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 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 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 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 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 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 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 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 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 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 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 《赤壁赋》马上就迹中,作者为什么要 提到“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 2、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装扮,是不是在 写诸葛亮呢?
• 3、“谈笑间”写出了周瑜的什么能力?何种 风采?
• 4、周瑜是否值得苏轼去羡慕,闻名如苏轼者 为何要去羡慕周瑜?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周瑜的?
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年(一零七九),苏轼因“乌台 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 词抒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 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 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 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 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 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 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 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 表作。
一、导入
• 伊能静的歌曲念奴娇。
整体感知
• 听朗读 • 学生读感受词的词风
• 词风分婉约与豪放两种,“婉约者 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 宏。”俞文豹《吹剑录》中形容婉 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形容豪 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 板,唱‘大江东去’”,形象地说 明了婉约词与豪放词风格的巨大差 异.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瑜这个人?
• 1、遥想公瑾(jǐn)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shàn)纶(guān)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年轻英俊,儒雅,指挥若定,功 绩显著。
• 3、
• 周瑜 • 年龄:34(24) • 生活:美满如意 • 外表:英俊儒雅 • 职位:东吴都督 • 际遇:功成名就
• 苏轼 • 年龄:47 • 生活:屡遭不幸 • 外表:早生华发 • 职位:团练副使 • 际遇:功业未就
写出了赤壁山势高峻奇险,水势波涛汹涌的雄 奇壮美的景象特点
3、作用: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 渲染了环境气氛。为“周郎”的出场做铺垫。
Hale Waihona Puke 读下片,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 2、写出周瑜的特点是什么? • 3、作者与周瑜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 • 4、在众多的三国英雄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周
•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 “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 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写作背景: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 时苏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他的政 敌就摘取他诗文中的句子,罗织罪名, 把他送入监狱,欲置之死地。但再三 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黄州团练副 使之衔,把他贬到黄州。这首词是他 刚从监狱放出来,游赏黄州城外的赤 壁矶而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 • 2.反复诵读中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 3.品味重点语句,体悟作者情感。
作者介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设想】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感悟的模式,本设计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以解带读,以读带解,通过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更接近文本,还语文一些“文”味,因为经典的多文章是需要多读的,有时美的文章可意会,不可言传,文字的空白,不确定性更显文章的魅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过程与方法:体会和品赏词中豪放的意境美,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笑对人生。

【教学重点】学会赏析诗词的方法:初读、品读、悟读。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学法指导】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板书课题。

【幻片1】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

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

苏轼也对自己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写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幻灯片3】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质疑解惑
【拓展延伸】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面对顺境和
逆境,你有何看法?
《读苏轼》
请同学们齐声诵读《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诵读体验
三维教学目标
• (1)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 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从文字的视角 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 体味词的艺术美的感染力。
• (3 )引导学生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品评诗 词,领悟作品给予读者的人生启迪。
【探究文本】
(1)本词题为“赤壁怀古”,上片 中写了赤壁哪些景观?说出这些景 观的特点和作用?
(2)三国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 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 写周瑜的词句,分析周瑜的形象?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大江东去
衬 乱石穿空 托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下阕: 怀古伤己 豪迈旷达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
苏轼
年轻有为 华发早生 对
功成名就 空有才情 风流儒将 比 身遭贬谪 春风得意 落魄失意

5.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导学案

5.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导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和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作者介绍(创新设计)3.创作背景(创新设计)【课前学习】1、从题目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古址(三国周郎赤壁)、古人(周瑜)、古事(赤壁之战),作者通过“怀古”其目的是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2、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所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下阕:所忆(忆谁:儒将周瑜):勾画描写周瑜的句子。

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合作探究】(一)赏析上阕1、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些字最具有表现力?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明确:穿:写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

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壮阔场面,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为下片追忆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气氛。

3、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共3篇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共3篇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共3篇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1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一、教材解析《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恰如其分。

但一旦换个角度,这句话便能够浸染彼此的深情:“相思两地日落时,得不到你心中亦骚动;夜归时与我相拥,便有了永不分离的恃无恐。

”通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唐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感受到唐朝诗人所具有的炽烈激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深情地表达对故国深深思念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了诗人对抗环境挫折的意志和坚韧。

这首诗更是诗人辗转思考,潜心揣摩自然界,最终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成就了这样宏伟的天地壮观,也让人更加增强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理解、分析本诗,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唐代的文学风貌,并把诗歌风格特点扎实地融入到学生学习中去。

2、让学生在欣赏赏析诗歌的同时,始终把心灵放到静谧状态,感受并理解抒情诗的内涵和情感需求,同时激发出学生对于未来和生活的积极向上和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3、培养学生在阅读抒情诗歌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建立自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成长意识和学习态度。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感性地理解抒情诗歌的内涵,也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将其传达出去。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唐代文化教学的前期准备,让学生对唐代的文化背景、历史演变以及作家名家等基本概念进行一个简单的认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突出介绍唐朝文化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和贡献。

2、独立学习和思考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诗歌原文,然后让学生开始一个自主解读和理解的过程,即让学生深入思考本诗的文学背景、情感内涵、规模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3、专题分析和讲授环节在深入了解了本诗的基本内涵和诗歌风格以后,我们将通过讲授和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本诗的理解和掌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我更爱黄州后的你,你用痛苦诠释了这 样一个哲理: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即使身处绝境,也要保持乐观 豁达。
若不是隔着千年的芜杂时光,我真想在那 尘土飞扬的古道上与你邂逅,一诉衷肠。
虽不能如此,我却能带着你教给我的豁达 独此余生。就像林语堂的那句话“载歌载舞, 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百姓 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创新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一个造酒实验家,一个水利工程师
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 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一个政治上尽唱反调的人,一个月下漫步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整体感知
反复诵读,体会此词豪放的感情基调 1、教师范读
要求:小组讨论交流组内代表发言。
2、作者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抒发 了什么样的感情?
❖羡慕周瑜 ❖壮志未酬
❖实现超脱
四、迁移拓展
练笔:东坡先生,我想对你说······
要求:(1)写成文字,100字左右。 (2)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看其人生思想,
让我们走近苏轼,写出你想对苏轼的话。
有人爱黄州前的你。意气风发,左牵黄, 右擎苍;满怀壮志,西北望,射天狼。
在课文中做好批注:
1、从文中找到描写周瑜的诗句。 2、根据诗句分析周瑜形象的特点,分条概括。 3、从正侧结合与描写的角度分析周瑜形象的
刻画。
❖ 要求:六人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5分钟
三、合作探究
2、作者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抒 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补充资料: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
人陷害,致其入狱。后于1082年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了七年,这七年对苏 轼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团练副使只是 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理解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⒉过程与方法:积极创设情景,使学生由境入词,焕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并学习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⒈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⒉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学法指导】
⒈充分阅读,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文字障碍,并了解全词内容,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⒉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以及他的思想和写作背景。

⒊领略词中描绘的豪壮宏伟景物,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的感情。

【知识链接】
1.读词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

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

2.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全能型的艺术大师: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

虽然处于逆境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胸怀,并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获得美的享受,从中排遣内心的苦闷,从而实现了由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

3.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淘垒瑾纶樯橹酹
【课内研习】
一、上阕作者描绘了奔腾不息的长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雄伟壮阔的大好山河的热爱,并由此引起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慕。

1.上阕哪一句描绘了赤壁的美景?哪些字用得生动、传神?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2.练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下阕具体描写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极力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由英雄人物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1.文中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能否将“初嫁”换为“出嫁”?
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3.对联:提示: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再贬广东惠州,后又贬至海南儋州。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途中,病逝常州,年六十六。

苏轼晚年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上联:
周瑜: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下联:
苏轼:
【拓展延伸】
探讨作者人生态度:“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课后作业】
⒈尝试写作《念奴娇·青春抒怀》
⒉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两词的特色。

【学后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