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精练答案

精练(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位移是矢量,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大小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是标量,为物体运动路径的实际长度。
由题意可知,物体的路程为38m ,位移大小为10m 。
【思考】本题中的位移方向怎样表述? 2.【答案】AC【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平均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平均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方向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通常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才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度的极限值,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
3.【答案】D 【解析】平均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平均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方向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根据题意有:12121212222v v s s sv s s t t t v v v v ====+++解得:v 2=112vv v v-。
4.【答案】C【解析】s -t 图象是对质点运动的描述,反映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不同于质点的运动轨迹。
从图象中可知某时刻质点对应的位置,及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若图线为直线,则表示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大小。
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倾斜程度表示质点该时刻运动的速度大小。
由题图可知,在0~t 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三质点平均速度相等。
5.【答案】B【解析】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
在2s 内甲的位移:s 甲=vt =12m ,乙的位移:s 乙=2162at m =。
在2s 时甲的速率:v 甲=t =6m/s ,乙的速率:v 乙=at =6m/s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牛顿第三定律(原卷版) 精讲精练

3.4 牛顿第三定律考点精讲考点1: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F=-F′,式中的“-”号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三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四同等大大小总是相等共线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性质同一性质的力三异异向方向相反异体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异效效果不能相互抵消,不能认为合力为零【点拨】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2)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与物体受不受其他力无关。
【例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让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向相反方向拉,大人很轻松地就能将小孩拉过来。
如果两个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就能很容易地显示出两个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甲乙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不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不相等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同【针对训练】1.(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关于马拉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不论车如何运动,马拉车的力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D.只有当马拉车不动或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大小才等于车拉马的力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考点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例2】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
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拉时,下颚须超过单杠面。
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如图所示,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健身的目的。
高中物理 课后练习答案与解析(WORD)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教科书练习与习题答案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能,不能2.江水相对江岸向东运动,地球相对太阳转动,时针相对钟转动,太阳相对地面升降.3.诗中描述了花、云和我的运动;花相对岸飞、云相对我不动、云和我相对岸(榆堤)向东;运动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运动可以不同,例如:云和我相对岸(榆堤)一起向东,而以我为参考系,岸(榆堤)是向西运动的.4.-0.42m, 0.34m解析: 用刻度尺测得图中桌高1.90cm 、AO 为1.00cm 、BO 为0.8cm ,则 AO 的实际距离是m cm cmm42.000.190.18.0=⨯BO 的实际距离是m cm cmm34.08.090.18.0=⨯所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0.42m 、0.34m . 二、时间和位移1.指时间的说法有:“停车8分”、“等了很久”、“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时刻的说法有:“8点42分到站”、“这么早就来啦”、“3秒末”. 2.路程3.(1)100m ,100m (2)路程相同,位移不同.因为里外跑道的长度不同,800m 跑中不同道次的运动员起跑点不同,但他们的终点是一致的. 4.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9.46×1015m, 1.3×108s解析:(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m/s ,一年以365天计,全年有∆t = 365×24×3600s = 31536000s ,则光在一年中传播∆x=C ·∆t =3.0×108×31536000 m = 9.46×1015m(2)光到地球需时间s C x t 88313103.1100.310100.4⨯=⨯⨯⨯=∆=∆ 约3.7×104h, 即约1540天,也即约4.22年.2.(1)9m/s 、8m/s 、7m/s 、6m/s 和5m/s ;前1s 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小. (2)1m/s ,03.89.7km/h ,130.2km/h ,0 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计时器误差较大.电磁打点计时器对运动纸带的摩擦较大. 2.(1)左(2)用刻度尺测出A 左右相邻两点间的距离x ∆,根据电源的频率,求出打点的周期,得到A 左右相邻两点间隔的时间t ∆,由txv ∆∆=求得A 左右相邻两点间隔的平均速度,粗略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即打A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 3.甲物体一直做速度恒定的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一段时间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 4.牵引纸带的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越大;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由人打点的快慢决定,牵动纸带的快慢只影响相邻两点的距离.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2.46m/s 2,2.10m/s 2,1.79m/s 2.2.A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0,速度不为0B :加速度较小的物体,经长时间加速,它的速度变化量很大C :向西行驶的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向东D :火箭在开始阶段速度较小,但加速度很大,随着速度越来越大,其加速度比原来小.3.a 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因为描述a 直线的倾斜程度最大.a 物体的加速度为0.625m/s 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b 物体的加速度为0.083m/s 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c 物体的加速度为0.25m/s 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4.4.74cm/s 2解析:滑块开始遮住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认为等于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则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时滑块速度s cm s cm t x v /2930029.00.311==∆∆=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时滑块速度s cm s cm t x v /1130011.00.322==∆∆= 滑块的加速度为212/74.4s cm tv v a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解析 (1)(2)v-t 图如图1所示(3)v-t 图反映的是一条匀加速度运动的曲线,所以列车是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A 物体以v A =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75m/s 2; C 物体以v 0=4m/s 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6s 停止运动.3. 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得到的v-t 图象如图2所示. 这样做有道理,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出v-t 图象,如图2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 的大小.图1图24.粘贴纸带的方法见上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25s解析: v t =54km/h=15m/s, v 0=36km/h=10m/s 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得s s a v v t t 252.010150=-=-= 2. 8 m/s解析: v 0=72km/h=20m/s,t =2min=120s,以v 0为正方向,a=-0.1m/s 2 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20 m/s -0.1×120 m/s =8 m/s3.(1)由图象得,1s 末的速度v 1=1.5 m/s, 4s 末的速度v 4=2 m/s, 7s 末的速度v 7=1 m/s,因此: 4s 末的速度最大, 7s 末的速度最小.(2)它在1s 末、4s 末、7s 末三个时刻的速度都是正值,所以方向相同,都是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 (3)由图可知:2201/5.0/212s m s m t v v a t =-=-=,04=a , 2207/1/6820s m s m t v v a t -=--=-=,因此, 它在1s 末、4s 末、7s 末三个时刻的加速度是7s 末最大, 4s 末的最小(4) 它在1s 末的加速度是正值, 7s 末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方向相反.4.由题意知, v 0=0m/s,4s 末的速度v 4= at =1×4 m/s =4 m/s, 8s 末的速度v 8=v 4+at =4 m/s +0.5×4 m/s=6 m/s.物体在8s 内的v-t 图象如图3所示.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390m,16 m/s解析:v 0=36km/h=10m/s, a =0.2m/s 2坡路的长度:m m m at t v x 390302.030102212210=⨯⨯+⨯=+= 列车到达坡底的速度:v t =v 0+at =10 m/s +0.2×30 m/s =16 m/s 2.-4m/s 20 图3解析:由2210at t v x +=得 22220/4/3)31836(2)(2s m s m t t v x a -=⨯-⨯=-=3.约0.6m/s 2解析:运动过程如图4所示, 解法一:列车加速时间为s s s t 210)30450(211=-= 列车加速的末速度为v t =430km/h ≈120m/s 列车加速度为220/57.0/210120s m s m t v v a t =-=-= 解法二:加速阶段的位移m x 14700)301201033(321=⨯-⨯= 加速时间为s s s t 210)30450(211=-= 由公式222221/67.0/2101470022s m s m t x a at x =⨯===得 解法三:加速阶段的位移m x 14700)301201033(321=⨯-⨯⨯= 列车加速的末速度为v t =430km/h ≈120m/s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222/49.0/14700212022s m s m x v a ax v t t=⨯===得4.-41.7 m/s 2解析:由题意知v 0=10 m/s,v t =0 m/s,s=1.2m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220202/7.41/2.121022s m s m s v a ax v v t-=⨯=-==-得5.不能,38.7 m/s解析: 由s m s m s m v ax v v t t /50/5.31/100522202<=⨯⨯==-得高速行驶阶段加速阶段 加速阶段t 1t 2t 3图4所以飞机不能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 又由s m s m ax v v ax v v t t /7.38/100525022220202=⨯⨯-=-==-得四.自由落体运动1.把一张纸片和一块文具橡皮同时释放, 文具橡皮下落得快.再把纸片捏成一个很紧的小纸团,和文具橡皮同时释放,两者下落得差不多快.这是因为纸片没有捏成小纸团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2. 悬崖有44.1m 高; 悬崖的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小些解析:由m m gt x 1.440.38.9221221=⨯⨯==得悬崖有44.1m 高. 由于有空气阻力,实际的加速度要比g 小,所以悬崖的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小些. 3. 30.6m. 石块下落的时间比2.5s 小,所以估算结果偏大解析: 由m m gt x 6.305.28.9221221=⨯⨯==得井口到水面的距离有30.6m. 考虑到声音传播的时间,石块下落的时间比2.5s 小,所以估算结果偏大.4.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四种方法,第一种是运用速度公式求解, 第二种是运用位移公式求解,第三种是运用逐差法求解,第四种是运用v-t 图象求解. 解析:解法一: 运用速度公式求解 E 点的瞬时速度为s m s cm v E /98.1/08.05.124.28=-=所以22/9.9/504.098.1s m s m t v g E =⨯==解法二. 运用位移公式求解 由221gt x =得 222/8.9/02.06.192s m s cm t x g ===解法三:运用逐差法求解 x EF =28.4-19.6cm=8.8cm x BC =7.1-3.2cm=3.9cm22221/2.10/04.039.38.83s m s cm T x x a BC EF =⨯-=-=B CDE F图5同理 : 22222/8.9/04.034.21.73s m s cm T x x a AB DE =⨯-=-=22223/6.9/04.038.04.53s m s cm T x x a OA CD =⨯-=-=所以2321/9.93s m a a a a =++=解法四. 运用v-t 图象求解.s m s cm v E /98.1/08.05.124.28=-=s m s cm v D /56.1/08.01.76.19=-=s m s cm v C /16.1/08.02.35.12=-=s m s cm v B /79.0/08.08.01.7=-=s m s cm v A /40.0/08.02.3==由图6求得22/75.9/2.095.1s m s m a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力 基本相互作用1.(1)从高处释放的小球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乒乓球在球拍的作用下不断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粗糙水平面上滚动的足球,运动越来越慢.弹簧在外力作用下,长度变长或缩短;钢尺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冲气的气球在用手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变化.(2) 从高处释放的小球受到的重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是小球;冲气的气球在用手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变化,气球受到弹力的施力物体是手, 受力物体是气球.2.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如所示.图64.9×10398N 9.8N3.均匀的三角形薄板的重心与几何学上的重心在同一点上. 二、弹力 1.(略)2.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绳子对钢管的拉力、地面给钢管的弹力.受力示意图如图11.3. 锅铲受力的示意图如图12.4. (1)图象如图13(2)弹簧的劲度系数K 约为30N/m三、摩擦力1.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滑动摩擦力方向和手指运动方向相反,阻碍手的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手对桌面的G F 1F 2图11cm图13F 1F 2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对手的阻碍作用越大.2. (1)瓶子静止在粗糙水平桌面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2)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瓶子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3)瓶子被握在手中,瓶口朝上, 瓶子受到手的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4)瓶子压着一纸条,挡住瓶子把纸条抽出时,瓶子受到纸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方向是纸带抽动方向.3. F ma x =40N F =30N μ=0.3 20N. 四、力的合成1.它们的合力能等于5N 、10N,不能等于15N ;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12N ,最小值是8N.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方向为西南方向.3.选1cm 的线段表示30N 的力, 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如图14,即可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合力大小,用量角器可量出合力的方向.两个力的夹角为30°时,量得对角线长为6.8cm,根据比例关系,合力大小为204N,量得F 和F 1的夹角为17°.两力夹角为150°时,解答略.4. (1)、(3)正确,(2)错误. 五、力的分解 1.300N, 53°解析:由图15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可得:2300F N == tan φ=143F F =, φ=530.2.如图16所示.其中(1)(2)的解是惟一的, (3)的解不是惟一的,有两解.1F图14FF 1F 2图153.41m解析: 如图17所示.根据三角形知识,位移)x m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tanθ=1.25.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1)不能,从飞机上投下的炸弹由于惯性,在下落过程中还要向前飞行一段距离,炸弹将越过目标.(2)人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将保持与地球同步的速度运动,将落回到原处.2.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坐在前排的人由于惯性会以很大的速度撞上档风玻璃,造成人身伤害.3.这位同学犯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4.在一辆汽车内的光滑水平桌面上静止有一小球,当汽车突然加速向前运动时,小球相对于桌面加速向后运动.若以汽车为参考系,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力,却做加速运动,显然这时惯性定律不成立.三、牛顿第二定律图161x 11.没有矛盾.因为决定物体加速度(能否由静止开始运动)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箱子除受到人的拉力外,还受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且合力为零,所以物体不会动.2.12N 解析: 根据2211a F a F m ==,得)(124261122N F a a F =⨯== 3.3解析: 根据得乙乙甲甲,a m a m F ==35.15.4===乙甲乙甲a a m m 4.214N, 方向沿两力的角平分线解析:如图18所示,得2142==F F 合(N ) 由)/(2722142s m mF a ===合 方向沿两力的角平分线 5.0.5m/s 2, 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解析: 由ma f F =-得 )(154560N ma F f =-=-= 若撤去推力 'ma f = 得)/(5.030152's m a == 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四、力学单位制 1.20N 解析: 根据ax v v t2202=- 得)/(2.02s m a -=又根据)(20)2.0(100N ma f -=-⨯== 2.27m解析: 根据得合,ma f F =-= )/(62000102.124s m m F a -=⨯-==合又根据ax v v t2202=- 得).(27m x =3.根据FL W = 得:./11/1111222s m Kg m s m Kg m N J ⋅=⨯⨯=⨯= 4.证明: 因为2/1s m Kg N ⋅=合图18又根据mFa = 得22/1/11s m Kg s m Kg Kg N =⋅=五、牛顿第三定律1.涉及木箱和地球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两对,木箱受地面的支持力和地球的吸引力;地球受木箱的压力和木箱的吸引力.2.证明: 如图19所示,对物体研究:受两力平衡G F =支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压支F F = 结合两式得:G F =压3.在推石时:巨石加速向前运动,自己加速后退;在推石后:巨石匀速向前运动,自己匀速后退.若静止在地面上,情况不一样.因为人和巨石均对地面有压力,而推动时,物体均有相对运动(或趋势),因而人和巨石均受摩擦力,若推力不够大现两物体可能保持静止,也可能一个运动一个静止,或两个物体均运动后再做减速运动直到停止.4.如图20所示.(1)A 拉B 匀速运动时,阻F F AB =,方向相反,因为它们是一对平衡力.BA AB F F =,方向相反,因为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A 拉B 加速运动时,阻F F AB >,方向相反.BA AB F F =,方向相反,因为它们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ma F F AB =-阻,N F AB 3102.3⨯=,N F BA 3102.3⨯=,方向如图20所示.5.小强的说法是错误的.平衡力作用效果能抵消,是因为它们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其作用效果不能抵消.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1.753m/s,32135m 解析: 如图21所示,物体所受的合力为:)(3503N F F ==合图19v图20F合图21由)/(32523502s m mF a ===合 又)/(3753325s m at v =⨯==)(321353325212122m at x =⨯⨯==2.6.0×103N解析: 根据at v v t =-0 得)/(5.12s m a -=又根据)(100.6)5.1(100.433N ma F ⨯-=-⨯⨯==合 3.26m/s解析: 如图22所示, ma f G =-θsin 且8.042.3sin ==θ 得)/(0.62s m a =再根据ax v v t 2202=- 得)/(62s m v = 4.超速解析: 汽车受地面的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72s m g a -=-=μ 又由于ax v v t 2202=- 得 )/(30)/(1.37)/(3.106.7720h km h km s m v >==⨯⨯=可判断该车超速.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拉力为αcos G, 支持力为αtan ⋅G 解析: 如图23所示,物体受三力作用平衡 且有:αt an ⋅=G F N图22αcos GT =2.合力大小为F 1,方向与F 1方向相反3.水不会从瓶中漏出,因为饮料瓶与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下方不受水的压强.4.(1)ma mg F T =- 得mg F T 7= (2)ma F mg T =- 则0<T F ,绳子松驰,拉力为零.5.(1)座舱离地面50m 时,仍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手上没有感觉. (2)N 7950解析: 座舱离地面15m 时,处于超重状态 )(2212h h g v -= 及222ah v = 得)/(71202s m a = 又ma mg F N =- 得)(7950)712010(5)(N a g m F N =+⨯=+=。
高中物理必修一精讲精练

高中物理必修一精讲精练主要内容:运动的描述及直线运动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参照物)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 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可视为质点有以下两种情况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叫做科学的抽象。
科学的抽象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从实际出发。
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3s末、3s时(即第3s末)、第4s初(即第3s末)均表示为时刻. 时刻与状态量相对应:如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
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如:4s内(即0至第4末) 第4s(是指1s的时间间隔) 第2s至第4s均指时间。
会时间间隔的换算: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高一】2021年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鲁科版)

【高一】2021年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鲁科版)第2节质点和位移学习目标:1.晓得加速度的概念。
晓得它就是则表示质点边线变动的物理量,晓得它就是矢量,可以以有向线段则表示。
2.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自学重点:质点的概念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自学难点:1.对质点的理解。
2.加速度和路程的区别.主要内容:一、质点:定义:用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就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化,就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把握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就是对实际物体的对数,就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一个物体与否可以视作质点,必须具体内容的研究情况具体分析。
二、路程和位移2.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有方向,是标量。
3.加速度:就是则表示质点边线变动的物理量,存有大小和方向,就是矢量。
它就是用一条自起始边线指向末边线的存有向线段则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等同于质点始末边线间的距离,加速度的方向由初边线指向末边线,加速度只依赖于初末边线,与运动路径毫无关系。
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5.通常说道,加速度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质点搞方向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大小才等同于路程。
【例一】下列几种运动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从广州飞抵北京时间时的飞机b.绕地轴做自转的地球c.拖太阳太阳的地球d.研究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时的汽车【例二】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就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立本垒和一、二、三二垒.一位球员接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二垒.他运动的路程就是多小?加速度就是多小?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堂训练:1.以下观点中恰当的就是()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将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若物体搞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就等同于路程。
2.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 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精讲精练 3- 3 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3.3牛顿第三定律一:知识精讲归纳考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一种类的力(即同一性质的力) 考点二: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内容比较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依然可存在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考点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成立.(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任意两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二:考点题型归纳二:题型总结题型一: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如图所示,木箱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给出的四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A.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和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B.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C.木箱受到的支持力与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D.对木箱的水平拉力F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对地的力,所以人往前走B.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100倍,则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C.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是因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D.甲乙两同学手拉手拔河,甲对乙的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与乙对甲的作用力大小相等题型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3.货车自动过磅管理系统常用于司机和监管部门对车辆及装卸货物重量的测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1.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并不相同。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
(3)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1.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 )2.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3.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 ) 4.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解析: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当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将物体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1、2、4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4.×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②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云与我倶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原野上落花缤纷,随风飞舞,“飞花”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云不动”是说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纹丝不动,说明云与船的位置不变,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船向东行驶。
答案:1.两岸 2.船 3.两岸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课时练+答案

第一篇: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第三章:力物体的平衡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1.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并不相同。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
(3)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1.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 )2.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3.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 ) 4.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解析: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当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将物体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1、2、4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4.×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②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云与我倶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原野上落花缤纷,随风飞舞,“飞花”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云不动”是说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纹丝不动,说明云与船的位置不变,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船向东行驶。
答案:1.两岸 2.船 3.两岸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建立方法: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如图甲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他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图乙所示,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甲乙解析:描述运动员的位置可以以冰场中央为坐标原点。
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例如,某时刻运动员的坐标为x=4 m,y=-6 m,说明他在冰场中央东侧4 m、偏南6 m的位置,如图所示。
如果要描述飞机的位置,则需要确定一点(如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考点一1.质点的特点(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具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点”有本质的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判断以下几种情况,物体通常可以看做质点:对质点的理解[典例1] [多选]20XX年8月,在巴塞罗那第1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孙杨在男子自泳400 m、800 m和1 500 m 比赛中斩获三枚金牌,并荣获赛会最佳男运动员奖。
关于比赛中的孙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孙杨在1 500 m比赛中所用的时间时,孙杨可以被看成质点 B.研究孙杨在800 m比赛中的转身动作时,孙杨可以被看成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孙杨看成质点 D.能否将孙杨看成质点,取决于研究的问题 [思路探究](1)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2)孙杨在游泳过程中,其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不计?提示:要看研究的问题是游泳的时间还是动作要领,从而确定其大小和形状能否被忽略。
[解析] 能否将研究对象看做质点,要看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而言是主要因素还是次要因素,游泳过程中的孙杨,其大小和形状在研究比赛中的时间时是次要因素,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在研究转身动作时,是主要因素,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A、D正确,B、C错误。
[答案] AD [总结提能]决定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因素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例如,大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有时不可以看成质点,如研究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时,原子不可以看成质点。
1.[多选]在以下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时的姿态 B.研究“神舟十号”飞船着陆过程中一系列动作完成的情况C.研究“蛟龙号”载人潜水艇的下潜试验中从海面下潜到7 062 m 所用的时间 D.研究“和平使命-20XX”军事演习中坦克的位置解析:选CD 研究“神舟十号”对接姿态和着陆动作时,其大小和形状是主要因素,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A、B 错误;在研究潜水艇下潜的时间和坦克位置时,潜水艇和坦克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C、D正确。
考点二参考系的选取1.选取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只有选定参考系后,才能研究物体做怎样的运动。
2.选取参考系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一般根据使所研究的问题更加方便的原则来选取。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参考系的四性[典例2] 如图所示,于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A、B两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向左飘,则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解析] 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说明风是左向右吹的,A 船旗帜向右飘,说明A船相对于风是向左运动的,故A船可能向左运动,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右做速度小于风速的运动,A、B错误;B船旗帜向左飘,说明B船相对于风是向右运动的,故B船应做向右且船速大于风速的运动,C正确,D错误。
[答案] C[总结提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思路(1)根据参考系的选取原则选取参考系。
(2)看物体与所选参考系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若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若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2.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1.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并不相同。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
(3)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1.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 )2.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3.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 ) 4.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解析: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当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将物体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1、2、4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4.×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②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云与我倶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原野上落花缤纷,随风飞舞,“飞花”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云不动”是说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纹丝不动,说明云与船的位置不变,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船向东行驶。
答案:1.两岸 2.船 3.两岸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建立方法: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如图甲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他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图乙所示,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甲乙解析:描述运动员的位置可以以冰场中央为坐标原点。
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例如,某时刻运动员的坐标为x=4 m,y=-6 m,说明他在冰场中央东侧4 m、偏南6 m的位置,如图所示。
如果要描述飞机的位置,则需要确定一点(如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考点一1.质点的特点(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具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点”有本质的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判断以下几种情况,物体通常可以看做质点:对质点的理解[典例1] [多选]20XX年8月,在巴塞罗那第1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孙杨在男子自泳400 m、800 m和1 500 m 比赛中斩获三枚金牌,并荣获赛会最佳男运动员奖。
关于比赛中的孙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孙杨在1 500 m比赛中所用的时间时,孙杨可以被看成质点 B.研究孙杨在800 m比赛中的转身动作时,孙杨可以被看成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孙杨看成质点 D.能否将孙杨看成质点,取决于研究的问题 [思路探究](1)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2)孙杨在游泳过程中,其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不计?提示:要看研究的问题是游泳的时间还是动作要领,从而确定其大小和形状能否被忽略。
[解析] 能否将研究对象看做质点,要看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而言是主要因素还是次要因素,游泳过程中的孙杨,其大小和形状在研究比赛中的时间时是次要因素,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在研究转身动作时,是主要因素,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A、D正确,B、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