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结束时红军的实力有多大

合集下载

你知道长征后红一方面军爆发力有多大吗?

你知道长征后红一方面军爆发力有多大吗?

你知道长征后红一方面军爆发力有多大吗?作者:张之俭来源:《延安文学》 2021年第4期张之俭越苦难,越辉煌!这句话放在红一方面军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1934年10月17日,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出发时是8.6万人,经过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红军锐减到3万余人。

之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与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再分开,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到1935年10月19日,历时一年时间,纵横11个省,长驱25000里,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而这个时候,红一方面军剩下不足8千人,仅相当于出发时的十分之一。

这支穿得破破烂烂、饿得一脸菜色、让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很是瞧不起的队伍,到达陕北后,历经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展示了惊人的爆发力,很快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当然,说之一是谦虚的说法。

要知道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1.7万人,到达陕北后还有1.4万。

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还有8万人,之后南下受阻,部队锐减到4万人,之后西路军全军覆灭,到改编八路军129师时,部队还有1.4万人左右。

红25军从鄂豫皖出发时2980人,到达陕北是3400人,与陕北红军合编成15军团有7000多人,是四大主力长征中唯一人数增加的部队。

与其它三支部队相比,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受到的损失之大,经历的战斗之惨烈,身受的苦难之深重,以及张国焘分裂带来的危害,自然是尤其严重,也是世所罕见。

而之后,就像是被压到最底层之后的强力反弹,他们出现爆发式增长,也是世所罕见。

我想,这个是跟苦难有关联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

通过东征与西征,以及与红15军团合编,组建115师,之后打了平型关大捷,用毛主席的话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红1军团(红一方面军)与15军团合编红一方面军在长征结束之后,因为人数太少,也可能有其它原因,中间有段时间改为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中的两支英雄部队,林彪的红1军团和彭德怀的红3军团合并成红1军团,这时彭德怀说,要保留红军“老大哥”红1军团的番号,主动提出并做通红3军团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把红3军团并到红1军团。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导读】: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约7000余人;红25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兵力约3400余人;红四方面军除去牺牲的西路军2万余人,保存下来约1.2万人;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时人数为1.1万余人。

总计3万多人...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

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

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

”毛泽东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进一步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

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共产党在一九三七年,因为在内战时期受了挫折的结果,仅有四万左右有组织的党员和三万多人的军队。

”那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是3万多人,还是2.5万人?各路红军长征胜利分别保存了多少兵力?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到达陕北时保存了多少兵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军委第1野战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下设4个梯队)、第2野战纵队(由中共中央机关、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共青团等组成)和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共8.6万余人。

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红军过湘江后,已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这是“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在此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据统计,遵义会议时,中央红军的兵力总数约为3.7万余人。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雪山夹金山后,于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中央红军人数已减少至2万余人。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

——这,就是孤军完成长征的红25军。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的作用的红25军。

组成红25军的战斗员,大都是13岁至18岁的“红军子弟”红25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1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25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这些年轻的红军将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独立撑起了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大旗。

国民党集中20万兵力的反复“围剿”,加上红军本身“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肃反”的影响,红25军重建不久就面临生存危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1个多月后,中央指示终于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25军:到外围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16日夜晚,在夜色掩护下,这支仅余2900人的队伍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迤逦西进。

“完全是孤军行动,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

”河南省罗山县史志研究室主任王远德说,蒋介石调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进行堵截、追击,红25军几乎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

“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

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

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7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正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究竟还剩下多少人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究竟还剩下多少人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究竟还剩下多少人?[博客帖]文章提交者:passional 加贴在中国历史铁血论坛/bbs73-0-1.html1934年10月,在夜色掩护下,中央红军从赣南的于都县突破敌军包围圈开始长征。

出发前夕的10月8日,中革军委做了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里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共计86789人。

上述人员中除了红军部队外,还有中央纵队中的少量政府机关人员和几千名临时召集来搬运物资的民夫。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武器弹药十分缺乏,全军共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轻机枪才有百余发子弹。

中央机关的许多人手里只有刀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徐特立(出发时58岁)为自卫,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有时还当拐棍用。

[ 转自铁血社区/ ]突围西进之初,由于领导人过分强调保密,事先没有做好动员,广大干部战士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来说,坚决服从命令已成习惯。

刚动员参军的一些新战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远,却出现思想波动,加上行军疲惫,陆续出现一些掉队落伍。

在赣南、粤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并不激烈,却减员1.3万人。

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即湘粤交界的郴县至宜章一线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减员8600余人。

由于红军在经过粤汉铁路时动员了部分工人入伍,部队略有补充,接近湘江前还有近7万人。

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至位于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锁线,经九天血战才杀出一条通道,减员高达3 万多人。

特别是多由新兵组成的八军团下属两个师基本被打散,全军团仅剩1000余人。

许多领导人后来感慨,长征前匆忙组建这种新部队,虽名义上增加了番号却缺乏战斗力,还不如把这些新成分用来充实久经战斗锻炼的老部队。

与张国焘南下错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一方面军在北方却获得了新的发展。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

当时陕北人少地贫,发展红军困难,于是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扩大了红军8000人。

长征胜利之后发生的故事

长征胜利之后发生的故事

长征胜利之后发生的故事
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重要胜利,它标志着中国革
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长征胜利之后,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和意义深远的故事。

首先,长征胜利后,红军开始了整编和军事建设的工作。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
历了艰难的战斗和生活环境,但他们坚持不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胜利后,他们开始了从游击战争向正规军的转变。

红军制定了新的军事纪律和训练计划,加强了组织体系,提高了作战能力。

这些努力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长征胜利后,红军赢得了更多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长征途中,红军通过
与当地人民的交流和帮助,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胜利后,红军继续与民众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红军通过社会工作、农田改革和宣传教育等方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增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心和支持。

第三,长征胜利后,红军领导人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智慧。

在长征途中,
红军领导人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始终坚定信念,明智决策,确保了红军的生存和发展。

胜利后,他们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在国内外交往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为中国革命争取到了国际上的友好力量。

长征胜利之后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
党和红军的勇气和毅力,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信仰。

长征胜利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长征专题-遵义篇

长征专题-遵义篇

一、长征的背景
•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 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 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 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 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 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 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6年 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 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 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爬雪山过草地
•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后,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 的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立陕甘宁根据地。 由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妄想领导中央, 使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途掉头南下,因失 败不得不转回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全军 减员一半多,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 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 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 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工 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14个 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翻 越 雪 山
走 过 草 地
红军的装备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 用过的麻尾手榴弹
多数红军战士用这样的武器浴血奋战
红军的炮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 时,仅有山炮、迫击炮38门。
红军的机枪连在作战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长征中使用的枪
长征时期用过的大炮
一门有“传奇经历”的山炮
•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最初携 带和配备的一些重型武器装备已所 剩无几。587号是红军长征带到陕北 的惟一一门山炮。1935年4月,红军 成功全歼国民党58师师长陈耀汉全 部。此战,红军缴获2门火炮,587 号就是其中之一。为红军所用后, 曾在忠堡、板栗园等战斗中立下了 重要战功。从突破乌江、转战乌蒙 山、抢渡金沙江,到翻雪山、过草 地„„587号山炮始终与红军战士在 一起。为了带着它,红军战士们克 服重重困难,硬是用鲜血和汗水把 587号山炮抬到了陕北。

红二方面军简介

红二方面军简介

红二方面军简介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7月5日,在西康甘孜(今四川甘孜州甘孜县)成立,由红2军团、红6军团和红32军合编而成。

这三支部队分别来源于湘鄂西苏区、湘赣/湘鄂赣苏区和闽西苏区。

红2军团1930年7月初在湖北公安成立,兵力10000余人,与红1、3军团一起成为最早的红军主力。

红2军团下辖红2军(湘西红4军改称)和红6军,是贺龙、周逸群以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一部骨干为班底,分别在湖南桑植和湖北洪湖地区创建的红色武装。

1931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红2军团在湖北长阳枝柘坪改编为红3军。

1934年10月在贵州印江木黄与红6军团会师后,恢复红2军团番号。

红2军团成立后,以洪湖苏区(以湖北沔阳、监利、石首、江陵、潜江和湖南华容等地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区域)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

1932年,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严重干扰下,红3军(红2军团)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全军15000余人被迫于8、9月间退出洪湖苏区,在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和反动地方武装沿途袭扰下,经豫西、陕南、川东转战7000余里,于1932年底渡过长江,占领湖北巴东、鹤峰两座县城后方得以喘息。

之后红3军在湘、鄂边境地区坚持武装斗争,在此期间“左”倾错误领导人擅自解散了党、团组织并持续“肃反”,大开杀戒,部队一度减员至不足3000人。

1934年5月,红3军进入贵州开创黔东根据地。

红6军团于1933年6月中旬在湘赣苏区成立,下辖第17师(由湘赣红军第8军改编)、第18师(由湘鄂赣红军第52师改编,当时仅辖52团)。

1934年夏,湘赣苏区中心区域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被占领,中革军委下令红6军团转移到湘中建立新苏区并与红3军取得联系,承担中央红军向湘西实施战略转移先遣队的光荣使命。

1934年8月7日,红6军团9700余人从湘赣苏区出发孤军西征,沿途遭遇湘、粤、桂、黔四省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湘中难以立足情况下遵照中革军委指令到达黔东,在石阡地区再次陷入敌军重兵包围,经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于10月24日与前来接应的红3军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

懋功会师后,并入红四方面军的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最终还剩下多少兵力?

懋功会师后,并入红四方面军的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最终还剩下多少兵力?

懋功会师后,并入红四方面军的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最终还剩下多少兵力?众所周知,从1934年10月开始,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先后离开根据地,踏上长征之路,并最终会师陕北。

红军长征这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最远,高达25,000公里,损失也最为惨重,出发时8.6万余人,一年之后陕甘支队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之时,仅有7000余人。

不过,说道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最终到达陕北的人数是7000余人,却有许多人表示不赞同。

他们的理由是,率先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并不是红一方面军的全部。

这样说确实很有道理。

事实上,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时,红一方面军就将红五军团和红五军团划入红四方面军,而这两个军团最终也没能跟着毛主席率先北上。

也就是说,率先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只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而已,其余的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一直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

不过,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也最终到达陕北,并在会宁完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也就是说,跟随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最终也是到达陕北的。

红军长征那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当时还有多少兵力,最终随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之后,又剩下多少兵力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出发长征,当时,部队总人数为86,859人。

这其中,红一军团19,880人,红三军团17,805人,红五军团12,168人,红八军团10,922人,红九军团则为11538人。

除此之外,还有军委纵队的4693人和中央纵队的9853人。

可以说,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的实力是颇为雄厚的。

不过,面对敌人的重兵包围,红军在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以及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损失极为惨重。

尤其是在湘江与国民党血战五昼夜之后,中央红军损失过半。

而这其中,尤其以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损失最为惨重。

湘江血战,红八军团几乎全军覆没,从出发时的10,922人锐减至1000余人,部队的建制几乎被打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结束时红军的实力有多大[摘要]红军到达陕北时总计3万多人。

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

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

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
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

”毛泽东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进一步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

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共产党在一九三七年,因为在内战时期受了挫折的结果,仅有四万左右有组织的党员和三万多人的军队。


那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是3万多人,还是2.5万人?各路红军长征胜利分别保存了多少兵力?
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
到达陕北时保存了多少兵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军委第1野战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下设4个梯队)、第2野战纵队(由中共中央机关、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共青团等组成)和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共8.6万余人。

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红军过湘江后,已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这是“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在此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据统计,遵义会议时,中央红军的兵力总数约为3.7万余人。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雪山夹金山后,于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中央红军人数已减少至2万余人。

1935年9月,在张国焘企图危害中央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决定率领红一方面军的第1、第3军(原第1、第3军团)编为陕甘支队北上。

编为左路军的红5、红32军(原第5、第9军
团)尔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

据《彭德怀自述》回忆,当时编为陕甘支队的红1、红3军计1.4万余人。

1935年10月,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此时的兵力总数约7000余人。

1935年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下辖红1军团、红15军团,全军共1万余人。

一年后,部队有所扩大,到1936年8月底,红一方面军连同地方部队已发展到3万余人。

其中在根据地内扩大1万人(地方部队在内),东征时在山西扩大8000余人。

3万余人的数字,在1936年8月28日中革军委参谋部给共产国际的实力统计电报中可以得到证明。

参谋部在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说: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约8000人,第15军团约6000人,直属部队7300余人,地方部队6000余人,红军大学800人,在陕南的红74师2000余人。

以上共3万人。

综上所述,红一方面军主力(陕甘支队)长征到达陕北时兵力约7000余人。

后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后,兵力为1万余人。

1936年8月,在陕北的红军部队发展到3万余
人。

二、红25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到达陕北时保存了多少兵力?
1934年11月,红25军出发长征时,撤销师的建制,军直辖3个步兵团(第223、第224、第225团)和手枪团,共2980人。

12月,红25军进入陕西南部,开始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至1935年5月,红25军主力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发展到2000多人。

1935年7月,红25军从陕西沣峪口地区出发继续长征时,全军4000余人。

9月,红25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川永坪镇时,全军共有3400余人。

三、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长征胜利时保存了多少兵力?最后到达陕西时有多少兵力?
1934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长征开始时,共5个军(第4军、第9军、第30军、第31军、第33军)、11个师(第10师、第11师、第25师、第27师、第88师、第89师、第90师、第91师、第93师、第98师、第99师)、33个团,再加上补充师、红军大学(原彭杨军政干校),妇女独立1团、2团,炮兵团、特务团,共8万余人,加上随行的党政机关、医院和工厂职工等,总计约10万人。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9月,红军总部为左、右两路军。

一方面军的5军(原红5军团)、32军(原9军团)编入左路军,后随四方面军行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辖第4军、第5军、第9军、30军、第31军,共5个军。

据1936年10月15日朱德、张国焘给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电报中统计:红四方面军第4军5700人,第5军4600人,第9军9000人,第30军8000人,第31军5000人,方面军直属队5000人,第30、第31军伤病员800人,总计是3.81万人。

总直属队:红军大学1215人,党校433人,总司令部57人,一局112人,一台38人,总卫生学校216人,供给处225人,通信营368人,各路司令部及地方机关约2000
人,共计4664人。

红四方面军5个军和直属队共计3.81万人,再加上总直属队4664人,总人数为42764人。

这个数字同毛泽东于1936年10月16日致电彭德怀所说的“四方面军据朱电云有四万人”,差距不大。

1936年10月25日至30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遵照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命令,指挥红30军、红9军、红5军6个师16个团及直属部队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关于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人数,193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给共产国际的电报说“人数两万两千”。

陈昌浩关于西路军失败报告说,西路军过河人数约2.12万人。

红四方面军战史说“共渡过两万一千八百余人”。

由此分析,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人数约2.2万人左右。

红四方面军除西渡黄河部队外,留下的红4军、红31军和方面军直属队一部分,人数约在1.2万人左右,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36年12月2日给共产国际的电报,该电报说,“四方面军之第四、第三十一两军约一万二千人”。

可见,红四方面军最后长征胜利到达陕西的人数约1.2
万人左右。

四、红2、6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期间兵力有哪些变化?长征胜利时保存了多少兵力?
1934年8月,红6军团奉命西征时,全军团约9700余人。

西征途中,红6军团遭受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特别是在甘溪战斗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1934年10月,红6军团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红2军团)会师时,3300余人。

红3军(红2军团)同红6军团会师时,全军约4400余人。

两军团合计约7700余人。

红2、6军团行军作战中,虽有不少减员,但曾有很大补充。

两军团从贵州黔西、大定、毕节退出时比从桑植出发时增加了3000余人。

到达盘县时尚保持桑植出发时的数目。

到达云南中甸时,比桑植出发时约减少1000名,约1.6万人。

1936年7月,红2、6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数为1.43万人。

7月5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2、6军团和原属红一方面军第32军(红9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关于两军会师时的兵力数,任弼时1936年11月在《红
二、六军团从湘鄂边到康东北长征经过》一文中回忆道:“现在两军团人员共计一万四千,比桑植出发时少三千余。


关于红二方面军兵力数量,1936年10月15日朱德、张国焘在给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电报中说,据1936年9月1日统计:第2军团7643人,第6军团4059人,第32军2677人,共计1.4379万人。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此时,红二方面军尚有兵力1.1万余人(一说1.33万余人)193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说:“二方面军约一万人已与一方面军回合与定边、环县地域。

”红二方面军是各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小的。

长征出发时1万余人,到将台堡会师时还是万余人。

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西保安会见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高度赞扬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毛泽东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

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
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综上所述,中央红军主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约7000余人;红25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兵力约3400余人;红四方面军除去牺牲的西路军2万余人,保存下来约1.2万人;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时人数为1.1万余人。

总计,红军长征胜利最后保留下来的兵力3万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