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摩擦学基础知识(润滑)

第一章 摩擦学基础知识(润滑)

三、润滑脂及其主要性能 • 组成: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澎润土 • 润滑脂的性能指标主要有针入度、滴点、析 油量、机械杂质、灰分、水分等
1)针入度 软硬程度 H(mm)/0.1
h
阻力大小、流动性强弱
标准锥体,150g,25 ℃ ,5s
2)滴点----固体 流体的温度转折点,表示耐热性 3)防水性能; 4)静音性能; 5)种类 A)钙基脂:抗水,适于轻中重载荷; B)钠基脂:高温,但不抗水; C)锂基脂:多用途,最好; D)铝基脂:高度耐水性,航运机械 E)其它特种润滑脂(特种合成油、添加剂、 稠化剂等)
五、添加剂 • 作用越来越大,在润滑脂、合成油中不加添加剂,
六、对润滑剂的要求
较低的摩擦系数 良好的吸附和渗入能力 有一定的黏度 有较高的纯度和抗氧化性 没有腐蚀性 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较大的热容量
七、润滑装置 单体供油装置 油壶, 油杯,
油枪
油杯
压配式油杯
滴油式油杯
油芯式油杯
油环
油链
• 集中供油装置 a) 简单的少数点位集中供油 b) 设备中心、车间及工厂级集中供油 泵站+(稳压+冷却)+过滤+分配器+工位润滑
η t = η0 ( t0 / t )
m
2、润滑油的粘压特性
• 粘度和压力的关系近 似表示为:
η = η0 e
ap
粘温关系曲线
3、油性—反映在摩擦表面的吸附性能 油性 (边界润滑和粗糙表面尤其重要) 4、闪点—瞬时燃烧和碳化的温度; 闪点 燃点—长时间连续燃烧的温度(高温性能); ; 燃点 5、凝点—冷却,由液体转变为不能流动的临界 凝点 温度; (低温启动性能) 6、极压性(EP), 在重压下表面膜破裂的最大 极压性(EP) 接触载荷,用PB表示,(极限载荷) 7、酸值—限制润滑剂变质后对表面的腐蚀 酸值

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

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

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金属加工润滑基础知识之一摩擦学摩擦学的三个方面:摩擦、磨损、润滑摩擦: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间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称为摩擦。

所产生阻碍其相对运动的阻力称之为摩擦力。

特征:摩擦阻力、摩擦热量、材料磨损摩擦种类:(按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分类)1、干摩擦:在没有任何润滑剂的条件下,两物体表面间的摩擦。

2、液体摩擦:又称流体摩擦。

是发生在液体内部的一种摩擦现象,包括纯液体流动时的摩擦和液体将金属表面隔开时的摩擦。

一般来讲,这层液体的厚度在2微米以上。

3、边界摩擦:当固体表面不是被一层液体隔开,而是被一层很薄的吸附油膜隔开,或是被一层具有分层结构和润滑性能的边界膜隔开时的摩擦,称为边界摩擦。

这层膜的厚度一般在0.1-1微米以下。

4、混合摩擦: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它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当凸起较高的部分发生边界摩擦时,凸起较低的部分处于液体摩擦状态或半液体摩擦中,当凸起较低的部分处于边界摩擦时,凸起较高的部分因挤压较剧烈会导致边界膜破烈,其表面直接接触发生局部干摩擦、半干摩擦。

磨损: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表层材料不断发生的损耗的过程,或者产生残余变形的现象。

磨损的三个阶段:磨合、稳定磨损、急剧磨损磨损的类型:1、粘附磨损: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分子间的吸引力作用而产生粘附连接,致使材料从表面脱掉的磨损。

2、磨料磨损: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硬质颗粒或较硬表面上的微凸体,在摩擦过程中的“梨削”“切削”“磨削”作用引起表面擦伤,表层材料脱落或分离出碎屑和其他磨粒。

3、疲劳磨损:两个相互作用的摩擦表面,由于表层材料疲劳,产生微观裂纹并分离出磨粒和碎片剥落,形成凹坑,造成磨损。

4、腐蚀磨损:摩擦副在第三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的腐蚀磨损,比如:润滑油酸化变质产生的酸性油泥;手汗;潮湿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等。

磨损的影响因素:1、润滑对磨损的影响(降低摩擦系数,液体润滑时能防止粘附磨损,洁净润滑能减少磨料磨损;有防锈性能的润滑剂能减少腐蚀磨损)2、材料性能对磨损的影响(材料的硬度和韧性;硬度决定表面抵抗能力,过高硬度易产生碎屑,产生磨料磨损。

汽车的磨擦、磨损与润滑-

汽车的磨擦、磨损与润滑-

汽车的磨擦、磨损与润滑一、概述摩擦、磨损与润滑是汽车在制定、制造、使用与修理中不可避免而又必需妥善解决的问题。

它是研究各运动部件摩擦副表面摩擦、磨损、润滑这三者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与技术。

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世界上有不少能源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消耗于摩擦损失,依据美国环保局(EPA)测得的典型汽车能量分布状况可知,燃料能量消耗在汽车各种摩擦损失上的比例,活塞摩擦损失占3.0%,发动机其它摩擦损失占4.5%,变速器摩擦损失占1.5%,车轴摩擦损失占1.5%,总计占10.5%,亦即燃料的热能中有10.5%消耗在汽车的各种摩擦损失中。

摩擦不仅消耗能量,而且伴随着磨损的产生。

依据使用和试验统计,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磨损型的故障约占50%。

其中,磨损造成的故障在发动机总成故障中占47.2%:在变速器故障中占65.3%:在驱动桥故障中占72.9%……由于磨损型故障而带来的修理费用约占汽车使用费用总数的25%。

由此可见,摩擦带来能量的损失,磨损产生材料的损耗和零部件的失效,而降低摩擦损失、减少磨损、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就是润滑。

二、润滑的功能每辆汽车都是围绕完成某一功能而由许多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构件和零件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

汽车在运行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内部因素的作用,在功能转换过程中,由于各种矛盾的对抗而产生摩擦和磨损,同时,因摩擦磨损引起系统的功能变化,导致各单元的尺寸发生变化,造成精度下降、功能降低、严重时会引发故障和事故。

由图1可见,在输入变量一定的状况下,假设要提升有用输入,就必需设法降低损耗输出,为此,对汽车用户来说,除正确调整各部间隔和操作外,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正确地进行润滑,充分发挥润滑剂的作用,这是降低损耗输出最有效、具体而经济的方法。

润滑的功能、价值和成本间的关系为:价值=功能/成本价值是把润滑剂加入到运动体之间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强度的油膜,减少机件的磨损,降低能源消耗,确保机件正常运转,提升有用输出。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第八章摩擦和润滑第一节摩擦与润滑机理当两个紧密接触的物体沿着它们的接触面作相对运动时,会产生一个阻碍这种运动的阻力,这种现象叫摩擦,这个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与垂直载荷的比值叫做摩擦系数。

摩擦定律可描述如下:(1)摩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F∝P(2)摩擦力与表面接触无关,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3)摩擦力与表面滑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静摩擦力(有运动趋向时)F S大于动摩擦力F K,即Fs>F K。

摩擦定律公式:F=f·P或 f=F/P式中F——摩擦力f——摩擦系数;P——法向载荷,即接触表面所受的载荷;载荷机器中凡是互相接触和相互之间有相对运动的两个构件组成的联接称为“运动副”(也可称为“摩擦副”),如滚动轴承里的滚珠与套环;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径等等。

任何机器的运转都是靠各种运动副的相对运动来实现,而相对运动时必然伴随着摩擦的发生。

摩擦首先是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其次是使摩擦副相互作用的表面发热、磨损乃至失效。

磨损是运动副表面材料不断损失的现象,它引起了运动副的尺寸和形状的变化,从而导致损坏。

例如油在轴承内运转,轴承孔表面和轴径逐渐磨损,间隙逐渐扩大、发热,使得机器精度和效率下降,伴随着产生冲击载荷,摩擦损失加大,磨损速度加剧,最后使机器失效。

润滑是在相对运动部件相互作用表面上涂有润滑物质,把两个相对运动表面隔开,使运动副表面不直接发生磨擦,而只是润滑物质内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

所以,摩擦是运动副作相对运动时的物理现象,磨损是伴随摩擦而发生的事实,润滑则是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摩擦分类摩擦有许多分类法。

1. 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分静磨擦: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

这种摩接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随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变化而变化。

当外力克服了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开始宏观运动。

动磨擦: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动摩擦。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抗乳化性:反映激烈搅动而不起泡的抗泡性等。其中有许多性能需用添加剂加 以改善,如抗氧化防腐剂、抗乳化剂、抗泡剂 、降凝剂、增粘剂等。在实际生
产中,在许多工况下添加剂使用可以使润滑油的性能大大改善,使用寿命也可成 倍的提高。
1、润滑理论基础:
1.3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表观 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稠度、杂质、均匀性等方面。一般在洁净、无色 的玻璃上涂一薄层1~2mm润滑脂,对光检查。 针入度 表征润滑脂稀稠程度的指标,标志润滑脂内阻力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强弱。 针入度愈小,润滑脂愈稠,承载能力强,密封性能好:反之则流动性愈强, 承载能 力则相对较弱,密封性能也相对差一些。 滴点 表示润滑脂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从标准测量杯的孔口滴下第一滴时的温度, 它表示润滑脂耐高温的能力。选择润滑脂的使用温度上限时,一般滴点应高于实 际工作温度20~30℃以上为宜。 皂分 在润滑脂的组分中,作为稠化剂的金属皂的含量。皂分高,机械安定性好, 但起动力矩增大。 机械杂质 润滑脂中机械杂质的来源包括金属碱中的无机盐类,制脂设备上磨损的 金属微粒和外界混入的杂质(如尘土、沙砾等)。润滑脂中的决不允许含有机械 杂质,它往往会造成设备的严重磨损和擦伤。 其它 包括抗水性和机械稳定性等。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工况下添加剂使用可以使 润滑脂的性能大大改善,使用寿命可成倍的提高。
混合摩擦(混合润滑):既有边界摩擦又有流体摩擦(即半流体摩擦)的混合 状态。摩擦系数一般为0.1~0.01,能较有效的降低摩擦阻力,减轻磨损。是一 般机械设备在实际工况下最为常见的摩擦方式,尤其是在设备开停车的阶段时 通常会发生此类摩擦。
1.2 润滑油
1.2.1润滑油的组成
炼厂 化工厂
矿物基础油
85-90%
1.1.1边界膜按结构形式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目录一、摩擦学概述 (3)1. 摩擦定义及分类 (4)2. 摩擦现象产生原因 (5)3. 摩擦学研究内容 (6)二、润滑基础 (7)1. 润滑概念及作用 (8)2. 润滑剂的种类与选择 (9)3. 润滑剂的性能指标 (11)三、摩擦与润滑原理 (13)1. 摩擦原理 (14)(1)干摩擦与湿摩擦 (15)(2)静摩擦与动摩擦 (16)(3)摩擦系数 (17)2. 润滑原理 (17)(1)液体润滑理论 (18)(2)边界润滑理论 (19)(3)混合润滑理论 (20)四、摩擦与润滑影响因素 (21)1. 材料性质影响 (22)2. 载荷影响 (23)3. 速度影响 (24)4. 温度影响 (24)5. 环境影响 (25)五、摩擦与润滑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26)1. 机械设备中的摩擦现象分析 (28)2. 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 (29)3. 典型机械设备的润滑设计实例 (30)六、摩擦与润滑的试验方法及设备 (31)1. 摩擦试验方法及设备 (32)2. 润滑试验方法及设备 (3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34)七、摩擦与润滑的故障诊断及维护保养 (35)1. 摩擦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 (36)2. 润滑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 (38)3. 设备维护保养策略与建议 (39)八、摩擦与润滑的未来发展趋势 (41)1. 新材料在摩擦与润滑领域的应用 (42)2. 智能润滑技术的发展趋势 (43)3. 绿色环保理念在摩擦与润滑领域的应用前景 (44)一、摩擦学概述摩擦学是研究摩擦现象及其产生机理、摩擦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摩擦性能和润滑技术的一门科学。

它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摩擦学对于提高机械效率和可靠性、节约能源、减少磨损和延长设备寿命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摩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任何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润滑知识

润滑知识

润滑知识(一)一、润滑的定义用润滑剂减少(或控制)两摩擦面间的摩擦与磨损或其他形式的表面破坏的方法叫润滑。

二、润滑剂的主要作用1、降低摩擦在摩擦面之间加入润滑剂,形成润滑油膜,避免金属直接接触造成摩擦,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阻力,减少功率损失。

2、减少磨损摩擦面间具有一定强度的润滑膜,能够支撑负荷,避免或减少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可减轻接触表面的塑性变形、熔化焊接、剪断再粘接等各种程度的粘着磨损。

3、冷却降温润滑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热产生,而且能够带走产生的摩擦热。

4、密封隔离润滑剂特别是润滑脂,覆盖于摩擦表面或其他金属表面,可隔离空气、湿气或其他有害介质,保护摩擦面。

5、阻尼减震润滑剂能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起到减缓冲击,吸收噪音的作用。

6、冲洗清净润滑剂在润滑过程中不断流动,可及时冲刷走摩擦表面上的磨屑及污物,防止发生磨粒磨损。

三、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一)、润滑油的流动性能:粘度、粘度指数、倾点和凝点1、粘度Viscosity:当润滑油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在油分子之间产生阻力,使润滑油无法进行顺利流动,其阻力的大小称为粘度。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2、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一般以VI表示。

3、倾点和凝点(Pour point and Solidification point)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但是,倾点或凝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性越好。

(二)、安全性能1、氧化安定性(Oxidation stability)润滑油在加热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下,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润滑基础知识

润滑基础知识

润滑基础知识一、概述:机器运转就有摩擦,有摩擦就有磨损。

润滑就是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必要手段。

要想能够正确使用润滑剂,使之发挥最大工作效果。

必须了解机器的摩擦状态、磨损机理、工作情况和工作环境。

润滑工作者必须具备摩擦和磨损的基本知识。

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选择最佳的润滑剂,最佳的供油方式,提供合理的维护方法。

实现我们“维护为主,修理为辅”的指导方针。

学好我们设备的“保健医生”。

二、摩擦1.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间产生切向的运动阻力,叫摩擦力,这种现象叫摩擦。

例:轴与轴承、齿轮啮合、链条链机、皮带与皮带机等。

2.摩擦的害处:(1).消耗大量的能量。

(2).摩擦副严重磨损。

(3).产生热量。

3.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1)表面氧化膜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2)材料性质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3)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4)滑动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5)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6)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三、磨损1.磨损:是固体与其他物体或介质相互间发生机械作用时其表面的破坏程度。

导致机械零件损坏和实效的三个原因:(1)磨损(2)腐蚀(3)断裂2.磨损过程:1)正常的(自然的)磨损。

(机器启动前盘车,形成油膜)2)意外(过早的或事故的)磨损。

(一般是润滑不良引起的)3.运动副磨损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磨损阶段(磨合期)2)稳定磨损阶段(磨损速度较慢和比较恒定的)3)加速磨损阶段。

(间隙增大,表示形状的改变以及疲劳磨损)4.影响磨损的因素:1)润滑对磨损的影响。

(润滑是向磨损、摩擦斗争的一个有力措施)2)材料对磨损的影响。

3)表面加工质量对磨损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机件表面粗糙度对抵抗腐蚀磨损的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凹谷越深,腐蚀磨损越大。

4机件工作条件对磨损的影响a. 机械的受力性质。

包括载荷种类、大小和方向。

b. 速度特征。

包括转速的高低、方向、变速、正反转、开启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摩擦和润滑第一节摩擦与润滑机理当两个紧密接触的物体沿着它们的接触面作相对运动时,会产生一个阻碍这种运动的阻力,这种现象叫摩擦,这个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与垂直载荷的比值叫做摩擦系数。

摩擦定律可描述如下:(1)摩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F∝P(2)摩擦力与表面接触无关,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3)摩擦力与表面滑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静摩擦力(有运动趋向时)F S大于动摩擦力F K,即Fs>F K。

摩擦定律公式:F=f·P或f=F/P式中F——摩擦力f——摩擦系数;P——法向载荷,即接触表面所受的载荷;载荷机器中凡是互相接触和相互之间有相对运动的两个构件组成的联接称为“运动副”(也可称为“摩擦副”),如滚动轴承里的滚珠与套环;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径等等。

任何机器的运转都是靠各种运动副的相对运动来实现,而相对运动时必然伴随着摩擦的发生。

摩擦首先是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其次是使摩擦副相互作用的表面发热、磨损乃至失效。

磨损是运动副表面材料不断损失的现象,它引起了运动副的尺寸和形状的变化,从而导致损坏。

例如油在轴承内运转,轴承孔表面和轴径逐渐磨损,间隙逐渐扩大、发热,使得机器精度和效率下降,伴随着产生冲击载荷,摩擦损失加大,磨损速度加剧,最后使机器失效。

润滑是在相对运动部件相互作用表面上涂有润滑物质,把两个相对运动表面隔开,使运动副表面不直接发生磨擦,而只是润滑物质内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

所以,摩擦是运动副作相对运动时的物理现象,磨损是伴随摩擦而发生的事实,润滑则是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摩擦分类摩擦有许多分类法。

1. 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分静磨擦: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

这种摩接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随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变化而变化。

当外力克服了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开始宏观运动。

动磨擦: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动摩擦。

这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切向力叫做动摩擦力。

2. 按摩擦副接触形式分滑动摩擦:接触表面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滚动磨擦:在力矩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3. 按摩擦副表面润滑状态分。

干摩擦:指既无润滑又无湿气的摩擦。

边界摩擦:指摩擦表面有一层极薄的润滑膜存在时的摩擦。

这时,摩擦不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是取决于接触表面和润滑剂的特性。

边界摩擦时,不能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这时仍有微小的摩擦力产生,其摩擦系数通常约0.1左右。

混合摩擦:属于过度状态的摩擦,包括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

半干摩擦是指同时有边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情况。

半流体摩擦是指同时有液体摩擦和干摩擦的情况。

混合摩擦能有效的降低摩擦力,其摩擦系数要比边界摩擦小的多。

但因表面间仍有轮廓峰的直接接触,所以不可避免的仍有磨损存在。

流体摩擦:即流体润滑条件下的摩擦。

这时两表面完全被液体油膜隔开,摩擦表现为由粘性流体引起。

摩擦系数极小(油润滑时约为0.001-0.008),而且不会有磨损产生,是理想的摩擦状态。

炼油化工设备中的一些摩擦副的工作条件是复杂的,如处于高速、高温、或低温、真空等苛刻环境条件下工作,其摩擦、磨损情况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节产生摩擦的原因对于接触表面作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力这一现象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机械上发生相对运动的部位一般都经过加工,具有光滑的表面。

但实际上,无论加工程度怎样精密,机件表面都不可能“绝对”平滑,在显微镜下看来,都是有高有低、凸凹不平的,如下图所示。

图11 - 1 金属表面形状如果摩擦表面承受载荷而又紧密接触的突起和陷下部分就会犬牙交错地嵌合在一起,两个接触表面作相对运动时,表面上的突起部分就会互相碰撞,阻碍表面间的相对运动。

另外,由于两个摩擦表面承受载荷并紧密接触,表面是由若干突起部分支撑着的,支撑点处两表面之间的距离极小,处于分子引力的作用范围之内,表面作相对运动时,突起部分也要跟着移动,因此就必须克服支撑点处的分子引力。

还有,出于碰撞点和支撑点都要承受极高的压力,这就便这些地方的金属表面发生严重的变形、一个表面上的突起就会嵌入另一表面中去。

碰撞和塑性变形都会导致产生局部瞬间高温,而撕裂粘结点要消耗动力。

以上各点综合起来就表现为摩擦力。

第四节磨损物体工作表面的物质,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的现象,叫做磨损。

机械零件正常运动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 跑合阶段(又称磨合阶段) 新的摩擦副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真实接触面积较小。

跑台阶段,表面逐渐磨平,真实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磨损速度减缓,如上图中o-a线段。

人们有意利用跑台阶段的轻微磨损,为正常运行的稳定磨损创造条件。

选择合理的跑合规程、采取适当的磨擦副材料及加工工艺,使用含活性添加剂的润滑油(摩合油)等方法,都能缩短跑合期。

跑合结束应重新换油。

(2) 稳定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磨损缓慢稳定。

如上图中a—b线。

这一线段的斜率就是磨损速度,横坐标时间就是零件耐磨寿命。

(3) 剧烈磨损阶段上图中b点以后,磨损速度急剧增长,机械效率下降,功率和润滑油的损耗增加,精度丧失,产生异常噪声及振动,摩擦副温度迅速升高,最终导致零件失效。

有时也会发生下述情况:ⅰ转入稳定磨损阶段后,长时间内磨损甚微,并无明显的剧烈磨损阶段,零件寿命较长。

ⅱ跑合阶段和稳定磨损阶段无明显磨损,当表层达到疲劳极限后,产生剧烈磨损。

ⅲ磨损条件恶劣,跑台阶段后,立即转入剧烈磨损阶段,机器无法正常运转。

根据磨损的破坏机理及机械零件表面磨损状态,磨损可大体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 粘着磨损磨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粘结,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的现象,叫做粘着磨损,严重时摩擦副咬死。

润滑状态对粘着磨损值影响较大,边界润滑粘着磨损值大于流体动压润滑,而流体动压润滑又大于流体静压润滑。

润滑油、脂中加入油性和极压添加剂能提高润滑油吸附能力以及油膜强度,能成倍提高抗粘着磨损的能力。

2. 磨料磨损硬的颗粒或硬的突起物,在摩擦过程中引起材料脱落,这种现象叫做磨料磨损。

3. 表面疲劳磨损两接触表面作滚动或滑动复合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力作用下,使材料表面疲劳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叫做表面疲劳磨损。

齿轮副、滚动轴承都能产生表面疲劳磨损。

表面疲劳磨损分为扩展性及非扩展性两种。

当交变压应力较大时,由于材料塑性稍差或润滑选择不当而发生扩展性表面疲劳磨损。

4. 腐蚀磨损(或称腐蚀机械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产生物质损失,这种现象成为腐蚀磨损。

由于介质的性质、介质作用在摩擦面上的状态及摩擦材料性能的不同,磨蚀磨损出现的5. 侵蚀侵蚀是指含有颗粒的流体撞击在一物体上,使物体表面受到的损伤。

侵蚀问题对一些在高速下工作的零件来说显得比较突出,例如强度大、密度小的用碳纤维强化的塑料涡轮叶片,要求叶片的前线应具有较高的抗侵蚀性。

第五节润滑在发生相对运动的各种摩擦副的接触面之间加入润滑油(剂),从而使两磨擦面之间形成润滑膜,将原来直接接触的干摩擦面分隔开来,变干摩擦为润滑油(剂)分子间的摩擦,达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就是润滑。

1. 润滑要求由于各摩擦副的作用、工作条件及其性质不同对于润滑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归纳有以下几点:(1) 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的润滑油。

(2) 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方法,将润滑油按一定的量分配到各摩擦面之间。

(3) 搞好润滑管理。

2. 润滑剂的作用使用润滑剂的目的是为了润滑机械的摩擦部位,减少摩擦抵抗、防止烧结和磨损、减少动力的消耗,以提高机械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用方面的作用,归纳如下:(1)减少摩擦。

在摩擦面之间加入润滑油,能使摩擦系数降低,从而减少了摩擦阻力,节约能源的消耗。

在流体润滑条件下,润滑油的粘度和油膜厚度对减少摩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摩擦副接触面间金属-金属接触点的增多,出现了边界润滑条件,此时添加剂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2)降低磨损机械零件的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与润滑条件很有关系。

在润滑剂中加入抗氧、抗腐剂有利于抑制腐蚀磨损,而加入油性剂、耐压抗磨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粘着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

(3)冷却作用。

润滑利可以减轻摩擦,并可以吸热、传热和散热,因而能降低机械运转摩擦所造成的温度上升。

(4)防腐作用。

摩擦面上有润滑剂覆盖时.就可以防上或避免因空气、水滴、水蒸汽、腐蚀性气体及液体、尘土、氧化物等所引起的腐蚀、锈蚀。

润滑油的防腐能力与保留于金属表面的油膜厚度有直接关系,何时也取决于润滑剂的组成。

采用某些表面活性剂作为防锈剂能使润滑剂的防锈能力提高。

(5)绝缘性。

精制矿物油的电阻大,如作为电绝缘材料的电绝缘油的电阻是2×1016Ω/mm2(水是0.5×106Ω/mm2)。

(6)力的传递。

油可以作为静力的传递介质例如汽车的起重机液压油。

也可经作为动力的传递介质,例如自动变速机油。

(7)减振作用。

润滑油吸附在金属表面上,本身应力小,所以,在磨擦副受到冲击载荷时具有吸收冲击能的本领。

(8)清洗作用。

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可以带走邮路系统中的杂质,再经过滤器虑掉。

例如润滑油系统的油冲洗。

(9)密封作用润滑剂对某些外露部件形成密封,防止水分或杂技的侵入。

3. 润滑的类型按照磨擦副表面润滑状态,可把润滑类型分为:流体润滑、边界润滑、混合润滑,如下图所示。

摩擦系数与轴承因数G的关系(1) 流体润滑。

在两摩擦面之间加有液体润滑剂,润滑油把两磨擦面完全隔开,变金属接触干摩擦为液体的内磨擦,这就是流体润滑,如下图所示。

流体润滑的优点是液体润滑剂的内摩擦力小,通常为0.001~0.01,只有金属直接接触的几十分之—。

流体润滑状态实现流体润滑的条件:(a) 磨擦表面间必须有相对运动。

(b) 顺着表面运动的方向.油层必须成楔形。

(c) 润滑油与摩擦表面必须有一定的附着力(与油性有关),润滑油随磨擦表面运动时必须有一定的内摩擦力、亦即必须有一定的粘度。

以滑动轴承形成流体润滑为例,如下图所示。

轴不转动时(a),轴与轴承接触面上的润滑油完全被挤出来。

当轴开始按箭头方向转动时(b),由于轴表面与润滑油之间有吸附力,而油层内部存在内摩擦力,轴就会带着轴承内右下方的整个楔形油层向前移动,好像把一个木楔打入入窄缝把缝胀开一样,迫使轴向上抬起并略向左偏。

当轴转速进一步提高时,轴的位置也进一步抬高,偏心度也减小(c)。

轴转速无限大时,轴与轴承的中心应重合在一起(d)。

滑动轴承中润滑油层的形成过程轴与轴承摩擦面间的油层厚度,是由轴上所承受的载荷和油层的内摩擦力的大小来决定的,油层内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和轴与轴承的相对运动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