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事件”与生命伦理和文化传统
活取熊胆申论作文

活取熊胆申论作文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中之一就是拥有可爱可亲的熊。
然而,由于熊胆被一些人用作药材的需求,熊胆的活取现象屡屡发生。
这种行为不仅对熊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违背了保护动物的原则。
下面我将从法律、道德和环保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从熊身上活取胆汁。
首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活取熊胆违反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根据该法律,国家对不可替代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实施全面保护,而熊正是其中之一。
法律既明确规定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也明确规定了对于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的惩罚措施,在实践中也一直在严格执法。
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活取熊胆是非法行为,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其次,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活取熊胆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熊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象征着森林的健康和多样性,是我们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而活取熊胆的方式往往会给熊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创伤,严重侵犯了动物的权益和尊严。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尊重生命,保护动物免受任何伤害和虐待。
最后,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活取熊胆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熊胆的需求量增加,非法猎杀熊的行为也随之增加。
这不仅导致了熊种的减少,也扰乱了生态平衡。
熊胆的活取也会导致猎杀的熊数量减少,进而影响熊的繁殖和繁衍后代的能力。
这种环境恶化的现象,将对我们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从法律、道德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活取熊胆。
活取熊胆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对动物权益和生态环境的伤害。
保护熊胆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远离非法猎杀和活取熊胆的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我们的共同家园,为那些可爱的熊提供一个安全和自由的生存环境。
活熊取胆

医药行业的“红与黑”:活熊取胆引发道德 之争
活熊取胆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漩涡,主要因为面 对的是活生生的动物,涉及到人性和道德的底 线。虽然在传统中医药里,以动物做原料其实由 来已久,但在如今的人道主义面前,活熊取胆这 样的举止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对于归真堂这样 的药企来说,当务之急是寻求到疗效更好的动物 药替代品。
反对“活熊取胆”的观点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不顾及动 物的感受用残酷手段折磨同虐待跟人类一样有感知,有思想 的动物。到底人与人之间有无共性呢?面对伤害动物的场 面,爱动物的人会感同身受,但不爱动物的人却一点感觉都 没有,更有甚者,有莫名的快感!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有 那么大吗?是与生俱来的差别,亦或靠后天的感悟或是蜕变? 人类发展史不断地从野蛮走向文明。当我们以极不文明,极 野蛮的方式对待与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有痛苦感受, 甚至有相类似智商及情感的动物时,文明,仅仅还是一个遥 远的目标。 • 不能站直、不能转身、只有痛苦!没有树林、没有阳光、 只有黑暗!没有自由、没有止境、只有受苦! • 为了获取熊胆,亚洲有12000只黑熊在熊场遭受残酷对 待!
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资料显示,中医药典记载熊胆入药始见于唐,但在《黄帝内经》、 《伤寒论》等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四大经典中都没有关于熊胆的记载, 说明熊胆并不是中医治疗热毒等病症时的必用之药。专家同时指出, 亚洲黑熊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一类保护动物,抽取 熊胆等行为已经导致亚洲黑熊数量锐减,为此,一直致力于解救受害 黑熊、淘汰养熊取胆业的亚洲黑熊救护中心,最近组织有关方面就熊 胆替代问题进行论证,并向中医界发出呼吁:拯救黑熊,拒用熊胆。 • 中药产业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而动物药是我国中药发展的战略储 备资源,其利用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未来走向。只有做 好在有效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珍稀药用动物资源,才能保护野 生珍稀动物物种的延续,保障中医药健康发展,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 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熊与熊胆的问题

关于熊与熊胆的问题,纷扰了这么久。
忍不住说两句,之愚见:熊胆只与熊有关,和我们的中医传统之类的关系不大。
何以故?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每个生物的每个部分都是不多不少、正相适合的整体。
熊胆是熊的器官,它的一切正常功能与代谢实际上只与它所属于的那只熊的体征相适应。
亦如人生病时身体随即发生的变化,任何非自然的介入都会改变熊与熊胆对环境的认知,从而改变它的循环与代谢以及我们从中取得的东西。
何况熊承受的是漫无止境且超过病痛的虐苦,那熊胆中取出的到底是“毒”还是“药”?若“毒”何来医人之说?我们是思考这自然法则呢;还是相信那些唯利是图者编纂的广告?再说中医与传统是否真的与熊的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呢?见网上有不明其目的者,一再声称熊“恶毒地”偷走了他要保护的“中医及传统”,并把它们藏进了熊胆里,以其“仁慈的”留着熊的贱命,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只取回他们的“中医及传统”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体现”。
他们的“中医及传统”是什么?作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可能都不理解。
随他去呗,我们施舍食物给流浪猫、狗是善良;但硬教它们说人话就有点虐待动物了。
还是说说我们“人”的中医与传统吧。
中医是中国古代先民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认识自然、总结自然与生活的关系,将其中易生救苦的经验系统化后产生的学问。
它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价值观、世界观,是一种文化:“人敬天,畏地,感四时,摄受五谷。
应与不应而结,结久遂生病苦,先修其内,再具风水地气颐养,后摄本草调和,后访万物利生能异督,若不及。
乃司命所属,亦非人力。
”中医讲病源于心情与环境的不适应。
医治的方法应向调节性情,而后改善环境,再不行以草本药物治疗,不得已时使用珍惜、奇异或源于动物的药物。
那还不行就不是人力能解决的了。
其中珍奇或取材于动物的药物都不是必要的,在中医系统里不是主流。
从现代生物学来看这一点也很正确,动物较植物与我们的构成更相近,所以疾病的感染风险更高。
所以中医用药理论中本身崇尚用草本药物代替动物药事,历代名医名方更多以此为研究、发展方向。
12活熊取胆和生态伦理

活熊取胆和生态伦理1996年11月14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一个小型座谈会,讨论活熊取胆的问题。
我很欣赏两个人的发言,虽然她们不是生态学家,也不是环保工作者,只是两位已经退休的教师,但她们的声音代表着广大的自然爱好者,也包括世界上所有动物、所有生命的呼声,代表着当代的一种趋势。
景山学校退休教师方晶说:“要人们改变采用熊胆制药的现实,与其说是医药科学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文化观念的转变问题。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观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化与观念,也有对抗自然、破坏自然的文化与观念。
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和生态文明逐步形成的今天,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
如果我们还认为猎麝取香、杀犀取角、活熊取胆是合情合理的,无可厚非的,天经地义的,那就说明了我们的文化观念还停留在愚昧无知的阶段。
所以我觉得研究熊胆的代用品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文化观念。
”北京轻工业学院退休教师杨苹接着说:“如果我们走不出传统观念,走不出人本位思想,那么任何虐待动物的行为都会被看成是合情的,合理的,合法的。
人类只是千百万个物种中的一个,他无权像奴隶主那样去对待其他物种,用其他生命的痛苦来延长自己的生命。
有资料说,人类竟然占用了世界资源的40%。
这个数字反映了何等的不公。
人类该知足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比任何物种都要深广得多。
动物冷了,只会迁徙或者加厚自己的皮毛,而人类却可以穿着动物的皮毛,利用能源烧暖一座大楼或者一座城市。
人类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却很少想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只有人类才能享用伦理道德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我赞成生态伦理学创始人之一的施韦兹(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观点:‘人应当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所有拥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只有当一个人把植物、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们同胞的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在她们的影响下,我也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人能不能不用熊胆?再是中国人能不能不虐待动物?我的回答是:能。
活取熊胆事件

活取熊胆事件简介活取熊胆事件是指非法猎杀熊类动物并取走其胆汁的行为。
熊胆因其含有丰富的胆汁而被广泛用于传统药材中。
然而,这种做法对熊类动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严重威胁了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
本文将介绍活取熊胆事件的背景、危害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背景熊胆在亚洲国家被视为一种传统药材,认为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例如具有降压、清热解毒等功效。
这种观念导致了对熊胆的高需求,从而促使非法猎杀熊类动物的行为。
活取熊胆的方式通常是将熊囚禁在狭小的笼子中,通过手术切开熊的胆囊,以取出胆汁。
由于手术操作的粗暴和不合理,熊常常遭受严重的痛苦和伤害。
此外,由于非法贸易的存在,熊胆的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刺激了非法猎杀熊类动物的行为。
危害活取熊胆事件给熊类动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生存威胁:活体熊胆取胆过程中,熊类动物常常遭受过度疼痛和伤害。
不仅无情地剥夺了熊的生命质量,还导致许多熊过早死亡。
2.生态平衡破坏:活取熊胆事件导致了熊类动物种群的急剧减少,这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熊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于种子传播、植物繁殖和食物链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3.合法贸易泛滥:非法猎杀熊类动物和活取熊胆行为引发了熊胆的非法贸易。
这种非法贸易不仅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还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经济损失。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熊类动物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1.加强立法: 相关国家和地区应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非法猎杀熊类动物以及活取熊胆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警示猎杀者和非法贸易者。
2.宣传教育: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对活取熊胆事件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熊类动物的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改变传统观念,减少对熊胆的需求。
3.增加保护力度: 加大对熊类动物的保护力度,建立和扩大自然保护区,保护熊类动物的栖息地,提供更多的保护环境。
4.合作打击非法贸易: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熊胆的非法贸易,通过加强边境监管、信息分享以及打击非法贸易链条,降低非法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减少贸易需求。
活取熊胆论文

“活取熊胆”事件分析2012年2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一批企业排队上市的名单,以黑熊养殖、熊胆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归真堂也位列其中,消息公布后,一家以黑熊保护为使命的动物保护组织——亚洲动物基金,联合众多网友对其进行声讨。
2月14日,另一家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已联名毕淑敏、李东升、薛蛮子等72位知名人士正式致函证监会,反对归真堂上市。
2月16日,中药协会长房书亭公开话,引流胆汁非但不疼还很舒服的言论,更是让网友愤慨不已。
2月19日归真堂在其公司官网宣布,决定2月22日、2月24日两天为开放日,让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养熊厂,直面活熊取胆的全过程,面对这场风波到底孰是孰非,养熊产业到底该不该终结?今天动物保护这个在国内倍受关注的话题,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熊胆是我国传统稀有珍贵中药材之一。
在祖国医药学中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具有退热、清心、平肝、明目、解疼、杀虫等功效。
人们为了获取熊胆,不惜大量地捕杀熊,这种历史已经持续了数千年,直到20多年前,亚洲各国开始对熊实施所谓的先进方法“无管引流法”。
无管引流手术在黑熊3岁的时候进行。
手术需要在胆囊和腹壁之间搭建瘘管。
从病理学上来说,这个瘘管通道是一个伤口。
按照身体的自然机能,伤口会持续愈合。
但是抽胆汁的过程却必须阻止这种愈合,所以,只要熊还能继续抽取胆汁,这个伤口便不会愈合。
而且熊在抽胆汁的时候,是关在铁笼子里的,有的铁笼子仅仅能够容纳熊的体积,熊在笼子里辗转不能,而且熊还要套上铁马甲,马甲上有一比较锋利的东西抵着熊的脖子,熊就不能乱动。
熊数十年如一日的被关在笼子里,每天都要被抽取两次或更多次数胆汁,身心都受到极大的伤害。
根据病理研究,99%的“无管引流”熊患有胆囊炎,22%的熊患有胆结石。
11%的样本遭受到浓汁的污染。
“活熊取胆”的其他后遗症还包括鼻癌、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等。
很多人受不了以这样残忍的方法地对待熊,纷纷指责那些以黑熊养殖、生产熊胆系列产品牟利的商家,各界的知名人士也纷纷参与到这场批斗大会中,可谓是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活取黑熊胆汁 看法

亚洲黑熊因为人们对其胆囊的需求而被捕杀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了,其手法無比殘忍。
對於活取黑熊膽汁的行為,筆者表示十分反感。
第一,一些草藥可以代替黑熊膽汁。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來看,熊膽曾經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動物性藥材。
“物以稀為貴”,它被一些謀利者強附出許多“神奇”的效果,並聲稱它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
事實上,熊膽只是一味普通的中藥。
在中國傳統醫學的實際操作中,它能被許多中草藥和合成藥物所替代。
在中醫的《黃帝內經》、《傷寒論》等四大中醫經典中,沒有一個藥方提到了熊膽,這就表明,熊膽可用可不用。
而且,許多當代中醫師表明,熊膽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藥品和更容易採集的草藥來替代。
第二,被抽膽汁的黑熊會患上疾病,其膽汁反而有害。
熊膽汁是用惨绝人寰的手段获得的,被取膽汁的熊常年遭受身体摧残,大多患有严重疾病,尤其是肝胆疾病。
從病膽中抽出來的膽汁,已經變質,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反而還會有負面的作用。
這樣的膽汁,還有價值么?第三,黑熊膽汁的營養價值和價錢根本不成正比。
黑熊膽汁的价钱贵仅仅是因为取熊胆汁较为危险,和鱼翅是一个道理。
本身价值并不高,但因为其捕获难度和危险较大,导致价钱高,于是就有人认为其很有营养价值,就形成了如今黑熊,鲨鱼等动物数量锐减。
在這上面花費大量金錢,值得嗎?在《再說黑熊繁殖》中,作者的論點是,反对黑熊养殖以及黑熊養殖和人類食肉一樣殘忍。
筆者不贊成這個觀點。
“吃肉並不是人類生存的唯一模式。
”若只按照這句話來看,全世界的人都能做到不吃肉,所以,人類應該把家禽放歸自然。
然而,筆者認為,當人類把所有的動物都放歸大自然時,會影響生態平衡。
以前,肉食動物捕猎草食動物,使生態平衡,沒有任何一種動物過多或過少。
但現在,草食動物成為了家禽,大量繁殖,但肉食動物的數量因野生草食動物的數量減少也隨之減少。
若現在,人類把草食動物放歸自然,它們的天敵數量不足,繁殖速度就會加快。
有一個典型的故事,一座山上有狼和羊。
山下的人怕狼把羊都吃完了,就上山把狼全部殺掉。
热点:归真堂熊胆风波——熊之痛,中医药之惑

热点不久前,一家原本默默无闻的药企,在其申请上市的过程中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民间反对潮——这就是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
“活熊取胆”的残忍,不但激起了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很多普通人的愤怒,更引发了人们对中医药发展的担忧。
用药治病,难道真的得残害动物吗?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以残忍的方式从活物身体上获取药材,已经显得十分的不合时宜。
那么,传统中医药走到今天,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使用动物药材呢?以熊胆为代表的动物药材有没有替代的产品?归真堂熊胆风波——熊之痛,中医药之惑□ 本刊编辑部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归真堂”)日前遭遇了创办以来最大的舆论风波。
这是一家以熊胆为原料的药业公司,他们本来谋求在创业板上市,股市募资将用于年产4000千克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等两项目。
然而,由于该公司采取养殖黑熊并用活熊取胆的方式获取熊胆,其过程太过残忍,引发了很多善良群众的反对,同时也引发了一场熊胆是否能用其他中药代替的讨论。
熊之痛,折射中医药危机千百年来,动物药一直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含麝香、豹骨、羚羊角、穿山甲、熊胆等珍稀濒危药用资源成分的中成药品种大约有六七百种,生产厂家近千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一些传统经典、特效的国宝级中成药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丧失。
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加入国际动物保护公约后,部分取自保护动物的药材如老虎骨、犀牛角等已经禁止贸易。
目前市面上20年前生产的含犀牛角的安宫牛黄丸黑市里竟然被炒到十几万元1粒。
以虎骨为原料,治疗骨质疏松、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现在基本没法延续。
因此,此次的熊胆事件只是中医药发展困境的一角,对于众多取自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中药材,以及一些价格已经被列入“奢侈品”行列的昂贵植物药,如果不能依靠现代技术寻求其替代品,其发展前景堪忧。
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熊胆性寒,在传统中医药中常被用来医治多种疾病,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名目、缓解痉挛和治疗眼疾等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胆事件”与生命伦理和文化传统
作者:张闳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2年第04期
以饲养黑熊,提取熊胆汁,制造药用熊胆制品的企业归真堂,在谋求上市期间,被披露其活取熊胆汁的方式过于残忍而引起激烈的争议。
公共媒体和网民为一方,归真堂和中药协会为一方,双方针锋相对。
媒体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网路上抨击性的言辞则更为猛烈,归真堂方面则动用相关专家或网络水军力撑。
后者虽渐露败像,但要作出胜负裁判,则为时尚早。
正如互联网时代的任何一次舆论对抗一样,漫长的争论总是会使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常常还会使问题偏离原初的逻辑路径,迷失在漫无边际的观点的莽原上,最终沦为不知所以的“口水战”。
这一次的“熊胆之争”,归结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珍稀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熊胆的药效问题、药用熊胆的人工替代品问题、活取胆汁的合法性问题、涉嫌虐畜企业是否可以上市、有法律许可的生产企业是否应该受到公共道德的约束、是否存在西方药业针对中药产业的打压阴谋、人道与普遍生命伦理孰高孰低……甚至还会有更多。
在我看来,“熊胆之争”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熊胆是否能够入药,也不在于活熊取胆汁是否合法之类,而是在于归真堂等企业以残忍的方式获取熊胆汁,是否违背公共道德。
从法理层面上看,归真堂等企业的所作所为,似乎无可厚非。
但是,法律只是人类行为的最基本的规范和限制。
对于一个有巨大社会影响的人或社会团体而言,仅仅遵循法律,是远远不够的。
人们质疑的是归真堂这一类机构的企业伦理。
由于涉及活体,熊胆产业应该有更具体的技术操作上的规范和限制,以及更严格的监管。
仅靠一纸批文,就作为合法生产的全部依据,不足以回应公众的质疑。
政府部门批准屠宰场,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将肉猪乱棍打死或活剐处死;政府部门批准建立医院,并不意味着医院就可以未经麻醉就给患者做手术。
同样的道理,政府部门批准生产药用熊胆制剂,但并不意味着授权企业以残忍的虐待方式对待动物。
鉴于有关行业规范的缺失,更要求行业自身的高度自律。
退一步说,行业既无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又无可靠的自律,而在公众舆论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就应该警醒,应该反思,尤其是有责任向公众作出恳切的而非自欺欺人的解释,或进行自我整改。
但从归真堂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首先所想到的就是瞒和骗,甚至强硬威胁质疑者。
至于企业负责人“反对我们就是反对政府”的言论,则更是一派歇斯底里的胡言乱语。
也有人以“人道”的名义,声称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获取对人类现实生存有用的东西,人类有权随意处置自然界,包括自然界其他动物的生命。
毫无疑问,熊胆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但它绝非无可替代的,更重要的是,熊胆的这些药理作用,大多并非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
黑熊的胆汁能够治愈人类的许多疾病,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人类应该感恩大自然,感恩黑熊这样的生物。
而不是人为地、无节制地和不择手段地榨取这种恩赐。
有关企业获取熊
胆汁庞大的产业链和利益圈,使得他们变得更加贪婪。
事实上,活取熊胆汁的技术的直接动机和唯一目标,并非急迫的拯救生命,而是商业利润。
以残忍的手法获取并非不可替代的药物,就是取得更多的胆汁,生产更多的制品,攫取更多的利润,而丝毫不考虑供体——活熊——的痛苦。
然而,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生态境遇来看,人类的贪婪已经让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也已经使自身付出了惨重代价,而且,在未来将会加倍地戕害到人类自身。
有人以中医文化的特殊性,来为获取熊胆的必要性作辩护。
熊胆入药在传统中医药中是合理的和有效的,在这个问题上并无太多疑问。
问题的根本在于,归真堂式的熊胆获取方式,却不是中国传统的,这种企业上市以牟取更多的利润,也与中国传统无关。
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药的生产和使用与文化传统的精神和价值密不可分。
向善的文化传统,从来就不认为人有权虐待动物以利自身。
儒家讲仁爱。
孟子所称的“君子远庖厨”虽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但强调的是人应有恻隐之心。
道家则强调天下万物齐一的观念,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阐述的那样,并不认为人在自然界占据着无可逾越的高度,有对自然万物生杀予夺的权柄。
至于佛家,则更为彻底——忌杀生。
由此可见,归真堂这一类自我标榜弘扬中国医药文化传统的企业的作为,恰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抛弃了文化传统之核心价值的所谓“传统医药”,沦为等而下之的技巧,进而沦为唯利是图的行径,这非但不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相反,是对祖先伟大的文化传统的背叛和亵渎。
而作为现代企业的归真堂,是否体现了现代医药企业的文化精神呢?我们且不谈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博爱传统,且不谈现代国际社会的动物保护主义运动,也不谈后现代科学观念中的生态主义等新生命伦理观,单只一点就足以说明问题,那就是:中国是世界上法律允许活取熊胆的国家。
由此可见,获取熊胆这一类的做法,既不符合传统文化,也不符合现代理念,更不符合公共道德。
它得以存在的唯一依据,就是尚未被法律所禁止。
但有理由相信,随着现代法治理念和法规的进步和完善,他们肆无忌惮的日子不会太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