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总结49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一、引言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从整理和总结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分类和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的渲染和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再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形式的独特性,通过韵律、格律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艺术性。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体裁、时代和内容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体裁来看,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词、曲、赋、文、小说等。

其中,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按照时代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作品。

按照内容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爱情、自然、历史、哲理等多个主题。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方法为了更好地教学古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整理与总结。

首先,建立古代文学作品的档案库,将不同体裁、时代和内容的作品分类整理,以便于教学使用。

其次,注重文学作品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再次,注重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最后,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命题思路 以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为切入点考 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调 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点拨 ①重点理解设问及其与材料的关系。②能客观分 析历史人物的贡献与时代的关系。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解析 皇帝的好恶只能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 评判,故 A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 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 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 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宗 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 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 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 故 D 项错误。
第二页,共44页。
板块(bǎn kuài)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第三页,共44页。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古代中国文学
第四页,共44页。
4.唐诗 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1)繁荣原因②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主要成就
第五页,共44页。
第六页,共44页。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法
2.书法 (1)脉落: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 自觉 阶 段。 (2)功能:兼具审美功能与 实用 功能。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3.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 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 盛唐的诗、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一特征。中唐以后,政治 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 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和词的 兴起。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作家救亡图存的社 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科举 无望,转向杂剧创作,促使杂剧繁荣。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知识点汇总1500字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知识点汇总1500字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知识点汇总1500字中国古代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诸多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为您总结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知识点。

1. 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

山水画以自然景物为对象,注重表现意境和意象;人物画则着重于形象的塑造和人物的内在情感。

典型的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等。

2. 古代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形式多样,包括佛教造像、石窟雕刻等。

佛教造像以佛陀为主题,注重表达宗教信仰和美的境界;石窟雕刻则以洞窟为背景,通过雕刻形式展示佛教教义和故事。

代表性的石窟雕刻有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

3. 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宫殿、庙宇、园林等。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注重庄严和权威;庙宇建筑以庙宇的神圣和庄重为主题;园林则注重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典型的建筑有北京故宫、扬州个园等。

4.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要形式,包括乐曲、器乐和歌舞等。

宫廷音乐注重礼仪和庄重,以表达君王的威严和统治。

古代乐曲有《广陵散》、《阳春白雪》等;器乐有琵琶、古筝等;歌舞有《长恨歌》、《秧歌》等。

5. 古代舞蹈:中国古代舞蹈分为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大类。

宫廷舞蹈以舞姿端庄、动作繁复为特点,表达王室的高雅和尊贵;民间舞蹈则以欢快、活泼为主题,表达庶民的喜庆和快乐。

典型的宫廷舞蹈有《霓裳羽衣舞》、《大漠风沙舞》;民间舞蹈有《葫芦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一些知识点,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

这些成就不仅在中国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艺术,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承载了丰富的美学与审美知识,通过其优雅的表达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关于美学与审美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艺术手法、意境与情感等方面,总结古代文学中的美学与审美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古代文学的写作风格多样,不同的时期和文体都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些写作风格反映了古代文学家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1. 辞章之美:古人注重辞章之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

比如典型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手法,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感。

2. 韵律之美:古代文学作品中注重韵律之美的运用。

通过节奏感强的诗歌与韵文结构,使作品更具有音乐性。

比如《诗经》中的“风”、“雅”、《红楼梦》中的对子、仄对等。

3. 慢节奏之美: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追求慢节奏的叙述方式,注重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情感描写。

这种慢节奏形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作品的情景之中,进而产生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二、古代文学的艺术手法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美感与审美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1. 比喻与象征: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抒发情感、揭示人物性格或描述景物,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2. 对仗与对偶: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仗与对偶的用法相当常见。

通过对称式的表达方式,陈述事实、揭示真理或描述景物,使作品更富韵律感和节奏感。

3. 反意与颠倒:古代文学作品常常运用反意与颠倒的手法,通过颠覆传统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

三、古代文学的意境与情感古代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意境与情感表达,触动人心,引发读者深深地思考与共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的意境与情感。

1. 清新恬淡的意境: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清新恬淡的意境,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生活琐事的叙述,呈现出静谧、宁静的美感。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卓越的文学创作而闻名于世。

从绘画、雕塑到音乐、舞蹈,从诗歌、散文到小说、戏剧,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学成就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一、绘画艺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绘画艺术上,中国古代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代表。

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一支,以山水为题材,以墨、笔和水墨技法为媒介,展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

例如,唐代画家王维的《画山水》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和精神境界成为经典之作。

人物画则真实地描绘了古代人物的容貌、姿态和精神特质,有的传达出丰富的人文情感。

明代画家文征明的《百年好合》是一幅描绘婚礼场景的人物画,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的构图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婚姻幸福与家庭美满的向往。

二、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技巧和丰富的主题内容,展示了中华民族奇思妙想和文化内涵。

其中,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雕塑以佛陀和菩萨等佛教形象为主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例如,唐代著名雕塑《卧佛像》高20多米,是世界古代雕塑史上的杰作之一,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佛陀入灭前的宁静与安详。

三、音乐舞蹈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多样丰富,以其独特的旋律、舞姿和艺术内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例如,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代表性乐器之一,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

古代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人文情感。

例如,元代舞剧《牡丹亭》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将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成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经典之作。

四、文学创作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以其丰富的主题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古代的诗歌、散文,到后来的小说、戏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影响深远。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文化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古代文学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概括为诗、词、曲、文四大类。

其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商朝至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内容广泛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风俗等方面。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以楚国文化为背景的抒情诗集,通过描绘悲愤和失意等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词是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一种文学形式,兴起于唐代,达到全盛于宋代。

代表作品有《杨柳岸晓风残月》、《青玉案·元夕》等。

词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表达深情,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中国古代文人优雅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曲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文艺形式,有南曲和北曲之分。

南曲以婉转柔美的曲调和抒情的词句为特点,代表作品有《汉宫秋》、《长相思》等。

北曲则以豪放热烈的曲调和豪情壮丽的词句为特点,代表作品有《阳关三叠》、《满江红》等。

文是中国古代的散文形式,早期以提倡礼仪、道德为主题,后期逐渐发展为以抒情和议论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以琐碎的对话和问答形式,表达了孔子关于人与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古代文人在创作中注重表达对天地、人伦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借由情感的抒发来表达个人在这种思考中的体验和感受。

诗词中展现出的哲理和情感,给予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和思考的启示。

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形式和韵律的运用。

中国古代文学对于诗歌和曲艺的形式和韵律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语言的简练、质朴,还要求音韵的和谐、押韵的韵脚。

这种形式和韵律的运用,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在音韵上更具美感,给人以耳目之美的享受。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文学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古代文学概述古代中国文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

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曲、散文等不同体裁,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思想和哲理。

二、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1.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

古代诗歌分为四言、五言、七言等不同的格律,通过运用韵律、对仗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古代词牌古代词牌是以音乐伴奏为基础的一种诗歌形式,代表作品有《宋词精选》等。

古代词牌以其优美的曲调和深情的文字描绘了爱情、离别、人情世故等主题,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3. 古代曲艺古代曲艺主要包括戏曲和曲子两个方面。

戏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曲子是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创作风格独特,充满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4.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主要包括笔记、传记、骈文等。

代表作品有《史记》、《齐民要术》等。

古代散文以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形象展示了古代社会、生活和人物的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理念。

三、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思想古代文学作品主题丰富多样,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其中,关于人生哲理、爱情、忍辱负重等是重要的主题。

古代文学通过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深入探索,传递了人们的思想感悟和价值追求。

四、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与作品1. 先秦时期《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其他代表作家有屈原、孔子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辞章、骈文为主,注重辞章的艺术性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代表作家有陶渊明、曹操等。

3.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杰出作家和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

1、文艺起源于:劳动实践。

2、神话主要保存于《山海经》中,其他散见于《淮南子》《列子》《天问》3、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触山,嫦娥奔月,存于淮南子4、《山海经》中著名神话:鲧禹治水,刑天舞于戚,夸父逐日5、《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左右的诗歌共305篇。

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产生地域相当于当今陕晋冀鲁豫鄂等地,作者包括贵族、平民各阶层。

6、三家诗:由齐国的辕固,鲁国的申培,燕国的韩婴创立的,合称“三家诗”。

用隶书写成,称今文学派,西汉显赫一时7、毛诗:由鲁国的毛亨和赵国的毛苌传授的,郑玄作笺,后成为诗之正宗,体系完整,分序和传两部分8、毛诗序:毛诗在《关雎》下面有段序言,对诗的性质,功能,分类,表现手法作了概括,又称为诗大序,提出“风教”、“四始”、“六义”,风雅正变,对中国文学有深远影响9、儒道互补:儒家主“善”,道家求“真”。

儒家积极进取,修齐治平,仁义礼智;道家主张“无为”,朴素自然,反对仁义道德;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二者看似对立,但在实践中,在每个人的不同阶段又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它是几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10、诸子百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汉书·艺文志》又加农、杂、小说、纵横四家。

各家学说“和而不同,殊途同归”。

代表有:孔孟荀;墨子;老庄;韩非子;许行;苏秦、张仪。

易中天把先秦诸子争鸣概括为“三大战役”第一场:儒墨之争(焦点:仁爱兼爱)第二场:儒道之争(有为无为)第三场:儒法之争(德治法治)11、《论语》:①孔子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论语》及《大学》《中庸》中。

②《论语》一万一千余字,共20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③汉代有三种版本:《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古文论语》(21)④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其他两种编校成新本,并加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艺术长廊
一、新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知识举要:
人教版教材指出,汉字字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对楷书而言,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而钟繇、王羲之居功至伟。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在此,需注意:王献之、宋徽宗、三希堂法帖乃至杨凝式、赵孟頫、王铎等中国书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或作品,课本虽未提及,但诸位应于课下有所了解。

其外,篆刻作为中国书法的姊妹艺术,课本小字部分亦有简单介绍,可概括如下:
近代以来,西泠印社作为一研究金石篆刻的专业团体,影响日大,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吴昌硕、李叔同、吴湖帆、赵朴初、启功等均为该社社员甚至社长。

Ⅳ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课本所叙京剧知识小结:
宋词起源或改自格律诗,或传自教坊曲,或源于民间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继唐诗而起
的又一诗歌
高峰
特征长短句,可配乐歌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起源
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
形成的新诗体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
致远、郑光祖以及王实甫、张养浩

特征
虽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
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
明清小说背景
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印刷术不断完善,
新兴社会群体的文学需求的刺激
明“四大奇书”及“三言二拍”
明清小说在
思想性和艺
术成就方面
都达到了新
的高峰
起源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清
《红楼梦》、《聊斋志异》、《儒
林外史》

1、右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重比赛标志,其设计创意应源于____: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
2、杜甫诗云:“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此应,描述当时的
书法家____的创作情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3、右图是一幅古意盎然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则下列____
观点正确:
A 甲骨文,此应是商代的作品
B 汉代隶书,此应是汉代的作品
C汉代隶书,此应是宋代的作品D甲骨文,此应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4、郑燮《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令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____:
A 原始岩画
B 中国文人画
C 汉代帛画
D 民间绘画
5、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下列见解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____:
A 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B 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产物
C 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D 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6、最可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之观点的文化成就是____:
A 王羲之《兰亭序》
B 顾恺之《洛神赋图》
C 陶渊明《桃花源记》
D 贾思勰《齐民要术》
7、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____:
A 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
D 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8、《三言两拍》选文:杨八志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____: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 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 长途贩运发展
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____:
A 平民化
B 贵族化
C 神秘化
D 宗教化
10、法国历史学家勒高夫《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
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娱乐演艺场所。

②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③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④在新史学理念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编号:
党员发展及培养考察
综合材料
(培训)
党委(党总支)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党委
姓名
填表时间:年月日
云南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印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