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与阅读跨学科教学探索
初中美术跨学科实施方法教研

初中美术跨学科实施方法教研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初中阶段,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积累。
本文将探讨初中美术跨学科实施的方法和教研。
一、初中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实施方法1. 文字与图像的结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拼贴等方式将课文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视觉形象,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
2. 视觉表达与写作: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激发其对文字表达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3. 绘画与阅读:在阅读课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美术与数学的跨学科实施方法1. 几何与绘画:通过美术教学,将几何知识与绘画技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绘制几何图形来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数理统计与图表设计:在数理统计课程中,引导学生设计各种图表,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数据,提升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数字艺术与数学概念:通过数字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在艺术中的应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初中美术与科学的跨学科实施方法1. 实物观察与绘画: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运用美术技巧进行绘画,加深对实物特征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2. 科学原理与艺术创作:通过科学实验和科学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艺术创作方式,将科学原理转化为视觉形象,提升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科技与数字艺术:在数字艺术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通过数字软件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初中美术与社会学科的跨学科实施方法1. 历史与艺术创作: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艺术创作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的理解和感悟。
2. 社会问题与艺术表达:在社会学科课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表达能力。
美术教学中的跨学科创作实践

美术教学中的跨学科创作实践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跨学科创作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它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历史、文学、科学、数学等。
通过跨学科的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具深度和创意的作品。
在历史学科中,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描绘古代文明的建筑、服饰和生活场景,来展现对历史的理解和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美术的表现技巧,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文学作品同样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经典的文学故事、诗歌和散文中的形象、情节和情感,都可以被转化为视觉艺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创作出插画、漫画或者雕塑等作品。
这种跨学科的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科学知识在美术创作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反射等原理后,学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创作具有特殊光影效果的绘画作品。
生物学科中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也可以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素材。
通过观察和研究,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比例和对称关系,对美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
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
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布局,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创作实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通过跨学科创作实践希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其次,选择合适的主题和素材,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和挑战性。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高中2年级美术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高中2年级美术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在高中二年级的美术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教育策略。
美术不再仅仅是颜色和形状的探索,而是一扇通向多学科交汇处的门。
想象一下,当学生们挥毫泼墨时,他们不仅仅是在绘画,而是在探索历史的转折点和艺术运动的浪潮。
在历史课程中,学生们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
他们通过绘画了解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使得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激发了对文化背景和艺术技术的深入理解。
而在科学课堂上,学生们探索光的折射和反射。
通过色彩理论的学习,他们理解了光如何影响我们对色彩的感知。
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不仅增强了科学概念的学习,还加深了他们对艺术作品中色彩运用的欣赏和理解。
语言艺术课程不仅教导学生们如何写作,还教导他们如何通过视觉表达情感和观点。
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验平台,让他们通过绘画和雕塑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们将语言艺术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视觉艺术中,从而丰富了他们的表达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几何形状和比例的研究,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结构和对称性。
通过数学的严谨分析,学生们不仅能够欣赏艺术作品的美学,还能够探索艺术家如何运用数学原理来创作独特的作品。
综上所述,高中二年级的美术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整合,更是视野的拓展和思维的开放。
通过将艺术与历史、科学、语言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全面理解艺术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还能够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研究

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研究在当今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教育环境中,跨学科整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也在不断探索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
这种跨学科整合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一、跨学科整合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在教育领域,单一学科的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期待。
跨学科整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融合与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跨学科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艺术。
例如,通过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与科学学科的整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科学插图和科学可视化。
其次,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美术创作中时,他们往往能够产生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此外,跨学科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美术与学生熟悉的其他学科相结合时,他们会感到更加亲切和有趣,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途径1、美术与语文语文是一门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的学科,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美术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学作品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图像来表达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让学生为童话故事绘制插图,或者根据诗歌的意境创作绘画作品。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的美术作品,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美术与数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比例、对称等概念在美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
美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设计

美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设计导言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不再局限于画画技巧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而美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则是在这一背景下,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教学设计机会与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设计,从中发现其意义与挑战。
一、美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1.1. 跨学科整合的定义跨学科整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学科或教学设计方式。
在美术教育中,跨学科整合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综合素养的艺术作品。
1.2. 跨学科整合的意义美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拓宽视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培养出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的技巧。
最后,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美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设计2.1. 教育科学与美术教育的融合美术教育与教育科学的融合,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育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美术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借鉴教育心理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艺术活动来满足学生不同的智能类型。
对于逻辑数学型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需要思考和分析的艺术项目;对于视觉空间型的学生,可以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2. 美术与科学领域的融合将美术与科学领域进行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初中美术课程中的跨学科融合探索

初中美术课程中的跨学科融合探索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趋势。
初中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也在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初中美术课程中的跨学科融合进行深入探讨。
一、跨学科融合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跨学科融合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中,拓宽视野,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美术课程中融入数学、科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科学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学科的学习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通过跨学科融合,将美术与学生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将美术与历史学科融合,让学生通过绘制历史事件的场景来了解历史,能够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
3、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从而培养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跨学科融合的途径1、与语文的融合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学科,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学作品进行绘画创作,如将诗歌、小说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通过画笔展现出来。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配上文字说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与数学的融合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比例关系等知识在美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绘画构图中,需要运用到对称、均衡等数学原理;在立体造型中,需要掌握空间几何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具有数学美感的图案、制作数学模型等方式,将数学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
3、与科学的融合科学实验中的现象、科学原理等可以为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探索与研究

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探索与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整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而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美术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绘画技巧和艺术欣赏,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整合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与科学、数学、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结合,美术教育能够突破传统的界限,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与科学学科的整合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了解光的折射、颜色的混合等科学原理,同时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科学的理解。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比例关系等知识,也能为美术创作提供理性的基础,使学生的作品更具结构和秩序美。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意境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用绘画、雕塑等形式来展现其中的人物、场景,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同样,历史学科中的文化遗产、传统服饰、建筑风格等元素,也能够为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美术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实践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如“未来城市的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科学、美术等知识,进行规划和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城市的布局、交通规划、能源利用等实际问题,同时运用美术技巧来呈现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此外,跨学科的美术课程设计也是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
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美术课程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教学体系。
比如,在一节关于“植物的生长”的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物学知识,然后让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这样的课程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提高了他们的美术技能。
美术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策略(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01
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元素 ,增加美术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 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02
跨学科教学策略可以打破传统美 术教学的单一性,使学生在多样 化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较高的积极 性。
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跨学科教学策略可以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 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的全面 发展。
传统美术教学注重技法的传授,对学 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学科交叉的缺失
美术教学往往局限于自身学科范畴,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足,限制了 学生的综合发展。
跨学科教学策略的意义
01
02
03
拓展学生视野
跨学科教学能够引入不同 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激发 创造灵感。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建构主 义理论,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的 学习和实践活动,自主建构美术
知识和技能。
例如,结合历史、文化等学科知 识,让学生探究不同时期的艺术 风格和特点,自主创作具有历史
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跨学科教学理论
跨学科教学理论认为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跨学科教学,美术可 以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在 美术学习的同时,提升跨 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综合素养。
02 跨学科教学策略 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 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创作与阅读跨学科教学探索
作者:孔燕
来源:《教育》2018年第04期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跨学科教育拓宽了美术教育的形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近几年,笔者所在校结合学生缺乏经典阅读,深度阅读这一现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美术基础,开展书签、手抄报、读书卡设计制作活动。
这一活动,不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美术应用实践等能力。
阅读与美术跨学科结合可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拓展和补充,是一项渗透德、智、体、美、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美术创作;阅读;渗透
近年来,学界提出跨学科课程教育,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教研,扩大自己的学科眼界,使学科的教研空间得以扩大。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小学美术教育已不单纯只是绘画这一形式,跨学科教育拓宽了美术教育的形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使美术课堂教学能够博采各科课堂教学之长,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有效地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创意实践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作设计实践能力,相对于其他几个核心素养较为“抽象”,教师在实施培养与学生学习方面较难把握。
近两年,笔者结合本校的读书节和语文科组共同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创作、我快乐”创作活动。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意思维、美术应用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本文以跨学科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论述如何通过阅读与读书卡创作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美术创作渗透在阅读中
笔者根据调研,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是一个思维奇特、想象丰富、活泼好动的时代。
动手动脑制作读书卡的课堂气氛比上其他美术课内容更自由、轻松、无拘无束,特别受学生欢迎。
2017年4月笔者学校开展了第三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读书节系列活动受欢迎情况如下:
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到学生们喜欢它是因为:读书卡设计创作空间大、可简可繁,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根据自己实际动手能力灵活制作,轻松完成;是积累自己已阅读资料的好方法,也是赠送老师、同学、表达自己心意的最好方式。
创作形式易于推广
取材方便制作读书卡取材非常方便,简单地说就是一张纸一支笔也可以设计出精美的读书卡,当然我们可让学生尽量发掘多种材料,制作多种形式的卡片。
基本要求纸、笔、颜料、
剪刀、胶水等。
更高要求可用布碎、毛线、树叶等,建议尽量选用变废为美的材料,如邮寄后包裹的牛皮纸、挂历纸等。
一张小小的卡纸、废旧纸,经过学生们的精心设计,就变成了一张内涵丰富的读书卡,赏心悦目,也增强了学生变废为美环保意识。
过程易于掌握制作一张读书卡,实际上是将语言文字以美术形式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制作一张读书卡,过程简单,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认识读书卡制作形式、内容。
利用多媒体欣赏形形色色的读书卡。
鼓励学生点评,如形象分析、色彩搭配分析、设计风格分析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作欲望。
然后多媒体演示,了解读书卡的有关知识及其设计制作的方法。
①读书卡的制作要素:构成形式包括文字、图形、图文结合;②表现手法:绘画法、摄影法、剪贴法、综合法等;③结构形式:平面结构(平面分单页式、复页式);立体结构(一纸成型、附加成型、音响结构等)④运用工具材料:双面胶、卡纸(废旧纸、其他)颜料、剪刀等。
⑤内容分类:引导学生把课外博览群书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共同讨论确定读书卡的内容设计分为6种。
A成语积累卡(翻阅成语字典,选取自己喜欢并能理解的成语,记在成语积累卡上)B名言警句卡(阅读课外书选择一句,写在名言警句卡上)C新闻发布卡(关心国家大事,把其中一则新闻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记录下来,写在新闻发布卡)D古诗欣赏卡(每周选择一首诗,利用课余时间自背,并理解。
写在古诗欣赏卡)。
第二,共同探究、身心体验。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制作的基本步骤:①构思起稿(包括用哪种内容设计)、选材(人物、静物、风景等)、风格与情调(欢乐、热烈、温馨、幽默等)。
②形式设计,包括结构形式(平面或立面)、图形与文字、色彩与格调、版面编排、选用材质。
③制作形成,包括绘制、雕刻、剪贴、折叠等实际操作。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材料选用与表现手法上,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理特点,力求简易,既节省材料,又易于操作。
例如,低年级的同学,制作难度降低,建议做平面形式;高年级的同学,难度提高尽量制作多种形式,富有个性的卡片如雕刻、折叠等。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们既体会到读书卡制作应注意的问题和环节,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作热情。
例如:一年级姚同学制作的《明日歌》卡片(图一),首先她和同学们共同交流读了明日歌的感想:要珍惜時间、努力学习;理想是像神州七号杨利伟叔叔一样当飞行员。
然后讨论用什么形式制作,再讨论排版,卡片正面中间写上明日歌的全诗,想象有只青蛙在提醒他们“别玩啦抓紧时间学习了”。
太阳公公在说“该起床啦,要上学了”。
卡片背面写上他们的感言,用中国地图做花边,还添加他们的未来——飞行员,运用蓝色为主色,色彩明亮的风格。
一张精心制作、细心描绘,富有哲理的心灵感悟读书卡完成了。
第三,互评互学,成果展示。
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自述读书卡的内涵,设计风格等。
师生共同评定。
在评议过程中学生受到了启发,开阔了视野。
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读书卡进行深入思考,推敲,使卡片进一步完善。
选出优秀读书卡进行评奖,然后集中放到学校展览区,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平台,让全校同学进行观摩、学习。
最后在全校颁奖时请学生自述感想。
荣获一等奖的梁同学说“看见我精心制作
的读书卡(图二),能放到展览区里展览,心里充满了自豪感;通过制作读书卡片,让我感受到了:读书是一种乐趣,制作也是一种乐趣。
加强学科间联系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学生制作读书卡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阅读的文化情境影响,学生的理解阅读与感悟创作会体现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风格的作品上。
以美术教育为载体,借助其他学科所涉及的题材进行审美认识,体会知识综合性。
因此,利用好美术学科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育教学中相互渗透会得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熊新秀.巧用阅读期待提高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13(16):31-31.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第十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