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合集下载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标题: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多个部位的严重外伤,是急诊医学中的一种严重情况。

抢救预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急救措施、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和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1.1 确定抢救团队成员及分工:包括急诊医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

1.2 制定抢救流程及时间节点:明确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急救措施、手术安排和术后护理计划。

1.3 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以及止血药物、抗生素等药品。

二、急救措施2.1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维持呼吸通畅。

2.2 控制出血:采取止血措施,如包扎、压迫、输血等,防止失血过多导致休克。

2.3 确保患者循环稳定: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纠正休克状态。

三、手术治疗3.1 快速评估伤情:进行全身检查,确定各部位的伤情严重程度,制定手术方案。

3.2 及时手术干预: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伤情,尽快进行手术干预,包括内固定、外固定、内置管等。

3.3 术中保护器官功能: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部等,避免手术损伤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四、术后护理4.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2 疼痛管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

4.3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五、康复措施5.1 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功能恢复。

5.2 康复评估: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患者康复进程。

5.3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积极面对伤痛,重建信心。

结语:多发性创伤是一种严重的急诊情况,抢救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及护理进展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及护理进展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及护理进展作者:张玉作者单位:渭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多,多发性创伤也随之逐渐增多。

本文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变化快,各部位损伤相互影响,病死率高,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诊断困难,容易漏诊,和急救原则,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1严重多发伤1.1定义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1.1.1损伤原因及部位主要是交通事故,坠落伤,刀刺伤,爆发伤等造成的损伤。

其中以腹部,胸部,颅部最常见。

1.1.2断标准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有一处或两处危及生命。

1.2临床特点1.2.1伤情变化快,各部损伤互相影响,病死率高受伤部位越多,病死率越高。

1.2.2伤势重,在抢救时各部位伤的治疗方法往往发生矛盾,休克发生率高1.2.3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多发伤早期低氧血症高达90%,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也有部分伤员呼吸困难表现不明显,而以躁动不安为主,但认真观察均可发现低氧血症。

1.2.4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漏诊多发生在骨关节、胸、腹及腹膜后等部位。

其主要原因为明显外伤与隐蔽伤共存,大多数伤员不能诉说伤情,急诊医生缺乏全面检查诊断的经验,未严格按照抢救常规对各部位逐一检查,影像学技术不当。

1.3严重多发伤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病情危重多变,死亡率较高,抢救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多发伤患者的伤情是多种多样而又复杂的,在整过救治全过程中,成熟的救治技术和更多的科学协作精神,才能有一个完美的救治整体,只有我努力学习,开拓进取才能适应时代去完我们任务。

2急救护理措施2.1 急救原则确保院前与院内急诊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和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和进行各项生命体症的监测,是整个急救过程的中心环节。

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创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即处理伤口: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清洁的纱布或棉垫覆盖伤口,防止污染和感染。

如果伤口深大或出血严重,应尽快进行止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伤者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3. 稳定伤者的生命体征:对于严重创伤的伤者,应尽快进行心电监护、测量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及时处理。

4. 预防感染: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

同时,应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5. 处理并发症:严重创伤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休克、内出血、骨折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6. 心理支持:创伤后的伤者往往会出现心理上的创伤,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后续治疗:对于严重的创伤,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包括手术、康复等。

总之,创伤的急救和护理需要及时、全面、综合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到多个部位的严重损伤,其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

为了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抢救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急救措施、手术处理、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康复治疗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1.1 专业团队的组建:建立由急诊医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重症监护医生、护士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确保抢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1.2 制定标准化流程:制定多发性创伤抢救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提高抢救效率和减少错误发生。

1.3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抢救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充足,以应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需。

二、急救措施2.1 快速评估与处理:通过ABC(空气道、呼吸、循环)的评估,快速处理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和休克等急危重症状。

2.2 控制出血和休克: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止血等,同时进行休克的积极处理,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

2.3 保护重要脏器: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要及时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脏、肺部、脑部等,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三、手术处理3.1 创伤评估与优先处理:通过全面的创伤评估,确定优先处理的创伤部位,尽快进行手术处理,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2 创伤手术的技术要点:在手术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创伤部位的清创、止血和修复,同时避免手术创伤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

3.3 术后监护与护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围手术期护理4.1 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2 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4.3 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赋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匡助他们积极面对创伤后的恢复和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5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5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 郑 立 学 . 1 高鹏 . 网膜 下腔 出血 患者 的健康 教 育【 蛛 J 1齐鲁 护理 杂 志 ,
2 0 ,01)77 04 1(0:6
【】 田忠敏 . 网膜 下腔 出血再 出血 3例相 关 因素分析 及护理 【 , 2 蛛 8 J 齐鲁护 ]
理 杂 志 .07 1 5:0 4 . 2 0 , )4- { ( Se F e t kMe i l n s h Mein 2 1 年第 9卷 第 l 期 dc A dA kT e d ie 0 1 a c 0
时密 切注意 患者 生命 体征 的变 化 。 当病 人 出现呕 吐 、 血压升 高 、 缓 、 脉 瞳孔
特护。 脑疝、 肺部感染及褥疮等是造成S 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A 如能在早 期发现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可挽救患者生命。 再出血患者能并发严重脑梗 塞及颅 内血 肿 , 发展至脑疝 , 者死亡是 其严 重性所在 , 并可 甚 且其 中以小脑 幕切迹疝量多为多见。 脑疝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有喷射状呕吐、 头痛、 L 瞳孑散 大, 对光反射迟钝、 进行 陛意识障碍、 视乳头水肿、 抽搐 、 昏迷、 去大脑强直
过度兴 奋悲伤及用力过度而发病, 发病时血压突然升高或动脉壁破裂出血 或血液渗出, 致使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病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因此, 做 好护理工作, 防止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 对减少病死率极为重要。 本文综合
分析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诱因, 采取全方位的临床护理措施 , 加强 患者 对此病 的了解 , 增强患 者 的康复意 识 , 稳定 患者 的情 绪 , 高患者 的信 提 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才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 日康复。 参 考文 献
等 。 数这 类患 者死 于合并 症 ( 少 主要 为肺部 感染 )病例 人 院后如 果 出现 咳 。

严重性、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处理

严重性、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处理

3 4 护理 要点 切 忌 将 患 者 任 意 翻 动 ,以 防 加 重 损 伤 的 程 . 题 , 重 的 创 伤救 治 成功 与 否 ,时 间是 关 键 , 别 是 伤后 最 初 6 严 特 O 分钟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因此 , 采取客观合理的方法 进 度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及时 清 除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留 置 导尿 管 ,每 行全 面 的 评 估 是抢 救 是 否 成功 的关 键 。 多发 性 损 伤 多 见 于 交 通 事 周更 换 一 次 , 日更 换 引 流袋 , 期 膀胱 冲 洗 , 时 夹 管 放 尿 , 每 定 定 预 故 、工 农 业 外 伤 等 。 防泌 尿 系感 染 。
品 、药 物 ,配 合 医 生 进 行 急 救 处理 。 5 2 迅 速 建 立 静 脉通 路 . 用 留 置针 迅 速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1 ~2
条 , 保 证 输 液 通 畅 。颅 内 压 增 高 者 ,快 速 加 压 输 入 2 %甘 露醇 0 2 0 , 后 再 输 入 等 渗 盐 水t休 克 者 及 时 、 速 、 量 地 补 足 血 5 ml 然 快 足 容量 , 般 先输 入 晶 体 液 , 选 用 平衡 液 或 等 渗 盐 水 , 一 可 再输 入 7 6 0 代 血 浆 ,以增 加 圆心 血 量 , 改善 微 循 环 。 中 2 例 休 克 患 者 得 以 其 8 纠 正 , 压 达 9 — 5 ni 血 5 6 mi -培 以上 , 于 损 伤性 休 克患 者 , 液 速 对 补 度 要 快 ,比 人 院 后再 行输 液 治 疗 , 果 更 好 。 入 院 后 进 一 步 治 效 为
死 于呼 吸 、循环 衰竭 。
45 一时难以诊断的 , . 应在 对 症 处 理 的 过 程 中密 切 观 察 病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
首先检查 心 脏及 循 环 系 统 , 按 序 再 行 胸部 及 呼 吸
迅速 给予 吸 氧 、 气 道 处理 、 建立静脉通道 、 监
测生命体征 、 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本组行 气管 插管 5例 , 心 肺复 苏 1 5例 。 脊髓脊 柱、 颅 脑、 骨 盆、 四肢 、 动 脉、 神 经 等 方 面 的检 查 , 了解 全 身 伤 情 、 主要 受 伤 部位 , 是否 为 多 系统 复 合 伤 。快 速 判 断伤 者 生 命
9 8 例患 者 中, 抢救 成功 转入病 房 7 2例 , 占 7 3 . 5 %, 抢救无效死亡 2 6 例, 占2 6 . 5 %。
状态及有无危及生命的征兆 , 并立即将伤者移至
安 全地 带 。
3 . 2 迅速 建 立静 脉 通道
2 急 救 原 则
2 . 1 抢救 先 于诊 断 治疗
石红梅 , 石咏梅 , 张小芹 , 徐
关键词 : 创伤 ; 多发性 ; 院前 急救 ; 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 7 2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2 0 — 1 4 9 — 0 2 D O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2 0 0 5 7
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护的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1 0年 6月一 2 O 1 2年 1 2月 院 前 救 治
的多发性创伤患者 9 8 例, 其中男 6 6 例, 女3 2 例, 年龄 2 0~6 3岁 , 平均 3 8岁 ; 受 伤 至 就 诊 时 间 约 2 0 -9 0 ai r n ; 受伤 部位 2 ~7处 , 平 均 4处 ; 致 伤 因 素为交通 事故 7 6 例, 坠落伤 1 6 例, 斗殴伤 4 例, 塌陷压伤 2例 ; 损 伤情况 以颅脑 损伤为 主 的 5 7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完整版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完整版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Document serial number 【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造、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 40 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

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者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者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

1994 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 2 个或者 2 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 AIS-90 版所指的 9 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 ISS 分值而定, ISS 大于 16 分为严重多发伤。

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多处伤:同一部位或者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

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injuries):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者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 (united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数分钟50% 脑脊髓损伤、心脏、大血管破裂来不及救治6~8 小时30% 脑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及时抢救可免于死亡——黄金 1小时数天至数周20 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多发伤救治的 ABCDE 法则是什么“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又是什么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

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循“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措施。

结果通过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救,伤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生理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值,有利于伤者的后期治疗。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要强化急救意识并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救治伤者的成功率,更”早、快、准”地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部位,为患者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
严重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机械性致伤因素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1],具有伤情、变化快、易发生感染和脏器功能紊乱、休克发生率高、低氧血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

其严重程度依据损伤程度评分(ISS)值而定,ISS>16分者定为严重多伤发[2]。

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重要器脏伤的专科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严重多发性创作患者在急诊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是赢得生命的关键。

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抢救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15例,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5例,其中男89例,女26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39岁。

受伤原因:车祸伤94例,砸伤5例,坠落伤11例,刀刺伤3例,其他2例。

受伤范围2处者72例,3~4处者29例,5处以上者14例。

合并颅脑损伤63例,内脏破裂26例,多发性骨折41例,血气脑28例,其中处于濒死状态者13例,重度休克者34例。

2 救护措施
医护配合非常重要,在抢救工作中,我科一般是由1名医生指挥协调,2~3名护士协助。

2.1快速评估伤情护士接诊后立即简单询问病史,按照①气道:呼吸是否通畅;②呼吸:呼吸频率、节奏,注意有无胸部损伤影响呼吸功能;③循环:脉率、血压、末梢循环,注意周围循环血量,判断有无大出血;④神经系统:观察颅脑损伤及脊柱髓损伤情况;⑤暴露:上述工作完成后应充分暴露患者全身,检查和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脏器损伤;⑥肢体活动:判断四肢骨折情况。

对伤情作出初步评估,明确处理重点,并在医师到达之前主动采取抢救急救护理措施。

医生接诊后,要立即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3],对患者的呼吸状态和循环状态作出评估,同时还要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

患者在严重创伤状态下会发生冷、热内环境失衡,因此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4]。

2.2进一步处理包括稳定呼吸和循环系统
2.2.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创伤所致气道阻塞及呼吸障碍是导致死亡的最快速原因[5]。

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护理工作应积极配合医生,迅速处理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义齿、碎牙、血块等异物,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环甲膜切开术,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4%左右。

对颅脑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时,为避免患者因呕吐而发生窒息,要对伤者实行气管插管工作,有利于降低吸入性肺炎或转动时的风险。

若患者出现心包塞满症状时,要及时对患者实行心包穿刺引流术,若患者出现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症状时,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进行胸腔闭塞引流术,并尽快缝合伤口。

对本组对13例患者实行气管插管工作,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维持10~15ml/kg,吸/呼比值1.5∶1。

2.2.2纠正和稳定循环系统对于严重多发伤而致休克的患者要尽快补充血容量。

在临床上,可以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增加深静脉置管,由此来补充患者血容量。

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尽量在30min的时间内输入平衡液1500ml,然后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

为使患者尽快恢复血容量,还要输入胶体及新鲜血液制品,其比例大约为1:3,恢复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改善血流状态,提高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

2.2.3及时控制出血伤者在多发伤情况下易出现失血过多过快的情况,严重者会因失血过多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治疗伤者时,对失血严重的患者进行加压止血,将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夹板固定。

对于四肢动脉断裂出血,必要时行止血带止血。

2.2.4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通过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控,包括血压值、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脉搏跳动次数,留置导尿,并将患者每小时尿量记录下来。

同时据监测结果,对患者的吸氧量进行适当调整,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3配合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伤者进行治疗后,要加强对患者的后期护理工作,若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趋于平稳,则医护人员只负责伤者的例行检查和日常生活,若患者的生理指标不稳定,应将患者安排在急救室,医护人员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于抢救室内行床边检查,一般由护理人员协调相关辅助检查科室快速到位。

若生命体征不稳,但由急需检查,应有医生和护士共同陪同患者检查。

2.4快速明确诊断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所有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护士及时做好采血、配血、皮试、备皮、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准备,护送患者进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详细的交接。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救工作是否立即开始和针对性是否强,要有白金10min,黄金1h的紧迫感。

护士作为接诊患者的第一人,应熟知多发伤的抢救流程,即VIPCO方案,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通气供氧;
②及时给予输液血扩充血容量及细胞外液;③分秒必争进行急诊手术。

抢救时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做到忙而不乱,争分夺秒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时间。

这就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更要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要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技能,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

同时也要做好日常的物品、器械检查准备工作,以保证抢救时能拿得到、用得上,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庆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3.
[2]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4.
[4]张悦怡.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96.
[5]陈永强.高级创伤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49-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