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外敷制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
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拉伤、跌打损伤等疾病。
下
面将详细介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大黄粉、没药粉、丁香油、樟脑、麝香、蜂蜡等。
其次,按照一定的配方将以上材料按比例混合均匀,一般来说,大黄粉、没药粉的比例为3:1,丁香油、樟脑、麝香的比例为3:1:1,蜂蜡适量。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
匀至成糊状。
接着,将糊状的药物放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制,直至熬制成黑色膏状。
最后,将煮制好的黑膏药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后,即可密封
保存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火候,火太大容易糊掉,火太小容易煮不熟。
另外,在煮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粘锅。
制作好的黑膏药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使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黑膏药时要避免伤口处,以免引起感染。
总的来说,黑膏药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配方和煮制的火候,就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
希望大家在需要时能够制作自己的黑膏药,祝大家健康快乐!。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
- 熟地黄500克
- 当归500克
- 川芎500克
- 白芷500克
- 川牛膝500克
- 红花500克
- 黄柏500克
- 桃仁500克
- 精盐适量
- 水适量
2. 将材料清洗干净,晾干水分。
3. 将每种药材分别研磨成细末。
4. 将所有药材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精盐。
5. 将混合好的药材用水调成糊状,搅拌均匀。
6. 将药糊均匀地涂敷在一块净布上,厚度约为0.5厘米。
7. 将涂满药糊的布卷起,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
8. 将药囊晾干,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发霉。
9. 等药囊完全干燥后,可以切割成合适大小的膏药片使用。
注意事项:
- 制作黑膏药时,每种药材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
- 使用黑膏药前,要将皮肤清洁干净,以免影响药效。
- 若出现过敏或皮肤不适等情况,应停止使用黑膏药并咨询医生。
- 黑膏药的保存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简介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主要由中草药材制成。
它具有温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扭伤等外伤疾病。
本文将介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材料准备制作黑膏药所需的材料如下:•黑陈皮:30克•丁香:10克•生晒姜:10克•绵油:适量•活络油:适量•蜂蜡:适量•羊脂:适量•甘油:适量以上材料都可以在中药店或者药材市场购买到。
制作步骤步骤一:材料处理1.将黑陈皮、丁香和生晒姜洗净备用;2.将黑陈皮切成小片,丁香和生晒姜切成细末状。
步骤二:基础膏药的制作1.取适量绵油倒入锅中,用小火加热;2.待绵油热化后,加入蜂蜡和羊脂,搅拌均匀熔化;3.加入甘油继续搅拌,使各种成分充分混合;4.关火待基础膏药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停止搅拌。
步骤三:添加草药成分1.将步骤一中处理好的黑陈皮、丁香和生晒姜加入基础膏药中,搅拌均匀;2.继续保持适当的温度,持续搅拌10分钟,让草药成分与基础膏药充分融合。
步骤四:保存和使用1.将混合好的黑膏药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2.使用时,取适量黑膏药均匀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渗透。
注意事项1.需要注意草药的质量,选择新鲜、干净的草药进行制作;2.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好加热温度,避免过热造成成分损失;3.制作时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杂质污染;4.使用黑膏药时,遵循医嘱,按照适当方法使用,并注意个人卫生。
结语黑膏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在外伤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文介绍的制作方法,你可以在家中制作黑膏药,方便随时使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草药的质量和个人卫生,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希望这篇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扭伤和跌打擦伤等症状。
下面是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材料:
1. 黄柏粉末- 15g
2. 防风粉末- 15g
3. 川芎粉末- 15g
4. 艾叶粉末- 15g
5. 大蒜粉末- 15g
6. 木薯淀粉- 30g
7. 小麦粉-适量
8. 生姜汁- 适量
9. 纱布-适量
10. 乙醇-适量
步骤:
1. 将黄柏粉末、防风粉末、川芎粉末、艾叶粉末和大蒜粉末混合在一起,制成草药混合物。
2. 将草药混合物放入一个不锈钢锅中,加入一些乙醇,搅拌均匀,使草药湿润。
3. 将木薯淀粉和小麦粉混合在一起,慢慢地加入生姜汁,搅拌均匀,直至形成黏稠的糊状物。
4. 将糊状物涂抹在纱布上,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纱布上。
5. 将草药混合物倒在纱布上,将纱布叠起来,使草药混合物被完全包裹在内。
6. 将包裹好的纱布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直至纱布上的草药混合物完全干燥。
7. 将干燥的纱布切成均匀的小片,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黑膏药贴在患处,用纱布或弹性绷带固定在皮肤上,保持几个小时。
注意避免贴在伤口或有皮肤损伤的地方。
这只是一种基本的黑膏药制作方法,实际制作中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对于制作草药制剂,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草药师的建议,并确保使用安全卫生的工具和环境。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民间, 膏药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黑膏药制作心得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雾状,可消除油沫.黑膏药的老嫩问题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 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温通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制作黑膏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配方:
1. 红花15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没药15克: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3. 干石韦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4. 姜黄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5. 板蓝根15克: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6. 前胡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7. 冰片3克:具有麻醉止痛、消肿止痛的作用;
8. 辅料:净蜂蜡300克、食用植物油或猪油300克。
制作方法:
1. 将红花、没药、干石韦、姜黄、板蓝根、前胡等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末;
2. 在研磨过程中逐渐加入少量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使其成为糊状;
3. 将调制好的药糊放入锅中,加入剩余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以及净蜂蜡;
4. 用文火慢慢加热,将药糊搅拌均匀熔化,并保持温度不超过80,避免药材的有效成分被破坏;
5. 熔化后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凉透后密封保存。
使用方法:
1. 清洗患部,将黑膏药敷贴在患处,用纱布固定;
2. 每次敷贴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一般建议每天敷贴2次;
3. 使用黑膏药时应留意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出现过敏、发红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制作黑膏药需要具备一定的药材知识和制剂技术,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和使用,避免潜在的风险。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1.准备药材:
2.炮制药材:
将白花蛇舌草、桑叶洗净后晾干,然后炒至稍微变色,使其具备一定的火候;将狗脊和蜡质研磨成细末。
3.调配药材:
将炒后的白花蛇舌草、桑叶与狗脊和蜡质的细末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和麝香,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均匀的糊状物。
4.加热熔化:
将调配好的药材糊放入锅中加热,用中小火熔化药材中的蜡质,同时不断搅拌,直至药材完全熔化,成为黑色糊状物。
5.过滤制剂:
用纱布将熔化好的药材糊过滤一次,去掉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使药膏质地更加细腻。
6.灌装保存:
将过滤好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可以用小木棍或刮板帮助将药膏填充入容器,填充至容器的四分之三即可。
盖好容器,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注意事项:
1.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熔化的温度,过高会使药材变质,过低则无法熔化蜡质。
一般建议保持在适度的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
2.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搅拌的力度和频率,保持均匀搅拌,以免出现结块和不均匀的情况。
3.加入蜂蜜和麝香时,需要注意加入适量,不要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药膏的效果。
4.制作黑膏药需要使用干净的容器,并保持容器的密封性,以免药膏受潮变质。
以上是传统黑膏药的简要制作方法,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生可能有着不同的传统制作技巧和经验,因此,在制作黑膏药时,还应根据实践经验和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另外,黑膏药虽然是一种传统草药制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法,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材料准备:1.中草药:当归、白芷、白芍、川芎、狼牙藤、白胡椒、干姜、细辛、大蒜头、鸡蛋清。
2.其他辅助材料:蜂蜜、酱油、醋、食盐、红花油。
3.工具:砂锅、搅拌勺、纱布、纸巾。
制作步骤:1.将以上中草药按各自重量的比例混合,大概为20g当归、10g白芷、15g白芍、10g川芎、15g狼牙藤、3g白胡椒、3g干姜、3g细辛、5个大蒜头。
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
2. 将砂锅放在火上,烧热后加入麻油(适量,大约为100ml),用搅拌勺搅拌均匀。
麻油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增加草药的渗透力。
3.将草药粉末加入砂锅中,继续用搅拌勺搅拌均匀,保持火力中等。
4.等草药粉末与麻油充分混合后,倒入适量的蜂蜜(大约为30ml),调味品如酱油、醋、食盐也可根据个人需求适量加入。
5.继续炒煮麻油以及草药粉末混合物,直至混合物开始变黑,发出香味。
大约需要持续炒煮约15~20分钟。
6.在炒煮的同时,将鸡蛋清打散,用纱布包裹,挤出蛋清水分。
将蛋清水分加入砂锅中,继续搅拌均匀。
7.当草药粉末变得浓稠时,关火,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可以使用纸巾擦拭锅底,保证最后的黑膏药完全倒入容器中。
8.等黑膏药冷却后,可以加入适量的红花油,增加药物的局部温热感。
使用方法:1.用温水将患处擦拭干净,然后将黑膏药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
按摩可促进药物吸收。
2.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覆盖在涂抹了黑膏药的部位上,以加强药物渗透和疗效。
每次涂抹时间为15~30分钟。
注意事项:1.使用黑膏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嘴巴等黏膜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2.熬制黑膏药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炒煮导致草药成分失效。
3.个别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黑膏药。
4.没有特殊需求时,不建议频繁使用黑膏药,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常用于治疗风湿痛、骨折、软组织损伤等问题。
民间熬制黑膏药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一种常见的民间熬制方法。
材料准备:
1.天南星:透风干燥的天南星鲜草根(取其根茎部分),切碎备用;
2.麝香:麝香碎末,有助于药性渗透和祛风活络;
3.磁石:研磨成磁石末,具有消肿止痛的功能;
4.琵琶生石膏:取其透风干燥的石膏,捣碎备用;
5.地龙:透风干燥的地龙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6.丁香:透风干燥的丁香鲜花,研磨成末;
7.龙骨、牛黄:透风干燥的龙骨、牛黄碎末备用;
8.紫草:透风干燥的紫草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9.温水:用于熬制药膏。
制作步骤:
1.取一锅清水烧沸,将天南星的根茎部分放入锅中,加热2-3分钟;
2.关火后,将麝香、磁石、琵琶生石膏、地龙、丁香、龙骨、牛黄、紫草分别加入锅中,搅拌均匀;
3.再次加热锅中的药材,煮沸5-1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注意火候不能过大,以免煮沸过度;
4.关火后,待药液稍凉时,取出药渣,只保留药液;
5.将药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搅拌均匀,同时不断加入温水,搅拌
至药液变得比较稠密;
6.最后将药液倒入一个浅盘中(最好凹底的盘子),放置于通风处晾干,晾干后即可用于外用。
注意事项:
1.在熬制黑膏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或糊锅;
2.熬制药液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煮沸导致药性损失或药液变质;
3.熬制黑膏药的器皿要清洁干净,以免杂质污染药液;
4.药液晾干后,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