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________”。

- 答案:疑是地上霜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下一句是“________”。

- 答案:黄河入海流3. 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是“________”。

- 答案:路上行人欲断魂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 A.《静夜思》- B.《登鹳雀楼》- C.《春望》- 答案:C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李白- B.王之涣- C.王维- 答案:C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杜甫- B.李白- C.孟浩然- 答案:C三、判断题1. 《静夜思》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 答案:正确2.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睡觉的床。

()- 答案:错误(“床”在这里指的是井边的栏杆)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

()- 答案:错误(该诗描写的是登高望远的景象,并未特指秋天)四、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主要内容。

- 答案:《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夜晚床前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3. 杜牧的《清明》一诗中,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案:在《清明》中,杜牧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细雨和路上行人的哀愁,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

五、翻译题1. 将《静夜思》翻译成英文。

- 答案:Before my bed, the moon is shining bright, I suspect it is frost upon the ground. I raise my head and lookat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and think of my hometown.2. 将《登鹳雀楼》翻译成英文。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1、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3分)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分)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①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3分)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首句中的“远”“斜”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2分)②“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分)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3分)5、早梅(张谓)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①.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②.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2分)参考答案:1、①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②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2、①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3、①“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②诗人通过“霜叶”与“二月花”的比较,写出了秋林的热烈、生机勃勃,体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专题复一.原文默写。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青山绿水,白云青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XXX,独上XXX。

6.遥怜故园菊,家在燕山陲。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二.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明月托付真情的句子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峨眉山月歌》连用三个地名,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落花来慨叹身世之悲,时代落幕的诗句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惆怅情怀、凄凉心境的诗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其中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XXX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对朋友一片深情厚谊的句子是:“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亦相思,愁也一样。

”7.《天净沙秋思》中来抒发愁思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站在江边,微风吹拂,江水浩淼,破平浪静,一只XXX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独钓寒江雪”的美景。

三.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dàn dàn)细雨润。

misty rain moistens the air子规(zǐ guī)夜半啼。

XXX萧瑟(xiāo sè)秋风肃。

XXX XXX截(jié)石(tí)岩天(yán tiān)峤(jiào)。

XXX XXX松(zhī)芝(sī)古道今(huá)何在。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结合。

- C.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和夸张,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 D. 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

解析:A选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确实开篇点题,指出了诗人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这一行为,该选项正确;B选项,“水何澹澹”是动景,“山岛竦峙”是静景,动静结合地描写了大海和山岛的景象,该选项正确;C选项,这两句诗将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大海相联系,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展现大海的广阔和包容,该选项正确;D选项,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该选项正确。

所以这题无答案(如果是出题错误的话)。

- A. 诗人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友人到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 B.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将“愁心”带给友人。

- C.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的忧愁和无奈。

- D. 这两句诗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没有其他复杂的情感。

解析:A选项,诗人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伴随友人到夜郎西,体现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该选项正确;B选项,把明月当作能传递情感的使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该选项正确;C选项,“愁”字体现出诗人因友人被贬而产生的忧愁和无奈,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该选项正确;D选项,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思念之情,还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担忧等复杂情感,所以该选项错误。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 B. 颔联“潮平两岸阔”描写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阔”字表现出江面的开阔。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一、古诗词理解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C.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D 选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A 选项只是点明观海的地点;B 选项描写了大海的景象;C 选项描绘了岛上的草木。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C 选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江上已呈现出春天的气息。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A 选项交代了诗人的行程;B 选项描绘了江面的开阔;D 选项表达了思乡之情。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B 选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之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A 选项点明友人被贬的消息;C 选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未借明月;D 选项描绘了峨眉山的月色。

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 元曲小令,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D.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解析:B 选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直接点明了游子的身份,“在天涯”写出了游子漂泊的处境,“夕阳西下”的环境渲染更烘托出思乡的愁苦,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A 选项通过描绘景物烘托氛围;C 选项是对整首曲的特点概括;D 选项是对曲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A.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初一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语文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王之涣B. 李白C. 苏轼D. 杜甫答案:C二、填空题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请补全下一句: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请解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度过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描绘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强调了节日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四、默写题1. 请默写《静夜思》全诗。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请默写《春晓》全诗。

答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与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默写能力。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古诗和现代诗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古诗和现代诗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古诗
和现代诗练习题精选
本文档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古诗和现代诗练题的精选。

以下是一些练题供参考。

1. 古诗《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请写出反义词。

反义词:明朗 / 清澈
2. 阅读现代诗《青玉案·元夕》:
对台酒,三杯。

阳春白雪黯先知。

驻马听旗人角吹。

凭栏才见,南北山川皆玉。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医解瓦他人头。

离亭簟短,恨无知音续。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请回答以下问题:
- 诗中提到哪个节日?
节日:元夕
- 诗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象?
自然景象:阳春白雪、南北山川
-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情感:离愁、思乡之情
3. 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解释什么是古诗和现代诗。

- 古诗:古代的诗歌形式,包括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特点。

- 现代诗:现代时期的诗歌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形式,注重用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古诗和
现代诗练习题精选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题班级:姓名:成绩:一、古诗理解性默写:《观沧海》XXX1.《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4.《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6.《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7.XXX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8.《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9.《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3.XXX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怜悯与关怀的名句是:《次北固山下》王湾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托大雁传书,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2.XXX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3.XXX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5.《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6.《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7.《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天净沙.秋思》XXX1.《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2.XXX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季的句子是: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4.《天净沙秋思》中主旨句是:5.《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诗句是:;与XXX的诗句“日暮乡关那边是,烟波江上令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6、《天净沙·秋思》中写乡村暮景暮年的句子是:7.XXX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8.XXX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课外古诗理解性默写:《江南逢李龟年》XXX1、XXX《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浊世时难的景况,,同时暗示时令是暮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习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专题复习(一)
一.原文默写。

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潮平两岸阔,。

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遥怜故园菊,。

7.,受降城外月如霜。

8.夜发清溪向三峡,。

二.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明月托付真情的句子是:,
2.《峨眉山月歌》连用三个地名,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

3.《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落花来慨叹身世之悲,时代落幕的诗句是:
,。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惆怅情怀、凄凉心境的诗句是:,。

其中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是:,。

5.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对朋友一片深情厚谊的句子是:
,。

7.《天净沙秋思》中来抒发愁思的句子是:,。

8.站在江边,微风吹拂,江水浩淼,破平浪静,一只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美景。

三.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子规.() 萧瑟.()jié____石天yá____sǒngzhì_______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B.江春/入旧年
C.闻道/龙标/过五/溪D.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
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
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
4.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均是诗人喜爱的意象,诗人喜欢借“日月”抒情。

“__________,。

”(用《观沧海》中的句子填空)曹操借日月从海平面升起抒发了自己的博大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填空)王湾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填空)马致远借落日下山烘托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5.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

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次北固山下》的赏读。

例句:我从“潮平两岸阔”中,仿佛看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美景。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示例: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四.诗歌赏析。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回答问题。

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本诗的名句,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0.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作者之所以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是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13.《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____,是____代着名散曲作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

1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四)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答案:
1.dànguīxiāosè
碣涯竦峙
2.C解析:闻道/龙标/过/五溪
3.D
4.(1)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风正一帆悬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6.示例一:人不一定非要骑在马上,如果由人牵着马走,岂不是更能表现出鞍马劳顿的味道?因为连马都累得走不动了,画中人心情的落寞就可想而知了。

示例二:画中人可以不戴帽子,让发丝微微飘起,西风不就出来了吗?可以把“小桥流水人家”安排得远一点,让古道的纵深感强一些,以便景物能真正地成为背景,以此突出主人公的孤独,画面的整个格调就改变了。

7.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8.D
9.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0.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
啼”是暮春的气象。

11.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12.B
13.马致远元曲牌名题目
14.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15.D
16.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17.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18.(1)示例: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2)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朗诵经典诗词,触摸名家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