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抗扭设计的探讨

合集下载

钢结构建筑设计的难点

钢结构建筑设计的难点

钢结构建筑设计的难点由于其轻量高强及施工便捷等优势,钢结构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大跨度、高层建筑等领域。

然而,钢结构建筑的设计也面临着一些难点,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结构稳定性控制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结构产生任何摆动、倾斜甚至崩塌的风险。

在设计中,需要控制建筑物的重心、重量,以及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外部力的影响,保证建筑物在各种极端的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同时,钢结构自身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钢材灵活性较大,抗扭强度差,当施加在钢结构上的重力、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力的作用超过材料的极限时,就很容易导致结构瘫痪、崩塌等事故。

因此,在钢结构建筑的设计中,必须做好结构的稳定性控制,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温度效应的控制钢材的线膨胀系数较大,在高温环境下易引起膨胀变形,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钢材的强度和刚度也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产生变形,因而减少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钢结构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温度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

钢结构的防火涂料、防火板等材料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另外,在建筑的设计中还应考虑通风、散热等因素,并采取一些降温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细节处的处理钢结构建筑在细节处的处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设计师必须在细节处考虑到建筑的实际应用环境,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建筑的结构也必须在制作、安装等环节中得到一定的保证,以免在后期出现质量问题。

例如,在建筑的连接处要考虑到钢结构的伸缩变形,避免产生压力和相应的变形。

在建筑内部装饰过程中,必须注意到钢结构上的缺陷、划痕等问题,以免损坏建筑结构。

此外,建筑的底部必须考虑到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四、质量管理和监控钢结构建筑是由许多小部件组成的大型结构,在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等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型钢混凝土梁抗扭性能的研究与展望

型钢混凝土梁抗扭性能的研究与展望

力, 但它没有考虑到型钢与混凝土之问的相互影响作用。
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 H - L . H s u教授 进行 了 1 4根型钢混
钢置入钢筋混凝土 中, 使 型钢 、 钢筋和混凝 土三种 材料形成 整体 、 下的抗扭性能试验研究 。得出了斜向钢筋对 S S R C梁 的极限扭矩 协 同工作 以抵 抗各种 外部作 用 。它是 钢一混凝 土组 合结 构形 式 具有很大 的作用 , 影 响 的大小 与斜 向钢筋 的截 面积有关 ; 根据 简 之一 , 根据内置型钢 的形式 , 型钢混 凝 土梁式 构件可 以分 为实腹 单 的叠加原理 , 还推 导得 出了型钢混 凝土纯扭构 件受扭 承载力公 式 和空腹式两 种类 型 , 见图 l 。近年来 随着 国家 经济 和科 技 实力 式和 S S R C构件弯扭承载力的相关 方程 等成 果 。 迅速发展 和增 强 , 我 国建筑 结构 中的用 钢量也 逐渐增 加 , 型钢 混 东南大学 的张根俞对 实腹式 S R C梁 的抗扭性 能进行 了理 论 凝 土结 构从原来的局部采用逐步发展到整个结构的采用。 分析及试 验研究 , 进行 了2根钢筋混凝土对 比梁 , 6根 H形型钢混 凝 土梁在 单调荷 载作 用下 的纯扭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 揭示 了 H形
略不计 , 按索混凝土构件计算开裂扭矩 能达到满 意 的精 度。同时 以扭弯 比为研究参数 , 进行 了 3根 H形 型钢混凝土梁 , 3根箱形型
1 型钢混 凝 土梁 的抗扭 性能研 究现 状
凝土梁在纯扭作用下 的受 力机理与破坏 形态 , 分析 了角钢桁 架型
目前对 于型钢混凝 土构件 的受 扭研究 , 国 内外 尚未对其 进行 钢混凝土梁受扭性能的影响 因素 , 得出了角钢桁架 型钢混凝土梁相 较 为系统 的研究 。随着建筑经济 的发展和建筑 抗震要 求的提高 , 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扭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 基本上随着腹杆体

美标钢结构抗扭计算分析

美标钢结构抗扭计算分析
65

图3
7 _ , ( Ⅳ/

I 一 - I


W { 4 X 6 t
B l 一 3 7 . 2 l 一 21 . 6
6 1 i !

D I
- 7 8 . 8

- 4 5 . 8
HOL E 1 6  ̄2 2
s t i t u t e o f S t e e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 美国钢结构设计协会 ) 针对 钢 结
构的受扭计算有详细的规定。 下面以工程实例来介绍一下 , 美标对于钢梁受扭 的基本计算方 法 和 思路 。 在某钢结构框架 中, 有两台旋流器设备通过螺栓连接架在框架 梁上。 螺栓开孔位置如图 1 所示 。 由于设备安装需要, 螺栓孔位于梁 内侧 , 即设备放置于梁内侧 , 产生 了对钢梁中心轴线有偏心的竖向 荷载 , 需要 考 虑 钢梁 受 扭工 况 。
在 实 际工业 设 计 中 , 钢 构 件 承受 扭转 是 普遍 的情 况 。 圆钢 管 , 方 钢管等闭合截面型钢 , 抗扭能力高, 可以适当考虑抗扭 ; 而工字型 , T 型钢 , 角钢等开 口型钢 , 抗扭刚度很小几乎是抗弯刚度的十分之一 , 抗扭能力是很弱的。 这种情况下 , 考虑钢梁的受扭十分不利。 因此在 中 国 的工 程 实 践 中 , 基 本 不 考虑 钢 梁 受 扭 的数 值 计 算 , 大 多是 通 过 构造措施来避免钢梁受扭 。 比如 , 在受扭处增加刚接次梁 , 提高钢梁 受扭刚度 , 平衡偏心荷载。但这样的处理方法仅是概念上增强钢梁 抗扭 能 力 , 并 不能 在数 值 上判 断 钢梁 的安全 性 。A I S C — A m e r i c a n I n —

浅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性能的设计措施

浅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性能的设计措施

浅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性能的设计措施摘要:因扭转发生破坏是建筑结构遭受地震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构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重视地震工况下建筑结构的扭转问题,了解结构扭转的特性,并根据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减小结构扭转效应的方法。

本文重点就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性能的设计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混凝土;结构设计;抗扭性能;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日益繁荣昌盛,我国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建设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壮大。

大多数城市或城镇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大量的建筑工程设计工作,而其中很多设计理念和思想还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完善当中。

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设计思想和知识,与迅猛发展的建筑工程设计理念保持一致。

在此期间,如何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性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了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

1引起结构扭转的因素地震工况下的扭转是导致建筑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由于较难以预见和计算,从概念上减小结构各个维度上的质量不均匀和刚度不均匀、防止结构在平面上和竖向上的质量、刚度突变以及加强结构的抗扭刚度和构件的抗扭性能成为减小扭转震害的重要设计措施,这也是结构十分重要的设计概念。

地震工况下,使得建筑结构发生扭转效应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地震作用及地质条件等外部干扰。

由于建筑物所在建设地点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导致传至地面的地震作用不仅含有平动分量,而且含有部分转动分量,这种地震作用的转动分量会迫使结构产生整体扭转,与结构自身的特性无关。

第二,建筑结构本身因素。

即使传至地面的地震作用仅含有水平分量,若结构在平面上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就会导致水平地震下结构的扭转效应;多层或高层建筑中即使结构每层的质心与刚心基本重合,但如果各楼层的质心不在同一竖轴上,那么由于刚度计算的误差、活荷载的偏心及其他估计不到的因素,也会引起整个结构的扭转效应。

2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扭性能的设计措施地震作用下转动分量的理论计算方法还不完善,由于工作条件的复杂性,强震观测一些实际技术工作也没有解决,所以各国对于外部干扰引起的结构扭转效应研究没有大量开展起来,各国的抗震规范中也基本没有考虑地震扭转分量的计算。

开口薄壁杆件抗扭的设计探讨

开口薄壁杆件抗扭的设计探讨

开口薄壁杆件抗扭的设计探讨作者:曹辉来源:《硅谷》2014年第03期摘要文章对钢梁扭转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开口薄壁杆件抗扭概念设计的相关方法,并给出了同时受到弯、剪、扭三种作用力的钢梁强度计算方法,可供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钢梁抗扭强度计算;抗扭概念设计中图分类号:TU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035-01在钢结构设计中常采用一些薄壁截面的杆件。

若薄壁截面的壁厚中线是一条不封闭的折线或曲线,则称为开口薄壁截面,如设计中常用的工字钢,H型钢,槽钢,T型钢等。

开口薄壁杆件的抗扭要远远小于其抗弯,抗剪承载力。

在实际工程中,总会有一些开口薄壁杆件在弯、剪、扭组合作用下工作。

因此,受扭的开口薄壁杆件的截面尺寸通常取决于抗扭承载力。

1 开口薄壁杆件抗扭概念设计的方法1.1 调整结构布置,改变扭矩的传力途径在钢结构工程中,沿开口薄壁杆件的平面外常常作用弯矩,因而在开口构件截面上将产生扭矩。

如图1所示为钢框架结构梁的平面布置简图,L-1为H型钢梁,其两端与柱刚接(图中用△表示)。

把悬挑梁L-3设置在C点处,由于集中力P对L-3端处的作用,L-1的C点则作用有竖向集中力和弯矩M=Pxe,此时在弯矩M作用下,L-1的横截面上会产生扭矩,即AC段扭矩T1=Mb/L,BC段扭矩T2=Ma/L。

图1 图2假设在L-1的内侧的C点处加设一根开口薄壁构件L-2。

L-2与L-1同样也是刚接,这样使L-2,L-3形成一根单跨外伸梁。

这样由L-2在C点产生的扭矩,可以由L-3的端支座平衡,那么L-1将不再承受扭矩。

在实际工程中,还会遇到在开口薄壁构件上方作用水平力。

如上图,在L-1的顶面作用一水平力P。

对于横截面对称的钢梁来说,在C点作用一弯矩M=Pxh,从而梁L-1在C点承受一扭矩T。

假设将梁L-1旋转90度水平布置,这样在L-1的C点弯矩就由平面外的受力变成了平面内受力(即以跨中集中弯矩的形式传给梁L-1),从而避免钢梁L-1受扭。

钢梁抗扭设计及实例分析

钢梁抗扭设计及实例分析

形式1受扭钢梁可以通过在悬挑梁处增加构 造梁,构造梁和支撑梁刚接,此时构造梁和悬挑
支架及换热器钢支座等,由于受到管道水平推力
梁形成单跨外伸梁,悬挑梁的端弯矩通过构造梁
和换热器热膨胀力及换热器检修时抽芯力的影
端弯矩来平衡,支撑梁只受剪力和弯矩作用,如
响,使支架和支座底端产生弯矩,弯矩进一步传
图2所示。
设 计
CJ 施

钢梁抗扭设计及实例分析
O N S T R U C
杜群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土建室,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结构设计中钢梁扭转问题,针对引起扭转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解决
钢梁扭转问题的构造措施和计算方法,为实际工程中钢梁抗扭转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梁;抗扭设计;抗扭强度计算;构造措施
2抵抗扭矩的技术措施
钢梁抗扭设计的强度计算方法,为设计工作者提
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形式和采用构造措施
供设计依据,供有关人员参考应用。
两种方式,合理地抵抗扭矩。
1设计中常见钢梁受扭形式
2. 1调整结构布置形式
形式1:钢梁上悬挑支架。在炼油行业装置 设计中,钢构架及钢管架中各种设备支架和管道
为了减小或者消除扭矩对钢梁的影响,可以 通过结构力学方式,合理调整结构布置形式,改
7k8
Fk =
(1)
T a)S(i)
Zto =
(2)
Bs
7: Oto =
(3)
式中,人为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S®为钢梁的截
面扇性静矩;人为钢梁的截面扇性惯性矩;d为 钢梁的计算点截面厚度;CD为钢梁截面的扇性面
积;B为弯扭双力矩。 当弯矩、剪力、扭矩支吊架经常需要设置在梁侧,如图1 (a)所示, 此时需要在框架梁侧设置悬挑的支架梁,悬挑梁

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分析与研究一、课题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物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承担建筑物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型钢混凝土构件因其材料优良、连接方式灵活以及适用于各种不同设计要求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抗扭性能对于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进行抗扭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将通过对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抗扭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究其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抗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其抗扭机制、强度和变形性能等指标,为型钢混凝土构件设计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机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型钢混凝土构件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受力特征和变形情况,探究其抗扭机理。

2.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强度研究选取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对型钢混凝土构件进行抗扭强度试验,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其抗扭强度性能指标。

3.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变形性能研究对型钢混凝土构件进行抗扭变形试验,实测其扭转时的变形情况和变形量,从而得到其变形性能指标。

4.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影响因素研究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究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材料强度、截面尺寸、轴向压力等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等。

四、研究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4周):对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第二阶段(5-10周):进行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强度和变形性能试验,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第三阶段(11-16周):基于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深入研究型钢混凝土构件抗扭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五、预期成果及贡献本研究结果将从抗扭机理、强度和变形性能等方面探究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性能特征,为型钢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优化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钢梁抗扭计算

钢梁抗扭计算

钢梁抗扭计算一、扭矩分析在计算钢梁的抗扭能力之前,需要分析作用在梁上的扭矩。

扭矩是使物体产生转动的力矩,其大小取决于施加在梁上的力和力臂的大小。

通过分析扭矩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梁的抗扭需求。

二、抗扭刚度评估抗扭刚度是指钢梁抵抗扭矩变形的能力。

它取决于梁的截面尺寸、材料特性以及连接方式。

评估钢梁的抗扭刚度,需要考虑梁的截面惯性矩、剪切模量和弯曲刚度等参数。

三、剪切应力计算剪切应力是由于扭矩引起的,其大小与作用在梁上的扭矩成正比。

在计算剪切应力时,需要考虑到钢梁的剪切模量、截面尺寸和扭矩。

通过剪切应力的大小,可以评估梁的抗扭强度。

四、弯曲应力计算弯曲应力是由于扭矩引起的梁弯曲产生的应力。

在计算弯曲应力时,需要考虑梁的弯曲刚度、截面尺寸和扭矩。

通过弯曲应力的大小,可以评估梁的抗扭强度。

五、扭曲变形计算扭曲变形是指钢梁在扭矩作用下产生的轴线旋转和偏移。

通过计算扭曲变形的大小,可以评估梁的抗扭能力。

扭曲变形的大小取决于梁的抗扭刚度和扭矩。

六、临界转速确定临界转速是指钢梁在扭矩作用下开始发生扭曲变形的转速。

通过确定临界转速,可以了解梁的抗扭性能和安全使用范围。

临界转速的大小取决于梁的材料特性、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

七、稳定性检验稳定性检验是确保钢梁在承受扭矩时不会发生失稳现象的重要步骤。

通过检验梁的稳定性,可以确保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从而安全地传递扭矩。

稳定性检验的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等。

八、安全系数评估安全系数评估是确保钢梁在承受扭矩时具有足够安全裕度的关键步骤。

通过评估安全系数,可以了解梁的实际抗扭能力和设计要求的差距,并为梁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安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设计要求、材料特性、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九、支座设计支座设计是钢梁抗扭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座能够有效地传递扭矩,并限制梁的扭曲变形。

在支座设计中,需要考虑支座的构造、材料、固定方式以及预埋件的位置和大小。

合理的支座设计可以提高钢梁的抗扭能力,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抗扭设计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钢梁抗扭设计的材料计算公式,然后通过有限元软件进
行计算和对比,并提出钢结构抗扭设计的建议,使得钢结构设计更加经济、安全和
合理。

关键词:抗扭截面模量,抗扭刚度,有限元计算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material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he torsional design of steel beams, and then use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o calculate and compare,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torsional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making the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more economical, safe, and reasonable.
Keywords: torsional section modulus, torsional stiffness, finite Metacomputing.
一、引言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结构受力一般只需考虑受弯、受剪和轴力的计算,并
且在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缺少抗扭计算公式(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曾给过)。

但是实际工程中,钢构件承受扭转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且往往与受弯同时作用。

结构设计师在设计中,有些会忽视抗扭计算,有些只是在构造上做一些处理,这
样往往给结构设计带来安全隐患,也比较盲目。

本文从材料力学上介绍钢梁抗扭
转的计算公式,并且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抗扭计算和对比,并提出钢结构抗扭设
计的建议,供结构设计师及有关人员参考。

二、材料力学抗扭计算公式
扭转变形是杆件的基本变形之一,它的荷载特征是,杆件受力偶作用,这力
偶作用于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内。

力偶矩矢方向可用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扭转的变
形特征为纵向直线变成螺旋线,横截面绕轴线转动一定的角度。

一般杆件受扭后,
横截面会发生翘曲,有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两种。

允许横截面自由翘曲的扭转即
为自由扭转;反之,即为约束扭转。

1.圆轴截面的变形计算,单位受扭转角θ=≤[θ],其中为抗扭刚度,θ单位为
弧度/米。

圆轴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其中横截面上的剪应力τ正比于内力扭矩;与极惯性矩成反比;剪应力值与材料性质无关,只取决于内力和横截面形状。

受扭圆轴的危险点在外圆周上,强度条件≤[τ],其中称为抗
扭截面模量。

2.矩形截面的自由扭转:非圆截面扭转时,横截面会发生翘曲,平面假设不成立,基于
平面假设推导出的圆轴扭转计算公式不能用于非圆截面杆件扭转计算。

矩形截面杆自
由扭转需采用弹性力学的方法解决。

最大剪应力发生在长边的中点,如下图所示:
最大剪应力,等截面矩形杆的扭转角,其中称为相当抗
扭截面模量,称为相当极惯性矩,α、β值取决于矩形长宽比,如下表所示:
管、圆型管等截面。

开口薄壁杆件的横截面可看成是由若干狭长矩形条组组成(曲边形也可看成厚、长相同的矩形条)。

当开口薄壁杆件受自由扭转时,虽横截面有翘曲,但横截
面的周边在垂直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不变,只是刚性转动一个角度。

从而导
出整个横截面的转角与各矩形条的转角相等。

整个截面的相当极惯性矩为,各矩形条的相当极惯性矩为,各矩形条承担的扭矩为,杆件为。

转角为,各矩形条承担的扭矩为,即。

由上式可知,开口薄壁杆件的相当极惯性矩等于各矩形条的相当极惯性矩
之和,即。

各矩形条的最大剪应力为。

整个截面的最大剪应力
发生在壁最厚的矩形条的长边上,即。

开口薄壁杆件的剪应力分布图如下截图:
对于热轧型钢,在狭长条的连接处有内圆角,增强了杆件的抗扭刚度,因此
,其中为修正系数,它由横截面形式决定:角钢;T字钢;工字钢;槽钢;
对于闭口薄壁杆件,剪应力沿壁可在整个截面上构成环流,形成扭矩所以沿
壁厚剪应力的方向是相同的,这不同于开口薄壁。

闭口薄壁杆受扭时,最大剪应
力发生在杆最薄的处,恰与开口薄壁受扭时结论相反。

闭口薄壁杆剪应力和最
大剪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Ω为薄横截面包的面积的两倍。

闭口薄壁杆件抗扭
能力好,因为剪力流沿壁构成回路,横截面中的空间都起了增大扭矩的作用,是理
想的抗扭构件。

对于薄壁圆截面的抗扭截面模型为。

对于非薄壁构件(空心圆截面)的抗扭截面模型为。

三、有限元软件复核结果
现采用MIDAS GEN软件对H型截面和箱型截面钢梁进行抗扭和不抗扭有限元
计算,具体结果如下:
(一)H型截面钢梁有限元计算
H型截面为H700x300x13x24,钢梁两端固结,在跨中受到集中竖向力100KN。

分如下三种情况计算:
1、不受扭;
2、在跨中受到绕Y向扭矩100KN·M;
3、在跨中受到绕Y向扭矩100KN·M,且在集中力作用处增加13厚横向加劲板。

H型截面梁受力和变形示意图如下:
(二)箱型钢梁有限元计算
箱型截面为B700x300x13x13,钢梁两端固结,在跨中受到集中竖向力2个50KN。

分如下三种情况计算:
1、不受扭
2、在跨中受到2个绕Y向扭矩50KN·M。

3、在跨中受到2个绕Y向扭矩50KN·M,且在集中力作用处增加13厚横向加劲板。

箱型截面梁受力和变形示意图如下:
现把H型截面和箱型截面的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由以上各种情况对比可知:
1)、不受扭时,位移、应力比均较小;在集中力处增加横向加劲板,会使
钢梁更好地整体受力,钢梁的变形、应力均变小;
2)H型截面比箱型截面的位移、应力更大,受力符合材料力学要求。

3)HN700x300的抗扭截面惯性矩为338.13c,箱型700x300x13的抗扭截面
惯性矩为103775c,H型比箱型抗扭截面惯性矩小很多,H型截面不是很适合用
于抗扭设计。

五、总结
由上可知,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结构同样可以进行抗扭设计,特别是闭口截面,其抗扭截面惯性矩较大,是理想的抗扭设计材料;对于开口截面,不宜用于抗扭
设计,抗扭设计很不经济。

如设计过程中,开口截面(如H、C型等)受扭较大时,
需采取措施(如在内侧增加钢梁平衡此处扭矩等)避免受扭,以使结构设计更安
全和更经济。

同时抗扭设计宜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能较真实地反应杆件受力和
变形结果。

参考文献
[1] 探究现阶段建设结构设计的抗扭要点[J]. 陈斌.门窗,2015(11).91+93
[2] 钢梁抗扭设计及实例分析[J]. 杜群.墙材革新与建筑节
能,2019(04).6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