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轴承检验指导书-推荐word版 (8页)

合集下载

滚动轴承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

滚动轴承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滚动轴承外观检查作业目 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作业准备 (5)2.确认上道作业 (5)3.滚动轴承及附件外观检查 (5)4.滚动轴承转动检查 (7)5.填写记录 (9)6.设备故障处置 (9)7.质量反馈处置 (10)8.完工要求 (10)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11)五、附件 (12)1.作业台账记录 (12)2.检测器具使用方法 (13)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站修作业场。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站修滚动轴承外观检查作业。

上道作业:车辆入线预检.下道作业:良好轮轴选配支出.人员要求:本岗位作业须由车辆钳工完成,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人员须持证上岗。

作业要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开工前全面检查工具、材料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检查测量具计量检定不过期;滚动轴承转动检查前打止轮器、关门、排风、松闸调器、撬闸瓦;滚动轴承故障转动检查(重车时须先架车)。

转8A型转向架,无轴箱滚动轴承外观检查有异状或5T预报有轴承故障信息的,须进行全车轴承转动检查;配件正位检查及故障处理。

检查承载鞍、轴箱橡胶垫、侧架、枕簧是否正位。

不正位时,使用油镐起升进行调整复位;完工进行整理,清扫场地。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作业准备1.1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1.2全面检查所用设备及工量器具状态良好,计量器具检定不过期,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点检。

1.3确认转向架止轮器状态良好。

2.确认上道作业2.1查看车体上是否标注有修程标记和车辆故障,确认线内车辆是否为施修车。

2.2查看《货车站修车检修记录单》(车统-22D)及《车辆检修通知书》(车统-23)内扣修故障,明确检修车扣修故障。

核对扣修故障与现车一致,如扣修故障与现车故障不一致时,上报班组工长。

2.3查看《入线车辆5T预报信息记录表》车辆5T故障预报信息(如图1所示),并核对车体上标注的预报故障是否一致,不一致时,上报班组工长。

轴承检测作业指导书

轴承检测作业指导书

D712、D724、
列要求:
D901、G903、
24 检修轴承: 2400−0.10 mm
2
轴承检测
D51 等 轴 承 检
26 型轴承: 2500−0.10 mm
测仪)、千分表、 同轴箱两套轴承外圈外径之差≤0.10mm
百分表、轴承运
外圈宽度为 800-0.1mm。
输小车
2.2 外圈测量完毕后将轴承外圈与保持架滚子
轴承检测 作业指导书
轴承检测岗位作业岗位作业要领
标准化轴承检测岗位岗位安全风险提示
1. 穿戴好防滑拖鞋,带上白手套 。 2. 轴承轻拿轻放,避免磕碰。
类别:段修(A2 修) 系统:走行装置 部件:轮对轴承
轴承检测作业指导书
适用车型:22B、25B、25G、25K、25T
作业人员:轴承检测试验员 3 名
空调、去湿机、 温差不得超过 5℃。
1 综合要求 干湿度温度计、 1.1.2 工作间内的湿度:
标准样环
室内相对湿度≤60%,测量时将湿度计置于
室内无日晒、热源和风流动处。
1.2 每周对轴承检测间环境清洁度定性检查不
少于 2 次,要求如下:
1.2.1 对于空气清洁度的目视要求:轴承检
测、组装、存放工作间内的空气中不得有明
测量轴向游隙
图 6 DXT294 外径游隙凸出量测量仪
轴承检测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2.6 使用 DXT294 外径游隙凸出量测量仪[图 6]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和轴承内圈凸出量。 2.6.1 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其限度应符合下 列要求: 组装前:0.12~0.20mm 组装后:0.06~0.18mm 同轴箱两套轴承径向游隙差≤0.030mm。 2.6.2 测量轴承轴向游隙,其限度应符合下 列要求: 检修轴承:0.4~0.9mm 同 轴 箱 两 套 轴 承 轴 向 游 隙 之 和 : 0.8 ~ 1.8mm

轴承外径检测作业指导书

轴承外径检测作业指导书
01
3.3 数据处理和分析
02
第四章:质量控制和保证
03
4.1 质控标准和方法
索引
4.2 质控记录和报告 A:附录内容清单
第五章:附录和索引 B:索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轴承外径检测作业指导书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 录
• 引言 • 检测设备与工具 • 检测方法和程序 • 检测质量控制 • 安全与环保要求 • 相关文件和记录 • 附录和索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确保轴承外径检测作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背景
轴承作为机械工业的重要元件,其外径尺寸的精确控制对于机械运转的稳定性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检测误差分析和纠正措施
误差分析
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检测结果存在较大 误差,需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一 般包括仪器精度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 差等。
VS
纠正措施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如调整仪器精度、规范操作流程、改善 检测环境等。
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完善的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制定 操作规程、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维护、对 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等。
检查检测设备是否完好,准备所需工具和 量具,确认被检测的轴承型号和规格。
测量前校准
使用标准件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 量精度。
测量操作
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记录测量 数据。
结果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判断轴承外 径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操作步骤
选择合适的量具
根据轴承型号和规格,选择合适的量具进行测量。
质量分析表

2、#1#2#3#4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

2、#1#2#3#4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

ICS备案号:Q/CDT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1、范围 (1)2、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 (1)3、职责分工 (2)4、安全措施 (2)5、备品备件及材料准备 (3)6、工器具准备 (3)7、检修工艺要求 (4)8、检修步骤程序 (5)9、检修记录卡 (6)10、备品备件检验记录 (8)11、对本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建议 (8)12、设备检修不符合项目处理单 (9)13、完工报告单 (10)14、质量签证单 (11)I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2号汽轮机1—4号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1、范围及说明本指导书适用于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汽轮机1-4号轴承检修本指导书以及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N330-17.75-540/540型汽轮机设备技术标准。

2、本指导书涉及的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2.1 简介:汽轮机径向支持主轴承形式均为上瓦不开径向沟槽的椭圆轴承,双油楔。

主轴承是水平中分式的,不需吊转子就能够在水平、垂直方向进行调整,采用球面座,具有自动对中性,轴承进油温度40℃~45℃,回油温度为50℃~60℃,回油温度不得超过65℃。

各径向轴承轴瓦温度不超过90℃,但推力瓦乌金材料允许110℃以下长期运行。

2.2 技术标准:汽轮机各轴瓦标准2.3 引用标准2.3.1《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2002年2.3.2Q/CDT1060001-2004《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写规范》《电力安全工作规程》2.3.3 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2.3.4《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3.5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汽机检修标准》13、职责分工3.1工作负责人职责:工作负责人负责办理检修工作票;负责设备(工器具)质量验证;负责备品、备件和材料的质量验证;负责指定专人做好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工整;负责确认检修工作过程;负责项目自检并签证,对本项目的安全、质量负责;如果需要上一级验收(验证),负责提出验收(验证)申请。

轴承检修SOP

轴承检修SOP

轴承检修SOP轴承是支撑心轴或转轴的主要部件,是机械传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根据相对运动表面的摩擦性质,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为了在设备检修过程中,掌握安装要求,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一、滚动轴承的检修(一)检修内容:(1)滚动轴承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70o C,如果发现轴承温度超过允许值,可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轴承内是否有杂质,安装是否正确。

(2)滚动轴承争产运转的声音应是轻微均匀的,当听到断续的哑声,则说明轴承内部有杂质;有金属研磨声,则说明缺少润滑油;有锉齿声和周期的急剧撞击声,则说明滚动体或保护架有损坏。

(3)一般滚动轴承检修时应检查下列各项:a、内、外圈和滚动体表面质量,如发现裂纹疲劳剥落的小坑或破落的现象,应及时更换新轴承。

b、因磨损周的间隙超过允许值可以重新调整达不到要求应更换轴承。

c、对于向心推力轴承: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有一定的几何关系,所以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检查一项即可。

d、对于单列向心球轴承间隙测量,可只测量径向间隙。

测量时可把被测的一侧推轴承的外圈,在另一侧用塞尺测量外圈与滚动体的间隙,即为径向间隙。

e、检查密封是否老化、损坏、如失效时应及时更新,新毡圈式密封装置,在安装前要在熔化的润滑脂内浸润30-40分钟,然后再安装。

f、轴承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

重新涂油之前,应当用汽油洗净,控制涂油量为轴承间隙的三分之二。

g、轴承中滚动数量不够时,应更换新轴承。

(二)检修工艺1、检查拆卸a、检查滚动体,保持架和内外套有无麻点,裂纹和起皮现象,轴承外头表面有无相对滚动迹痕,轴承内套与轴的装配是否松动。

b、拆卸轴承需要专用工具,以防损坏轴承。

为了便于拆卸轴承,内圈在轴肩上应露出足够的高度,以便拆卸工具的钩头能够伸入到轴承内圈与轴肩处。

如果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很紧时,为了不损坏配合面,可用100o C的热油浇在轴承的内圈上,使内圈膨胀后再行拆卸。

在不得以时也可使用套筒法,短轴可用带顶盖套筒,长轴使用专用套筒,施力应四周均匀,就要用压力机进行拆卸。

滚动轴承的安全检查范文(二篇)

滚动轴承的安全检查范文(二篇)

滚动轴承的安全检查范文一、检查外观:1. 检查轴承外观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形、裂纹或磨损。

2. 观察外观是否有明显的锈蚀或腐蚀迹象。

3. 检查轴承的颜色是否均匀,有无局部发黄或变色的情况。

4. 检查轴承表面是否有油污、灰尘或其他杂质。

二、检查尺寸:1.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检查轴承内径、外径和宽度是否与规格书上的标准尺寸相符。

2. 检查轴承安装孔的直径和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3. 检查轴承的螺纹孔是否损坏或变形。

三、检查质量:1. 检查轴承的材料是否合格,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夹杂物或异物。

2. 检查轴承的硬度是否符合要求,用硬度测量仪进行检测。

3. 检查轴承的表面光洁度是否符合要求,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划痕或磨损。

四、检查润滑:1. 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观察轴承内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脂。

2. 检查润滑油脂是否干涸、变质或有异味,如果有,则需要及时更换。

3. 检查轴承的润滑油脂是否与规格书上的要求相符。

五、检查运转:1. 检查轴承的转动是否平稳,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或振动。

2. 使用合适的工具,测量轴承的转速,观察是否与规格书上的要求相符。

3. 检查轴承的运转温度是否正常,过高的温度可能是轴承不正常运转的表现。

六、检查安装:1. 检查轴承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观察是否有松动或移动的情况。

2. 检查轴承的密封装置是否完好,观察是否有漏油或进灰的情况。

3. 检查轴承的固定螺栓是否紧固,观察是否有松动或缺失的情况。

以上是滚动轴承的安全检查范文,通过对滚动轴承外观、尺寸、质量、润滑、运转和安装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轴承的问题并进行修理或更换,确保轴承的安全运行。

这对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具有重要意义。

滚动轴承的安全检查范文(二)一、引言滚动轴承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部件,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延长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本文将介绍滚动轴承的安全检查范本,以便工程师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参考和操作。

轴承抽检作业指导书

轴承抽检作业指导书

滚动轴承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确保轴承质量符合我司技术、装配要求,轴承存在常规缺陷或潜在性缺陷时能够及时发现、判定,并加以控制与改善,使后工序能够顺畅进行,特拟订本检验规范。

二、范围适用于本厂轨道交通产品用所有外购轴承的正常供货检验1及其他供货方式的检验2。

三、检验标准(一)、正常供货的检验简化代号FAG SKF NSK30222A 30222A 30222J2 HR30222JNU315E NU315E.M1.C3 NU315ECM/C3 NU315E.M.C3NU2315E NU2315E .M1.C3 NU315ECML/C3B20 NU2315E.M.C3QJ315N2 QJ315N2MPA QJ315N2MA ——NU314E NU314EM1C3 NU315ECM/C3 NU315E.M.C31、检验项目①、外观a)数量正确,商标、规格型号、清晰可辨,精度等级正确;b)无各种机械伤痕:磨伤、划伤、压伤、碰伤等;c)无锈蚀、黑皮、麻点;d)无各种裂纹(肉眼观察);e)无起皮和折叠缺陷;f)保持架的铆接或焊接不得有铆钉头偏位、歪斜、松弛、缺肉或“双眼皮”,焊接的位置应正确,焊点不得过大或过小,不得焊接不牢或焊接过度引起卡住滚动体现象。

常见的轴承外观缺陷内圈锈蚀外圈台阶外圈划伤1正常供货检验指轴承供应厂家按正常的供货周期连续供货,中间未断供、所供产品未发生变化(品牌、精度等级、产地等)2其他供货方式包括:首次供货检验、连续断供3批恢复供货后的检验、供应产品发生变化的检验(品牌、精度等级、产地等)、客户要求的检验、公司组织的例检、使用中有疑似质量问题出现时、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检验。

②、尺寸精度轴承名称 外径D内径d 宽度T (B ) 适用 备注 30222A Ø200 0-0.03Ø110 0-0.0241 0-0.20齿轮箱 NU315E Ø160 0-0.025Ø75 0-0.01537 0 -0.15NU2315E Ø160 0-0.025Ø75 0-0.01555 0 -0.15 QJ315N2 Ø160 0-0.025Ø75 0-0.01537 0 -0.15 NU314E Ø150 0-0.018Ø75 0-0.01535 0 -0.15 NJ313 Ø140 0-0.018Ø65 0-0.01533 0 -0.15 70%DDB QJ215 Ø130 0-0.015Ø75 0-0.01525 0 -0.04 NU215 Ø130 0-0.018Ø75 0-0.01525 0 -0.04NJ315 Ø160 0-0.025Ø75 0-0.01537 0 -0.15 NJ2314 Ø150 0-0.018 Ø70 0-0.015 51 0 -0.15576050 Ø285.75+0.025 0Ø215.9+0.025 046.038+0.35-0.25563839 Ø285 0-0.025 Ø220 0-0.03 41+0.35 -0.25 31314 Ø150-0.005 -0.015Ø70-0.010 -0.018 38+0.200 0 B 型车 NSK QT9A 32940 Ø280 0-0.025Ø200-0.010 -0.03251+0.200 0 NSK QT256023DU Ø40 0-0.011Ø17 0-0.00812 0 -0.120滑环 检验检具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表游标卡尺————注:该表中P0级轴承公差为轴承手册规定公差,检验应以图纸为最终检验依据,该表只做参考。

滚动轴承起轴转动检查作业指导书

滚动轴承起轴转动检查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滚动轴承起轴转动检查目 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作业准备 (5)2.卸下轴承挡键 (5)3.安装承载鞍卡具 (5)4.安放液压镐 (6)5.顶升侧架 (7)6.转动轴承测听及鉴定 (7)7.撤除工具: (8)8.安装轴承挡键 (8)9.质量检查和确认 (9)10.工具配件回收 (9)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10)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车辆段管辖各列检、装卸检修、技术交接、整备作业场。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滚动轴承起轴转动检查作业。

人员要求: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检车员。

作业要点:该作业必须由两名故障专修人员共同负责,工长参加鉴定并对恢复后的质量进行检查和确认。

液压镐须无漏油,作用良好,镐头防滑垫无破损;安放液压镐时要选取平整位置,镐底加装垫板;起镐时要注意油镐行程,落镐时承载鞍不得窜位和歪斜。

单独一辆车转动检查时两端必须采取止轮措施。

液压镐顶升过程中须缓慢顶升,单侧顶升高度不得超过70毫米,承载鞍与轴承外圈不得接触。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作业准备两名故障专修人员(专兼职)接到工长通知后,到工具室取起轴转动检查工具。

在待检室门前集合整队出发,到达作业地点,横过线路时要执行“一站、二看、三确认、四通过”规定。

作业前专修人员与工长确认车列两端设有防护信号,无防护信号时禁止作业。

2.卸下轴承挡键2号故障专修人员用钳子将轴承挡键开口销卸下;用活口扳手将挡键螺母卸下,卸下螺栓,取下轴承挡键(如图1)。

图13.安装承载鞍卡具2号故障专修人员负责安装承载鞍卡具。

转K2型转向架:卡具安装在侧架导框上方,使承载鞍两个吊装凸缘置于卡具吊装孔内(如图2)。

图2安全风险提示: 必须确认卡具卡紧吊装凸缘。

转K5型转向架承载鞍卡具:将卡具卡在承载鞍吊装凸缘上(如图3)。

图3转K6型转向架承载鞍卡具:将卡具卡在侧架与承载鞍突出台上(如图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轴承检验指导书篇一:轴承外径检测操作作业指导书1.0目的:确保操作人员能正确的使用测量仪,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轴承产品的检测。

3.0定义:用来检测轴承产品的变化量。

4.0程序:4.1 使用前检测轴仪的外观、测点位置、清洁和磨损程度及测点的灵活性和检测轴仪上所使用的量表是否能正常工作。

4.1.1用相应的标准件校准轴仪:将标准件轻轻放在检测台上,使标准件紧靠辅助撑点,将检测的量表放在相应的检测位置上,按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标准件,使量表能够检测到标准件所标定的位置,然后调整轴仪上的微调螺母将量表调到与标准件所指定的对应的数值上。

4.1.2测量:将需要检测的产品按照 4.1.1的方法放上,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读出量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1.3结果:将所测定数据与工艺卡上的数据进行比对,方行合格的产品,根据不良品处理流程处理不良品。

5.0 操作工:负责按照以上的操作流程使用轴仪,检测所需要的项目并负责该量具的日常维护。

5.1.1 计量员:负责该量具的计量管理。

6.0参照轴仪的使用说明书。

篇二:轴承装配作业指导书装配作业指导书装配钳工的定义: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并经过调整,检验和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

操作机械设备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建或成品组合装配与调试的人员。

1.基本要求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为检验合格的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1.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1.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1.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1.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2.1 螺钉。

螺栓联接联接方法的要求2.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

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2的规定。

2.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2.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2.1.5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

2.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

2.2 键连接2.2.1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2.2.2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滚动轴承的装配3.1 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

3.2 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3.3 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

3.4 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应不大于0.1mm。

3.5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3.6 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和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内外圈混装。

3.7 可调头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

3.8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不得有卡滞现象。

.3.9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3.10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验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的12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就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不得塞入外环宽度的三分之一。

4.单列向心球轴承4.1 装配前先在轴承与轴、轴承与座的配合面上涂抹少量润滑油。

4.2 装配时应用专用套筒顶住轴承内圈(外圈),用铜棒敲击套筒,将轴承装到轴(座)上所需位置。

4.3 将轴承往轴上安装时,外力应作用在内圈上,将轴承往座孔内装时,外力应作用在外圈上,轴承带编号或油封一侧朝外。

5. 防松装置5.1 弹簧垫圈防松:紧固时,以弹簧垫圈压平为准,弹簧垫圈不能断裂或产生其他的变形。

5.2 开口销、带槽螺母:先将螺母按规定力矩拧紧,装上开口销,将开口销尾部分开60-900。

5.3 a、止动垫圈、圆螺母防松:装配时,先把垫圈的内翅插入螺杆的槽中,然后拧紧螺母,再把垫圈的外翅弯入圆螺母的外缺口内。

b、止动垫圈、六角螺母防松:拧紧螺母后,将垫圈的耳边弯折,使其与零件及螺母的侧面贴紧。

5.4 双螺母防松:安装时,薄螺母在下,厚螺母在上,先紧固薄螺母,达到规定要求后,固定薄螺母不动,紧固上面厚螺母。

5.5 串联钢丝防松:螺栓拧紧后,将钢丝穿过一组螺栓头部的小孔并扎牢。

应注意钢丝的穿入方向,使螺栓始终处于旋紧的状态。

6.回转支承的安装6.1.回转支承安装前,回转支承的安装基准面和零件的安装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油污,毛刺,油漆,以及其他异物。

并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填充润滑脂。

6.2.回转支承填充钢珠处的堵头请安装于非主负荷区域,10点-2点钟方向6.3.回转支承吊装到位时,请用塞尺检查零件安装面的平整度,如有间隙应重新进行机械加工,如果不能再进行加工应采用局部垫铜皮消除间隙,防止螺栓拧紧后回转支承变形影响回转支承的性能6.4.拧紧螺栓应按照180°方向对称连续地进行。

最后通过一遍,保证圆周上的螺栓有相同的预紧力附录1.直线导轨的安装要求及要点:1.1基准边和非基准边的差异非互换型的直线导轨使用时需要注意基准面和非基准面的差异。

基准侧的精度比非基准侧的精度要高,可作为零件止口的承靠边.如下图所示,滑块的基准边为精加工的侧边,若两侧边都为精加工面,此滑块为互换型滑块,两侧都可以作为安装的基准边。

直线导轨的基准边为箭头指向的边,若没有箭头标记则两侧都可以作为基准边。

1.2导轨的接头导轨的接头必须按照导轨上的标记来进行安装,以保证直线导轨的精度。

且建议配对的导轨接头位置能够错开1.3导轨的安装1.3.1.清除零件安装面的杂质及污物1.3.2.将导轨平稳地放在零件上,使导轨的基准侧贴紧零件的安装面1.3.3.将所有螺栓都装配到安装孔以确认孔距是否准确,并将导轨底部的安装面大概固定在零件的安装面上1.3.4.使用扭矩扳手将螺栓按指定的扭矩力依次锁紧。

1.3.5.按照步骤1-4安装其他导轨。

1.4滑块的安装锁紧滑块的固定螺栓,请按照下图1-4的顺序执行。

附录2.普通螺栓扭紧力矩篇三:轴承更换作业指导书篇四:轴承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准确地检出轴承零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及其它缺陷,以及对缺陷的大小、性质进行等级评定而编制。

为了规范磁粉检测工作,保证磁粉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检测人员2.1从事磁粉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并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2.2检测人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每年检查一次,且不得有色盲、色弱。

3 检测准备3.1磁粉探伤机3.1.1磁粉探伤机应能对试件完成连续磁化,施加磁粉,提供观察条件以及退磁等四道工序。

如无必要可不带退磁装置。

3.1.2磁粉探伤机应能适应试件的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状态以满足对缺陷检测的要求,能有效而安全地进行探伤。

3.1.3为保证磁粉探伤设备的可靠性,应电流表在正常情况下,应每年校验一次。

3.2 磁粉及磁悬液:3.2.1磁粉粒度应均匀。

3.2.2磁粉的颜色与被检工件表面相比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3.2.3磁悬液应采用煤油作为分散媒介。

3.3现场条件,包括电源、照明、等要满足磁粉检测的要求。

3.4零件表面不得有油污、毛刺、砂粒、氧化皮、铁锈、金属屑等杂物。

4 检测工艺4.1工件磁化通电采用剩磁法,磁粉应在通电结束后再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1/4-1s。

当采用冲击电流时。

4.2磁化规范磁化电流应能使试片上显示清晰的磁痕4.2.1轴向通电法连续法轴向通电磁化时,磁化电流可用下式进行计算:直流电(整流电):I=(12-20)D交流电:I=(6-10)D式中:I——电流值,(A)D——工件横截面上最大尺寸,(mm)4.2.2中心导体法a.芯棒的材料以铜质为好,芯棒的直径应尽可能的大,芯棒可以正中放置也可以偏心放置。

偏心放置时,芯棒与工件表面的间距为10-15mm。

每次的有效检测区约为4倍芯棒的直径,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的长度应不小于0.4d。

b.芯棒直径为50mm时的磁化电流值见下表:中心导体法磁化电流值注:①当壁厚大于15mm时,厚度每增加3mm,电流相应增加250A;厚度增加不足3mm时,电流按比例增加。

②当芯棒直径比规定值每增加或减少12.5mm时,则电流相应增加或减少250A。

4.3磁粉的施加4.3.1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能被磁悬液良好的湿润后,再施加磁悬液。

4.3.2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可采用刷涂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的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4.3.3注意事项:1.在剩磁法中,磁悬液的施加必须在磁化结束后进行。

必须注意,施加磁悬液之前任何磁性物体不得接触被检工件的检测面。

4.4退磁4.4.1当有要求时,工件在检查后应进行退磁。

4.4.2 将需退磁的工件从通电的磁化线圈中缓慢抽出,直至工件离开线圈1m以上时,再切断电流。

4.4.3工件的退磁效果一般可用残磁仪检测。

5 验收标准5.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

5.2返修处理与复检:5.2.1对磁粉检测中发现的缺陷,检测人员应及时隔离并标识。

5.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复检:5.3.1检测结束,用灵敏度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

5.3.2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

5.3.3供需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其它需要时。

5.3.4经打磨处理和返修后的部位及返修所影响的部位。

5.3.5复检及扩检均按原检测工艺进行6 检测记录6.1做好批次零件的探伤抽查记录,以备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