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物理答案16-17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 作业及答案详解

点的场强。
答案:按题给坐标, O 点 的场强可以看作是两个半无限长直导线、半圆在 O 点产生场强的 叠加。即: E0 =E1 + E2 + E3
由对称性, E1 和 E2 在 y 方向的矢量和为零;在 x 方向矢量和是单根的 2 倍。 上半无限长导线取电荷元 dq1 = λdx ,它在 O 点的场强沿 x 方向的分量:
定处处相等,在其它情形,不一定处处相等。比如,点电荷周围还有其它的带电体,则球
面上的场强应是各场强的叠加,可能不处处相等。
作业 2
1.如图所示,把点电荷 +q 从高斯面外 P 移到 R 处 (OP = OR) ,
O 为 S 上一点,则[ ]
A.
穿过
S
的电通量
φe
发生改变,
O
处
E
变
B. φe 不变,E 变。 C. φe 变,E 不变。D. φe 不变,E 不变。
λl
ε0
,E
=
λ 2πε 0r
如果 r >> L ,则带电柱面体可以被看作点电荷,则
E
=
λL 4πε 0r 2
注:本题可以使用电场强度叠加原理求解。即将柱面电荷分布微分成线电荷分布。
5.半径为 R 的不均匀带电球体,电荷体密度分布为
ρ = Ar ,式中 r 为离球心的距离 (r ≤ R) , A 为常数,则
。
面元
∆S
处电场强度
E
是面元
∆S
电荷在此产生的电场强度
E2
与其他电荷在面元
∆S
处产生的总电场强度 E1 的矢量和, E = E1 + E2 。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物理真题及详细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物理真题及详细答案大连理工大学二00四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一. 是非题1. 如某溶质的稀溶液随溶质浓度的加大其表面张力变小,则在平衡态下该溶质在界面层中的浓度一定大于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
2. 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的一定大于该反应的。
3.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总蒸气压与组分B的摩尔分数xB成直线关系。
4. 定温定压下,纯物质A的化学势就是该条件下的摩尔吉布斯函数Gm,A5. A和B 形成的固熔体由A(s)和B(s)两相构成。
6. 水在玻璃毛细管中时正常沸点高于100℃。
7. 对于封闭体系,在定压下没有非体积功时,系统从环境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热力学能。
8. 物质B有从化学势大的一相转移到化学势小的一相的趋势9. 对于由A和B两组分组成的均相系统,定温定压下再向该系统加入少量A或B时,A的偏摩尔体积V A增加时,B的偏摩尔体积VB就减少。
10.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与反离子的化合价数成反比,即反离子的化合价数越高,其聚沉值越小。
11. 在液相进行的A和B间的非催化反应。
其反应速度不受惰性溶剂存在与否的影响。
12. 光化学反应的光量子效率总是在0—1之间二.选择题1. 浓度为0.005mol kg-1的蔗糖水溶液和0.01 mol kg-1的葡萄糖水溶液,二者沸点:A 0.005 mol kg-1 蔗糖水溶液和0.01 mol kg-1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沸点大致相同B 0.01 mol kg-1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沸点高于0.005 mol kg-1蔗糖水溶液C 无法比较2.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A 如果系统的 Ssys>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C 仅从系统的 Ssys,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3. 真实液态混合物:A 活度因子f的取值在0—1之间B 活度因子f的取值有时大于1C 活度因子f的大小符合: bB趋近于0时,fB的取值趋近于14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A C=3, =1B C=3, =2C C=4, =2D C=4, =35 若一种液体在某固体表面能铺展,则下列几种描述正确的是:A S<0, >90°B S >0, >90°C S >0, <90°6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A 大分子溶胶B 胶体电解质C 溶胶7 对于NaSO ,其离子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因子,质量摩尔浓度间的关系为:A B CD 以上A,B,C 给出的关系都不对三.推导题(10分)A和B两种吸附质在同一均匀固体表面上竞争(同种吸附中心)吸附,每个吸附分子吸附在一个吸附中心上,如果符合兰缪尔(langmuir)假设,试推导证明:达到吸附平衡时,A的表面覆盖度与A,B在气相平衡分压pA和pB 之间的关系为:=( pA)/(1+ pA+ pB) (其中和分别为A,B在该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四.作图题(共15分)在固相金属A,B 与它们生成的化合物间完全不互溶,用热分析法测得A和B双组分系统的步冷曲线的转折温度及停歇温度数据如下: 转折温度/℃停歇温度/℃转折温度/℃停歇温度/℃0 - 6300.20 550 4100.37 460 4100.47 - 4100.50 419 410 0.58 - 4390.70 400 2950.93 - 2951.00 - 321(1) 由以上数据绘制A-B系统熔点-组成图(2) 已知A和B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21.8g mol-1和112.4 g mol-1,由相图求A和B形成化合物的最简分子式(3) 对相图中各相区排号,在下表中列出相图中所有液-固两相区的固相成分:相区(号) 固相成分(4) 当为0.25的A-B双组分系统由700℃逐步降低时,液相l(A+B)中B的含量怎样变化(在一定温度区间或温度点的的大小及变化) 五计算题(要求详细计算过程)1.(10分)以知某物质B在液体和固体状态的饱和蒸汽压p(l)及p(s)与温度的关系式分别为:=- +22.405=- +27.650(1) 计算下述过程的G: B(s,1mol,300kPa,200k) B(l,1mol,300kPa,200k)(2) 判断在200k,300kPa下,物质在液态能否稳定存在?2. (6分)已知在定压下某液相反应A B,k1和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T有下列关系:=- +6.0 ,则,该正向反应为______________级反应,其标准摩尔焓变和逆向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8分)某溶液中的反应A+B X+Y,反应开始时,A和B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进行1h时A的转换率为75%,求,当反应分别符合下列假设时,进行到2h的时候反应物A剩余多少(以起始量的百分数表示)未反应(液体总体积随反应的变化可忽略)?A) 对A为1级,对B为0级B) 对A和B均为1级C) 对A和B均为0级D) 对A为0级,对B为1级E) 对A为0级,对B为2级F) 对A为2级,对B为0级4.(14分)已知以下数据(I)298.15k的热力学数据物质/(kg mol-1) /(kg mol-1)HgO(s) 73.22O (g) 205.1H O(g) -285.85 70.08Hg(l) 77.4H (g) 130.7(ii)电池的Pt|H (p )|NaOH(aq)|HgO(s)|Hg(l)的E=0.9265V(1)写出阴、阳两极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计算该电池反应的(3)计算HgO(s)的分解反应HgO=Hg(l)+(1/2)O2(g)的(298.15K)(4)计算HgO(s)在25℃的分解压5.(12分)某分子B,其运动形式只有三个可及的能级ε1, ε2, ε3,其基态能级是非简并的。
高考物理大连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高考物理大连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布朗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的撞击所引起的C.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微粒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D.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如液体、气体的流动)引起的2.(3-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和da这四段过程在p T图上都是直线段,ab和dc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bc垂直于ab,ad平行于纵轴,由图可以判断( )A.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小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不变C.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da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不变3.雾霾天气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2.5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m的悬浮颗粒物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D.PM2. 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4.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5.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 .乙图在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多撒痱子粉比少撒好C .丙图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D .丁图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 .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C .大雾天气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绝对湿度较大D .一定质量的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是增大的7.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B .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它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C .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是布朗运动D .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 ,每个分子的体积为V 0,则阿伏伽德罗常数为0A V N V =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B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D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9.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B .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大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 .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一直做正功D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米时,分子力已微弱到可以忽略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不变, 其内能一定不变B .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 .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小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晶体体积增大,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大头针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张力C.人感觉到空气湿度大,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汽压大D.气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气体压强越大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香味扑面而来,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C.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D.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13.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若两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一定增大C.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D.若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则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增大14.关于温度和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C.1g100℃水的内能小于1g100℃水蒸气的内能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是相同的15.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表明了构成悬浮微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C.物体的内能变化时,它的温度一定改变D.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16.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B.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N MC.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MN N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ρM N17.图描绘了一颗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情景,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B.布朗运动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液体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剧烈D.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18.如图,F-r 图象中两条曲线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其中纵坐标 F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 r 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 为两曲线的交点,则:()A.ab 为斥力曲线,cd 为引力曲线B.当 r>r e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C.当 r=r e时,分子势能为零D.当 r<re时,若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将增大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加物体的内能C.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可逆过程D.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20.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C.若两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一定增大D.若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则分子势能增大21.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由a到d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22.将一定质量的氧气从0℃缓慢升高到1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变大B.每个氧气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变大C.氧气分子的密集程度一定变大D.气体的压强一定变大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2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A.B.C.D.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详解】A.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做的无规则的运动,而颗粒是由成千上万个颗粒分子组成,不是单个分子在运动。
大连理工大物作业1617-相对论

作业16(相对论一)16.1 【C 】 c u cu L L 8.06.01'220=⇒=-=16.2 【B 】 [解]事件发生在火箭上,与地面无关。
16.3 u x ∆;221cu u x -∆[解] 在K '系:两个事件发生于同一地点(A '钟与A 钟相遇,A '钟与B 钟相遇),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t '(原时)。
K 系中B 钟的读数为∆t=u x ∆,在K '系中A '钟的读数为∆t '=221cu u x -∆16.4 相对的;相对运动状态16.5 '30sin 00y l y ∆==∆ ,0030cos l x =∆ , '1'22y cu x x ∆=-∆=∆0022030s 130cos in l cu l =-)( c u 32=16.6 在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中薄板的质量和面积分别为2201cu m m -= 221c u ab S -= 则 )1(220c u ab m S m -==ρ16.7 地面测量:隧道长0'l L =,列车高速运动,长γγ/'/0L l L == 列车上测量:列车长0l L =,隧道长γγ//'0L l L ==地面测得雷击时刻 21t t =,隧道两端坐标为21,x x ,测量火车两端坐标为R L x x ,,火车完全位于隧道内21x x x x R L <<<,没有遭雷击。
列车上的测量同样得出列车没有遭雷击。
列车测量:隧道出口处的雷击发生在)','(22t x ,隧道入口处的雷击发生在)','(11t x ,火车左端坐标测量在)','(L L t x ,右端坐标测量在)','(R R t x 。
已知,21R L t t t t ===21x x x x R L <<<。
中国大学mooc《大学物理—相对论、电磁学(大连理工大学) 》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title大学物理—相对论、电磁学(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100分最新版content第二周相对论基础(2)相对论单元测验1、地面观察者测得地面上事件A和B同时发生,并分别处于x轴上x1和x2两点(x1< x2),则沿x 轴负向高速运动的飞船上的观察者测得此两事件中答案: B晚发生2、 p 介子静止时平均寿命为t. 用高能加速器把p 介子加速到u ,则在实验室中观测,p 介子平均一生最长行程为。
答案:3、若从一惯性系中测得宇宙飞船的长度为其固有长度的一半,则宇宙飞船相对该惯性系的速度为()。
答案:4、 K系与K¢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K¢系相对K系沿ox轴正方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匀速运动。
一根刚性尺静止在K¢系中,与o¢x¢轴成60°角,则在K系中观察该尺与ox轴的夹角q ,有()。
答案: q >60º5、两枚静止长度为20m 的火箭A、B,它们均以 0.9 c 的速度相对地面背向飞行。
在火箭 A上测量火箭B 的速度为()。
答案: 0.994 c6、一个静止质量是m0的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v相对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上的观测者测量其动能为( ).答案:7、由狭义相对论原理可知,相对于某些惯性系,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可以达到真空中的光速的.答案: 错误8、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相对此惯性系运动的任何惯性系中一定不是同时发生的.答案: 错误9、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相对此惯性系运动的任何惯性系中可能不是同时发生的.答案: 正确10、由洛伦兹变换可得出下面的结论: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在两个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有可能是颠倒的。
答案: 错误11、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指出加速度和引力场等效.答案: 正确12、由狭义相对论原理可知:在任何一个惯性系中做光学实验都用来确定本参考系的运动速度。
大工17春《物理学基础》在线测试1答案

大工17春《物理学基础》在线测试1答
案
1. 问题1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2. 问题2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3. 问题3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4. 问题4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5. 问题5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6. 问题6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7. 问题7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8. 问题8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9. 问题9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0. 问题10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1. 问题11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2. 问题12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3. 问题13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14. 问题14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5. 问题15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6. 问题16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7. 问题17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8. 问题18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19. 问题19的答案是:答案:[答案内容]
20. 问题20的答案是:
答案:[答案内容]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无法保证绝对正确性。
以上是大工17春《物理学基础》在线测试1的答案,仅供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物理学考】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道小题4分,共48分。
每道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 位移、时间、质量B. 速度、路程、加速度C. 路程、时间、位移D. 加速度、位移、速度【答案】D【解析】A:时间、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项错误。
B: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项错误。
C:路程、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项错误。
D:加速度、位移、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都是矢量。
故D项正确。
点睛:有大小有方向,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合成时遵循代数法则的物理量是标量。
2. 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一定受到弹力B. 两物体之间有弹力时,一定受到摩擦力C. 两物体相互接触时一定能产生弹力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答案】A【解析】AB: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表面粗糙;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相互挤压。
则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一定受到弹力;两物体之间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
故A项正确,B项错误。
C: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相互挤压。
两物体相互接触时不一定能产生弹力,故C项错误。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故D项错误。
3. 如图所示,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从A点开始摆动,经过最低点B时摆线被直尺P挡住,球继续摆动至C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到B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增加B. B到C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减少C. A到C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增加D. A到B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守恒【答案】D点睛:拉力与速度始终垂直,一直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4. 如图所示,一个重6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A. 0NB. 40N,方向竖直向下C. 40N,方向竖直向上D. 80N,方向竖直向上【答案】A考点:考查受力分析点评:难度较小,处于静止的物体合外力为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5.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 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 0~4s内的位移大小是0C. 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D. 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0~1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0~2s 内的位移为:,B对;在速度时间图线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故C对;在速度时间图像中,时间轴上方的速度都为正,故D错。
大学物理—相对论、电磁学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大学物理—相对论、电磁学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振荡偶极子辐射的能量与其频率无关。
答案:错误2.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答案:错误3.产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作用在带电粒子上的洛伦兹力.(动生/感生)答案:动生4.当长直螺线管中由真空状态改为填充铁磁质时,其自感系数将.(增大/不变/减小)答案:增大5.涡旋电场是由激发的。
(电荷/变化的磁场)答案:变化的磁场6.当穿过一个导体回路中的发生变化时,该回路中就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磁通量7.在导线切割磁感应线产生动生电动势的过程中洛仑兹力并不做功,而只是起到能量转换的作用.答案:正确8.匀速运动的电荷周围空间,电场和磁场均存在.答案:正确9.一长直螺线管中通的电流I的值越大,其自感系数L越大答案:错误10.一交变磁场被限制在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空间,在柱外有个静止的点电荷Q,则该电荷Q不受电场力作用。
答案:错误11.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涡电流是有害的?答案:变压器12.振荡偶极子辐射的平均能流密度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在垂直于偶极子轴线的方向上辐射最。
(强/弱)答案:强13.带有铁芯(相对磁导率为80)的细螺线环,总匝数400、平均半径为6cm,载有电流0.25A。
芯内的磁感应强度等于 T。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真空磁导率【图片】)答案:(0.0260,0.0270)14.如图所示,均匀磁场B中放置一通有电流I、半径为R的半圆形导线,导线两端连线与磁感强度方向的夹角为30°,该段半圆弧导线受到的磁力等于。
【图片】答案:IRB##%_YZPRLFH_%##IBR##%_YZPRLFH_%##RIB##%_YZPRLFH_%# #RBI##%_YZPRLFH_%##BRI##%_YZPRLFH_%##BIR15.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分别以速度【图片】和【图片】沿互相垂直的路径运动。
某瞬时二者的位置如图,则此时运动的电子作用在质子上的磁力大小等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6 相对论一5光年,宇航员欲将此距离缩为3光年,他乘的飞船相对地球的速度应是[ ]A. c 21 B. c 53 C. c 54 D. c 109答:[C ]解:这里,要求宇航员的钟走3光年,是原时:3=∆t ;地面上的时钟测量,宇航员走5光年,是测时:5/=∆t 。
因此由22/1cu t t -∆=∆,得到22135c u -=,c u 54=。
注意:地面上仍然认为宇航员走了5光年。
2.火箭的固有长度为L ,其相对地面以1ν作匀速直线运动。
若火箭上尾部一射击口向火箭首部靶子以2ν速度发射一子弹,则在火箭上测得子弹从出射到击中靶的时间间隔为[ ]。
A. 21νν+LB. 2νLC. 2121⎪⎭⎫ ⎝⎛-c L ννD. 21211⎪⎭⎫⎝⎛-+c L ννν 答:[B ]解:事件发生在火箭上,与地面无关。
当然,地面上测量这一时间间隔是不同的。
3.在K 惯性系中x 轴上相距x ∆处有两只同步钟A 和B ,在相对K 系沿x 轴以u 速运动的惯性系/K 中也有一只同样的钟/A 。
若/xx 轴平行,当/AA 相遇时,恰好两钟读数都为零, 则当/A 与B 相遇时K 系中B 钟的读数为 ,/K 系中/A 钟的读数为 。
答:u x ∆,221cu u x -∆解:如图,在K 系测量,A 和B 的距离为x ∆,钟/A 正在以速度u 从A 向B 运动,钟/A 从A 到达B 所用的时间为ux t ∆=∆ 这也就是B 钟的读数。
由于A 和B 在K 系中是静止的,所以,K 系中测量,A 和B 的距离x ∆是原长;在系/K 看来,A 和B 以速度u-运动,A 和B 的距离/x ∆是测量长度,因此2222/1)(1cu x c u x x -∆=--∆=∆由于在系/K 看来,B 以速度u -运动,B 运动距离/x ∆-所用时间/t ∆为22//1cu u x u x t -∆=-∆-=∆这就是/A 钟的读数。
可见,/A 钟与B 钟相遇时,确实是:/A 钟读数小、B 钟读数大,即似乎确实能分辨出来“/A 钟慢、B 钟快”。
/A 钟相对于K 系运动,/A 钟确实应该慢;而在K 系看来,B 钟也是运动的,也经该慢。
这似乎出现了矛盾。
如图,/K 认为:钟/A 与钟A 相遇时,钟A 与钟B 根本没有校准,钟B 的指针比钟A 提前。
(或者,从经典物理大致考虑:信号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钟B 指针指向“0”这一信号传到A 时,将钟A 调到“0”,此时,钟B 已经过“0”了,即钟B 比钟A 提前了)。
如图,/K 认为:在对“/AA 相遇到/A 钟与B 钟相遇所用时间的测量”中,A 和B 钟的测量结果是一样的,都比/A 钟测量的结果短,即A 和B 钟都慢;只不过是在/AA 相遇时,B 钟的指针“提前”了,从而在/A 钟与B 钟相遇时,B 钟的“读数”比/A 钟的“读数”大。
可见,上面的结果,并不违反相对论,反而正是相对论的必然结果。
4.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时间和空间的测量值都是 ,它们与观测者的 密切相关。
答:相对的,相对运动状态。
5. K 、/K 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K 系相对与K 沿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
一刚性尺静止于K 系中,且与x 轴成030角,而在/K 系中测得该尺与/x 轴成045角,试求:K 、/K 系的相对运动速度。
解:如图,在K 系中测量,030=α,所以 030tan tan x x y ∆=∆=∆α 在/K 系中测量,0/45=α,所以 0////45tan tan x x y ∆=∆=∆α由洛伦兹变换,得到y y ∆=∆/,22/1cu x x -∆=∆c u 32=6.一匀质矩形薄板,静止时边长分别为a 和b ,质量0m ,试计算在相对薄板沿一边长以v 速运动的惯性系中测得板的面密度。
解:在相对于板运动的参照系中,长度收缩,同时质量增大。
质量为:2201c v m m -=;长度为:22/1c v a a -=,b b =/质量密度为22022022220//1)1(111c v c v ab m cv ab c v m b a m -=-=--==σσ在相对于板运动的参照系中,长度收缩,同时质量增大。
质量为:221c v m m -=;22b a L +=,22ba a Lab l +==,22ba ab l +=长度为:222222/11c v b a c v L L -+=-=,22/ba ab l l +==质量密度为220220222222220//1)1(111c v c v ab m c v b a b a ab c v m L l m -=-=-++-==σσ7.列车和隧道静止时长度相等,当列车以u 的高速通过隧道时,分别在地面和列车上测量,列车长度L 与隧道长度/L 的关系如何?若地面观测者发现当列车完全进入隧道时,隧道是的进、出口处同时发生了雷击,未击中列车,按相对论的理论,列车上的旅客会测得列车遭雷击了吗?为什么? 解:(1)由于隧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列车是运动的,所以,地面测量隧道的长度是原长,地面测量列车的长度是测长,即地面测量:隧道长0/1L L =,列车长22011c u L L -=地面测量隧道长/1L 与列车长1L 的关系为:22/111c u L L -=,即列车比隧道短。
由于列车相对于列车是静止的,而隧道是运动的,所以,列车测量列车的长度是原长,列车测量隧道的长度是测长,即列车测量:列车长02L L =,隧道长220/21c u L L -=地面测量隧道长/2L 与列车长2L 的关系为:222/21c u L L -=,即隧道比列车短。
(2)地面测得雷击时刻火车完全位于隧道内,没有遭雷击;“完全进入隧道”是相对论效应(即列车长度收缩),“未被击中”是客观事实。
列车上的旅客的测量会有相对论效应,但不会更改客观事实,列车上的旅客测量同样得出列车没有遭雷击。
附注一:设闪电到达隧道出口为事件1A ,闪电到达隧道进口为事件2A 。
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111t x A ,),(222t x A ;在列车参考系(/S )测量:),(/1/11t x A ,),(/2/22t x A 。
由于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闪电同时到达隧道出口和到达隧道进口,所以事件1A 和事件2A 在地面参考系这是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件事(21t t =,21x x >),在列车参考系(/S )就不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0)()()(021********/2/1<=-=---=-l cu x x c u c ux t c ux t t t γγγγ,/2/1t t < 即在列车参考系测量,闪电到达隧道出口事件先发生,闪电到达隧道进口事件后先发生。
可以想见,在列车上测量,闪电到达隧道出口时,列车头还没有到达隧道出口(此时列车尾还没有进入隧道入口);由于闪电到达隧道进口事件后先发生,闪电到达隧道进口时,列车尾已经进入隧道内(此时,列车头已经驶出隧道出口)。
因此,在列车上测量,雷击也没有击中列车头部和尾部。
附注二:设闪电到达隧道出口为事件1B ,列车头到达隧道出口为事件2B 。
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111t x B ,),(222t x B ;在列车参考系(/S )测量:),(/1/11t x B ,),(/2/22t x B 。
由于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闪电到达隧道出口和列车头到达隧道出口是在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所以21x x =;由于闪电未击中列车头,所以21t t <。
所以0)()()(21222211/2/1<-=---=-t t cux t c ux t t t γγγ,/2/1t t < 即在列车参考系测量,闪电到达隧道出口事件先发生,列车头到达隧道出口事件后先发生。
因此,在列车上测量,雷击没有击中列车头部。
设闪电到达隧道进口为事件1C ,列车尾到达隧道进口为事件2C 。
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111t x C ,),(222t x C ;在列车参考系(/S )测量:),(/1/11t x C ,),(/2/22t C B 。
由于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闪电到达隧道进口和列车尾到达隧道进口是在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所以21x x =;由于闪电未击中列车尾头,所以21t t >。
所以0)()()(21222211/2/1>-=---=-t t cux t c ux t t t γγγ,/2/1t t > 即在列车参考系测量,闪电到达隧道进口事件后发生,列车尾到达隧道进口事件先发生。
因此,在列车上测量,雷击没有击中列车尾部。
附注三:设闪电到达隧道出口为事件1D ,同时列车头到达位置为事件2D 。
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111t x D ,),(222t x D ;在列车参考系(/S )测量:),(/1/11t x D ,),(/2/22t x D 。
由于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事件1D 和事件2D 是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所以21t t =;由于闪电未击中列车头,所以21x x >。
所以0)()()(212211/2/1>-=---=-x x ut x ut x x x γγγ,/2/1x x >即在列车参考系测量,闪电到达隧道出口时,列车头还没有到达隧道出口。
因此,在列车上测量,雷击没有击中列车头部。
设闪电到达隧道进口为事件1E ,同时列车尾头到达位置为事件2E 。
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111t x E ,),(222t x E ;在列车参考系(/S )测量:),(/1/11t x E ,),(/2/22t x E 。
由于在地面参考系(S )测量,事件1E 和事件2E 是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所以21t t =;由于闪电未击中列车尾头,所以21x x <。
所以0)()()(212211/2/1<-=---=-x x ut x ut x x x γγγ,/2/1x x <即在列车参考系测量,闪电到达隧道进口时,列车尾已经通过了隧道进口。
因此,在列车上测量,雷击没有击中列车尾头部。
K 倍,则其相对实验室的运动速度为[ ]A.1-K c B. 21K K c - C. 12-K Kc D.1+K Kc答:[C ]解:202c Km mc =,21β-=m m ,021Km m =-β, 12-=∴K Kcv 2.把一静止质量为0m 的粒子,由静止加速到c 6.0=ν,所需作的功为[ ]A. 2018.0c m B.2036.0c m C.2025.1c m D.2025.0c m 答:[D ]解:2022020225.0)111(c m c m c m mc E k =--=-=β3.观测者乙以c 53的速率相对观测者甲运动,若甲携带质量为kg 1的物体,则 (1) 乙测得物体的质量为: ; (2)甲测得物体的总能量为: ; (3) 乙测得物体的总能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