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多角度描写景物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景物,调动五官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一、欣赏优美的写景片段:1、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
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
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
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2、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
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3、老渔民的脸上挂着几道深深的岁月的沟壑。
深邃的眼神总是喜欢坚定的望着前方,偶尔被海水侵蚀了的双手搓个不停,那干涸的嘴唇还是喜欢说那两句:向前走吧,始终会看到大陆的……★请写出你所积累的一个精彩的写景片段:二、请归纳下文景物描写的特点: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多角度描写的句子

多角度描写的句子
1. 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层叠起伏,宛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2. 在夏日的午后,太阳高悬在头顶,照耀着整个花园,使得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3. 踏进森林时,一片青翠的树叶覆盖了我的视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犹如金色的雨丝。
4. 静谧的夜晚,满天繁星点缀着黑色的天幕,仿佛是宇宙中的一颗颗闪亮宝石。
5. 走进市中心的繁华街区,灯火辉煌,巨大的霓虹标牌闪烁不定,城市的喧嚣与忙碌将人们包围。
6. 低头望去,沙滩上的细沙如白玉一般,被海水冲刷得光滑而洁白,阳光照射下形成耀眼的光环。
7. 登上高山的山顶,鸟瞰整个山谷,山脉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身处仙境。
8. 进入古老的大教堂,高大的尖顶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内部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祷告香气。
9. 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清晨阳光透过水滴的折射散发出七彩的光芒,令人心旷神怡。
10. 漫步在田野间,颜色各异的鲜花竞相绽放,花海如彩虹般绚烂多姿。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技法简析】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是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写景的角度有: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在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中,作者就运用了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摹的景物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绘声之悦耳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作者以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听到的潭水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清亮诱人。
二、绘色之迷人如青树的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一句中的青与翠都有绿意,交错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更表现了树木的青葱翠绿、枝条的参差不齐,它们随风摆动,让人想象到那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
寥寥数语,写出了色彩的迷人。
三、绘形之各异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句中全石即整块石头,坻为水中的高地,屿是水中的小岛,嵁是不平的岩石,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小石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但石的形状又各不相同: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平或仄,多姿多态。
四、绘影之巧妙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极美的画面。
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像在空中。
太阳光照射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
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和鱼影,但透过鱼的影子,却能让我们对那清澈透亮的潭水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鱼影与潭水相映成辉。
作者巧妙地借鱼影再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而潭水之清也使得鱼影越发鲜活。
五、绘景之含情如似与游者相乐。
句中人、鱼并写,情味无穷,真切地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快心情。
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作者在后文描绘了一种悄怆之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

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一技】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让人心醉神迷,生发无限感慨。
为了使山水风景描写丰富细腻,具有立体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在写景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描写景物,表达浓情美意。
一、观察有法,有条不紊提笔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时,可以使用两种观察方法:一是移步换景。
就是随着观察者的脚步移动,依次描绘所见到的不同景物;二是定点换景。
就是观察者立脚点基本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逐一再现景物,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调动感官,细腻描绘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所以,要想让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就要善于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描摹景物:从视觉上绘其形,从听觉上摹其声,从触觉上写其感,从嗅觉上写其味……请欣赏下面的片段:今天,妈妈下班回来买了几个猕猴桃,椭圆的外形,土黄色的皮,没有光泽,摸着还有些粗糙。
妈妈告诉我,别看它外表不太好看,果肉却非常好吃,还很有营养,是水果中的维生素C之王。
我轻轻地剥开它的皮,露出翠绿色的果肉和黑芝麻似的小籽。
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咬了一口,软软的,甜甜的,略带点儿酸,好吃极了。
作者描写猕猴桃的外形和颜色,是视觉;用手摸它的皮很糙,这是触觉;用鼻子闻到了它的清香,是嗅觉;用嘴尝到了它那甜中带酸的好味道,是味觉。
文段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既全面细致又具体形象。
三、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动静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写景方式,写作时可以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就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比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动静结合颇有特色。
第一段写行舟看雪,是动中观静;而在第二段中,离开船上湖心亭所见之景,便是静中之动。
四、正侧结合,烘托映衬“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一般来说,描写自然景观大都直接从正面描写,凸显其特征,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往往能够达到一种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是从一个角度去写,那景色就像个平面画,没啥立体感。
咱们得学会多角度写景,这样写出来的景才够鲜活呢。
一、高低结合的角度。
你看啊,写一座山的时候,从高的角度写,就像是你站在山顶上,看到的是连绵的山脉,云在脚下飘,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你可以写远处的山峰像波浪一样起伏,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
然后再从低的角度写,比如说在山脚下,抬头看山,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壁,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大衣。
这一高一低,景色就立体起来了。
二、远近结合的角度。
就像画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才好看。
比如说写一片湖。
远看那湖啊,就像一面镜子,平静得很,周围的青山倒映在湖水里,就像一幅水墨画。
再走近些呢,能看到湖面上有微微的涟漪,是风吹过的痕迹。
走到湖边,还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在游动,水草在轻轻摇曳。
这远和近的景色一搭配,湖就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三、动静结合的角度。
这可是让景色活起来的好办法。
还说那片湖,湖水是静的,但是湖面上的小船是动的。
小船划开湖水,留下一道道水纹。
或者写树林,树木是静的,但是树林里的鸟儿是动的。
鸟儿在树枝间跳跃、歌唱,让整个树林都充满了生机。
要是只写静的,景色就显得太沉闷;要是只写动的,又会觉得乱糟糟的。
动静一结合,就像给景色注入了灵魂。
四、内外结合的角度。
要是写一个古建筑,这个角度就很有用。
从外面看,古建筑的飞檐斗拱,古色古香的墙壁,那是一种庄严的美。
走进古建筑里面呢,看到精美的木雕,雕花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还有那带着历史气息的陈设,又有一种神秘的美。
内外不同的景色,能让读者更全面地感受到这个古建筑的魅力。
五、感官结合的角度。
这个可有趣啦。
写景的时候,不光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呢。
比如写海边,眼睛看到的是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浪花。
耳朵听到的是海浪拍打着沙滩的声音,像在演奏一首交响曲。
鼻子闻到的是海风带来的咸咸的味道。
要是你光脚走在沙滩上,还能感受到沙子的细腻和温暖。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6篇优秀模板_写景作文_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6篇优秀模板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多角度去描写景物的相关,欢迎大家参阅!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一:美丽的家乡在美丽的西江河畔,中心广场位于我们县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运动、娱乐的休闲场所。
走进广场的正前方,首先映入眼幕的是一排排棕榈树和大榕树。
踏进广场引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喷水池,池底铺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水池里有相互交错的水管,喷水管喷水时,喷出的水是左右对射的,我们走过去,就像穿过拱形的水帘,水珠落在水池里,发出有节奏的“沙沙沙”的声音,清脆动听极了。
水池两边还有花坛和绿茵茵的草地呢!穿过水池再往前走,就到了广场最开阔的地方——中间有大圆盘似的喷泉区,那些喷水管和彩灯都是埋在地下的,地面上只能看见一圈圈圆形排列的小孔。
白天人们在这里跳舞、打太极……每当夜幕降临,喷泉区的小孔喷水时,那水柱射上空中,相互交错着,此起彼落,在彩灯的确映照下,晶莹透亮,五颜六色,像节日的礼花,洒落人间,又像一幅大彩帘,美丽极壮观极了!围绕广场这喷泉区,有两排弧形牌坊,高大宏伟,像广场的守护神,牌坊后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湖中央有一条小桥,把湖分成两半,湖周围有很多茂密的树木,树木下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石凳石桌,环境幽静,是人们打牌,下棋的休闲区。
这就是我们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这里的草地、树木、喷泉,湖水,是多么惹人喜爱!我爱我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更爱创造了这美丽的中心广场的家乡人民!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二:美丽的白云我喜欢天上的太阳、月亮、天上的一切一切,可我更喜欢天上美丽的白云。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前玩耍时,无意中一抬头,看到了天上的白云,我想:这云真美啊!厚而白,很有层次,我为什么不坐下来观赏美丽的云景哪?于是,我便从家里拿出了一个小凳子。
坐下来继续观赏云。
不一会儿,云儿变成了一只小羊,可奇怪的是这只羊没有羊角,我想:可能天空对它们来说是一片海,而羊儿再洗角时被水冲掉了,然后……还没等我想完,云儿又变成了一只猴子,可是这只猴子却不时候蹦乱跳的,而是老老实实的。
从多角度描写的句子

从多角度描写的句子多角度描写一:夏日的海滩1. 视角一:夏日的海滩,阳光明媚,海风轻拂,人们身着各式泳衣,在沙滩上玩耍。
孩子们兴奋地在浅水区嬉戏,溅起阵阵水花,笑声回荡在海滩上。
年长的人们则在沙滩上摆放躺椅,享受着阳光的温暖,沉浸在海浪声中。
2. 视角二:沙滩上,细软的沙子在脚下轻轻踩踏,海水的波浪声不断传来。
身边是一片欢声笑语,人们在沙滩上留下了各种脚印和沙堡,海浪不停地冲刷着这些痕迹,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
3. 视角三:站在海滩的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海景。
蔚蓝的海水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海面上有几只白色的帆船在远处缓缓驶过,海鸥在空中盘旋。
远离城市的喧嚣,海滩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4. 视角四:海滩上,除了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在浅水区,可以看到小鱼儿在游弋,贝壳散落在沙滩上,螃蟹在沙地上爬行。
远处的海面上,偶尔可以看到一只海豚跃出水面,给人带来惊喜。
5. 视角五:夏日的海滩,不仅有海水和沙滩,还有各种娱乐设施。
沙滩上摆放着彩色的躺椅、遮阳伞和沙滩浴床,供人们休息和晒太阳。
海滩边有各种各样的水上游乐设施,如滑水道、帆板和摩托艇,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海上的乐趣。
6. 视角六:夏日的海滩,沙滩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帐篷。
人们在帐篷里享受阴凉,休息和品味美食。
沙滩上还有卖冰淇淋、水果和海鲜的小摊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着人们前来品尝。
7. 视角七:夏日的海滩,除了海水和沙滩,还有一片绿意盎然的植被。
沙滩旁边有一片翠绿的草地,上面长满了各种野花和海滨植物。
在这片绿地上,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8. 视角八:夏日的海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人们在海滩上放飞风筝,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飘舞,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海风吹拂着脸庞,带来一丝清凉,让人心情愉悦。
9. 视角九:夏日的海滩,海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海底的珊瑚礁和各种鱼类。
人们戴上潜水镜和呼吸管,潜入水中,与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
六篇多角度描写景物优秀满分作文

六篇多角度描写景物优秀满分作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
以下是橙子为大家推荐关于多角度去描写景物的相关作文,欢迎大家参阅!六篇描写景色满分作文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一: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江河畔,中心广场位于我们县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运动、娱乐的休闲场所。
走进广场的正前方,首先映入眼幕的是一排排棕榈树和大榕树。
踏进广场引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喷水池,池底铺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水池里有相互交错的水管,喷水管喷水时,喷出的水是左右对射的,我们走过去,就像穿过拱形的水帘,水珠落在水池里,发出有节奏的“沙沙沙”的声音,清脆动听极了。
水池两边还有花坛和绿茵茵的草地呢!穿过水池再往前走,就到了广场最开阔的地方——中间有大圆盘似的喷泉区,那些喷水管和彩灯都是埋在地下的,地面上只能看见一圈圈圆形排列的小孔。
白天人们在这里跳舞、打太极……每当夜幕降临,喷泉区的小孔喷水时,那水柱射上空中,相互交错着,此起彼落,在彩灯的确映照下,晶莹透亮,五颜六色,像节日的礼花,洒落人间,又像一幅大彩帘,美丽极壮观极了!围绕广场这喷泉区,有两排弧形牌坊,高大宏伟,像广场的守护神,牌坊后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湖中央有一条小桥,把湖分成两半,湖周围有很多茂密的树木,树木下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石凳石桌,环境幽静,是人们打牌,下棋的休闲区。
这就是我们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这里的草地、树木、喷泉,湖水,是多么惹人喜爱!我爱我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更爱创造了这美丽的中心广场的家乡人民!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二:美丽的白云我喜欢天上的太阳、月亮、天上的一切一切,可我更喜欢天上美丽的白云。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前玩耍时,无意中一抬头,看到了天上的白云,我想:这云真美啊!厚而白,很有层次,我为什么不坐下来观赏美丽的云景哪?于是,我便从家里拿出了一个小凳子。
坐下来继续观赏云。
不一会儿,云儿变成了一只小羊,可奇怪的是这只羊没有羊角,我想:可能天空对它们来说是一片海,而羊儿再洗角时被水冲掉了,然后……还没等我想完,云儿又变成了一只猴子,可是这只猴子却不时候蹦乱跳的,而是老老实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 1.诵读原文第四段: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 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 子却更见风致了。
景物描写的角度
• • • • • • • • 1、定点观察 半亩方糖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正面、侧面、动静结合 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②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 由上到下;由正面到侧面;黑影浓、倩影淡,整 个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 • ③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 比喻、夸张、通感、虚实结合、正侧面相结合 • ④这两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 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 • 美感、层次感、立体感
二.知识点归纳
• 结合经典文段,我们一起归纳如何才能让 景物描写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的方法。
• 总的原则:选准对象、仔细观察、 确定角度、安排层次、锤炼语言、 运用手法。
• ①选准对象,仔细观察,对景物进行多角 度的描写。 • 写景的角度: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 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 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 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 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 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 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 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 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 你却看不透她。 • (朱自清《绿》)
• *想一想: • ①画面中从哪些方面来写月光? • A.通过以流水作比写月辉:静静地泻在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 • B.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 ,雾的轻飘。 • C.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 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 D.通过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 E.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 • • •
*想一想: ①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②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 头? • 远→近,上→下,静→动 • ③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动静结合
• 2.诵读原文第五段: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 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 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 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 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愣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小结: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 角度多层次的描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展开丰 富的想象与联想。 • A.想象就是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写作时想象要丰富,要合理,要集中。 • B.联想就是由当前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有 关事物的思维过程。两者既有不同但又是 互相关联的。
三.赏析以下文段写景时选取的角 层次的描写。 •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如由表 及里)、感情顺序。
• ③综合运用各种手法。 • 首先是锤炼写景的修饰语,像朱自清先生的《荷 塘月色》中运用“曲曲折折”“田田”“亭 亭”“层层”“零星”“袅娜”“羞涩”等修饰 语。 • 其次是调动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和“远近高低结合、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结合、衬托、烘托、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 •
• 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 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 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 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 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 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下面就让我们 回归文本,仔细推敲作者在描写景物的过程 中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 力。
• 解析: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想像和联想等多种 手法,从三个层次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 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 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第一层:“她松松的皱 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是比喻潭水绿绸般美 丽的微波涟漪,是在近处对“平铺着”的“绿” 的表面形态的描述。第二层:“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是对潭水纯净 淳美的质地的描写,通过视觉、触觉两种感觉展 现。第三层:“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 润的碧玉”是从立体视觉上对潭水质地的描写, 是对“潭水之绿”的整体观察与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