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或岩心定量荧光录井的基本步骤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1采集内容包括井深、钻达时间、迟到时间、捞砂时间、层位、岩性、描述内容、岩屑样品。
要注意岩屑捞取时间、间距、位置及方法、岩屑描述、岩屑样品采集以及岩屑处理等环节,岩屑的归位误差:目的层应小于2个录井间距,非目的层应小于3个录井间距。
2岩屑捞取2.1迟到时间的测量及计算2.1.1理论计算法:T迟=V/Q=[π(D2—d2)×H]/4Q式中:T迟——钻井液迟到时间(min);Q——钻井液排量(m3/min);D——井眼直径(m);d——钻具外径(m);H——井深(m);V——井内环形空间容积(m3)。
注:①井径不一致时,要分段计算环形空间容积,并求和(ΣV=V1+V2+……)②钻具外径不一致时,要分段计算环形空间容积,并求和(ΣV=V1+V2+……)③理论计算法求取的迟到时间一般不作为录取岩屑时应用,仅作为参考,或在实测法不能完成时,临时参考应用。
2.1.2泵冲数法:N=[π(D2—d2)×H]/4q式中:N——累计捞砂泵冲数,冲;q——泵每冲的容积(m3);D——井眼直径(m);d——钻具外径(m);H——井深(m);2.1.3实测迟到时间:(1)计算原理公式:T迟=T一周-T下行式中:T迟——岩屑(钻井液)迟到时间(min);T一周——实际测量一周的时间(min);T下行——测量物下行时间(min)。
T下行=(C1+C2)/Q式中:C1——钻杆内容积(m3);C2——钻铤内容积(m3);Q——钻井液排量(m3/min)。
(2)测量物质:白瓷片(重物),塑料条(轻物)。
(3)记录井口投物时间(T0)观察振动筛,分别记录捞到白瓷片的时间(T重)和捞到塑料条的时间(T轻)。
(4)分别计算T循重=T重-T0T循轻=T轻-T0(5)分别计算T岩迟、T泥迟,并做好详细记录。
(6)迟到时间测定要求:a 依据钻井地质设计要求,在规定的间距范围内以符合要求为准,否则继续测定,但不超过该测定间距范围。
钻井中地质录井的方法

钻井中地质录井的方法
钻井中收集地下地质资料的过程叫钻井地质录井工作。
钻井地质录井方法主要有:钻进录井、岩屑录井、岩芯录井、荧光录井和气测录井。
1、钻时录井:通过计时器把实钻一个规定单位进尺的时间反映并记录下来的过程。
一般用“分每米”(min/m)表示。
2、岩屑录井:地下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循环的钻井液带到地面的岩石碎块叫岩屑。
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将岩屑连续收集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综合运用各种录井资料进行岩屑归位,以恢复地下原始剖面的过程,就是岩屑录井。
3、岩芯录井: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为了更清楚、更直观地反映地下岩层的特征,利用取芯工具,将井下一定深度地层的岩石以柱状形式取上来,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而取得各项资料的过程叫岩芯录井。
4、荧光录井:石油中的油质、沥青质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发出一种特殊光亮,这就是荧光。
根据荧光显示的亮度及颜色的差别,测定出石油的含量和组成成分,对油气层进行定性和定量解释,这就是荧光录井。
5、气测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气测仪通过直接判断油气层的过程叫气测录井。
气测录井除直接判断油气层外,还可预告井喷。
气测值突然增高,就说明钻井液中气侵严重。
钻井液密度下降,井内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就有可能发生井喷。
油矿地质学岩屑录井资料.

⑶特殊岩性法
⑶ 特殊岩性法
利用大段单一岩性中的特殊岩层
▲大段砂岩中的泥岩
▲大段泥岩中的灰岩
▲大段泥岩中的砂岩等
▲ 钻时(曲线)配合-- 特殊岩层表现出特高或特低值:
● 记录钻遇时间 ● 上返至井口时间
二者之差即为迟到时间
需要注意:迟到时间随井深加大而延长→一般
每隔一定的间隔测算一次迟到时间,作为该间 距内的迟到时间。
⑶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中缝洞发育情况描述
缝洞不能通过岩屑直接看到,可根据一些 特殊标志(充填物--主要为次生矿物)间接推 断岩石缝洞发育情况。
●次生矿物越多,缝洞就愈发育--但可能存 在死缝、死洞。●次生矿物的结晶程度能反映缝
洞发育的有效程度:▲自形晶或半自形晶发育→说 明缝洞空间大,连通性好;▲它形晶发育→表明缝 洞小,连通性差。
样品在环 形空间内 上返时间
t1
样品在钻 杆内的下
行时间t0
※ 实物测定法的优点:
▲ 实物与地层密度相似或接近,所测迟到时间较准确 ▲ 颜色鲜艳,易辨认 ▲ 实物沿钻杆下行到井底的时间t0:
钻铤--上接钻杆、 下接钻头,提供钻 压以破碎岩。
V1、V2--钻杆和钻铤的内容积(查表而得) ,m3 d1、d2--钻杆和钻铤的内径,m L1、L2--钻杆和钻铤的长度,m
③除油气层、砂层的深度、厚度解释应与组合测井 解释深度和厚度一致外,其他岩层解释界限可画在 整毫米格上。 ④岩性综述--分小段地层描述,包括岩性、颜 色、结构、构造特点以及纵向变化规律等。
⑷烘晒岩屑--最好自然晾干;来不及时可烘烤; 含油气试验及生油条件分析的岩样,严禁烘烤。
▲样品保存(装袋):洗净的干样,每袋≥500g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定量荧光录井技术是近年来引进的新技术,早在1997年,辽河油田引进了2台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代定量荧光检测仪(简称QFT),开始了荧光定性检测向定量分析转变的试验、研究工作。
2002年,随着国产的OFA-Ⅱ型石油荧光分析仪的成功引进和现场应用,定量荧光录井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现已成为发现油气显示和解释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
不同类型原油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荧光光谱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荧光波形、出峰波长、各峰之间的比值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波长310-330nm 之间的荧光峰值称为F1,把350-370nm 之间的荧光峰值称为F2,把380nm 以后的荧光峰值称为F3。
原油荧光光谱示意图波长(nm) 400 500 3001、技术特点定量荧光分析仪采用的激发光波长为254nm,对于各种原油均有较好的激发作用,可有效的激发各种性质原油产生发射波,被仪器接受(常规荧光灯是用波长365nm的紫外光照射石油,不能充分激发石油的荧光)。
定量荧光分析仪的荧光检测范围是200-600nm,可以检测到低分子烷烃发出的低于400nm的肉眼不可见荧光。
分析试剂用正己烷取代了传统的氯仿,避免了氯仿对烃类荧光的猝灭作用,使荧光分析灵敏度大大提高,从而在录井过程中有效地扩大了原油检测范围。
在钻探施工中,常常在钻井液中加入含荧光添加剂,使得肉眼很难识别和区分真假荧光。
定量荧光分析仪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完整的二维荧光谱图,存储并输出背景图谱及工作曲线,利用其独特的差谱功能可以去除钻井液中荧光添加剂的干扰,从而准确落实油气显示。
2m以下的薄层油气显示层,在常规荧光录井过程中往往因其在岩屑中的量很少,导致所定显示级别偏低,影响对薄储层的解释评价。
定量荧光分析技术对样品数量的要求比较灵活,不论量多少,都可以精确的确定显示级别。
定量荧光仪在分析岩心及井壁取心样品时采用二次分析法,得到孔渗性指数Ic。
录井作业各工序操作流程

将滤纸叠成漏斗形放置漏斗上,将稀释液倒入。
据加入蒸馏水量按比例取液(蒸馏水10毫升取液2毫升,蒸馏水20毫升取液3毫升,
假铬酸钾2-3滴,并将滤液摇匀。
加入硝酸银使滤液变成粉红色,并记录滴定管中硝酸银的用量。
录井作业各工序操作流程
(一)现场钻具管理工作流程
(二)迟到时间测定操作流程
(三)测定钻井液性能操作流程
(四)钻井液氯根滴定操作流程
用蒸馏水洗尽漏斗、烧杯、三角杯、吸管、量筒等。
用量筒准确量取钻井液10毫升倒入烧杯。
加蒸馏水10-40毫升使钻井液稀释能过滤。
加硝酸4-5滴,使粘土颗粒和清水呈分离状态。
(五)碎屑岩岩屑描述工作流程
(六)钙、镁离子滴定操作流程
(七)碳酸盐岩岩屑百分比操作流程
(八)井漏、井喷时收集资料流程
(九)碳酸盐岩地层特殊录井资料收集流程
录井全过程

一、录井全过程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
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
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
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
(2)、设计内容:探井:①、基本数据②、区域地质简介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选送样品要求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⑨、技术说明及要求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等)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④、邻井资料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⑨、附图及附表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②、录井任务要求③、工程提示④、录井条件要求(4)、录井条件检查:在录井前及录井过程中完成,开发井由大队负责,生产管理中心抽查;滚动井和探井由“中心”或甲方人员组织检查。
录井条件检查内容:录井队队伍人员数量和素质,录井设备安装调试,材料准备,洗样用水,捞样环境,供电条件和文件资料准备情况等。
6.录井:内容有:(1)、钻时录井(2)、岩屑录井(3)、荧光录井(4)、气测录井及综合录井(含色谱、工程参数及全脱样采集)(5)、岩心录井(钻井取心、井壁取心)(6)、钻井液录井(密度、粘度、失水、氯根含量)(7)、地化录井及定量荧光录井(8)、特殊作业资料录取(测井、中途测试、下套管、固井及试压等)7.完井讨论:时间一般由测井公司通知,甲方组织、录井测井地院人员参加。
地质录井工作初步了解

10 0.1560
0.000313
4
0.002560
0.00000488
11 0.3125
0.000625
5
0.005000
0.00000976
12 0.6250
0.00125
6 0.010000 0.0000195
13 1.2500
0.00250
7 0.020000 0.0000391
14 2.5000
三、荧光录井
荧光等级 试剂扩散边 荧光显示色
岩样溶解特征与荧光等级划分标准
1级
2级
3级
4级
浅蓝色微弱 浅蓝-浅黄色 浅黄-黄色
光环
明亮光环 明亮光环
棕黄-棕色 片状
岩样印痕 荧光显示色
无或黄色
棕黄-棕色
无
无
星点状亮点
片状
岩样荧光 干湿照
无
无
无或不明显 浅黄-黄色
显示色 滴 照
无
无
棕黄-棕色 浅黄色、棕黄色、棕色
三、荧光录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QFT值与油层显示对应(表二)
深度(m) QFT值
地层及显示情况
1035
577 浅灰色中-粗砂岩,次
1040
743 圆-次棱角状,分选差,
1045
1075 泥质胶结。部分钙质。
1050
1730 80%金黄色直照荧光,
1055
2045 岩样中见明显的油迹。
上述三种方法如用现场录井的气相色谱资料进行解释, 没有消除钻头直径、钻速及钻井液流量的影响,只能相对地 表示气显示指数的相对值。若要较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需 对各类烃组分进行校正。
录井基本方法与技术详解

录井基本方法与技术详解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钻井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的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并为钻井提供信息服务,这一过程称为录井。
录井包括常规录井,如岩屑录井、岩心录井、钻井工程参数录井、气测录井、萤光录井等,以及现代录井,如岩石热解地化录井、罐顶气轻烃分析录井、核磁共振分析录、离子色谱分析录井等。
录井的意义:一是获取井下地层、构造及流体等直接和间接信息,为认识油气藏及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提供钻井工程的信息,为提高钻井速度和保障钻井质量服务。
一、地质录井概述随钻记录地质资料的过程。
在钻井过程中,按顺序收集记录所钻经地层的岩性、物性、结构构造和含油气水情况等资料的工作。
直接录井:能直接观察来自地下地层的岩石和油气显示的录井,如岩心、岩屑等。
间接录井:用间接方法了解地下地层的岩石性质、油气显示的录井,如钻时、钻井液性能等。
记录的录井资料包含两部分:一是录井队自己采集的资料;自动采集数据:利用综合录井仪、气测录井仪、地质采集仪等记录的井深、钻时、气体等资料,人工或半自动采集数据:地层、岩性、含油、荧光等资料。
二是收集其他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
如钻井、测井、试油等资料。
二、钻时录井1、概念:钻头钻进单位进尺所需的纯钻进时间。
单位:min/m,保留整数。
小于1分钟按1分钟计算。
连续测量、每米一点或特殊情况按需要加密。
2、要求:井深以钻具计算为准,单位为米(m),保留两位小数。
3、钻具管理:准确丈量钻具做到五清楚(钻具组合、钻具总长、方入、井深和下接单根)、两对口(钻井、录井)、一复查(全面复查钻具),单根允许误差±5mm,记录精确到0.01m;倒换钻具应记录清楚,严把倒换关确保井深准确无误。
4、井深校正:以钻具长度为基准及时校正仪器显示和记录的井深,每单根应校对井深,每次起下钻前后,应实测方入校对井深,录井深度误差应小于0.2m,不能有累计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屑或岩心定量荧光录井的基本步骤
岩屑或岩心定量荧光录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收集样品:收集岩屑或岩心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2. 制备样品:对岩屑样品进行制备,包括将样品切割成规定大小,并进行磨平和打磨处理,以便光线能够透过样品。
3. 设备准备:准备荧光显微镜和相关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设置显微镜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设置荧光显微镜的参数,例如激发光源的波长和强度、荧光滤镜等。
5. 荧光显微镜观察: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荧光显微镜台上,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
通过激发光源对样品进行照射,并观察样品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荧光表现。
6. 录像和记录:使用摄像镜头或相机对荧光显微镜下的图像进行录像或拍照,并记录荧光的发光强度、颜色和分布情况。
7. 数据分析:对录得的荧光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计算荧光发光强度、荧光比值等参数,以获得定量分析结果。
8. 结果解释与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观察到的荧光现象进行解释,并编写实验报告或提供相关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