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合集下载

(包头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包头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1.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A. 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2.关于氧气(O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氧化铜(CuO)和硫酸(H2SO4)五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化合物D.都是氧化物
3.下列关于水(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氧化物而不是化合物
B.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它只在液态时才是化合物
D.它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有①氮气、②二氧化碳、③氧化镁、④氧气、⑤氯化钠、⑥镁,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

5.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的意义:
①铁元素________、②铁原子________、③4Fe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B
4.②③⑤①④⑥②③
5.Fe Fe 4个铁原子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讲解和习题练习

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讲解和习题练习

第二章知识点回顾2.1(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步骤:(1)将图2-3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胶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皮管上的弹簧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氧气)(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4)打开弹簧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不与红磷反应,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实验结论: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拓展思考:(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避免集气瓶中部分气体受热逸出;测定结果偏大)(2)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如果燃烧刚结束就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状态,压强变化不明显;测定结果偏小)(3)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红磷量不足,测定结果偏小)(4)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无法测量氧气含量)(5)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有没有可能大于1/5?(①红磷量少,未能将容器内氧气完全消耗;②塞子未塞紧,装置漏气;③容器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有一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中子数为66,则这种元素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A.49 66B.66 49C.66 66D.49 492 . 已知 C-12 原子的质量为 a克,若另外一种原子的质量为 b 克,则另外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a/b B.b/a C.12b/a D.12a/b3 . 如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中,a=2、b=8B.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S2-C.硫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则X=16D.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4 .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和稀有气体都可作保护气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混合物C.氧气可以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D.膜分离空气法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5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D.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6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镁条中加入醋酸,产生大量气泡7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塞,在瓶口附近看到白雾,其根本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能再分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8 . 近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镉的原子序数是48B.镉属于非金属元素C.镉的元素符号是Cd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时112.4二、填空题9 . 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发,PM2.5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社会公众对PM2.5指数未能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产生担忧。

九年级化学科学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训练习题课件2.1.1 空气有哪些成分

九年级化学科学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训练习题课件2.1.1 空气有哪些成分

外壁上的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外壁又
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
A.氮气
B.氧气D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点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瓶外壁形成水珠。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_7_8_%___,氧气
约占_2_1_%___,_稀__有__气__体___约占0.94%,_二__氧__化__碳___约 占0.03%,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______。若有500 L 空气,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为_0_._0_3_%_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始终密封,实验结论更准确(或避免白烟扩散到空 气中污染环境,更环保)
【点拨】(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的白烟;(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 面上升至1处;(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 气体积的1/5;(4)由于液面只是上升了1/5,而不是全部, 由此可以得出剩余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由于U 形管内有水,说明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为氮气。
【点拨】装置漏气时,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 少,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答案】B
9.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 了如图所示装置,白磷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生成五 氧化二磷固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会发热,可以 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考·重庆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
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A )

(包头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

(包头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

word
1 / 1 2.1 空气的成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空气 C .加碘盐 D .浮有冰的水
2.下列气体在洁净空气中不应该含有的是( )
A. 氩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3.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放置片刻后,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差
5.小明用如图Y2-1所示的简易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图Y2-1
A. 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 .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空气里含有下列成分,其中都不属于污染物的一组是( )
A. 氮气,氮氧化物 B .氧气,二氧化硫
C .碳粉尘,二氧化碳
D .水蒸气,氧气
参考答案
1.D。

(包头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包头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1.我国古代诗人王安石在《梅花》诗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能说明诗人在诗中表达情景的科学道理是( )A. 分子很小 B.分子可分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2.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内部有间隙3.冰雪是人们常见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雪是一种纯净物B.冰和雪的主要成分都是水C.当水冰冻时,分子运动就停止了D.冰雪融化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4.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

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A. 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水分子间有间隔 D.水分子很小56.下面列举了一些现象,请分别将与各个现象相对应的解释要点的序号,填入下面的空格内:(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1)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2)墙内开花墙外香;(3)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4)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5)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E.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参考答案1.D 2.A 3.B 4.B5.是否否否是是6.(1)B (2)A (3)E (4)D (5)C。

(包头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单元综合(二)

(包头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单元综合(二)

单元综合(二)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主要区别是构成其分子的( )A. 状态不同B.数量不同C.质量不同D.种类是一种还是几种2.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冰水共存物、食盐水、氮气B.石油、煤、天然气C.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液态氧D.氧化镁、酒精、水银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比原子大B.分子运动速度比原子运动速度慢C.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化学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5.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A. 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6.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物质的种类D.分子的数量7.下列现象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岩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D.将白糖投入水中溶化,糖水都是甜的,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分散到水分子间去8.稀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资源。

已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很珍贵的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

则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2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原子质量为1529.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一般都是克B.与其他原子的质量相比较的数值C.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D.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的数值10.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已知钠离子(Na+)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下列有关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 B.它带1个单位正电荷C.原子核内的正电荷数为+10 D.在化学反应中很活泼11.请在下列空白方框中填上适当的物质构成微粒的名称,理清它们的相互关系:图Y2-212.下列符号的意义是:(1)“Hg”表示______________,还表示________________,也可表示____________。

科学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科学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答案】D
13.【改编·荆州】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n=3,则m=________1。3
(2)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__8。
(3)若m=12,则该粒子对应的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M_。g2+
(4)若m=17,且该粒子为食盐的一种构成微粒,则该粒子的化学符
2. 【中考·济宁】“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
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
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
质有( B)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中考·河北】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4. 【中考·淄博】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是由海水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构成

【解析】海水是混合物, 不存在海水分子, 故A错误;分子、 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正确;二氧化碳是由二 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故C错误;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 等构成的, 故D错误。
号为________。Cl-
大 D. 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
存在引力
【解析】尘土飞扬是宏观物质的运动, 不能说明分子是运 动的, A错误;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 B正确; 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 C正 确;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 说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D正确。 【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 碘的升华
B.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水蒸气冷凝成水
D.氧化汞受热生成氧气和汞单质
2.为了发展新能源,不少国家都建有以铀(U)为核燃料的核电站。

已知一种铀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下列关于该铀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8
B.相对原子质量为92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D.原子核外电子共带有238个单位负电荷
3.手机中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

已知锂离子(Li+)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4,下列有关锂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3 B.相对质量比锂原子小得多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D.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
4.下列物质都是前面各章节学习过的。

其中同组物质全都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和氮气B.水和氧气
C.汞和二氧化碳D.氯化钠和水
5.填空:某原子的核外有14个电子,则它的原子核里有________个质子,核电荷数为________。

该原子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D 4.B
5.14 14 Si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