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构成 3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合集下载

【名师推荐资料】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精品)

【名师推荐资料】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精品)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2018•齐齐哈尔)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解析】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汞原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成了水分子,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2.(2018•成都)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诗人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轻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体积小D.分子间有间隙【解析】我们能闻到散发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的缘故。

故选:B。

3.(2018•新疆)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解析】A、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扩散,乙烧杯中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了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A说法正确;B、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扩散,乙烧杯中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扩散,酸碱中和,乙烧杯中溶液颜色变为无色,故C说法正确;D、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扩散,酸碱中和,乙烧杯中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丙烧杯内溶液不能与酸接触,颜色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4.(2018•襄阳)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A.分子个数增多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解析】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个数增加,故选项错误。

2020年中考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分子、离子(学生版)

2020年中考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分子、离子(学生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网络】质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结构示意图:(注:知道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四数相等: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书写:“一大二小” ①表示该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周期表:(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概念:带电荷的原子(如Na +、Cl —)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同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He :2),不易得失,化学性质稳定 【深度解读】原子核(+)构成 意义表示——元素符号 2、元素 4、元素分类 3、离子1、原子1.本单元知识中物质与元素、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等均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

命题中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将抽象具体化,对比记忆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2.有关元素、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以及应用这些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在中考中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3.结构示意图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知识点,常以图片或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并且会结合热点新闻、新材料为素材考查。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的题目将会成为主流。

在备考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正误,进行知识迁移。

【思维导图】【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与原子(高频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2023年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3年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梳理]考点1 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重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达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达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Zn 等。

⒊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⑴表达一种元素;⑵表达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①表达氢元素H 2H :表达二个氢原子②表达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符号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D 6、(2014 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解释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A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
B
40L 的钢瓶中
于压缩
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面上移动
D 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典型例题 5】(2014 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1)右图中 x= 7
,Br 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 或“非
金属”)。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C (填序号,下
同),与 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E。
【答案】(1)7 ,非金属 (2)C ,E 【解析】 试题分析:(1)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5 ,故 X=35-28=7 ;Br 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 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 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四、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联系与区别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裂 构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原子和离子
原子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构成 4综合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构成 4综合

....
精品物质的构成
(18长沙)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
(18甘肃)6.元素观、做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和做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索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8荆门)12.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的单质
B. “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

说明水中含有氢气
D. O2-、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

初三化学物质的构成和分类试题1.在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生成物中一定不含单质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①分解反应生成物中可以由单质也可以没有单质;②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没有单质;③置换反应生成物中一定由单质;④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没有单质,故选D【考点】基本反应类型2.在原子的构成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总数【答案】C【解析】在原子的构成中,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答案选择C【考点】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镇啤酒B.新鲜空气C.优质燃煤D.干冰【答案】D【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选D【考点】物质的分类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理盐水B.啤酒C.食醋D.蒸馏水【答案】D【解析】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A选项生理盐水是溶液属于混合物;B选项啤酒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选项食醋属于溶液是混合物;D选项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答案选择D【考点】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的分类5.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A.它们都带电荷B.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D.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答案】A【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第二种粒子不带电荷,故答案选择A;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最后一种粒子有三层电子;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质子数不同.【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6.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果汁B.牛奶C.蒸馏水D.啤酒【答案】C【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A选项果汁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B选项牛奶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C选项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答案选择C;D选项啤酒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考点】纯净物的概念7.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答案】A【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发生改变,答案选择A;B选项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表示镁离子;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考点】微观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8.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B.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C.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D.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g【答案】C【解析】A、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钙元素,可知原子序数是20,故A错误;B、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B错误;C、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钙元素,可知原子序数是20,所以质子数也为20,故C正确;D、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钙元素,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没有单位g,故D错误【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9.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A.二氧化碳冰CO2B.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H)2C.碳酸钠烧碱 Na2CO3D.氧气臭氧 O3【答案】B【解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微粒综合描述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微粒综合描述

物质的构成(2018•曲靖)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 100L氧气压缩为10L是因为压缩过程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 凡带电的粒子都属于离子D. 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18烟台)6.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18兰州)8.下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 (2018湖南省,7题,2分)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介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项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粒子,说法错误;C.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错误;D.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都会带电而变成离子,选项正确。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18广元)1.2018省市,19题,2分)正确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学好化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和原子C.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保持不变D. 化学反应通常只在化学实验室或工厂里面进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构成物质粒子的种类和特征,化学变化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不符合题意;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不只有分子和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化学演化中,原子个数种类不变,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符合题意;化学反应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不仅仅在化学实验室和工厂里面,例如: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等,故D不符合题意。

备战2020中考化学经典题练——专题三十六: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备战2020中考化学经典题练——专题三十六: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备战2020中考化学经典题练——专题三十六: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一:原子的结构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2.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3.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⑥4.在某粒子失去电子后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D,不可能带负电5.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C.②④⑥D.②⑥① ② ③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6.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彳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

若R2 +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 A—x+2B. _4+x+27.在下列微粒中C. A—x—2D. A-\-x—2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⑴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5)—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 (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____考点二:物质的构成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干冰2.如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C.氯化钠D.金刚石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3.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是()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B.气体热胀冷缩C.真金不怕火烧D.墙内开花墙外香4.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C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物质的构成
(18重庆A)10、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18威海)11.(5分)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

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
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

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________中的观点。

1911年,声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在科学
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