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女子-吐血参禅 剃头开悟 这名女子可伏狮——行刚

合集下载

此时正当修行时

此时正当修行时

此时正当修行时(图)
文革时批斗佛教人士的照片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

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破涕为笑,安然度过此劫。

纸条就七个字:“此时正当修行时”。

遇困境时,谨记此七字真言!是啊,此时正当修行时,修行就是修心,修一颗平静的心,让我们可以面对一切风雨而淡定自若。

疾病提供我们一个基础,来对我们的痛苦生起忍辱,对他人的痛苦生起慈悲。

如此的困境得以考验我们的修行。

此时正当修行时,每种境界,都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次机会。

让我们带上了皮囊跋山涉水。

终有一天,你会来到自家的门口,与你久违的本性谋面,千难万险,终是护卫着心中那一点不熄的火光,让自己在多年以后的夜里,点亮心底那点温暖,回味这一生的寻找和跋涉,付出和收获,心生感念和安慰。

一位女居士的禅修体验

一位女居士的禅修体验

一位女居士的禅修体验一位女居士的禅修体验道成法师编辑,2013年9月我修内观禅时间很短,从09年国庆到现在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虽然没有很丰富的经验和很好的境界,但也有一些体验,写出来供初学者借鉴参考,也许你们会从中受到启发。

希望你们读此文章后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并从修行中获得真实的利益!09年国庆老公报了一个禅修营,由此我们一起参加了由伟杰达尊者在河北香河天下第一城大安寺举办的内观禅修。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内观,以前从未听说过。

从此开始认识南传佛教。

第一次接触内观禅法就让我兴奋不已,高兴得睡不着觉,内心生起一道有如闪电一样的光,从此我的生活便有了光明!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需要的!我心里原本有一盏灯,有电线、有插头,我拿着插头一直在寻找,希望能找到与之相配的插座。

这下终于找到了!电通了,灯亮了!南传佛教和四念处内观禅修就是为我心灯供电的插座!为什么我会如此兴奋?首先,是尊者的开示吸引了我。

尊者辩才无碍,开示非常精彩,观点新颖独特,句句如甘霖雨露滋润着我饥渴的心田。

在国内的北传佛教中从未听说到过这种全新的观点,这么实实在在的佛法!也从未见哪个师父能将佛法讲得这么美妙!我听得入了迷,生起强烈的求知欲,想去深入了解南传佛教的教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尊者。

伟杰达尊者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在国内多所佛学院担任过讲师,在北传出家十几年后,97年到泰国重新出家,后去缅甸帕奥禅修中心、恰宓禅修中心和雪乌敏禅修中心深入学习禅修。

尊者的勇气和魄力,实属罕见,其智慧也少有人能及。

其次是修行的体验让我兴奋不已,尤其是行禅的感觉特好。

刚练习没多久,就飘飘欲仙、犹如云中漫步。

以前从未感觉过走路原来也这么美妙、也能成为一种享受。

以前走路急匆匆的,恨不得一下子到达终点,一边走路,一边想别的事,心老吊着,何曾这么安然自在、专注投入、认真仔细地走过路?行禅时,什么都不想,完全放松,就只是单纯地观照脚移动的过程。

坐禅时观照腹部的起伏,还有吃饭、睡觉、上厕所都保持觉知。

《后西游记之第七回》完整版原文全文

《后西游记之第七回》完整版原文全文

《第七回》原文大颠僧尽心护法唐三藏显圣封经诗曰:圣人何事欲无言,盖恐因言失本源,清净禅心非月指,糊涂佛法是风幡,但谈果报何其妄,止望施财岂不冤,万派千流徒浩渺,曹溪一滴是真源。

话说大颠师,欲明佛法,别了韩愈,竟上长安,不一日到了,要寻个庵儿歇脚。

此时,长安佛教正盛,各庵观寺院巴不得有个老僧在内居住,或是讲经,或是说法,皆可兴旺山门。

见了大颠人物奇古,言语清爽,皆殷勤接待,留他居住。

大颠师看见繁华闹热,全没僧家气味,转不肯住,却寻至城西,见一个小庵上写“半偈庵”三字,门前一湾流水,几株松树,甚是幽僻,因步了入去,荒荒凉凉佛堂中,竟不见一人。

立了一会,又不见有人出来,只得穿入佛堂后面,叫一声:“有人么?”只见香积厨走出一个老和尚来,看见大颠,忙迎到佛堂中问讯道:“老师何来?贫衲因厨下炊爨,有失迎接。

”大颠道:“这等,惊动了!贫僧从潮州远来,尚无栖止,欲借宝庵一蒲团地为挂衲之所,不识老师肯容否?”那老僧笑道:“佛门庵院,凡是佛家弟子都有分可住,怎说个容不容?只是我看老师这等道貌,自是禅林尊宿,何不到洪福寺、化生寺这些大丛林安享,却来此受寂寞?”大颠道:“寂寞正僧家之习,安享非佛门所宜,故不敢去而愿来此。

”那老僧又笑道:“这乃是小僧疏懒人的念头,怎么老师不远千里而来,也是这般说?既是这等,请里面坐。

”遂邀大颠到他房里,忙去取了茶来吃。

茶罢,那老僧方才问道。

“老师大号?”大颠道:“小僧法名大颠。

就问老师大号?”那老僧道:“小僧贱号懒云。

”大颠道:“长安寺院尽皆富盛,老师宝庵何独冷静如此?”懒云道:“要寺院富盛,须得主师会讲经募化。

不瞒老师说,小僧虽做和尚,其实不通佛法。

又性情疏懒,又不会募化,又不会讲经,故此淡薄。

”大颠道:“当今法师不知推尊何人?”懒云道:“第一要算法门寺生有法师。

他人物生得齐整,又口舌利便,问一答十,今上宪宗皇帝十分宠爱。

前日因迎佛骨入大内,僧俗混杂,不成朝廷体统:恼了一位大臣叫做韩愈,上疏极谏,甚言崇佛之非。

水浒传047 第四十四回.pdf

水浒传047 第四十四回.pdf

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佛灭度后,诸恶比丘于佛事中广行非法,破坏象教,起大疑谤,殄灭佛法,不尽不止。

我欲说之,久不得便,今因读此而寄辩之。

恶世比丘行非法时,每欲假托如来象教,或云讲经,或云造像,或云忏摩,或云受戒。

外作种种无量庄严,其中包藏无量淫恶。

是初不知如是佛事,如来在时,悉有仪则。

如讲经者,如来大师于人天中作师子吼,三转法轮,得道为证,非第二人力之所及。

如来既灭,有诸大士承佛遗嘱,流通尊经,则必审择希世法器,住于深山,闭门讲说。

讲已思惟,思已坐禅,坐已行道,行已覆说。

于二六时,不暇剪爪。

初不听许在于阛阓椎钟布告,招集男女,拍肩联臂,作诸戏笑,令菩提场杂秽充满。

造像法者,如来非欲以己形像流布人间。

是皆广用异妙方便,表宣法相,令众欢喜。

四王天者,表于四谛。

右伽蓝神,左应真者,表于俗谛,及以真谛。

十六尊者,表十六句。

迦叶阿难,表行与说。

三世佛者,表世间尊。

如是等像,莫不有表。

初不听许广造一切淫祀鬼神,罗列堂殿,引诸女人烧香求福,惑乱僧徒,污染梵行。

忏摩法者,超出世间有力大人,了知本性,纯白无垢,非以后心,忏于前心。

从本寂静,不造罪故。

譬如以水而洗于水,当知毕竟无有是处。

然为微细,余习未除,是用翘勤,质对尊像,求哀自责,誓愿清净,克期一报,永尽无遗。

初不听许广开坛场,巧音歌唱,族姓子女,履舄交错,僧尼无分,笑语不择,于惭愧法,无惭无愧。

受戒法者,如来制戒,分性与遮,性戒广渊,是为一切法身大士所游戏处,遮戒谨严,则为七众同所受持。

若或有人,持于遮戒,通达性戒,是名合道芬陀利华。

若不通于性戒妙义,但著袈裟,细视徐行,直不得名持遮戒也。

授戒之法,释迦世尊为大和尚,弥勒菩萨作教授师,文殊尸利作羯磨师。

初不听许盲师瞎众,自相叹誉,网罗士女,作己眷属,交通闺房,僧俗相接,密坐低语,招世毁谤。

至如近世佛教滥觞,更有一切庆佛诞生,开佛光明,烧船化库,求乞法名,如是种种怪异之事,竞共兴作,惑乱世间。

妖比丘尼,穿门入室,邀诸淫女、寡女、处女,连袂接屦,招摇梵刹,广起无量不净诸行,尤为非法,恼乱如来。

三打白骨精原文

三打白骨精原文

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

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骨,神爽体健。

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

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须仔细仔细。

”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

”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

薜萝满目,芳草连天。

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

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

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

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

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

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

可怜西方路甚是寂寞,更无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树木少见人烟去处。

看多时,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

行者按下云头道:“师父,有吃的了。

”那长老问甚东西,行者道:“这里没人家化饭,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几个来你充饥。

”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为上分了,快去!”行者取了钵盂,纵起祥光,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气飕飕,须臾间,奔南山摘桃不题。

《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原文注音拼音

《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原文注音拼音

《西x ī游y óu 记j ì》第d ì二èr 十sh í一y ì回hu í原yu án 文w én 注zh ù音y īn 拼p īn 音y īn护h ù法f ǎ设sh è庄zhu ān ɡ留li ú大d à圣sh èn ɡ须x ū弥m í灵l ín ɡ吉j í定d ìn ɡ风f ēn ɡ魔m ó却qu è 说shu ō 那n à 五w ǔ 十sh í 个ɡè 败b ài 残c án 的de 小xi ǎo 妖y āo ,拿n á 着zhe 些xi ē 破p ò 旗q í 、破p ò 鼓ɡǔ ,撞zhu àn ɡ 入r ù 洞d òn ɡ 里l ǐ ,报b ào 道d ào :“大d ài 王w ɑn ɡ ,虎h ǔ 先xi ān 锋f ēn ɡ 战zh àn 不b ú 过ɡu ò 那n à 毛m áo 脸li ǎn 和h é 尚sh ɑn ɡ ,被b èi 他t ā 赶ɡǎn 下xi à 东d ōn ɡ 山sh ān 坡p ō 去q ù 了le 。

”老l ǎo 妖y āo 闻w én 说shu ō ,十sh í 分f ēn 烦f án 恼n ǎo 。

正zh èn ɡ 低d ī 头t óu 不b ù 语y ǔ ,默m ò 思s ī 计j ì 策c è ,又y òu 有y ǒu 把b ǎ 前qi án 门m én 的de 小xi ǎo 妖y āo 道d ào :“大d ài 王w ɑn ɡ ,虎h ǔ 先xi ān 锋f ēn ɡ 被b èi 那n à 毛m áo 脸li ǎn 和h é 尚sh ɑn ɡ 打d ǎ 杀sh ā 了le ,拖tu ō 在z ài 门m én 口k ǒu 骂m à 战zh àn 哩l ǐ 。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文字版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文字版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文字版)1、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儿童版一)唐僧师徒品尝了人参果,欢欢喜喜一路往西,他们来到一座好险恶的山。

唐僧说走累了,就让悟空去找些吃的来,悟空一眼望去都没有一户人家,就跑到南山坡去摘野桃了。

在这山中的妖怪白骨精看到了唐僧,知道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恨不得一口吃了他,可是看到八戒和沙僧在旁边,就不敢轻易下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八戒看到乔装成女人的妖怪,就告诉唐僧有人过来。

八戒问女人去干什么,女人就说是去给地里的男人送饭。

女人把篮子里的香米饭和炒面筋给他们看,说饿了的话就可以给他们吃。

唐僧告诉八戒,那女人做的饭是给地里的男人吃的,不能随便吃。

八戒却说人家给了怎么就不可以吃了,等悟空回来就不够分了。

八戒刚提到悟空,悟空就摘了桃子就回来了。

悟空一见那女人就打过去,白骨精还有有点本事,吃不起金箍棒,就留下个假人跑了。

唐僧怪悟空乱打人,悟空把篮子里的食物给唐僧看,都是石头,唐僧半信半疑。

八戒说道那么好的女人怎么可能说妖怪,唐僧耳根子软,就念起紧箍咒来。

悟空疼痛难忍,求师傅不要念了,说下次再也不敢了,唐僧这才停止。

白骨精心里想着眼看唐僧吃了东西就可以得手了,就是孙悟空捣乱,于是她变成老婆婆,也就是刚才乔装成送饭女人的母亲。

老婆婆假装来寻女儿,还哭哭啼啼的。

八戒看到老婆婆就告诉师傅,刚才悟空消灭的女人的母亲来寻人了。

悟空叫他们不要惊慌,就去看看情况。

白骨精一见悟空,没等他的金箍棒打下来,把老婆婆变成假人又跑了。

唐僧见状,觉得悟空消灭一个又一个,想都没想就念起了紧箍咒,足足念了20遍。

悟空疼得受不了,嘴里不停的说那个老婆婆是妖怪,唐僧见悟空不知悔改,就说不要他当徒弟。

悟空说不当徒弟可以,只要唐僧答应他一个要求,八戒以为是要分家产,就要师傅就给些破衣服给他,悟空是要唐僧念松箍咒。

观音菩萨只教了唐僧紧箍咒,没有教他松箍咒,唐僧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饶了他。

唐僧上了马,他们刚走到山间,就碰到了乔装成老头的白骨精。

剪发为僧-鲁智深的自我救赎作文

剪发为僧-鲁智深的自我救赎作文

剪发为僧鲁智深的自我救赎作文《剪发为僧——鲁智深的自我救赎》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鲁智深吗?他呀,原来是个很厉害但也很冲动的人。

鲁智深力气特别大,能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

有一次,他看到镇关西欺负一个卖唱的女子,一下子就火冒三丈,三拳就把镇关西给打死了。

这虽然是为了帮助别人,但他也因此犯了错。

后来,鲁智深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决定剪发为僧。

寺庙里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要守很多规矩。

可鲁智深一开始总是不习惯,还经常犯错。

但是他没有放弃,慢慢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懂得了慈悲和宽容。

他不再随便动手打人,而是用智慧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鲁智深的故事告诉我们,就算犯了错,只要愿意改变,努力变好,就一定能找到自我救赎的路。

《剪发为僧——鲁智深的自我救赎》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是关于鲁智深的。

鲁智深原本是个豪爽的大英雄,可因为冲动惹了不少麻烦。

有一回,他和朋友们喝酒,听到有人哭哭啼啼的,一问才知道是被坏人欺负了。

鲁智深气坏啦,立马就去教训那个坏人,结果不小心出了大事。

从那以后,鲁智深知道自己得改变了。

于是,他选择了剪发为僧。

刚开始在寺庙里,他可调皮啦,总是不遵守规矩。

不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鲁智深明白了很多道理。

他不再像以前那么莽撞,学会了冷静思考。

有一次,看到有人欺负弱小,他没有马上冲上去打架,而是想办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吐血参禅剃头开悟这名女子可伏狮——行刚
体味人生的无常
祇园行刚(公元1597至1654年),名行刚,号祇园,俗姓胡,嘉兴人。

处士胡日华之女。

(注: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胡日华,字养素,嘉兴竹里人。

宋经学家胡安国裔孙。

由庠生入国学,不愿受职,筑园林以隐。

德望倾一时,为乡饮大宾。


自幼,行刚即秉至深性情,爱好禅静。

但父母不遂她愿,将她许配给秀才常振(有说常振未)。

婚后不久,常振去世。

她独自奉养翁姑。

31岁丧父、34岁丧母,行刚体悟人生无常,发愿修行,誓了生死。

嘉兴金粟寺,有密云圆悟(1566~1642)禅师。

行刚前往请教怎样学禅。

悟禅师见她丧服还没期满,暂时没有收她为弟子。

参话头吐血数升
服丧期满,悟禅师正式接受行刚为弟子。

三十五岁时,行刚剃发染发,受具足戒,哀请悟禅师开讲人生真谛,禅的要妙。

密云甚器重她,让她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行刚痛彻追究,体不沾席。

但久无入头,未曾参透。

后来悟禅师离开金粟寺,石车通乘禅师继席。

行刚又向乘禅师求法,请求开示:“大师慈悲,弟子学禅,久思不得其门而入。

不知究意该怎么样,才能入山探宝,不致空回?”
乘神师道:“你可把这句话头,仔细参究:爹娘在没有生下你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个什么模样?”
行刚得了话头,一心参究。

白天思量,晚上思量,行也思量,坐也思量,百计思量,没个入口处。

日煎夜熬,劳心思虑,深加逼拶,直至有一天,行刚呕血数升,依然参究不辍。

剃头的时候开悟
一天,行刚头发长了,去剃头。

剃头师父动作干净利落,剃刀在行刚耳边沙沙作响。

剃刀的爽利声,让行刚心头感到一阵透亮:愿来用看话头的方法,一旦
横扫百种杂念,千种妄想,话头本身,就会失去意义而变成包袱。

现在我何不也像剪子落发那样,把那话头的渣滓,来个彻底的扫除?
行刚豁然大悟,触目遇缘,无不了了。

她写下自己的开悟偈:
父母未生前,虚凝湛时圆,本来无见少,云散露青天。

石车通乘禅师见行刚豁然贯通,于是授给她如意祖衣,印可(承认参禅合格)了她。

(注:通乘(?~1657),字石车,俗姓朱氏,金华人。

明末清初诗僧。

年二十六弃家受具,远参天童密老人,机契得法。

继席海盐金粟寺,宗风颇振。

(见《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此后,行刚在胡庵闭关九年。

攻苦食淡,艰辛备尝。

了不起的伏狮院
闭关期满,行刚道业非凡。

五十一岁,应请入住梅溪伏狮院。

在这里,她首创了庵中禅堂,订立规矩法度,森严峻绝,尼众整肃,戒行森严,禅观清寂,接应学人时棒喝自在,法矩清严,法席兴盛,伏狮院成为江南有名的禅宗尼庵。

出家众、白衣居士向她瞻礼求法者,日不间断。

当世士大夫家的闺阁女子,没有不向她虔诚请教的。

世间人,无论识与不识,闻其风范,都以手拍额,赞叹道:这真是古佛再世啊。

看她在升座中云:
…僧问:“开炉结制,龙象骈臻,今日和尚升座,将何法示人”?师竖一指。

进云:“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撩天,出世后为什杳无消息”?
师打云:“你分柝看”。

僧一喝,归位。

师乃云:“从来个事人皆具,何必山僧落二三”。

喝一喝,云:“喝处掀翻海岳,认将为喝成肴誵,笑看结角罗纹处,铁眼铜睛不易窥,且道超宗越格一句作么生”?道: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

卓拄杖,下座。

又有人曾问他:
觉如问:这拄杖作么生用?
师便打云:这样用。

遂示一偈:“贫僧一条拄杖,应用纵横无量,魔佛当头普施,定作人天榜样”。

直接以“打”的动作来回答拄杖之用,但这只是外在形式,其内在之用是看学人动静机缘、起心动念,而以拄杖点拨,应用无量,使之明心见性。

行刚禅师曾在“题自像”二首中对自己这样描写:
祇园不会禅,饥吃饭来倦打眠,人来问道无他说,劈脊粗拳绝妙玄。

手携如意,闲闲无虑,玉洁冰贞,寒梅发蕊,咦,无限香风动,我无隐乎尔。

行刚有诗《孟夏关中咏》四首:
诸老门庭家业盛,自知疏拙隐为安。

玄机棒喝都休歇,万法虚融莫问禅。

百结鹑衣倒挂肩,饥来吃饭倦时眠。

蒲团稳坐浑忘世,一任尘中岁月迁。

高卧云嶒寄幻躯,白云翠竹两依依。

眼前幻境随迁变,深掩柴扉乐有馀。

茅舍风高孰敢亲,棒风喝月走烟云。

俨然宝钵虚空托,淡饭黄齑自现成。

还有诗:
踏翻生死本来元,故乡别是一壶天。

顿忘人我超尘劫,逍遥只在刹那间。

名士朱彝尊的推崇
朱彝尊的伯祖母赵淑人也虔诚地拜她为师。

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有《女冠·尼》一卷,选录了女道士和比丘尼的诗作,其中也选录了性禅师祇园行刚的诗。

朱彝尊并在诗作前谈到自己对祇园行刚的评价:“先伯祖母赵淑人尝师事祇园,疑义必质,故余少日曾见之,威仪醇朴。

毋论空门行业,即以节妇论亦宜,存其片言以当凤楼新戒也。

”他认为,即使不论其佛法证悟之有无,就其言行,
就可以节妇誉之,所以祇园虽然是位所谓杀活自在的禅师,但是其行止依然以醇朴严谨为风格。

朱家当时是书香门第、官宦望族,伏狮禅院女禅师能请到官妇听法继而成为其弟子,说明其弘法是相当成功的。

大气开阔不让须眉
行刚尼师相貌魁硕,面如满月,举止态度,大气开阔,看她的仪表风范,令人意消。

她平等待人,无论贵族贫者,她都慈悲接待。

海内僧众,或兴建寺院,或需要支持,有求于她,她不让对方失望,一定相帮。

有人劝她,你也为常住想想,别把钱财都布施出去。

行刚尼师说:丹霞终生一布衲,赵州所卧唯一脚床,扁担山晓了禅师餐橡栗过日,杨枝方会禅师破屋不敝风霜,清苦淡薄,原衲子家风,祖先模范。

昔曹洞宗芙蓉楷和尚,终身不发疏薄,不请化主,我当效之。

一众杰出弟子
顺治十一年八月,行刚感到身体不适,卧倒在床。

伏狮庵尼众见庵主病倒,急忙请医熬药,劝她服下。

行刚拒不服药,她曰:“老僧世缘已尽,秋残去矣。

”九月二十六夜,行刚让弟子备水沐浴,换上干净僧衣,说偈而逝。

世寿五十有八,僧腊二十有三。

弟子奉全身塔于伏狮院之左。

吴铸为作《塔铭》。

又整理她的名言警句,编成《伏狮祗园禅师语录》两卷,《祇园刚禅师语录》被收进《嘉兴藏》。

时任贵阳太守、朱彝尊的伯父朱茂时为作序,以“光仪峻肃”来形容她。

朱茂时是当时著名的士大夫,也是参与后期《嘉兴藏》刻事的重要居士。

行刚尼师门下有许多杰出弟子,嗣法门人就有:普闻授远、怡然超宿、义川超朗、义公超珂、一音超见、古鼎超振、一揆超琛等多人,其他奉教的缁素弟子更不在少数,在当时造成相当的轰动。

行刚尼师一生事迹,可为尼众楷模,持身严谨,待人慈悲,喜舍具足,足以令后世深省。

---
行刚,字祇园,嘉兴人,处士胡日华女。

幼有至性,好禅静。

父母不听所愿,归于诸生常公振。

未几而寡,茹素奉佛,誓欲了生死。

首参密云悟,时未脱白,悟以郑三娘目之。

嗣即薙染受具,哀求开示,痛切追究,久无入头。

复参石车乘,悟、乘二师先后主邑之金粟,故得继续问道。

乘令参“本来面目”,不得透脱。

深加逼拶,至呕血数升不辍。

一日,剃头下单,豁然开悟,机锋讯捷,乘授以如意祖衣而记莂焉。

闭关胡菴九年,应住梅溪伏狮院。

首辟禅堂,创立榘矱,森严峻绝,法席俨然。

朱检讨彞尊尝称其威仪醇朴,无论空门行业,即以节妇论,亦宜存其片言,以当凤栖新诫。

顺治甲午八月,示微疾,其徒强进以药。

刚拒曰:“老僧世缘已尽,秋残去矣。

”九月二十六夜,索浴更衣,说偈而逝。

奉全身塔于伏狮之左,世寿五十有八,僧腊二十有三。

着有祇园刚禅师语录二卷,入嘉兴藏。

——出自《续比丘尼传·清嘉兴伏狮院尼行刚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