坚实的国学功底;苏洵 三十文章成,是因为年轻时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即便是姜子牙, 虽说是大器晚成,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但也是因为八十年间他 用长期的垂钓收获了冷眼看世的能力,如果不是年轻时代积聚能 力,便很难有“绽放”的机会。人生的春天未必是人生的开始, 而存在于自己蓄积了充足力量的时节。花儿绽放,源于一冬的积 聚;滴水成川,源于日夜的汇流。
我看到你绽放,你是陈树菊,你象经霜历寒的菊花,在生 活的严寒中傲然绽放。你是一个普通的卖菜妇人,生活贫困艰 辛却乐于助人。你帮助数百名学生重返校园,你数十年如一日 致力慈善,你向学校捐款十余万。你的善良,如同淡雅的花香, 芬芳绵长。
我还看到过许许多多朴素的花在绽放。是居里夫人,放弃 上流社会的生活,埋头实验,将一生的时间用于科研,为人类 作出巨大贡献;是江觉迟,到贫困的西北,为当地人民看病, 教当地孩子识字,把文明带到了边藏;是申雪,默默苦练十年, 为中国赢来冬奥会金牌。
骆宾王六岁咏鹅,王勃二十六岁一篇《滕王阁序》名动天下, 孙权风华正茂时早已坐断江南,执掌权柄。他们在人生中的绚烂 时节,毅然绽放,让美丽浓缩于最适宜的时候,更让人赞叹称奇。 才华不显露,只能在自己的囊中化为腐朽,他们紧紧抓住时机, 让自己的人生耀满光辉。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出名要趁 早”,张爱玲拿着自己五彩的笔如是说,于是在人生的春天里, 她发表了她细腻而丰富的文字,甚至还用写字的笔,为自己绘制 华衫,活出了一份作家的风华绝代,她一袭华美的袍子上,绽满 了开放的美丽。莲花在清晨开放是最好的时节,如果年轻的张爱 玲不及时绽放自己的光环或许文学的天空也要为之黯淡。
人生的春天非常短暂,因为春天的美好,让我们哀叹花开得 太早,春去匆匆,但在合适的时候不开放,便再无开放的时节。 我欣赏那些大学生村官,在生命绚烂时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绽放 光华;我欣赏那些年轻的创业者,承担着苦痛却也为自己创造奇 迹。生命之途漫漫,人生中的好时节屈指可数,要记住,在清晨, 在最适宜时不开放,便再无开放的机会。
还有更多平凡的花朵,她们是教师,工人,农民,清洁工, 志愿者……她们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勤恳工作。她们平凡, 她们朴素,她们却拥有最迷人的芬芳。
剪一段浅浅烛光,点亮花房。我知道朴素的花朵拥有醉人 的芳香,朴素的人生才能为世间带来芬芳。花朵因为朴素而获 得最美的绽放,人生因为朴素而能真正贡献力量。
水静犹明
曾记得,禅宗六祖慧能为检验门下弟子的悟性,问弟子寺外 旗子随风飘动,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众弟子答曰风动或幡动。 慧能却一语道出是心在动。人心不动,方制万物,这可谓境由心 生,在芸芸众生为名利往来的浮躁社会,或许守住心中宁静,才 能御住世俗的污染,才能闻到那花香,更好地追求人生理想。
太多浮华,便见不到明澈潭水;太多追溯,便寻不到原本的 姿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岁月的沉淀过后不过是河底一粒沙 石,何不守住一份纯粹,洗去那份浮华?
花儿绽放,不知明媚鲜妍能几时。花的生命短暂而易逝,有 人渴望保留那些在春日里含苞未放的花朵,害怕开放后便只有凋 零的命运。孰不知,今晨不开,今日不开,待他日一朝春尽,便 再无开放之时。
如果花朵在最适宜的时候不能开放,那么就永远不能开放。 人生亦是如此,如果在最合适的时候不能抓住时机,展现自己, 就永远难有灿烂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