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液组成

合集下载

外科护理学第二章水电解质

外科护理学第二章水电解质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影响水平衡:钠增多,细胞外液增多:钠减少,细胞外液减少 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钠主要由肾调节: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氯离子生理作用: 与钠离子共同维持细胞外渗透压,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主要由肾调节平衡,同钠离子共同排出
(一)等渗性脱水 在外科临床最常见。又称为急性脱水或混合性脱水
根据两者缺失的情况分为三种类型的脱水: (一)等渗性脱水 (二)低渗性脱水 (三)高渗性脱水
水、钠失衡
低渗性缺水 (慢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原发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 (急性缺水)
失钠>失水
特 点
血清钠<135
渗透压<290
失钠<失水
血清钠 > 150 △ 渗透压>310
水、钠成比例 血清钠135-145 渗透压290-310
一、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KG×60%)
细胞内液(40%) 血浆(5%)
细胞外液(20%) 组织间液(15%)
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男性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占35% 细胞外液:被血管分为血浆和组织液。血浆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15% 组织间液又包括:
1)功能性细胞外液:能和血浆和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对于维持循环和细胞功能起很大作用 2)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如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对维持体液平衡作用很小
②无明显血容量不足:先应用上述用量的1/2~2/3量,及1500~2000ml补充缺水量,此外还需 补充每日需要水量2000ml和每日需要量氯化钠4.5g
3.注意: 1)应用大量等渗盐水警惕高氯性酸中毒
2)须在尿量超过40ml/h,见尿补钾
【处理原则】 1、及时除因 2、补液, 补什么:补充等渗盐水和平衡盐液为主。 补多少:可按公式计算,也可用估计法, 总量=累积损失量1/2+继续损失量+生理量 怎么补: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见重加钠。

体液失衡名词解释

体液失衡名词解释

体液失衡名词解释
体液失衡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平衡被打破,导致体内组织和细胞无法正常运作的一种状况。

人体的液体平衡由多种体液组成,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等。

这些体液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传递营养物质、维持 pH 值平衡、调节体温等。

体液失衡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或水分摄入不足,导致身体缺水。

此外,剧烈运动、高温环境下的过度出汗、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也会导致体液失衡。

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引发体液失衡。

体液失衡的症状可以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乏力、头晕、恶心等。

严重的体液失衡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尿液产生异常等严重后果。

为了恢复体液平衡,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和适当的饮食调整来纠正轻度的体液失衡。

对于严重的体液失衡,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特定的药物治疗来进行干预。

总之,体液失衡是一种液体平衡被打破的情况,它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及时发现和治疗体液失衡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慢性疾病或特殊生理状态的人来说。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水700 粪150内生水300 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一、水的平衡(一)体液的含量及分布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比较恒定,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正常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 %,女性为55 %,婴幼儿为70 %~80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

体液中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正常情况下,体液比例相对恒定,各部分之间又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题:关于正常体液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人男性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B 男性多于女性C 成人多于老年人D 婴儿多于成人E 肥胖者多于肌肉发达者正确答案:E(二) 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食物水700 粪150内生水300 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当出现异常时,如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超出调节范围将出现脱水;相反,入量过多或排出过少将发生水潴留,甚至水中毒。

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体液失衡的发生。

1.无形失水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

即使在高度缺水时,这部分水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人只要在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就必然丢失的水分。

因此,在估计病人液体入量时,要计入无形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外科补液常识

外科补液常识
23
4. 肺调节: 肺在呼吸的同时也有水分的排
出,亦不受体内水份多少影响。呼 吸增快丢失水分增多;气管切开后, 水分丢失增多是正常的2—3倍,约 1000ml/天左右。
24
(四)体液的渗透压
体液的渗透压决定于溶质颗粒 的多少,而不是颗粒的大小及质量。 渗透压的高低又决定了溶量的分布 情况。渗透压高,溶量增加;渗透 压降低,水向其它部位转移,溶量 下降。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 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占总渗透压 的98%,胶体渗透压仅占2%,但
28
(2) 病理:
↗下丘脑—囗渴、饮水得以补充 C外液渗透压↑↘垂体—ADH↑—水回吸收尿少。
↓ C内液转移到C外、最初血容量减少不明显, 继续缺水—血容量减少—醛固酮生成↑—钠和水回 吸收↑、尿量更少 —氮质血症和酸中毒。
→严重缺水时引起脑细胞脱水、脑功能障碍。
29
(3) 表现 根据脱水的轻重,分为三度:
6
(二)电解质的分布与平衡
体液中含有各种电解质,它们对维持
细胞内外水的正常分布最为重要,也
是调节和维持体液酸硷平衡的重要物
质,主要是通过渗透压而发挥作用的。
根据电解质带电性质的不同,电解质
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细胞内外液所
含电解质的浓度是不相同的,细胞外
液的主要阳离子是Na +,主要阴离子
是Cl-、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
慢性腹泻、肠瘘,使Na+大量丧 失。 • 大创面慢性渗液; • 长期使用利尿剂、 • 缺水时单纯补水未补钠。
33
(2) 病理:
C外液渗透压↓—垂体—ADH生
成减少— 早期尿量
即有增加。
转移到细胞内 →血容量迅速减 少、易发生周围循环衰竭、缺钠超 过机体代偿时、则出现缺钠性休克。 后期尿量减少、并因尿钠含量少、 比重低;氮质血症和酸中毒。严重 时脑细胞水肿,脑功能障碍。

体液说将人的气质类型

体液说将人的气质类型

体液说将人的气质类型摘要:一、引言二、体液说的起源和发展三、体液说将人的气质类型1.胆汁质2.粘液质3.抑郁质4.热血质四、现代科学对体液说的评价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体液说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体气质类型的划分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体液说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阐述其将人的气质类型划分的理论。

二、体液说的起源和发展体液说源自古代希腊医学,后传入我国,与中医理论相结合。

古代医学家们认为,人体内有四种基本体液:胆汁、粘液、黑胆汁和血液。

四种体液在人体内保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三、体液说将人的气质类型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性格急躁、易怒,行动迅速,精力旺盛。

胆汁质的人容易患上胆囊疾病。

2.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性格温和、稳重,适应能力强,但容易懒惰。

粘液质的人容易患上消化系统疾病。

3.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性格沉闷、消极,容易感到疲劳和忧虑。

抑郁质的人容易患上神经系统疾病。

4.热血质热血质的人性格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但容易情绪波动。

热血质的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四、现代科学对体液说的评价现代医学认为,体液说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在很多方面并不符合现代医学的认识。

例如,体液说对人体气质类型的划分过于简单,不能全面反映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然而,体液说在古代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医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体液说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医学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继承,但体液说对人的气质类型的划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

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

体液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多种成分,包括水分、电解质、蛋白质和其他物质。

这些成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对于维持人体内稳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的主要内容:1. 水分与电解质的相互转化水分和电解质是体液中最为基础的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体内稳态维持的基础。

水分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部,同时电解质则通过其浓度梯度和离子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进行进出。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和电解质之间会发生动态平衡,以保持细胞内外液体的稳定。

2. 蛋白质与水分的相互转化蛋白质在体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参与了体液的渗透调节和物质运输。

在体内,蛋白质与水分之间存在着动态的转化关系,即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和释放。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蛋白质会通过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减少细胞内外水分的差异;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蛋白质则释放水分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3. 电解质与蛋白质的相互转化电解质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体现在渗透调节和酸碱平衡上。

电解质如钠、钾、氯等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进出细胞,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的过程中,蛋白质在内外渗透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参与了体液的酸碱平衡调节。

4. 其他物质的相互转化除了水分、电解质和蛋白质之外,体液中还含有多种其他物质,如脂类、糖类、激素等。

这些物质与前三种成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如脂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糖类与水分形成葡萄糖等。

这些相互转化关系对于维持体内稳态、供给能量、调节代谢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它们通过生理调节和代谢调节维持了人体内的稳态。

进一步研究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人体内部复杂而有序的调节过程,其不仅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和协调性,同时也在维持人体内稳定状态和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

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

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据有关资料介绍,人的体液有三分之二是细胞内液,三分之一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

体液不是纯电解质溶液,其中还有非电解质成分及其他水合物。

但是,电解质是体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盐类物质溶于水形成的。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每天人从食物中摄取的水,大约是100_130m L,从饮水中摄取的水,大是80_150m L,此外,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还要生成水,即代谢水。

每天由化学反应生成的水,大约是300m L左右。

这种代谢水,尽管量不大,但对那些因种种原因禁食者来说,它对生命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以上三种水的来源:饮食、饮水和代谢,合在一起每天成人摄取的水量约为250m L。

人体对水分有摄取也有排出。

排出的渠道主要是肺的呼出、皮肤出汗蒸发以及排尿等。

人的肺部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是含有水分的,而且是呼吸得越深、越慢,排出的水分也越多。

成人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大约有350_40m L的水分。

皮肤出汗排水,并非只是夏天的行为,一年四季都在进行。

汗液蒸发是散热的重要方式,是维持正常体温不可缺少的。

人的正常体温,腋下为36.5℃,口温为37℃。

每天清晨最低,傍晚最高,一天体温的变化不应超过1度。

如果出现高烧,靠人体自身出汗蒸发调节不了,可用擦酒精、敷冰块的方法,促使散热,或服药、打针治疗。

不可掉以轻心。

健康人每天水的排出量,是随每天摄取量的增减而增减的。

摄取多就排出多,摄取少就排出少。

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水的进出平衡(表)。

值得注意的是,人在酷热的夏天或是在高温环境工作时,出汗特别多,有的在高温下干活的工人,每小时出汗100_200m L。

在这种情况下,只多喝水补充水分,是不够的。

因为排出的汗水并不是纯水,还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

电解质的主要成分是钠离子(N a+)和氯离子(C l-)。

所以,还要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损失的氯化钠(N a C l)。

表一般成人每天水的摄取量与排出量(m L)体内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正离子主要是钠离子(N a+)、钾离子(K+)、钙离子(C a2+)、镁离子(M g2+);负离子主要是氯离子(C l-)、这里列出的正、负离子,都是盐类物质溶于水,电离后产生的。

体液说

体液说

体液说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 of Cos),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

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

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认为医师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而是病人;从而改变了当时医学中以巫术和宗教为根据的观念。

主张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

重视卫生饮食疗法,但也不忽视药物治疗,尤其注意对症治疗和预后。

他对骨骼、关节、肌肉等都很有研究。

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腊医生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5-435年)“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不同的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它们分别产生于心脏(血液)、脑(粘液)、肝脏(黄胆汁)和胃(黑胆汁)。

希波克拉底认为,四种体液形成了人体的性质,机体的状况取决于四种液体的正确配合。

在体液的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的人属于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抑郁质。

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一种体液也都是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

血液具有热——湿的性能,因此多血质的人温而润,好似春天一般;粘液具有寒——湿的性能,粘液质的人冷酷无情,好似冬天一般;黄胆汁具有热——干的性能,黄胆汁的人热而燥,如夏季一般;黑胆汁的人具有寒——干的性能,因此抑郁质的人如秋天一般。

四种体液配合恰当时,身体便健康,否则就会出现疾病。

希波克拉底的理论后来被罗马的医生盖伦所发展。

四体液说的兴盛使四体液说在西方医学风靡的两大功臣是希波克拉底和盖仑。

希波克拉底并没有留下著作,目前存在的《希波克拉底全集》和中医《黄帝内经》一样,并非成于一时一人,而是由不同时代的医家托希氏之名著书汇集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体液组成
人体体液主要包含血液、淋巴液和体液。

1. 血液:是人体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体液之一,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
体部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激素和营养物质等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

2. 淋巴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管系统产生和循环。

淋巴液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少量淋巴细胞组成,起着维持体液平衡、清除废物和免疫作用的重要作用。

3. 体液:是指人体内除血液和淋巴液以外的其他液体。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
液是细胞外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和间质液,提供细胞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
交换。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的渗
透压和离子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