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总结49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一、引言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从整理和总结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分类和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的渲染和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再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形式的独特性,通过韵律、格律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艺术性。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体裁、时代和内容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体裁来看,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词、曲、赋、文、小说等。

其中,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按照时代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作品。

按照内容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爱情、自然、历史、哲理等多个主题。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方法为了更好地教学古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整理与总结。

首先,建立古代文学作品的档案库,将不同体裁、时代和内容的作品分类整理,以便于教学使用。

其次,注重文学作品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再次,注重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最后,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咏柳心得体会报告(专业19篇)

咏柳心得体会报告(专业19篇)

咏柳心得体会报告(专业19篇)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咏柳心得体会咏柳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文化主题,它被广泛地运用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

咏柳不仅仅是咏史,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方式。

我最近读了一些咏柳的作品,深受其启发和感受,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愿意分享我的思考与体验,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探讨咏柳的内涵和意义。

段二:咏柳的自然之美。

首先,咏柳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它那种独特的自然之美。

在咏柳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柳树枝条柔软婉转的形态,它们随风起舞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灵和优美的感觉。

柳枝在春天抽芽、夏天生长、秋天飘落的过程中演绎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循环,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无尽的美丽。

段三:咏柳的人文之情。

其次,咏柳让我感受到了人文之情。

在咏柳的古诗中,作者往往会将柳树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通过咏写柳树的柔软、曲折和倒映在水中的形象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变化和波动。

柳树的优雅和顺应自然的姿态给了作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得咏柳的作品中不仅仅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情。

通过咏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段四:咏柳的寄托之意。

再次,咏柳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寄托的向往。

柳树常被赋予豁达、自由的形象,它们长势喜人,经久不衰,繁茂的枝叶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坎坷和挫折,咏柳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寄托和依靠,使人们通过对柳树的咏叹和学习,找到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鼓励。

段五:咏柳的艺术之境。

最后,咏柳更是一种对艺术的追求。

咏柳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和咏怀,更是一种创作的艺术。

通过对柳树枝叶、姿态和形象的描写,诗人们使柳树成为了艺术创作的载体,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咏柳艺术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咏柳的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他们通过对柳树的咏叹和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承载了丰富的美学与审美知识,通过其优雅的表达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关于美学与审美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艺术手法、意境与情感等方面,总结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多样,不同的时期和文体都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些写作风格反映了古代文学家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1. 辞章之美:古人注重辞章之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

比如典型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手法,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感。

2. 韵律之美:古代文学作品中注重韵律之美的运用。

通过节奏感强的诗歌与韵文结构,使作品更具有音乐性。

比如《诗经》中的“风”、“雅”、《红楼梦》中的对子、仄对等。

3. 慢节奏之美: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追求慢节奏的叙述方式,注重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情感描写。

这种慢节奏形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作品的情景之中,进而产生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二、古代文学的艺术手法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美感与审美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1. 比喻与象征: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抒发情感、揭示人物性格或描述景物,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2. 对仗与对偶: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仗与对偶的用法相当常见。

通过对称式的表达方式,陈述事实、揭示真理或描述景物,使作品更富韵律感和节奏感。

3. 反意与颠倒:古代文学作品常常运用反意与颠倒的手法,通过颠覆传统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

三、古代文学的意境与情感古代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意境与情感表达,触动人心,引发读者深深地思考与共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的意境与情感。

1. 清新恬淡的意境: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清新恬淡的意境,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生活琐事的叙述,呈现出静谧、宁静的美感。

归纳总结元曲

归纳总结元曲

归纳总结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纯正的民间化特征使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元曲进行归纳总结,介绍其特点、分类和代表作品,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在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兴盛。

元曲采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注重音乐、舞蹈和角色扮演,使其在表现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1. 民间化特征:元曲最大的特点是深受民间文化的影响。

它以民间故事为素材,语言生动质朴,情节简洁明了,富有亲和力。

元曲大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民间曲调,使之更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和理解。

2. 曲艺化表现手法: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突出了曲艺化的特点。

其中,曲指的是曲调;剧指的是戏剧性表现;词指的是歌词。

元曲的演唱形式较为多样,既有男女对唱,也有合唱和独唱等形式。

演唱时会配以精妙的舞蹈动作,使之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3. 沉重的现实主义色彩:元曲在揭示社会问题和呈现人类命运的同时,常常透露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元曲对社会现象进行触动,并通过角色的塑造将人性的善与恶以及忠诚与背叛等复杂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索。

二、元曲的分类和代表作品元曲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主要分为四大类:传奇、杂剧、散曲和元杂剧。

1. 传奇:传奇是元曲最主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其特点是以传奇故事为素材,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出来。

代表作品包括《西华山》、《天净沙·秋思》等。

2. 杂剧:杂剧是元曲中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其形式更为活泼多样,包括有趣的叙事台词、时空变换和滑稽幽默等元素。

代表作品有《汉宫秋》、《溪山行旅》等。

3. 散曲:散曲是元曲中的一类短小精悍的作品,以四句词章或词牌曲的形式呈现。

散曲通常以抒发个人情感或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抗争。

代表作品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兰陵王》等。

4. 元杂剧:元杂剧是元曲中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取了前述类型的特点,包含了传奇、杂剧等元素。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

《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

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

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一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所编。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6、《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作品25篇。

王逸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

《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

7、屈宋是屈原和宋玉并称。

8、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此诗表达了屈原对“美政”即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

9、《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

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

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今天仍然被广泛传播和赏析。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人情世故。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通过对爱情、权力和家族的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同时,小说通过对贾府衰败的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收录了周代的民歌、宫廷歌曲和祭祀诗歌等,内容涉及爱情、自然、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诗经》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诗经的艺术特点在于其音乐性和意象的丰富性,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的追求。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林冲、武松等英雄人物为主线,描绘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故事。

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激烈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水浒传》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

四、《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无数读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论语》的艺术特点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语言的简练性,通过对人生道德和社会伦理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一众人物为主线,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一、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古代文学史可以大致分为先秦文学、汉唐文学、宋元明清文学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源,代表性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感情。

而《楚辞》则是楚国文化的代表,它以独特的骚体诗形式表达了楚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三、汉唐文学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性作品有《史记》、《红楼梦》等。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全面而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四、宋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代表性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西游记》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了孙悟空等角色的奇幻冒险故事。

五、古代文学的意义古代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记录。

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

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先贤智慧的窗口。

六、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古代文学作为经典之作,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和人们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依然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古代文学中所表达的理想和情感,也给现代人们以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今天的文化创作和生活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一、先秦(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风土之音”,即各地的民间歌谣,雅为“朝廷之音”,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颂为“宗庙之音”,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多歌颂祖先功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战国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楚辞,楚辞又称为“骚体”。

(3)汉字的成熟与发展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二汉朝(1)汉赋汉朝时,楚辞盛行,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西汉司法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2)史学西汉司马迁写成《史记》-中国古代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记录从轩辕黄帝到汉武帝两三千年的历史。

东汉的班固写成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西汉一朝的历史。

三、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的发展书法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楷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草书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是草书大家。

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顾恺之留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潜心研究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四、隋唐(1)诗歌创作的高峰唐朝,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唐朝国家强盛、文化开明的社会背景;中唐诗风日渐平时浅近,讽喻诗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抑郁,多感时伤世之作,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艺术长廊
一、新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知识举要:
人教版教材指出,汉字字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对楷书而言,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而钟繇、王羲之居功至伟。

Ⅱ书法的演变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在此,需注意:王献之、宋徽宗、三希堂法帖乃至杨凝式、赵孟頫、王铎等中国书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或作品,课本虽未提及,但诸位应于课下有所了解。

其外,篆刻作为中国书法的姊妹艺术,课本小字部分亦有简单介绍,可概括如下:
近代以来,西泠印社作为一研究金石篆刻的专业团体,影响日大,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吴昌硕、李叔同、吴湖帆、赵朴初、启功等均为该社社员甚至社长。

Ⅳ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课本所叙京剧知识小结:

1、右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重比赛标志,其设计创意应源于____: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 2、杜甫诗云:“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此应,描述当时的书法家____的创作情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3、右图是一幅古意盎然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则下列____观点正确:
A 甲骨文,此应是商代的作品
B 汉代隶书,此应是汉代的作品
C 汉代隶书,此应是宋代的作品
D 甲骨文,此应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4、郑燮《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令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____:
A 原始岩画
B 中国文人画
C 汉代帛画
D 民间绘画 5、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下列见解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____:
A 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B 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产物
C 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D 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6、最可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之观点的文化成就是____: A 王羲之《兰亭序》 B 顾恺之《洛神赋图》 C 陶渊明《桃花源记》 D 贾思勰《齐民要术》
7、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____: A 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
D 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8、《三言两拍》选文:杨八志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____: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 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 长途贩运发展 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____: A 平民化 B 贵族化 C 神秘化 D 宗教化 10、法国历史学家勒高夫《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
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娱乐演艺场所。

②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③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④在新史学理念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