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谈发烧护理

合集下载

崔玉涛谈幼儿急疹

崔玉涛谈幼儿急疹

崔玉涛谈幼儿急疹昨日,关于在孩子打针效果及注意事项的专题上(点击查阅?【崔玉涛谈常见病】孩子肌肉薄,扎针要慎重,效果也需酌情考虑!),宝爸妈集体回忆自家熊孩子第一次打针的趣事后,紧接着,就把关于幼儿急疹和退热药、输液的区别使用,刷上了留言榜首。

的确,打针孩子痛苦,对宝爸妈来说其实也是一份煎熬,可看着孩子高烧不退,那简直就是在考研家长的最后一层心理底线,所以,今天我们来说说孩子高热的护理。

我真的要奔溃了,宝贝已经无故发烧三天三夜了,一直高烧不退,毫无症状,精神状态也不错,但是体温一直在38度以上甚至近40,时刻不停擦身体,还吃了好几次退烧药,可就是退不了高烧,验血也没有白细胞,不知道咋回事,睡眠也无法熟睡,一碰就醒来大哭,该怎么办?拜托了!无明显原因出现高热,持续3天,高热后出皮疹,是典型的幼儿急疹—病毒感染,多是孩子有生第一次发热,会导致家长到达接近崩溃的边缘。

由于幼儿急疹属马后炮诊断,只要孩子发热期间无其它症状,家长只有“忍着”=等待+等待。

孩子出现发热时伴随着皮疹、腹泻、剧烈咳嗽,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高热服用退热药后体温退降的不满意,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退热药剂量不足;2.体内水分不足,即入量不足;3.孩子对此种退热剂不敏感;4.未达到家长的希望值。

退热药只能暂时退热,不能遏制发热。

病毒感染,比如幼儿急疹,高热一般维持于三天。

服用退热药几小时后体温还会升高。

今日,我们翻阅《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直面小儿发热》书籍后就婴幼儿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液,以及退热药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补充回答。

什么时候考虑静脉补液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直面小儿发热服用退热药后几小时内体温下降,说明孩子对退热药是敏感的。

几小时后,体温再度上升是发热的基本过程。

如果体温越烧越高,说明体内水分不足,限制了退热。

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喝水。

只有进水困难时,才考虑静脉补液,但不是输抗生素。

没有研究证实注射退热药物的效果优于口服退热药。

崔玉涛:娃突然发烧,这2件事不能做!正确退烧流程一定要知道

崔玉涛:娃突然发烧,这2件事不能做!正确退烧流程一定要知道

崔玉涛:娃突然发烧,这2件事不能做!正确退烧流程一定要知道本文来自育学园会员栏目《崔医生谈育儿》孩子突然发烧,家长都会特别着急,一方面害怕孩子难受,另一方面又担心发烧会烧坏孩子。

今天,崔大夫和大家聊聊“退烧的标准流程”。

第一步:量体温,看孩子是否发烧测耳温和腋温是大家常用的2种测量方法。

当孩子的体温超过了37.3℃,就说明发烧了。

崔医生提醒:家长们不必过于纠结哪种体温计更加准确。

实际上,测量方式对于准确程度的影响更大。

正确方法来了!•测量腋温:首先擦干腋窝的汗液;其次,将体温计的感温端放在腋窝中心,与臂部形成约30°~40°的角度,让孩子屈臂夹紧体温计。

最后,等7-10分钟后看结果。

•测量耳温:将孩子的耳垂轻轻向下向后方拉,确认耳道被拉直后,再把耳温枪的探头放进耳朵里,嘀声后即可取出。

注意,要先把耳温枪的探头塞进耳道后再按开关,这样得出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第二步:判断病情的轻重判断病情的轻重主要看孩子的难受程度。

如果宝宝能吃能玩,精神状态好,就可以在家观察,同时做好退热护理即可。

如果宝宝的状态和平时明显不同,比如一声不出、精神萎靡或者烦躁不安等,那就赶紧去医院就医。

第三步:在家退热① 体温< 38.5℃,日常护理即可。

日常护理 de 正确姿势:保证少量多次饮水,促进体液循环。

在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穿盖,如果孩子可以接受,也可以洗温水澡。

不建议:冰敷、盖被子捂汗。

② 体温≥38.5℃,给孩子服用退热药,之后妥善护理。

婴幼儿常用的退热药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特别注意2点:△ 买退烧药要看成分。

市面上的退烧药有很多商品名,但要特别关注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泰诺林滴剂剂量表泰诺林混悬液剂量表△ 用退烧药要注意剂型。

常见的药物剂型有滴剂和混悬液两种,滴剂的药物浓度要高于混悬液。

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一定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根据宝宝的体重和药物浓度准确用药(如上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高烧,需要有效退热(来自网络及微博的崔玉涛资料)

高烧,需要有效退热(来自网络及微博的崔玉涛资料)

高烧,需要有效退热(来自网络及微博的崔玉涛资料)孩子发烧了,是物理降温还是吃退烧药?为什么吃了退烧药效果却不?和崔大夫聊聊,你会更好地理解发烧,不再手忙脚乱!目录一、人为什么会发烧二、什么时候需要用退烧药三、降温关键:增加散热四、怎么准确量体温五、怎么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效果好六、退烧药的药量怎么掌握七、发生高热惊厥怎么办正文一、人为什么会发烧发烧是提问超过正常时的一种症状,发烧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

正常情况下,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因为天气高低而改变。

天气热时,我们会出汗增加散热,这样体内温度就不会上升。

天气冷是,皮肤会收缩起来,跟盔甲似地,组织体内热量散发。

这种反应能使我们的体温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当体内遇到异物,如病毒细菌等,肌体就会出现免疫抵抗,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上移,基础体温增高,就出现了发烧,发烧的目的是把免疫系统全部动员起来,免疫细胞活跃起来了,杀灭病菌的力量就强。

所以,发热,并不是一件坏事。

发热时,我们通常不感觉到热,而是感觉冷。

因为发烧时体内要是去很多能量,所以皮肤毛孔收缩,以减少散热,使热量集中在体内,体温就能够提高。

就跟我们冬天把门窗关起来,使室温提高的道理一样。

发热时,孩子的肌肉会颤抖,消耗很大,就像长跑一样,所以孩子发烧时情绪不好,因为他虽然没跑没跳,但他的肌肉在运动,以产生更多热量,使体温能够上升,所以孩子发烧时会感觉腰酸背痛。

二、什么时候需要用退烧药既然发烧不是坏事,为什么又要降温?因为6岁以内孩子大脑本身不成熟,体温过高容易导致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引起的窒息、缺氧会导致大脑损伤,还有可能出现呕吐造成的窒息,把舌头咬破等情况。

所以孩子烧到39°C时需要降温,因为39°C以上大脑被刺激而出现高热惊厥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孩子体温升到39°C时,即使马上吃药,药效也不会马上起作用,体温还会继续升高,所以,在孩子体温达到38.5°C时就要给他吃药,吃了药,体温会继续上升,当上升到39°C时,药物也起作用了,这就避免了孩子出现39°C以上的高热。

宝宝发烧24小时护理(附崔玉涛有效退热法)

宝宝发烧24小时护理(附崔玉涛有效退热法)

宝宝发烧24小时护理(附崔玉涛有效退热法)写在前面照顾发烧的宝宝,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知道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

否则,面对宝宝体温的升降起伏,你可能难以应付!7个月的妞妞发烧了!这是妞妞第一次发烧,妈妈有些手足无措!没关系,让我们陪着她,一起和宝宝度过发烧最初的24小时吧!发热的分度宝宝发热的分度目前尚不统一,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以下标准: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上午10:00 宝宝发烧了!妞妞今天有点咳嗽、流鼻涕,而且妈妈抱着她时,发现她身上有点儿热。

妈妈用嘴唇和前额分别试了试妞妞的额头,觉得确实有点儿烫。

可能是发烧了。

怀疑宝宝发烧,首先要给宝宝测量体温,确切了解宝宝体温的高低,以便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内,不必要吃退烧药,可采取其他措施降温。

首先应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18℃~25℃)、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如果出汗多,要及时为宝宝更换干净衣服,并用温水擦洗。

宝宝发烧时,呼吸会加快,蒸发的水分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让宝宝多喝温开水,促使多排尿、多发汗而降温。

上午11:30 做物理降温!刚发现妞妞发烧,妈妈就给妞妞试了体温,当时是37.5℃。

妈妈先把妞妞的衣服脱掉一件,然后给妞妞少量多次地喝水,开窗通风。

可是,11点半时,妞妞的体温已经上升到了38.3℃,于是,妈妈准备做物理降温。

如果宝宝体温较高,又没有到吃退烧药的程度,可以做物理降温。

具体方法:用温水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以微红为适度。

也可将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前额,降低脑部的耗氧量,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

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酒精容易吸收入体内,会引起宝宝烦躁、哭闹。

下午3:00 体温升高了!到了下午3点,妞妞的体温已经上升到了39℃,看来得给宝宝用退热药了!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上,可服用退热药。

三分治病,七分护理

三分治病,七分护理

三分治病,七分护理发烧、腹泻、肺炎都是小儿最简单发生的疾病,经过医生的诊治,疾病症状往往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孩子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善,反抗力也比较弱,为了避开孩子疾病的反复发作,父母的家庭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从某种角度来看,护理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治疗。

一、护理发烧患儿发烧是小儿患病时的常见症状之一,它是身体与病原体做斗争的一种反应。

当体温超过39℃即为高热。

高热时小儿心血管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甚至消失烦躁、惊厥、昏迷。

所以当小儿消失高热时必需准时去医院就诊。

但由于大多数发烧小儿都不用住院,而是在家中疗养,因此,如何护理发烧患儿的工作是特别重要的。

1、休息和睡眠高热会增加小儿的能量消耗,此时增加小儿的睡眠时间,削减能量的消耗,将有利于机体与疾病的斗争。

同时父母要留意观看小儿的精神、体温、脉搏、面色等等。

要为小儿支配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宁静,不要大声喧哗、过于吵闹;室温以20℃左右为宜,假如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室内不要门窗紧闭,要保持空气新奇,留意通风,要防止烟尘,切忌在室内抽烟。

2、饮食发热会导致小儿体内水分散失较多,而且简单消失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孩子的食欲下降。

因此,此时不能强求孩子进食,而应削减食量,并增加饮水。

父母可以为孩子预备一些可口的、富有养分和简单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羹、新奇水果、蔬菜、烂粥、面条、馄饨等,以关心孩子开胃。

每次吃的量可少些,而吃的次数可多些,并多赐予一些水果。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些水,也可缩短每次哺乳时间。

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削减奶量,奶中多加些水,待病情好转后再恢复平常的饮食。

3、降温婴幼儿高热时易引起抽痉,因此当小儿体热太高时,父母应留意实行物理降温措施,一般可用冷毛巾、冰袋湿敷在额头或枕部,也可用35%-50%乙醇擦头、上下肢、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关心散热;或者遵照医生叮嘱用些退热药物,一般体温降到38℃以下时就可以停药。

婴幼儿发烧护理操作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婴幼儿发烧护理操作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婴幼儿发烧护理操作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婴幼儿发烧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的。

婴幼儿的身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免疫系统也不够完善,因此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并引发发热反应。

发烧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并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

然而,过高的体温会给婴幼儿带来不适,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正确的护理操作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在婴幼儿发烧护理操作流程中,包括对婴幼儿体温的监测、体温控制、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操作,可以帮助婴幼儿舒缓发热不适,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婴幼儿发烧的常见原因、发烧护理的基本原则,以及护理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在实际护理中,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并正确执行相关操作,以确保婴幼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缓解其不适症状,促进康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是指文章从引言到结论的整体组织框架。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2.正文部分:针对婴幼儿发烧护理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在正文部分中,将包括以下内容:2.1 婴幼儿发烧的常见原因:详细介绍引起婴幼儿发烧的各种常见原因,例如感染、疫苗接种等。

对于每个原因,会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和介绍。

2.2 婴幼儿发烧护理的基本原则:介绍婴幼儿发烧时的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包括适当的降温方法、保持婴幼儿体液平衡、监测体温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会强调护理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和药物使用。

3.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婴幼儿发烧护理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将回顾正文中的主要观点,强调护理操作流程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并展望未来对婴幼儿发烧护理的研究和改进方向。

文章结构的设计旨在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婴幼儿发烧护理的相关内容,并能够迅速获取所需的知识。

通过科学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婴幼儿发烧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应对婴幼儿发烧的能力。

崔玉涛新生儿护理知识集锦

崔玉涛新生儿护理知识集锦

崔玉涛新生儿护理知识集锦[注意事项]⏹婴儿任何用药必须遵医嘱,成人用药很多可致婴幼儿残疾甚至死亡。

⏹夜晚开灯睡觉降低孩子免疫力,儿生后要逐渐适应正常生活环境--白天光线亮且相对嘈杂;晚上暗且相对安静。

千万不要做成白天拉窗帘、蹑手蹑脚;晚上开着长明灯。

⏹10月内宝宝禁止摇晃,伤害大脑,严重可致脑出血和轻微脑震荡⏹特别不要生后捆绑孩子任何部位。

⏹任何时候,避免面部遮蔽,以防止新生儿窒息。

【适宜母乳喂养美国儿科学会(AAP)的推荐判断方法】⏹每次喂养完至少一侧乳房排空⏹孩子喂哺时,可听有节律的吸允和吞咽声⏹出生头两天,婴儿至少排尿1-2次⏹如果存在粉红色尿酸盐的尿,应在出生后第三天消失⏹出生后第三天开始,排尿次数应在6-8次/24小时⏹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一大汤勺⏹第三天后每次可排软黄便4(量多)-10(量少)次【喂奶】生后几天的婴儿,只要每天能接受至少8次喂养;每次喂养时能听到孩子吞咽的声音;每天能见到婴儿排尿,颜色不是粉红色尿酸盐结晶尿;排便已是黄色或淡黄绿色便;出生后体重下降未达出生体重的7%,就说明妈妈乳汁已充足,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如果须添加配方粉,应是每次母乳喂养后添加。

喂养婴儿不是定时喂养,应按需(饥饿需)喂养。

不要担心健康婴儿睡觉期间会出现低血糖等问题。

特别是应逐渐养成婴儿夜间逐渐睡长觉的习惯。

刚出生的婴儿,需求喂养没有规律;大约两周后逐渐形成2-3小时为周期的喂养。

婴儿清醒期间,喂养间隔会短;睡眠时喂养间隔会长。

每日7次喂养为宜提到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应接受母乳,很多家长就抱怨这是不可能的,因孩子刚出生,妈妈还没母乳,孩子饿了怎麽办?其实,正常婴儿出生后体内储备的能量会坚持2-3天。

刚出生婴儿多哭闹,是为了促使肺内液体回吸收,因胎儿肺内充满液体。

生后哭不一定是因饿,而是因肺内液体还未排净,需要“哭”来增加呼吸。

出生后体重下降>出生体重的7%才需额外添加配方奶。

婴儿生后应尽早吸吮妈妈乳房,可刺激乳房尽早产生乳汁,还会吸吮乳房获取乳头、乳头周围皮肤和乳管内的细菌,促进婴儿肠道菌群建立。

崔玉涛谈婴儿护理(二)春季篇

崔玉涛谈婴儿护理(二)春季篇

崔玉涛谈婴儿护理(二)春季篇从3月中旬北方停止供暖,患感冒的孩子急剧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着凉”。

那什么是着凉?就是当孩子穿着过多时导致出汗,然后一招风,就着凉导致感冒。

也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穿衣时手脚温热最为合适,其实这些都不是最正确的。

室内停止供暖,其实少给孩子穿衣服更不易着凉!因孩子具有非常显著特点:1.宝宝在清醒时总在运动,此时体内产热增多,比较容易出汗;2.宝宝的心脏搏动力量弱,每次心脏搏动送达手脚末梢血液有限,所以手脚偏凉。

注意:如果宝宝手脚温热,则说明穿着过多。

宝宝应该比大人少穿些衣服,而不是多穿。

如果出汗,应该及时擦干,并尽快更换衣服。

护理小TIPS:1.适当增减衣服家长往往容易给孩子穿较多衣服,害怕着凉感冒。

再加上北方多风,气温不稳定,再加上孩子运动后往往会大量出汗,所以一吹风,就比较容易着凉。

着凉后就会导致抵抗力降低,空气中的病菌就会趁机侵入体内,导致疾病。

其实“着凉”并不是温度低所致,而是出汗后招风所致。

所以,家长一定要适当给孩子增减衣服,尽可能避免运动后大汗。

2.定时进行户外运动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宝宝出去晒太阳的机会和时间也随之增多。

此时家长应该让孩子逐渐接受这种多变的环境,每天定时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接受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孩子的呼吸道尽快适应环境,减少生病的概率。

3.保持室内相对湿润,多喝水北方的春天比较干燥,这时候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并且保持室内相对湿润,这样才可以避免孩子的呼吸道受到干燥空气的影响,可能避免宝宝上火的问题。

如果孩子的鼻子比较干燥,也可以每天给孩子使用浸满橄榄油的棉签,涂抹鼻粘膜,避免干燥空气对鼻粘膜的侵犯。

网友问答:1问:“两腿纹路不一样,需去医院看吗?“答:建议出生六个月内做髋关节B超,排除髋关节发育不良。

“2问:宝宝四个月多,每天固定排便,但昨天开始总使劲,感觉在拉臭,打开纸尿裤就有一点点,总是使劲,还使劲抻。

”答:应是肠胀气。

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左侧,多让孩子趴着,服用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玉涛:卫生部医疗项目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儿科高级医生,在新生儿监护领域被公认为资深专家。

北京和睦家医院(美资)儿科主任。

以下有2个网址可以看看:/user/showuser.php?uid=u5002497883&tab=journal &view=single&journalid=2941014/doc_2560.aspx发烧的特殊情况:幼儿急疹@崔玉涛:很多朋友都知道“幼儿急诊”是高热后出疹子的一种常见病,此病不留后遗症,属于非常常见的常见病之一。

但是,孩子高热时,家长还是非常担心。

在此,还是建议诸位朋友,若孩子仅是高热,没有明显的咳嗽、腹泻等症状,还是应在家观察,保持体温低于38.5度、多饮水、保证大小便正常。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幼儿急疹属于典型的病毒感染,整个病程3-5天发热期+3天皮疹期。

此间,除了保证体温不高于38.5度,保证排尿排便正常,多饮水,尽可能多进食以外,没有其它有效治疗方法。

特别不应使用抗生素!!!确实,幼儿急疹往往是婴幼儿第一次发烧,家长着急,也只有等待!#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很多父母寻求是否可预防幼儿急疹发生。

1、幼儿急疹属上呼吸道感染,以高热起步,3天后退热时,出皮疹,漫步全身,再持续3天消退。

2、很难预防其发生。

3、整个过程不会给孩子造成严重损伤,也不遗留后遗问题。

4、此病不属于传染病,无交叉感染。

5、病毒是感染原因,不须使用抗生素。

#崔玉涛谈常见病#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都是马后炮,所以家长在发热早期一定要“沉着”。

对高热婴儿,若不伴有明显咳嗽、腹泻等症状,同时发热24小时后,末梢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不高,千万别着急使用抗生素。

只要将体温能够控制在38.5度以下,多喝水,保证正常排尿和便,高热三天热退后就会出疹。

#崔玉涛谈常见病#以下是发烧的护理。

//@崔玉涛:高热时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喝水,多排尿。

千万不要给孩子捂汗。

捂汗过程初期造成体内散热减少,体内温度更高,容易诱发婴幼儿发生高热惊厥;捂汗过程后期,因快速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快速丢失,虽然体温降至正常,却可引起脱水,造成体内重要器官功能受损,也可出现惊厥。

#崔玉涛谈常见病#孩子高热时服用退烧药之所以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孩子体内水分不足,没有足够的水分经皮肤散热,导致体温下降。

如果给高热的孩子捂汗,就会强迫体内水分经皮肤丢失,导致重要脏器缺水,可能出现“脱水”现象,有可能影响重要脏器功能。

“捂汗”是非常不良的退热方式。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物理降温对退烧是否有效?当然有效!但必须正确理解。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显性/不显性发汗、排尿、排便、呼吸等生理过程完成。

其中皮肤是主要散热途径。

皮肤血管扩张时,容易散热;收缩时,减少散热。

使用冰袋或冰贴,确实可带走皮肤部分热量,但致局部皮肤血管收缩,降温效果有限。

#崔玉涛谈护理#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可通过多喝水、洗/泡热水澡、热湿敷等方式,同时建议适当提高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适当提高不可能超过体温;温度提高前提下,可适当减少穿着的衣服;环境温度提高可促使皮肤血管扩张,最终利于皮肤散热降温。

环境温度低,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高热更易积于体内。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回复@轩宝宝的牛妈妈:如果孩子一般状况好,发烧后在控制体温不超过38.5度的前提下,可以在家观察。

如果高热超过三天应该进行血液检查。

当然,过早进行血液检查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在发烧后24小时内进行。

因为过早血液检查的结果还不能很好反映炎症状况和性质。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发烧是炎症的结果,可以到医院检查炎症的原因。

炎症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过敏等多种因素。

千万不要认为,咽红、流涕、咳嗽就一定是细菌感染。

如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至少超过15×10*9/L和CRP(C反应蛋白)超过30,才可能是细菌感染。

千万不要把细菌感染扩大化,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虽然孩子发热,家长着急,但是家长必须记住可以给孩子使用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给孩子使用“阿司匹林”和含阿司匹林的药物。

家长还要记住,抗生素(青霉素、头孢... 等)不是退热药物#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高热——体内产热明显大于散热,体内消耗增加;对婴幼儿有可能造成惊厥,所以需服退热药。

退热药只是将大脑内体温中枢(体温调定点)下移,增加散热。

散热需通过皮肤水分蒸发、排尿等生理过程完成。

若体内水分不足,体温下降幅度则小。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退热药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崔玉涛谈常见病#对于高热婴幼儿,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必需增加水分的摄入,否则退热效果会越来越不显著。

由于发热经常又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孩子进水比较困难,家长必须有耐心。

对于进水非常困难,同时高热很难控制时,可考虑静脉输液。

但不一定是抗生素。

#崔玉涛谈常见病#高热可引起大脑受损情况就是高热惊厥。

体温超过38.5度,需用退热药物。

发热不是疾病的原因,常为感染性疾病的表现。

若出现中耳炎,可出现高热,即使控制了体温,而没控制中耳炎,就有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所以,发烧时,不要仅纠结于退烧,还应寻找发热的原因。

#崔玉涛谈常见病#对待退烧,家长的态度不同。

有些从心理上不能接受孩子发烧,当体温达38度即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其实低热(<38.5度)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对抗引起发热的炎症。

有些认为既然发烧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成熟,就没有必要服用退热药,但是别忽略,高热有可能导致惊厥。

千万不要走两个极端。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很多家长认为发烧可以烧坏孩子?!高热达到一定程度,一般超过39度,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高热惊厥。

这应该是唯一“烧坏”孩子的可能。

由于退热药在体内起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建议体温超过38.5度,给孩子服用。

这样当体温达到39度左右时,药物会开始起作用。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孩子发烧,确实给他们带来痛苦,给家长带来担忧,甚至“恐慌”。

发烧是人体对待感染等疾病的保护性症状,不是一种疾病。

所以,发烧时医生会通过检查确定原因。

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是病毒,表现为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如:上感、轮状病毒肠炎等。

由病毒所致的感染通常治病期限在5-7天。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高热是婴幼儿最常见秋冬季症状,往往最早出现,可伴有腹泻、咳嗽等。

对于高热,不论是何原因所致,都要考虑退热问题。

若体温超过38.5度,应服用退热药物;同时可选用退热贴。

一定鼓励多喝水,这样才可增加皮肤散热、增加排尿等,以达控制体温的效果。

退热药除口服剂型,还有栓剂。

#崔玉涛谈常见病#对于免疫功能检测,包括过敏在内,只能通过静脉血进行。

所以,遇到怀疑免疫功能问题时,带孩子到大的儿童医院进行检查。

很多医院虽能进行检测,但是否还要考虑有无儿童免疫专科医生解读化验结果。

解读结果比检测本身更为重要。

#崔玉涛谈常见病#现在给婴幼儿高热常推荐的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常用的剂型为口服糖浆式液体。

有些孩子发烧时,不接受口服糖浆式液体。

可以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由于栓剂也是“对乙酰氨基酚”起效时间与口服剂型一样,可维持3-4小时。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高热时,体温超过38.5度服用退热药,一般只能控制高热于4-6小时。

为了增加退热药的效果,多饮水可增加皮肤散热。

由于一般感染所致高热可达3-5天,此间会反复服用退热药物。

为了减少退热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类退热药物交替使用。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度,可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

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一次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下一次使用“布洛芬”。

一般“对乙酰氨基酚”降温效果持续3-4小时;而“布洛芬”持续6-8小时。

如果服用一种退热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使用另外一种药物。

给孩子退烧时,最好2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这2种药物成分不同,对婴儿的作用也不同。

#崔玉涛谈常见病#现在常给婴幼儿使用的退热栓剂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剂量是150毫克。

每公斤体重每次用量为10-15毫克。

家长可根据婴儿体重选用半粒、1粒、1.5粒或2粒。

可4小时重复一次。

使用前可在栓剂外表涂少许润滑剂,比如橄榄油等。

#常见病#崔玉涛:高热是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表现。

当体温超过38.5度时,应接受退热药物治疗,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目的是避免高热惊厥和减少高热引起的体内消耗。

<38.5度体温可刺激免疫系统,利于感染控制。

高热时寻找病因,采用对因治疗。

一般感染时,高热会持续3-5天。

#崔玉涛谈常见病#@崔玉涛:退烧药的使用途径有三个:一是传统的口服途径,是经常推荐的途经;二是经肛门直肠使用栓剂。

对于呕吐或对口服药物极力拒抗的婴幼儿可以使用;三是肌肉或静脉注射,是目前不推荐的途经方式。

不论是口服还是直肠肛门用药,都会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入血起作用,对肝肾的负担一样。

#常见病#以下是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布洛芬的服用标准(根据国家药典),请注意,跟药的说明书不同!!我是按照体重对应应当服用的量给叮叮服用的,剂量高于药品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