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空气的成分练习名师精编课件新版粤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5.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会对现象进行观、记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知识在线1、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其特里均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并没有真正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他最早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有的资料翻译成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了在空气中存在着氩气。

几年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等其他稀有气体。

知识拓展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组成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二百多年前,第一个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普利斯特里【答案】B【解析】二百多年前,科学家拉瓦锡用加热金属汞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本题选B。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2.1.2空气的成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2.1.2空气的成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原卷版+解析)
18.(2021·广东)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砖的是
A.COB.SO2C.N2D.PM2.5
19.(2021·重庆)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
A.无色无味 B.密度与空气接近
C.熔沸点低 D.化学性质不活泼
20.(2021·武威)2021年3月,我省大部分地区遭受非常严重的沙尘天气。下列
2.(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排列的是()
A.铅、黄铜B.硫、干冰
C.碘酒、海水D.冰水、大理石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B.洁净的空气C.汽水D.水泥砂浆
【知识点三】空气污染及防治
1.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原因
①含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
②工厂的废气;
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D.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5.(2022湖北十堰中考)下列有关说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气焊时用纯氧代替空气使气体燃烧更剧烈,以获得更高温度
D.将食物放置冰箱冷藏,以延长它的保质期
6.(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崔忠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3.(2022湖南湘潭中考)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同步课时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同步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氮气B.氦气C.氢气D.氧气3.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4. 实验室常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A.事先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B.燃烧匙内加足量的红磷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D.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纯净的食盐水C.矿泉水D.冰水混合物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组成的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D.能用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不止红磷7. 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自制了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蔗糖B.小苏打C.柠檬酸D.果汁8.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空气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C.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也有稀有气体9.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两个实验都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C.图1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D.图2实验中,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可以加速降温10. 由________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它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例如氧气、水等。

11. 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练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练习课件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第一页,共十七页。
2.1 空气的成分(chéng fèn)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常考透视(tòushì)
常考1 能说出空气中的各成分(chéng fèn)及其含量。
【出题角度】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或空气各成分与常见生活
现象的关系。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氮气浓度可达 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 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可知氮气不能供给呼吸,高浓度的氮气可抑制菌类(jūn lèi)的生长,即 B、D 正确;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难溶于水。
第三页,共十七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方法透视 熟练记忆空气中各成分及其含量,明确空气的主要成分 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 ;各成分的含量指的是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2、5,直击中考 7、8
第四页,共十七页。
2.1 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含量指的是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图 2-1-6。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水与生石灰反应能产生大量 热使白磷燃烧)。(2)实验时白磷必须(bìxū)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 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这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方法透视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也可根据(gēnjù)物质的用途反推其 性质,推测时需仔细阅读题中关于物质用途的信息,并结合已有经验,准 确推测其性质。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点及相关习题梳理2.1 空气的成分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例1】(2016年北京,★☆☆)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的科学家是(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杂质体积分数78%21% 0.03% 0.94% 0.03%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例3】(2016年重庆,★☆☆)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 54B.51C. 43D.41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气焊、炼钢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其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麻醉。

【例4】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例5】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 .He B.N 2 C .O 2 D.CO 2 【例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N 2、O 2等均匀混合C.N 2、O 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N 2、O 2的体积比约为5∶1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空气的污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农业污染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3、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保护空气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5、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永清县七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永清县七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学习目标】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难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打开弹簧夹后,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约占原广口瓶体积的1/5。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师生合作】阅读课本P26,填写以下表格: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银白色固体变红色,容器里体积减少约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汞+氧气氧化汞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27的“实验2-1”,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橡胶塞、导管、弹簧夹、烧杯、红磷、水、火柴实验装置实验原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气体减少,从而使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中,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放热;(3)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H 2O )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考必备知识点2.1 空气的成分一、课堂笔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作用 (1)氮气特性用途①化学性质很稳定,低温、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保护气(①充入灯泡,延长钨丝使用寿命;②充入包装袋或粮仓内,延长食物保质期) ②在高温、高能量的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氮气来合成氨,制取氮肥、硝酸、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等(2)稀有气体特性用途①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作保护气。

①填充灯泡;②焊接保护气。

②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广泛用于电光源。

①用于制作霓虹灯;②用于激光技术。

③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探空气球。

4.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去保持。

例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尽__可_能__使__氧_气__反_应__完_全_。 (3)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水__从__烧_杯__流__向__集__气_瓶__中__,__且_进__入__集__气__瓶_中__水__的__体__积_约__占__原__集__气_瓶__内__空__气_体 。积的15
知识点一 空气(kōngqì)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shíyàn)装置(如图2-1-1所示)
第四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2.实验原理
在密闭集气瓶内,通过红磷燃烧,只消耗掉空气中的____氧__气__,使瓶内 _______气__压_减小。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红__磷_+__氧_气__―点_―。燃→五氧化二磷
第十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继续(jìxù)探 究]
为什么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yǎngqì)的含量低于五分之一? [思考交流]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归纳(guīnà) 提升]
测得结果低于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有: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由于漏气导 致外界空气进入集气瓶而使测量结果偏小;②所加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 置内氧气不能完全耗尽,使进水量(shuǐ liànɡ)少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③未冷 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使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 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课堂速记]
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课后反思点]
1. 测定空气(kōngqì)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空气,右端管口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 活塞处在 5 刻度处。
图 2-1-6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水与生石灰反应能产生大量热 使白磷燃烧)。则: (1)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产_生__大_量__白__烟_,__放_出__热__量___。 (2)实验时白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将_氧__气__耗_尽_____,写出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__白_磷__+__氧_气__点_燃__五__氧_化__二_磷_____。 (3)白磷燃烧时活塞先向__右____(填“左”或“右”,下同)移 动,后向__左____移动,实验结束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__4____刻度处。
氧气含量的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方法透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的改进思路:一是有利 于减小误差,使测定结果更精确;二是使实验装置更简单,操作更 方便;三是力求更环保。 常见的改进装置:(白磷在达到 40 ℃时就会燃烧)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方法透视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也可根据物质的用途反推 其性质,推测时需仔细阅读题中关于物质用途的信息,并结合已有 经验,准确推测其性质。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4,直击中考 8
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至 稳定后,注射器内减少的气 分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通过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消耗氧气 方法 ,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减少,减少的气体 原理 体积(测定进入水的体积或利用刻度测量
)即为氧气的体积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常考3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出题角度】根据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推断其用途,或根据 它们的用途反推其性质。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典例 苏州博物馆启用“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 护文物。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 99.99%;再 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 气说法错误的是( A )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氮气浓度可达 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 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可知氮气不能供给呼吸,高浓度的氮气可 抑制菌类的生长,即 B、D 正确;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难溶于水。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解析] (1)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都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 量。(2)足量的白磷才能将密封部分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准确得出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3)白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活塞先向右移动; 最终因为消耗氧气,玻璃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活塞向左移动。氧 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最初活塞处在 5 刻度处,则最终停留在 4 刻度 处。(4)测定结果小于 可能是由于白磷用量不足;或未待装置冷却到 室温就读数;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最终有空气进入等。(5)测定空气中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常考透视
常考1 能说出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含量。
【出题角度】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或空气各成分与 常见生活现象的关系。 典例 常温下,将 100 mL 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 后,恢复到常温,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A ) A.80 mL B.60 mL C.40 mL D.20 mL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4)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这可能 的原因是①__白_磷__用__量_不__足___________; ②_未__待_装__置__冷_却__到_室__温__就_读__数_(__或__装_置__气_密__性__不_好__等_)_____。(任写两点) (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氧__气__约_占__空_气__体__积_的______。
测 定 装 置 现 通电后,红磷燃烧,装置冷却至室 白磷燃烧,开始时活 象 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倒流 塞向右移动,冷却至 分 入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水面上升 室温后活塞最终左移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测定
装 置
实验时交替推动注射器活 铜粉变黑,注射器活塞先向 现
塞,使氧气与细铜丝充分 左移动,后向右移动;冷却 象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常考2 能根据实验装置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出题角度】从实验原理、现象、装置改进、误差分析等方面 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典例 某同学用如图 2-1-6 所示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
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的左侧内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解析]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网足量,则氧气被完全消耗,氧气 约占空气体积的 ,剩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即剩余气体的体积
约为 100 mL× =80 mL。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
方法透视 熟练记忆空气中各成分及其含量,明确空气的主要成分 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 ;各成分的含量指的是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 1、2、5,直击中考 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